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时空走私1859 >

第410部分

时空走私1859-第410部分

小说: 时空走私185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新疆那边,最近也不稳,一支来自浩罕汗国的部队擅自攻占了新疆喀什,当地又正在闹回乱,新疆总督剿匪不力,已经开始向我们求援,但究竟派谁出征却让我们犯愁,毕竟新疆那边离我们太远了。

    还有日本,日本最近也是不稳,我们在当地的官员遭到多起刺杀,民间暴动也越来越多,李鸿章向我打电话,要求派遣更多的驻军,调运更多的粮食过去,否则日本的新幕府有不稳的趋向。”

    “好了好了,知道了,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这也拿来麻烦我?”

    “怎么是鸡毛蒜皮呢,这都是大事情啊,是非您亲自处理不可的大事情啊。”沈世明道,“总之国内最近发生了很多大事,还得您亲自回来主持大局才行啊。”

    “总之就是想让我早点回去,是不是?”

    “是的,陛下,您不能总是在外面飘着吧,您毕竟是中国的皇帝。”

    “放心,用不了多少时间了。”李永吉笑了笑,对着话筒道,“美国人最近打的很英勇,刚刚把英国人与法国人打的很惨,不过照我看,这只是一种回光返照,以他们的国力跟国情,已经无法继续支撑下去了。因此,用不了多久,美国就要服软,等拿到我想要的,我自然会回去。

    嗯,再耐心等等吧,相比你说的那些事情,什么俄国人啊,日本人啊,那都不是事儿,毕竟就在我们家门口!相反,殖民美洲,掌握太平洋,这才是我们的未来!也是我们称霸世界最重要的一环!以前是没机会,现在有机会了,所以无论如何,我都必须做到这一点!”(未完待续)

第三四七章 国内的那些事儿(一)() 
发觉自己的正向劝说再次做了无用功,沈世明也不气恼,又开始说起了国内的政治斗争,或者说政治局势,开始了反向劝说。

    正所谓人一多,就有纷争,就有争斗,同样道理,中华帝国虽然是一个新生的政权,权力架构也相对简单,依旧是一种皇帝独/裁/式的**体制,官僚体系因为时间的关系,也不算臃肿,但内部依旧派系林立,斗争纷纷。

    在中华帝国的政体里面,李永吉这个皇帝当然是高高在上的第一人,他不但是掌握了军队,还掌握了政府,是当仁不让的一言九鼎,说的话没有人敢不听。

    李永吉还在国内的时候,因为国家新立,时间太短,李永吉这个皇帝又太过强势,毕竟是推翻满清跟太平军的第一人,具有无与伦比的威望,加上下面又严重缺人,用的几乎都是李永吉当初提拔的人,尤其是军队的人,所以下面的派系之争还相对较弱,非要说什么派系,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帝党。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新政府架构的渐渐稳定,随着大家开始慢慢适应了李永吉亲自制定的体制,抱团夺权抢利的行为就开始越来越多,派系之分开始渐渐明朗化,为了争夺利益而发生的权力斗争,或者说内耗,也开始慢慢出现了。

    早先的时候,因为李永吉的存在,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各方头上,大家都不敢太过分,所以这种派系之间的形成跟斗争还相对隐蔽,几乎微不可查。

    可是当皇后殷素素开始怀孕。李永吉开始慢慢放权给下面,花大量时间陪老婆的时候,这种派系就开始慢慢发展,再等到李永吉任性的离开中国,改名换姓的抵达好莱坞红堡。开始在万里之遥的北美洲练兵备战的时候,国内政局就好像松了绑,各种派系一下子就都出来了,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时至今日,经过一番明争暗斗,中华帝国内部。大体分为三个派系,分别是后党、亲党以及军党,基本都是从原本的帝党里面分裂出去的。

    所谓的后党,顾名思义,就是以皇后殷素素以及首相沈世明两人为中心的派系。这个派系的力量主要掌握了内务府跟国务院,还掌握了法院,是帝国政府里面表面权力最大的派系。

    至于亲党,主要是以李正祥,李永昌等皇帝直系亲属为中心的皇亲国戚一派。这一派的人,核心成员基本都是以李永吉当初发家的那批亲戚跟商人为主,另外还有一批投靠的前朝知识分子与旧官僚,他们掌握了元老会、议会。还掌握了很多皇室产业,主要是指李永吉让他们代理的那些诸如银行、工厂之类的,所以论经济实力。他们是最强的,几乎掌握了帝国的经济。

    最后的军党,指的主要是军队,因为帝**队里面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够代替李永吉统筹全局的二号人物,所有集团军司令都是直接听命于皇帝本人,毕竟有无线电么。再加上他们与政府之间相对独立,所以依旧可以看做是一个单独的派系。

    这三派之中。除了军党因为有李永吉的叮嘱,加上一开始就跟政府机构分离。单独运行,多少还能严格中立,不偏不倚外,后党跟亲党之间,因为经常有利益交叉,所以争斗渐多。

    也就是说,原先的帝党已经分裂成了三个派系,虽然还不至于影响国家大局,但三党鼎力的局面却已经形成了。

    这件事,李永吉当然很不爽,毕竟谁也不喜欢下面的人自立山头搞小团伙,但后来李永吉让人一调查,这才发现原来这一切还是跟自己有关,或者说,正是因为李永吉的任性,才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

    首先说后党,李永吉是在殷素素生了孩子之后,才开始动身去洛杉矶,也就是好莱坞的,因为感到内疚,加上怕殷素素寂寞,所以就给殷素素找了不少事儿做,简单说就是让殷素素全权管理内务府的事情。

    或许原本的殷素素是个与世无争的人,毕竟年轻单纯,但身居高位,很多事情就是身不由己了,尤其是当她生出了太子,又掌握了内务府这个权力中枢之后,她不争,下面人也会撺掇她去争。

    尤其是当国务院首相沈世明开始主动投靠之后,后党一举成为掌握内务府跟国务院两大权力机构的团体,开始真正的掌握了朝政,说权倾朝野也不为过。

    然而,国家权柄掌握在一个女人的手中,哪怕只是代理呢,毕竟皇帝还好好的,虽然在大老远的北美,依旧能依靠无线电来刷存在感,但毕竟李永吉不可能时时刻刻的见到,而且李永吉经常因为忙而打不通电话,久而久之,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不快,这里也包括李永吉的老爸,也就是太上皇李正祥。

    一开始,还只是一点点心理上的不快,毕竟武则天之类的历史摆在那呢,大家都对女人掌权心怀警惕。可当沈世明借着皇后的威势,开始据理力争的对诸多皇室产业下手,也就是向那些打着皇亲国戚旗号的产业征收税款的时候,这就已经不是一点点的不快,而是相当的不快了。

    说白了,这一切归根到底,还是一个钱字给闹的。

    身为皇帝亲自提拔的首相,又是一个外人,沈世明原本是不希望那么早跟李永吉的亲戚,也就是那批皇亲国戚正面对上的,无奈现实情况在那摆着,让沈世明不得不向那些皇室产业开刀,而这里面的原因,多少跟李永吉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

    在过去,李永吉搞了不少不归国家管的企业,比如中信银行,戴梦得珠宝等等,主要原因是为了方便自己倒腾物资。

    不过。虽然李永吉搞了不少不走国库不交税的企业,但李永吉是皇帝,所以他可以自掏腰包来养兵,比如禁卫军,那都是不吃国库。李永吉自掏腰包养的。

    除了这些,像一些建设兵团,或者基建项目,特殊工业,特殊农业,移民局等。也都是李永吉自己掏腰包养着,甚至国库有时候钱不够了,李永吉还会直接贴钱给国库。

    虽然贴钱给国库的时候,还要问国库要一点国库券之类的东西当凭证,理论上也是一种投资。但在目前这种情况,短期内李永吉是不指望从国库里赚回这笔钱的,所以他买的都是时间很长,利息却不算高的特别国库券,主要目的也是以此做表率,推广国库券。

    可以这么说,刚建国的那段日子,都是李永吉以自己的力量在贴补国库。这才让国库勉强的运转起来,并开始执行李永吉的那些计划,比如普及小学教育。也就是扫盲计划,又比如基础卫生保健计划等。

    要知道,任何时期,教育跟医疗都是重头戏,也是需要大投入,短期内却无法看到直接效益的投资。所以一般来说,都是国家实力强了。才会大力投入这些地方。

    但是,李永吉是过来人。他深切的知道教育跟基础医疗对一个国家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很多好处短期内看不出来,但从长期看,却至关重要。

    先说教育。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现在九成以上的人都是文盲,所以中国人虽然很多,但可用之才却很少,形不成庞大的产业工人群体。

    要知道,当农民跟当工人是不一样的,当农民可以大字不识的过一辈子,凭经验就能种粮食,但当工人要是大字不识,很多工厂手册你就看不懂,要重新培训教育,花费的时间不是一点半点。

    所以说,要发展工业,必须拥有足够多的产业工人,而要有足够多的产业工人,基础教育必须得到普及,至少识字率要足够高,而这就需要基础扫盲,最起码让一半人达到小学文化水平。

    为了拉教育,李永吉把土地税直接拿去补贴教育,当了教育经费,这个经费在旧中国的话,就是一块主要收入了。

    少了土地税这块收入,要维持帝国的运转,就只能从其他方面筹钱,基本上说,只能从工商业以及服务业等途径来抽税了。

    但是,中国的民间工商业刚刚起步,扶持还来不及,根本没多少油水可抽,所以大多数时间还是李永吉自己掏腰包补贴,甚至把自己的企业专门拿出一块用来缴税。

    也幸好有李永吉的金手指,中国有了一些优势出口项目,比如特效药类,比如武器,比如高档绸缎瓷器等,这些都为中国换区了大量外汇,国家也因此可以收取到大量的海关税,而海关税,就成了中华帝国目前的第一大税种。

    再说基础医疗。所谓基础医疗,一般是指治疗最简单的头疼脑热之类的常见病,比如发烧感冒,肺炎疟疾等。

    事实上,在这个时代,这些常见的疾病,才是致使中国人高死亡率的元凶,相反,像癌症之类的东西,面对这些反倒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东西。

    当然,在医疗不发达的时期,尤其是现代医学没有发展起来的时代,治疗这些疾病也的确很难,基本就是看个人运气了,但李永吉不同,他不但可以从现代弄到各种治疗这些疾病的廉价药物,而且还能弄到全套的技术跟生产设备,可以在本地生产这些廉价药。

    别的不说,像磺胺类,青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如今在中华帝国已经可以实现完全的自产,所用的技术跟设备,都是从现代进口的,只需要招一批识字率比较高的产业工人,突击培训一下,就可以百分百的仿制出来。

    当然了,仿制这些现代药物,主要是为了应急,相关的模仿研究,也就是先知道结果,然后按照技术资料顺势研究,也在同时进行当中,但那样做只是为了积累相关的技术原理,是为了形成自己的完善科研体系,跟实用就无关了。

    目前,这些自产的现代药物,基本代替了从现代进口的药物,这倒不是说自产药物成本更低。

    严格的说。同样是一种药,就算十九世纪的中国人力成本更低,但因为基础设施等方面跟不上,产业工人的效率也不行,运输跟原材料等成本居高不下。所以在成品的单位成本上,还是不如现代进口的药物。

    但是,在这个时代生产药物,可以不断的复制,产量可以大大增加,而这些增加的产量。就不必占用李永吉的传送吨位,李永吉可以把这些宝贵的传送吨位拿去传送别的,从这个角度看,还是相当划算的。更不用说,在本时空生产现代药物。对本国的相关工业以及相关科研领域的好处了。

    这些自产的现代化药物,每年都会拿出三分之一用来出口,另外三分之二则供应本国使用,当然,出口的价格跟本国公民的购买价格,相差十分的悬殊,最小的差距也超过二十倍!

    就拿目前产量最大,使用也最普遍的一种药物——抗炎镇痛灵来说吧。

    所谓的抗炎镇痛灵。其实就是阿司匹林,这种药物早在1853年就诞生了,但并没有引起重视。如果一切正常,要在1899年才正式登场,并迅速成为风靡世界的经典药物,并且一直用到21世纪还经久不衰。

    这种药物是一种解热镇痛药,能治疗发烧、感冒,还能缓解关节炎、牙疼、头疼、风湿等各种疼痛类疾病。还能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