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老身聊发少年狂 >

第136部分

老身聊发少年狂-第136部分

小说: 老身聊发少年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以往,顾卿肯定是不想去的,可是最近花嬷嬷已经劝解过她,她也决定以后多走动走动贵妇的圈子,好给家中的晚辈相看相看闺秀,所以她在李茂惊讶的眼神里点了点头,在李茂的提醒下,去了兵部一位侍郎家中的幔帐里聊天休息。
说来也巧,这位兵部侍郎的夫人赵氏和李锐的舅母赵氏乃是姐妹,两家说起来还有姻亲关系,这位侍郎的夫人性格也和李锐的舅母一样爽利,一见顾卿带着丫头婆子们过来,立刻笑着迎上前去。
“哎呀,我说今早出门的时候,怎么看见喜鹊停在我们家的马车上呢!原来是有贵客要到!早知道邱老太君您会来,我出门的时候就穿件漂亮衣衫,多带点头面,这么蓬头垢面的见人,真是羞死人啦!”
无论这位是因为姻亲的关系,还是因为丈夫是李茂的下官而这般热诚的欢迎她,都让顾卿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一些。尤其这边布幔里坐满了女眷,显然还是以赵氏为首的,作为一个圈子的领头人先做出了这般举动,剩下的自然也都是非常热情。
“孙家大奶奶,你要是换件更漂亮的衣衫,再带点头面,岂不是让我们都不要见人了。”一个妇人打趣道,“这位是信国公府的老太君,咱们快过来叩头哇!”
见到超品的国公夫人,确实是要磕头行礼的。
顾卿不喜欢别人磕来磕去,忙叫着“免了免了”,让这些娘子们都别跪。她被赵氏引着在主席坐下,花嬷嬷和孙嬷嬷及四云在旁边伺候着。
这些娘子们都是跟着家中丈夫或亲眷出来扫墓踏青的,没想过会在这里遇见受了伤的邱老太君,再一看邱老太君身边四个丫头穿戴打扮,不由地啧啧赞叹。
这样的相貌和气质,这样的穿着打扮,一般京中官员的娘子也就不过如此了。
她们又怎么知道四云的言行举止都是花嬷嬷按照宫中的规矩调教出来的,就算是信国公府,其他园子里的丫头也没办法和她们比。
就算是放在世家中,这几个丫头也是挑不出错的。
大的都过来行过了礼,然后就是小辈们。顾卿出来时候没带什么赏物,还略有些尴尬,花嬷嬷在她耳边轻言道:
“这是偶遇,没有赏物也没什么的。而且您身份这般高,赐是恩惠,不赐才是正常的。到了您这样的地位,若是给别人什么东西,人家就要想歪了。您态度和缓点就行,这些人也不是家里的下人,没得那么眼皮子浅。”
花嬷嬷的话一说,顾卿这才稍稍心安,安坐着看一个个青葱滴绿的小姑娘跑到她面前来行礼叩头。
每到这个时候,顾卿的心头顿时有一万头草泥马奔过。
“奴家刘氏幼娘,给邱老太君请安,祝老夫人万福金安。”
“小女子王氏若柳,拜见邱老太君,祝老夫人松鹤长青。”
“奴家孙氏燕娘,拜见邱老太君,祝老夫人安康如意。”
祝老夫人松鹤长青!
松!
鹤!
长青!
顾卿一面扯出满脸的笑容一一回礼,一面还要搭着话表示自己很和蔼可亲。
“你长得真标致,今年多大啊?”
“幼娘今年十四。”
“哟,你这头发可真乌亮,真让老身羡慕死啦。今年多大啊?”
“回老夫人,小女今年十二。”
“呵呵,才十二岁头发就这么长了,可真不错……”
呜呜呜,这才是她该过的生活啊!穿着鲜亮衣衫,梳着精致的发型,插着漂亮的头饰,跟着家中父兄出来踏青郊游放放风筝,偶尔还来点艳遇什么的……
现在只能自称“老身”,这般痛苦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啊!
不能称呼自己“奴家”,哪怕能叫“洒家”,都比“老身”好啊!
不过,比起一堆才三十多岁就已经晋升成为孩子他娘甚至孙子他奶奶的夫人们,顾卿更喜欢跟这些女孩子们一起说说聊聊。
不能过这些年轻丫头们的生活,聊一聊了解下这些闺秀们的日常,过过瘾也不错。
这些女孩子里门第最高的就是兵部侍郎的女儿孙燕娘,也就是赵氏的嫡女。她母亲出身将门,她性格也挺开朗直率,还很喜欢笑,顾卿非常喜欢她,觉得这个十岁的小姑娘很像后世那些天真无邪的小姑娘,对她态度自然也就更加温和一些。
顾卿长得并不和蔼,地位又高,手上还缠着好多层纱布,这些姑娘们起先都有些放不开,觉得这位老太君不是个好相处的,谁料没过一会儿,她们就发现这位邱老太君不但温和可亲,而且还非常风趣诙谐,懂得也多,于是都围了上来,太夫人长太夫人短的叫了起来。
“邱老太君,您手上的伤是怎么回事哇?”十岁的燕娘好奇地看着顾卿的手掌,“会不会很痛?”
“这个?”顾卿把手掌随便摆了摆,“这是皮肉伤,养养就好了。老身前段日子夺过一个歹人的刀,把手给伤了。”
她挤了挤眼睛,“老身做的这事极其危险,小孩子们要引以为戒,切勿模仿哟!”
一下子,银铃般的笑声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有大胆的就追问是怎么回事。
顾卿自觉这件事做的十分得意,就把自己带着孙子去吊丧,如何碰到歹人,又如何抢了刀子让孙儿逃出来,而后灵堂里众人如何制服了那官员,皇帝皇后又如何出现,让那官员乖乖俯首认罪等等绘声绘色的说了起来。
她在儿科医院时经常给活动室的小朋友们讲故事,说起这段经历来有趣极了,就连旁边的各家夫人们都竖着耳朵听的入神,心中也对这邱老太君钦佩无比。
若是她们,自家孩儿被歹人所劫,一定是吓得腿都软了,哪里还敢冲上去夺刀。更别说邱老太君已年过半百,这般拼命更是少见。
这些女孩子们倒是对着顾卿口中的那个小孙儿感兴趣起来,能在被劫持的情况下说出“你乃不忠不孝不义”之人的少年,应该是何等的相貌举止?
信国公府的嫡公子,应该十分出色吧?
更有些家中祖母不在的,听得邱老太君的话,想起了自己的祖母,默默抹泪的。
这些官员夫人里也不乏有曲意逢迎,想要攀上信国公府的,她们有些家中也有适龄的女孩子,这信国公一门的男丁都洁身自好,家事也简单,坐在这里的大都不是世家子,勋贵和寻常官宦人家也不管什么出身和门第,自然是对着邱老太君又是赞又是叹,哄得顾卿心情大好,觉得有人聊天的日子果然比枯坐在家中有意思多了。
就连花嬷嬷和孙嬷嬷都没想到邱老太君会表现的这般好。在她们看来,不善交际的邱老太君最多就端坐在那里,偶尔附和附和别人的话,最多说说客气话什么的。
谁料邱老太君在女孩子们中大受欢迎,连什么“太白的铅粉最好不要用铅粉伤皮肤”或者“你皮肤这般白千万不要久晒容易长斑”这样的话题都能聊的起来,真是奇哉怪哉!
也是她们太久不陪邱老太君在外交际,忘了如今京城中老牌的太君们都病的病,老的老,渐渐不出来走动了。
邱老太君在同龄的老夫人们里品级是最高的,唯一一位和她一样封得国太夫人的晋国公府老太君,今年都已经年过七十了,老晋国公的发妻又早丧,没有第三位国太夫人。
到了她这个位置,只有别人拼命哄着她说话怕冷场的份,哪里有邱老太君担心无人迎合的时候。
更别说如此府里这位太夫人在家里哄几个孙儿习惯了,对小孩子比大人更有耐心些。小孩子哄起人来,有时候比大人们逢迎更加让人心中愉悦,所以邱老太君笑声不断,自然也不奇怪。
顾卿和这个聊聊家中的烦恼,做做“知心奶奶”,和那个聊聊京中的趣事,没事吐槽一番,觉得好生快慰,坐着都不想回家了。
这时候,李铭的声音突然在帷帐外响起。
“奶奶奶奶,您在里面吗?孙儿把风筝放上去啦,您快来放了吧!”
顾卿听得是李铭的声音,笑眯眯地和围坐在旁边的小姑娘们说:
“我那小孙子来啦。”
许多小姑娘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孙燕娘当时就拍着手说道:“来的好来的好,我倒要看看这个临危不惧的小英雄长得什么样!”
因为李铭年纪还小,此时男女大防也没有后世那么重,顾卿问了问花嬷嬷,知道让他进来也不碍,就把李铭唤了进来。
李铭一路从远处把风筝带过来,本来就很辛苦,他既担心风筝被别人的纸鸢给缠了,又怕线拉的太紧断了,真是操碎了心,一听奶奶叫他进去,立刻叫下人打开帷帐,钻了进来。
他手上的风筝上有哨子,一拉线就会“乌央乌央”的叫,引得小姑娘们注视了过来。
李铭没想到这处帷帐里有这么多小女孩,他脸皮薄,脸上刷的一红,钻到奶奶身边就把风筝往她手上递。
顾卿站起来接过风筝,她手指和手掌都有伤,不能弯曲,便用指缝夹着风筝的线,默默地祷告一番,希望今年厄运统统走光,不要再来光临他们家了。等她睁开眼睛,李铭已经从下人的手里拿过了小剪刀,凑过脸问:
“奶奶,祷告完了吗?完了我就剪啦!”
顾卿笑着点了点头。
李铭剪断风筝的线,那风筝带着清脆的响声向远处坠了下去,这晦气就算是放掉了。
顾卿要留李铭在这里坐一会儿,李铭再怎么想卖乖,看着这一帐子的女眷头皮也发麻。
他家人丁简单,什么时候见过这么多女性长辈坐在一起的时候,更别说一个个脸上都带着“啊好可爱来给我摸一摸”这样的神情了。
李茂飞快地给一群阿姨奶奶们行了礼,口中称着“兄长还在那边树下等着我”,连忙慌慌张张地跑掉了。
顾卿上次见李铭这般仓皇失措,还是被鸭子追着叨的时候,再见一次,不禁大笑了起来。
“府上这位小公子,长得真是玉润可爱,想必就是信国公的公子了?”
“是的,正是老身的小孙子李铭。”
“年纪小小,就如此孝顺……”
新一轮的夸奖大会又重新开始了。
小姑娘们则是私底下悄悄讨论。
“刚才那小孩子,长得真好看。”
“好看吗,我觉得就一般。”有生性矜持的小声说,“还没我家中弟弟好看呢。”
“你们看到了吗?他脖子中也裹着纱布,邱老太君说的话怕是不假。”
“你当人人都和你家奶嬷嬷一般成天说故事糊弄你啊,邱老太君那样的身份,如何会胡乱说什么故事。”
“那你们说,刚才邱老太君说铅粉不能用,到底是不是真的……”
“我觉得……”王若柳微不可闻地说道:“邱老太君脸上颜色并不好看,看样子是没有涂粉。不涂粉的人说这种粉不好那种粉不好,实在没什么道理啊。”
“说不定就是年轻的时候涂了铅粉,现在才颜色不好看,让我们不要涂呢?”孙燕娘对邱老太君印象极好,辩驳道:“若是这样,就真是金玉良言了。”
“是啊是啊,说不定……”
女孩子们在这里叽叽喳喳的没完没了,李茂已经被一堆朝堂的同僚拉去交际了,男孩子们则在有树的地方玩着“射柳”。
这折柳原本是比较古老的一种仪式,在柳枝上刮下一处皮,露出白色来,然后用弓箭去射,射中柳叶的三等,射中柳枝的二等,射中柳枝的露白处的一等。后来贵族们为了增加娱乐性,又加了各种各样的彩头,各种各样的玩法,这“射柳”也就成了男子们喜欢玩的一种游戏。
早上李铭神神秘秘地带了许多大小盒子出来,就是为了玩这“射柳”的。
李铭兄弟三人放完风筝,剪断绳子放掉了晦气,就跑回这片树下看家里人“射柳”。李铭先前让家里人把这些系着绳子的盒子葫芦之类的玩意挂在了树上,现在已经都挂好了。
李铭指着树上的葫芦和盒子对着围过来的人说道:
“这些盒子和葫芦里都是彩头,有银钱,有些小玩意,还有我放进去的各色物什,谁能射断这系着盒子的绳子,那东西就是谁的。每人只有一箭,射的东西要不好,只能说运气不好,若是东西都射不下来,就只能怪自己学艺不精了!”
李铭的话音一落,身后一片叫好之声。
这次来的有不少是信国公府的家将,都擅长弓马,信国公府里的下人们有许多也是能弯弓射箭的,一听孙少爷的意思是人人都可以参与,顿时喝起了彩来,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李铭叫下人把准备好的弓箭拿了过来。
长幼有序,长弓先给了李钧。
李钧虽然是书生,但此时“君子六艺”,凡是有点根底的人家都要学的。李钧的“射”虽然马马虎虎,可是射箭还是可以的。他也知道自己的水平,便找了一个挂的较低的葫芦一箭射了过去,绳子没射到,葫芦塞子倒被射了下来,这葫芦极大,葫芦塞子也不小,塞子一掉,居然从里面飞出一只小鸽子,噗嗤噗嗤就上了天。
葫芦倒是没掉下来,还在那树上摇摇晃晃。
李钧笑着说:“惭愧惭愧,我就是那学艺不精的。”
“怎么说也算是头彩,放了一只鸽子逃生,总比葫芦掉下来把鸟摔死好。”李锐夸了堂兄几句,又低下头来不悦地看着弟弟。
“下次不要往里面放活物,上天有好生之德,万一一箭下去射中葫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