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名门财女 >

第16部分

名门财女-第16部分

小说: 名门财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娘撇嘴扬脸,给了他一个鄙视的眼神,意即:有把柄在我手上了,谁还怕你?
兄妹两人一翻眉来眼去打着机锋,小十娘不愿意了,站了半响,小腿累的很,细声细气不紧不慢道:“七姐姐,你说找五哥哥要花生糖的呢?若是再不要,我哭了呀?”
这哭,还带先打商量的?而且答应了给你做个hellokitty,已经没花生糖什么事了吧?
八娘一阵无语,也顾不上与五郎练眼力了,蹲下身忙低声哄十娘:“十妹妹别哭呀,你一哭叫爹听到了,要训你的。”
小十娘人虽小,却聪明着呢,依旧一边踢着墙,一边不紧不慢细声细气道:“爹爹会先训你。”
八娘:……
五郎临窗听到,捧起书盖着脸,生怕屋里老爹看到他一脸忍不住的笑意,心中暗道:“都说我们家兄弟们是人才,可什么是人才?我们家小十这样的,才是真正的人才啊。”
十娘抑郁,难道小十也是穿来的老乡?才四岁的娃啊,怎么可以长的歪成这样子?这都谁教的?
抑郁着抑郁着,也叫她灵机一动,携了小十妹的手,踱入堂屋,进了书房的门,朝着曾不疑福了福身:“爹,我看书时遇着些不懂的题,想问问五哥哥,又怕在这里打扰了您和四哥九弟还有觉儿看书,请五哥随我去后屋解惑,可好?”
曾不疑此时写着文章,正是下笔如神,欲一气呵成之时,哪有心情理会,头也不抬的挥了挥手。虽知老爹看不到,曾五郎也辑了一辑,稳步退了出去,待拉着一大一小两个妹妹进了后院,五郎才一把抱了小十,叭唧在她的小粉脸上亲了一口:“小十妹,说,想要什么?只要哥哥有的,都给你。”
小十嫌弃的擦了擦脸,吐了几个字:“娘说,男女有别,以后五哥哥还当自重。”
这回换作了八娘爆笑。
小十娘叹了口气:“唉,家风不古,八姐姐也当注重风范。”
八娘和五郎皆无语望天,呈四十五度明媚忧伤的姿势,这娃,她当真四岁么?
入了屋,八娘问五郎讨了点花生糖,把十娘放到地上,给了她糖,便随她自己玩去了。
五郎这才吊儿郎当的倚到床架上:“寻我何事?”
“随便聊聊呗,五哥,你说,我如果真想开个食铺,有多大可行性?”
五郎道:“你还真有这心思?要说,你的手艺,开个食铺,自是没问题,但经商之事,并非你想的那般简单,咱们大哥也不是无才之人,但他行商在外,你可见他赚回多少银钱?并非你有手艺,就成的。何况,我们家现在的情况,也不大可能……”
五郎把情况一分析,和八娘自己想的也差不多,无非就是家中无人帮衬,父母也不会同意八娘自己抛头露面,去街上开个食铺。
“五哥哥说的我都想过,做生意我倒不怕,可你说的问题,就真没有解决办法了?五哥哥,你帮我好好想想,我们家现在真需要钱,到了秋时,你和大哥二哥还有四哥哥,必定要去京城赶考的,算上盘缠,还有你们在京中到来年春时的开销,一个至少也要五六十两,四人便需二百多两,我就算再卖几张图样,只怕也将将够而已。这两年,六姐姐和七姐姐眼看着也都要出嫁,若是没点陪嫁,她们去婆家生活,岂不艰难?何况,我们家也当想办子再买些田产,这才是立家固家之本,这几样,哪样不需要银钱?我们为人子女,便该当为父母分解重担才是。别看爹爹每日以文章为重,家中情形,他又何尝不清楚?从前都是靠着大哥二哥,妹妹觉得,我们虽小,也当担起自己的那份责任才是,五哥哥,你觉得呢?”
五郎翘着二郎腿,一手不停的轻扣着床板,想了半刻才道:“你想自己开食肆,现在肯定行不通,不过与人合伙,倒并非没有可能。只是这人选……”
五郎平日在临川州学里读书,并不在家中,然元旦新春时,却在家中足待了近一个月,因此八娘知道他在外交游甚广,为此没少挨爹和二哥的骂。自家兄弟的人品,八娘是信得过的,因此并不相信五郎交往的那些所谓朋友,三教九流的,却挑不出个可用之人。找他,只要能说动他,就能想出办法来。
八娘一双灵惠的眼,瞬时便亮如晶星:“五哥哥你一定有人选。”
五郎弹了一下她的头,笑道:“你倒是信我,成,我给你想办法。”
“五哥哥,这人选妹妹别的没有要求,只二点,一是头脑要灵活,懂得生意之道,二是于金钱上头,既要小气,又不贪婪。”
五郎皱眉奇道:“小气?人家都恨不得与大方的人交往,你却要选个小气之人,这是为何?”
为何?
“五哥哥,小食肆乃是小本经营,投入不高,产出自然也有限,若遇上那满手里撒钱的,还赚什么钱?倒贴也不定呢。我所谓小气,可不是让你真给我找个一心钻进钱眼里的,那不是自寻麻烦么?而是要找个知道量力而出的人。”
五郎正色道:“你说的有道理。这是自然,本为着赚钱才行的事,我难道会让自家人损失不成?”
又把自己的朋友过了一遍,突然想到那个爱穿一身大红绸衫自命风流的家伙,不禁失声而笑。这家伙倒是合适的很,这小子钱财上头,倒是可信,只是……
再看看八娘那一颗小豆牙的细黄样子,五郎摇头,狠拍了自己的头一巴掌。乱想什么呢?
话已说完,八娘想着娘和大嫂还在厨房里忙着包粽子,便寻了正蹲在后院西厢窗前那辛夷树下吃着花生糖,拿了草叶,逗着蚂蚁的十娘:“小十妹,我们去厨房里看娘和嫂嫂包粽子去可好?”
小十娘丢了草叶,把种中仅有的一点糖塞进嘴中,拍手欢呼着:“好呀好呀。”
可惜嘴里塞满了糖,那“好呀好呀”四字,怎么听,都象是“乌鸦乌鸦”。
五郎跟着去了前院老爹的书房里继续用功,八娘领着小十去了厨房里。她不会包粽子,自然也帮不上什么忙,看了看馅料,有蜜枣的,有桂花糖的,也有咸肉的,想着晚上就可以吃到又清新,又软糯的新鲜粽子,心满意足的欲拉小十回后院。
小十却不愿意,好在她于朱氏面前,一向乖顺的很,朱氏便道:“你自己玩去吧,十妹就留这里。”又对小十道,“十妹乖呀,不要调皮。”
小十点头:“嗯,十娘最乖。”
这丫头,才这么鬼点儿大,就知道看碟子下菜了。八娘叽咕了一下,自去了。
七娘已收好了绣架,正拿着剪刀,照着八娘画的hellokitty在那裁样,八娘进屋,也只点了点头。
八娘就笑道:“姐,小十那丫头,是不是平常小嘴儿挺能说的呀?刚几句话,差点噎死我和五哥。”
七娘也只抿了嘴一笑:“你以为就你能说?小十妹长大了,不定比你还伶俐呢。”
又一想从前不管是六姐姐,还是自己和七妹,四五岁时,二哥都是给启蒙了的。如今小十却没人管,便一边忙着手上活计,一边对八娘道:“你平常若是没事,也教小十妹识几个字吧。”
想着小十的伶俐劲儿,八娘也觉得这丫头真当好好教教,不定以后就有成就呢。可看着簧儿每天学的辛苦劲,觉得让小十也受那罪,有些不忍。看着七娘铺在面前当样子的自己画的那张画,心中已有了主意。




第二十二章节 市井生活
想到就开始动手,八娘去屋中的画案上取了纸张,一一裁成手掌大小,便在画案上调好水粉,开始画将起来。
待七娘做好那hellokitty八娘也画了六七张出来,七娘把那一尺高矮的猫娘子拿给八娘看:“看看怎样?虽不如你画的那般有趣,可能做成这样,我也尽力了。”
八娘一瞧,还真挺象那么回事儿,虽说不能和从前在商场里买的比,但七娘做成这样,也算形神俱备,且手工也精细的很。
“好看,回头小十看了,一定喜欢。”
七娘自己拿在手中,也是爱不释手,笑道:“还是比不上六姐的手艺,这要是她做的,肯定不会比你画的那个差。”
八娘便道:“要不七娘有空再做一个,爹不是说过了节,与四哥五哥一起去临川的么?回头让爹爹稍去,送给六姐姐。”
六娘一个人在临川老宅里陪着祖母,那边也只有一个门房并一个老婆子,祖母的事件,大多六娘动手,实在不易,且六姐是个懂事的,新春回南丰时,七娘还听她偶然提过,如今也做些绣活出去卖,因此这一向,为家中省了不少用度下来。
七娘想着就叹了口气:“六姐姐一个人陪着祖母在临川,想来也是孤寂的,哪有在家兄弟姐妹一处的热闹?可苦了她一个人了。”
六娘的性格坚毅,与七娘的温柔可亲很是不同。大概也是从小随着祖母,一应事情都要她自己作主,所以才养成了那样的性格,不过以八娘看来,六娘那样子,倒更叫人欣赏。
“七姐姐也别难过,我左右在家中无事,也想去看看祖母呢,爹娘和哥哥们不是都夸我做的饭好吃么?若是我央了爹爹一财去趟临川,照顾上祖母些日子,每天为她老人家调羹做汤,兴许祖母身体能调理的好些也不一定。回头我求求爹爹去。这样陪着六姐些日子,她也能轻松些。”
“嗯,那你与爹说说,爹平常就最疼你,肯定会应的,可惜娘要生产了,嫂子忙着这一大家子的活计,我还得留下帮她,要不我也想与你一道去呢。”
“姐去不了也没什么,六姐又不是不回来的,不如你把这个布偶再做一个,到时候送给六姐,她必定也喜欢的。”
姐妹两人说了半响话,眼见天色已暗,七娘才一放下手中针钱,便觉得脖子酸累的奶,忍不住抬手揉了揉。
八娘见状,狗腿的上前为她揉起来,七娘好笑,嗔道:“哪里就累成这样了?眼看着天色就黑了,快去前院里帮嫂子做晚饭去吧。早点吃了饭,晚上不是还要去夜市里买过节差的东西么?”
姐妹两才到了前院进了厨房,却发现吴氏已做好了晚饭。因煮了足有二三百个粽子,除了留着明日人情往来的,自家也可吃上不少,因此吴氏晚上只煮了点粥,还有几样酱菜。
姑嫂三人忙开始装备晚饭,盛粥的盛粥,装粽子的装粽子,等提溜着东西去了正屋里,却发现不知何时,老爹和大哥二哥几人正在堂屋里说话。摆好饭桌,一家人吃了饭,因也没什么可收拾的,吴氏一个忙活就可以,八娘便央了曾不疑同意,她们兄妹几人一道去夜市上逛逛。老大老二自然不会凑这个热闹,四郎也不耐烦和几个小的出门,各回了屋子。
朱氏想着还有些物什要买,便取了贯铜钱,让五郎和七娘分了用锦袋装着,系在腰间,兄妹几个并两个小侄子,一道晃上了街。
此时的南丰城,已是华灯初上,因无宵禁,街上的行人,反倒比白天更多。等到了城中的夜市,就见街道上人流如织,家家门前挂着灯笼,铺铺门内灯火通明,直把个南丰夜城,照的亮如白昼。
历史上的赵室北宋是个承前启后的年代,物质科技高速发展,对外贸易昌盛繁荣,四大发明有三大发明,就是出在宋朝,曾八娘虽不太清楚如今这个大宋国是否能与前世的宋朝相比,但就她所了解的情况来看,这柴室大宋,丝毫也不比赵室的北宋差上一点。
南丰虽不过是建昌军的一个小县,但是江西本就是富庶之地,听二哥说过,大宋一年的岁贡,有三分之一出在江南路,江西又是江南路有名的富庶之地,风气开化,教育昌兴,百姓安居乐业。
南丰虽是小县,但唐末五代时的战乱并未祸及,百多年休生养息,田地肥厚,山水围绕,出产极丰,大概是因快到端午节的原因,夜市上人头攒动,身着华服头带幞帽的,亦或是布衣长衫麻葛短衫的,再则是绫罗绸裙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富贵贫贱,各色人等,络亦不绝。
沿街两边各色铺子林立,什么纸札铺、桕烛铺、刷牙铺、头巾铺、粉心铺、药铺、七宝铺、白衣铺、腰带铺、铁器铺、绒线铺、冠子铺、倾锡铺、光牌铺、云梯丝鞋铺、绦结铺、花朵铺、折叠扇铺、青篦扇子铺、笼子铺、销金铺、头面铺、翠铺、金纸铺、漆铺、金银铺、犀皮铺、枕冠铺、珠子铺……人人都说360行,可有宋一朝,据说有大小行当,足有四百多行,可见宋时的商业是怎样的发达。如今虽说历史的脚步出了点小岔子,但时代的步伐却未必有多大改变。
除了各色坐商店铺,街面上还有挑担的货郎,玩杂耍的,斗关朴的,有摆摊算卦的,有卖各色吃食的,在兜售玩意儿的,各种奇怪的吆喝唱腔儿此起彼伏。
八娘极爱逛早市和夜市,看这些充满了生活气息生动画面,更爱听小商贩们千奇百怪的揽生意的吆喝唱腔,言必有韵,内容各各不同。都以新奇引人为目的,从而招揽生意。说起来,前世一次吃馓子时,听祖父说到个关于关于宋人因吆喝生意用词出奇而致罪的笑话。
说是宋哲宗绍圣年间有一个卖馓子的,独创了一种叫卖声:“亏便亏我也!”意思是俺的馓子卖的便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