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妆容圣手 >

第124部分

妆容圣手-第124部分

小说: 妆容圣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说德宗在殿门外看着一众无所事事的太医是气得心火直起,领着一班人马急冲冲地就想往殿内赶,可又被身边跟着的大太监拦了下来,美其名曰是女子生产之地乃是血房,进了这种污秽的地方怕是对龙体有碍。
无奈之下德宗只得将折太医等人给骂了进去,他自己则在外殿候着。
折太医等一众太医其实早就做好了最坏的心理打算。
在千金科里,最坏的情况就莫过于产后血崩,这是多少回春圣手都束手无策的急症。当时周婕妤的出血情况他们都是亲眼所见的,在这种情况下,十有八/九是只能让皇上见周婕妤最后一面了。
谁知进了内殿去,却见里头伺候的医侍和宫娥们正在收拾残局,端水的端水擦洗的擦洗,完全是一幅井井有条的模样,哪里有半点惶恐气氛?
那在处理些手尾事项的医侍见自己的上司进来,忙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躬身行礼。可折太医此刻却顾不得这么多,只见他疾步走上前去伸手就给躺在床上的玉芍搭脉。
指腹之下的脉象虽然勃动得有些羸弱,但却规律平稳,显然已经没有了之前的险象。再掀开被褥查看,折太医无不惊讶地发现方才那凶狠的大出血已经神奇地止住了,玉芍身下各种染血的床单褥子也完全换了新的,乍一看来,仿若血崩之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般。
折太医是彻底地惊呆了,待他好不容易回过神来转过头去,却发现跟在自己身后的同僚也是这般目瞪口呆的模样。
看来之前自己所看到的大出血并非是记忆错乱,而那项氏竟然真的将这不知害了多少产妇性命的顽症给治住了。
“难道,难道真的是胎神托生不成?”
折太医着实无法参透徐曼青所用的方法,除了借助神力之外也找不到更好的借口推脱自己的责任了。
在外头候着的德宗在听到折返而出的折太医关于周婕妤母子均安的汇报后不禁龙颜大悦,细问之下却是谁也说不清楚这徐曼青究竟是如何把人给救回来的。
经过了这两件事情,德宗隐隐觉着这徐曼青定非常人,似是上天派下来助他的。
若非是徐曼青替太子修容之时发现了那枚致命的细针,他极有可能会因生疑而亲手弑弟。届时不仅中了这羌人歹毒的栽赃嫁祸挑拨离间不说,还会使东鲁民心大乱让外族趁虚而入。而这一回,徐曼青又出手救了他的爱妃和皇儿。
德宗的子嗣实在是不多,就算新生的小皇子是庶出且生母身份卑贱,不过这一点在自己的生母本就是歌舞伎出身的德宗看来却算不得什么大瑕疵。
不过,怪力乱神之事没有证据也不能瞎说,就算这徐曼青真的是救苦救难的菩萨转世,估计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而且还冒着窥探天机折福折寿的风险,德宗便也不追问此事了。
怜惜地看了看自己怀中抱着的来之不易的小皇子,又觉得徐曼青此刻估计是法力耗尽需要歇息故而连他这皇帝来了都未曾出来叩见。
德宗想了想,下了口谕吩咐宫中任何人不得打扰徐曼青安歇,也不得向徐曼青探问救人的究竟。他虽贵为九五至尊,但不也担心这项氏被自己看穿之后跑去隐遁再也不出现了那该当如何?
于是在德宗这种自以为是的错打错着之下还真给徐曼青大大地省了事,没再因此而掀出波澜来。
徐曼青迷迷糊糊地睡了一阵,但毕竟是心里记挂着玉芍,没睡太久便醒来了。
醒来之时,她发现自己趴伏在床上,背上的伤已经处理过了,涂敷其上的也不知道是什么药材,大抵里头含着薄荷,有些微凉微凉的很是舒服。
待她在宫娥的伺候下起身换了衣服,才知道今儿一早皇帝和高太后就又过来探望玉芍了,自然也顺道问起了她的情况。
徐曼青这下才把皇帝老儿给想起来,觉得无论是皇帝也好太后也好,总有些像那香港警匪片里面注定要姗姗来迟的角色,心下多少有些莫名的气恼和无奈,但也只得强自振作起来到内殿里去磕头请安。
待她问了安,高太后知道她被韩皇后为难之事。徐曼青背后的伤势她自然也是知道了,心下对这乖巧的女子更是疼惜。
徐曼青这几次三番地助了皇家,高太后一开始是将她当准媳妇看,后来知道她与翼王无缘倒也死了那份心,现下反而将她当自己闺女一般疼了。
见徐曼青动作之间颇有吃力,高太后连忙让人赐了座。
原本在一众太医和宫人都垂手在一旁恭顺而立的时候,她多少也应推却一番做做姿态才是。但她身子实在是不爽利,便也没有惺惺作态,直接就坐下了。
高太后抱着刚产下才一丁点大的小皇子左摇右晃地喜爱得不得了,言语之间用的都是什么粉妆玉琢之类的形容词,夸得是上天入地的无所不用其极。一旁的下人见因着小皇子的出生,原本因痛失太子而愁云惨淡的内宫终于有了几分生气,倒也乐得轻松,便不断地在一旁出言附和,让多日未曾展露过笑容的皇帝和高太后都喜不自禁。
徐曼青在一旁看得有些无奈。
这小娃儿刚生出来且又是顺产,分娩之时被产道挤压五官都有些扭曲。而且现在胎毛未退眼睛也不大睁得开,皱巴巴的像个小皮猴似的,跟粉妆玉琢这种形容词差的还真不是一点半点。
虽说玉芍是个实打实的美人胚子,但也扛不住孩子长得像父亲。德宗本就相貌平平,如今中年发福圆滚滚的倒应得上珠圆玉润四个字,可若论到俊帅,还是长相肖母的翼王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美男子。
徐曼青不似众人能睁眼说瞎话地冒出这么多溢美之词来,只是静静地坐在那儿看眼前的一干人等你来我往地好不热闹,平静得如无风的湖面。
待众人溜须拍马也拍得差不多了之后,德宗这才转过来朝徐曼青问道:“爱妃既然已经无恙,为何这么久都未见苏醒?”
徐曼青对此也不是很清楚,毕竟每个人的身体和精神情况都不大一样,醒得早些醒得晚些都是正常的。
又听德宗苦恼道:“朕与母后都唤了爱妃许久,可丝毫未见反应。不如你来试试?”
此刻德宗内心已经认定徐曼青是与仙家有莫大联系的人,自然是信她能够唤醒玉芍。
徐曼青无奈,只得脑子转了转,想到一些良性的心理刺激法,便拿玉芍诞下的娃儿小小地做了一番“恐吓”。
果然,原本径自沉溺在自我意识中不愿醒来的玉芍,一听到徐曼青说要将她辛辛苦苦生下来的娃儿抱回去养,那心里一个急呀,挣扎着就把千斤重的眼皮子给撑开了。
皇帝一见玉芍果然在徐曼青的召唤下便醒了,眼前此景更是印证了自己的猜测,心里更是把徐曼青看成了天降的福星。 

170
第17o章
玉芍总算是醒了;但醒来的她却只会呆呆地看着抱着她的孩儿的徐曼青;却对坐在床边的皇帝和高太后视而不见,要是较真了说;还真是有点大不敬了。
徐曼青赶紧将小皇子放到了玉芍身边,又笑容满面地对玉芍道:“娘娘,您是不是还没回过神来?”
“这可不是在做梦,多亏了有皇上和太后洪福相助;娘娘您才能化险为夷母子平安哪!”
徐曼青在说话的当口特意加重了“皇上”和“太后”的咬字,若不是因为玉芍身体还虚弱;她还真想小小地掐她一把了。
好在玉芍还不至于是个糊涂蛋;方才第一眼看到了自己的孩儿虽然还有有些恍惚和不可置信,但经徐曼青在身边一提醒;倒也清醒过来了。
只见她登时眼眶盈满热泪;伸过手去轻轻地搭在娃儿的襁褓上,挣扎着想要起身道谢,自然被皇帝拦住。
玉芍颤着声儿道:“臣妾谢皇上记挂,谢太后记挂,臣妾让两位忧心,真是罪该万死。”
德宗赶紧出言安慰道:“爱妃冒着生命危险为朕诞下龙儿,乃是天大的功劳,怎么好端端地又说起不吉祥的话来了?”
高太后也笑盈盈地道:“如今你们母子均安,周婕妤该当大功一件。皇上也别怪哀家多管闲事,便册封周氏为婉仪,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按照大齐惯例,妃嫔只要为皇帝诞下孩儿后位份都会得到晋升,一般而言,诞下公主的会晋升一级,诞下皇子的则为两级。但这“婕妤”往上依次是“贵仪”和“顺容”,照理说玉芍应该被册封为顺容才对,“婉仪”的位份可比“顺容”还要高了一级,如此这般,高太后便是打算让玉芍的位份来个三级跳,直接封为周婉仪了。
皇帝如今是喜得贵子龙心大悦,又想到在她生死一线的时候他没能在身边守护,而害她的人还是自己的皇后,原本就心有内疚,本就想在位份方面补偿一二。如今又得高太后先行提起,他也乐得顺水推舟,便大袖一挥道:“这事便吩咐内事廷酌办,待周婕妤身体大好便择良辰吉日行了册封典礼便是。”
众人一听都不禁喜上眉梢,一旁伺候的太医和宫人纷纷向周婕妤道贺。如今室内一片和乐融融的模样,也没有哪个不开眼的会在这时候提起那大煞风景的韩皇后,而徐曼青自出了琉玉宫之后就一直待在落霞宫里,又怎会知道自皇帝和高太后回宫之后,韩皇后就已经被下令软禁在琉玉宫中不得出来半步了?
待好好地享受了一番久违的天家天伦之后,因着玉芍刚刚清醒,又要进补又要休息的不能过多劳神,便才依依不舍地出了内殿。在出门之前,还顺道让徐曼青一起跟过来。
徐曼青自今日一醒便开始绞尽脑汁地考虑要怎么编造借口,能将自己用输血法救了玉芍性命的事儿给圆过来,可谁知德宗一开口竟然并未问她这方面的问题,反而对她说道:“这事儿的来龙去脉朕已经都从驸马爷和吴副尉那里听说了,你明明是为太子修容有功的人,可惜皇后失了太子脑筋钻了死胡同,反倒不分是非好歹了,还害你受了委屈。”
徐曼青忙道:“臣妇哪有受什么委屈,若真论到受委屈的人是周婕妤才对。若不是为了我,她也不会擅闯琉玉宫,还因此受伤早产命悬一线……”
“臣妇如今所做的也不过是将功补过,之前的那点功劳如今也当不起了。”
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这项氏果真是个懂进退的,三言两语便把所有的功劳都推在了玉芍身上,却对自己莫名受的委屈只字不提。
“对于皇后,唉……你觉得朕要拿她如何是好?”
徐曼青闻言有些吃惊,她是万万没料到皇帝会拿这种后宫之事来询问她的意见。可她也确实没有猜到,此刻的德宗虽有心废后另立,但又多少有些忌惮韩皇后背后的韩家,外加韩皇后也确实刚刚丧子,若是这般做了多少会落人口实,于是便有些举棋不定,故而便顺理成章地想让徐曼青来个仙人指路,也好解了他的两头为难。
徐曼青闻言不自觉地皱了皱眉头,想想自己乃是外臣之妇的身份,又何来立场对这内宫之事多加置喙,就算心中对那心肠歹毒的韩皇后有天大的意见,此刻也不该表露出半分来。
于是徐曼青道:“臣妇愚昧,也觉得这实在是两难之局。依臣妇之见,这事儿皇上不如问问太后的意见,毕竟太后她老人家曾主掌内宫多年,处理这类事情定是不在话下。”
皇帝见她不愿发表意见倒也没有强求,毕竟这韩家势力再大也不过是个世族,难道还会怕他们掀出改朝换代的浪来?
如今更令他揪心的并非是这类后院起火的杂事,反而是东鲁的征夷之战最令他寝食难安——一则是羌人蛮横更擅长海战,若要彻底拿下并非易事;二来是翼王因羌人作乱又重掌了兵权,多多少少还是让他内心升起不安。
如今他虽知向徐曼青探问东鲁战事结果极有泄露天机之嫌,但也还是忍不住一试,便试探道:“那你觉得东鲁之战将是胜是败?与我大齐国运而言是喜是忧?”
徐曼青一听皇帝老儿忽然将话锋一转,径直由这内宫之事转到了对外战争之上,思维跳跃之快真是让人觉着瞠目结舌。且这两个问题实在是有些风马牛不相及,饶就是生了个现代人的脑袋且也算是见多识广的徐曼青也愣是没猜出眼前这位帝王的心思,登时不知该如何应对。
徐曼青的脑袋瓜子飞快地转着,又觉着是不是皇帝老儿受了什么刺激,难道是害怕前线战事失利祸及咸安,还是担心翼王故意保留实力养匪自重?
无论如何,徐曼青第一反应便觉得这皇帝是对东鲁征夷的决心起了动摇之意,生怕他一个抽风下令撤兵或者是要拿办翼王,进而影响前线战事进程,便立刻露出十分坚毅的神情,斩钉截铁地给皇帝鼓劲道:“皇上放心,臣妇相信,这东鲁之战必定是军民同体上下一心,将那羌人蛮族教训得落花流水,让那些不开化的蛮族再也不敢冒犯我大齐领土半步!”
皇帝一听果真龙颜大悦,哈哈大笑了几声便捋着下巴的小山羊胡子连道了三声好,便要下令给徐曼青封赏一番。
谁知还没等他想好要赏徐曼青些什么,便听到殿外有传令兵飞奔而至,亮出腰间令牌之后层层通关,满脸振奋地将手中的捷报高高举于头顶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