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纵横天下的说话功夫 >

第12部分

纵横天下的说话功夫-第12部分

小说: 纵横天下的说话功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人退下之后,曾国藩便问身旁众人:“彼是何人?”于是有人告诉他:“他是从扬州来的,中过秀才,家境贫寒,办事还算谨慎。”曾国藩说:“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没。”
  后来,等到曾国藩当了两江总督的时候,他就派此人去做了扬州盐运使,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扬州食盐专卖局局长”,食盐可是民生必需品,且由国家垄断,管这种东西的官可是肥缺。
  还是清末。当时,有一个官员名叫蔡乃煌,小有才气,最擅长“诗钟”。诗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艺活动,活动的规则是,在规定的很短时间内,做出一副七言对联,并要求在每一句的规定位置用上抽签决定出来的字。


吸心dafa(2)


  由于涉嫌贪污案,蔡乃煌被免除了职务,但是,他一直都在活动,希望能官复原职。很快,他就托了朋友,想搭上袁世凯、张之洞的线。
  那时候,袁世凯、张之洞刚刚用计除掉了政敌瞿鸿机、岑春萱,可谓是大权在握、春风得意的时候。有一天,听朋友说庆王、袁世凯、张之洞等人在某饭店玩诗钟游戏,于是蔡乃煌就急忙赶了过去。
  那一天,大家抽出来的字眼是“蛟”“断”二字。活动主持人决定把这两个字用在每一句的第四字位置上。
  当众人还在构思的时候,只听得蔡乃煌已经吟诵道:“斩虎除蛟三害去,房谋杜断两心同。”
  大家齐声叫好。上联用“周处除三害”的典故,隐喻除掉瞿岑两大政敌。庆王与袁世凯听了,都觉得是在颂扬自己。下联用了唐初贤相房玄龄、杜如晦的典故,实质上是要称颂袁世凯与张之洞。张之洞听了后也很是得意。
  蔡乃煌所作之“诗钟”,其字面上一句戴高帽的话都没有,而事实上,这无疑是最高明的称颂。
  就这样,蔡乃煌赢得了当权实力派人物的欢心,不久后就官复原职。
  余仕之讲完后,司徒朗说:“的确如此,恶俗的直接赞美会让喝过几斤墨水的人难受甚至看轻你。面对这样的人,你的赞美之词要含蓄,但是一定要打到对方的心窝里去。让对方领受你的赞美的同时,对你刮目相看。”
  苏洛宾也认同:“研究一下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人的爱好,你计划如何在这个方面赞美他?你估计一下,你赞美之后,对方会说什么?你又将说什么?
  卓文丹也认为:“是呀,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都应该挖掘任何事物的积极面。”
  周一灿说:“事实上,吸心dafa很多时候若能巧妙运用,还可以面对大人物时,也无所畏惧,而且能够获得这些大人物的赏识呢。接下来,我想讲两个这样的故事,一个是社会底层人物面对乾隆皇帝时的机智,另一个是名流王僧虔面对皇帝的挑战时,用‘吸心dafa’巧妙避祸的。”于是,他讲了两个故事——
  农夫巧答乾隆问
  却说乾隆皇帝待在宫中一久,便觉生闷,于是某月某日,便带上了一班大臣,乘着龙船,沿着卫河南下,准备到农村去巡视。
  在豪华龙船上,乾隆倚身窗前,观赏一路上的乡村景色。他看到路边农民在田野里耕作,牛羊在岸边吃草。如此景色,他从前只在图画里见过,如今却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真教人心旷神怡。
  龙船又绕过了一座山,远远看到了一处乡村。乾隆忽然想了解一下农村情况和民间有什么疾苦,于是他便命人召来了一个正在田间除草的青年农夫,要详细询问一番。
  凑巧这个青年是位聪明人,他知道皇帝在京城里闲得发慌,借着巡视的名义,四处观光。因此,自己千万不能谈民间的真实情况,否则,万一惹恼了皇帝老儿,自己会性命难保。于是,他尽拣好话说,乐得皆大欢喜。
  乾隆问道:“今年的收成如何?”
  青年农夫回答说:“又是一个丰收之年。”
  “农人的生活怎样?”
  “家家户户衣食丰足。”
  “地方长官还贤良么?”
  “个个爱民如子。”
  乾隆皇帝听了之后,果然龙心大悦,面带笑容。原来,大臣们平日里上奏的农村情况正是如此。如今看来,果真是国泰民安呀。
  此时,乾隆一高兴,便叫来身边的大臣们,让他们各自报出自己的姓名,然后由这个农民来分辨他们的忠与奸。
  大臣们明白乾隆是要通过这个农民,收集一下百姓们对他们的舆论,万一农民说出了真实情况,触怒了皇上,后果实难预料。但是,大家又不敢违抗圣旨去隐瞒自己姓名,因此,那些贪官污吏们真是个个忧心忡忡,哆哆嗦嗦。


吸心dafa(3)


  大臣们逐一报上自己的姓名。其中有好些大臣的名字这个农民都比较熟悉,而民间里也经常有所议论,这些大臣里自然有忠有奸,但是,自己又怎好照实回答呢。他寻思,这是皇帝在做戏呢,自己得想个万全之策,否则,得罪了哪一个大官,自己都只能是吃不了兜着走。幸好,这位农民的头脑也真是灵活,一下子就有了主意。
  于是,他就上前奏道:“皇上,满朝都是忠臣。”
  乾隆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青年农夫回答道:“我每次看到演戏,都发现台上的奸臣像曹操、秦桧这些人,都是满脸白粉。但今天我看到皇上身边的大臣们,个个体态端庄,面色红润,所以知道他们都是忠臣。”
  乾隆听了,大笑不已。他身边的众大臣,也暗暗舒了口气。
  这个故事讲完后,他喝了点茶,接着讲述下一个故事,名叫《王僧虔巧说输赢》。
  南朝有个王僧虔,他是晋朝大书法家王献之的后代,学识渊博,智慧过人,尤其以书法闻名于世。
  在少年时代,王僧虔曾在一把扇面上用隶书写了一首诗,被南朝宋文帝看到了,大为惊奇,于是便把他召来做太子的门人。到了元徽年间,王僧虔还被拜为吏部尚书。
  当时,雍州破获了一桩盗掘古墓的案子,收缴了大批珍宝文物,其中还有一批竹简、皮革和锦帛,上面写了许多文字,但没有人识别得出来。这时,人们想到了王僧虔,便拿这些文字去请教他。
  王僧虔看了后说:“这些是蝌蚪文,记载的是周朝典籍中所缺遗的材料。”
  这时,南朝的宋已经被齐所取代。齐高帝萧道成非常赏识他,便拜了他为侍中。
  萧道成也是热爱和擅长书法之人,当然,他心里也明白,自己的水平还是比不上王僧虔的。某日,他突然心血来潮,想要跟王僧虔一试高低。
  其实不用比试,胜负也是明摆着的。并非因为对手是皇帝,就能够故意谦让得了的。王僧虔写字从来都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接到皇帝要跟自己比试的“战书”,他还是像往常一样,写出了一幅浑厚淳朴的正楷大字和一幅游龙走凤的草书。
  在场看热闹的大臣,在由衷赞叹之余,又都为王僧虔暗暗捏了一把汗。难道他不知道对手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吗?赢了皇帝,那还了得!
  齐高帝萧道成也写完了字,然后问王僧虔道:“你看我们的字,谁是第一名?”
  王僧虔仔细看了高帝的字后,认真地回答道:“臣第一,陛下也是第一。”
  萧道成哈哈大笑,说:“世间哪有这个道理呀,比赛哪会有两人都得第一的?”
  王僧虔从容地回答说:“世间上本来就没有天子屈尊与臣子比赛的呀!臣说陛下第一,是指对其他帝王而言;说小臣第一,是指对周朝的大臣而言的。”
  萧道成大笑说:“你真会说话!若是叫我处在你的地位,就会这样说:‘臣正楷第一,草书第二;陛下草书第三,而正楷第二;陛下没有第一,臣没有第三。’”
  众大臣也跟着陪笑。
  周一灿讲完,大家开始热情地评论。司徒朗说:“看来,面对大人物时,要获得他们的心,真的需要比较巧妙的说话功夫,需要比较高的智慧。”
  吴老说:“不错呀,对下属臣子需要吸心dafa,当低微身份的人面对大人物时,也是需要智慧,才能免遭祸害的。”
  卓文丹说:“刚才大家讲的‘吸心dafa’的运用,都是如何避免罹害。我下面想讲一个故事,它是通过自己的谋略设计与智慧,并用自己的高超说话功夫,运用‘吸心dafa’把对方说服,从而令对方心甘情愿地把相印交到自己手上,从而让自己从一个布衣之人,变成了位极人臣的丞相!”大家一听,都非常希望她立刻讲出来,于是掌声非常热烈。她便讲了起来——
  蔡泽雄辩得相印


吸心dafa(4)


  战国时代,列国纷争。然乱世出英雄,只要你有足够的才智,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
  话说秦昭襄王在位时期,燕国有个说客来到了秦国,这人名叫蔡泽。蔡泽学识非常广博,尤其善于辩论。当时,他听说秦国的丞相范睢想急于卸掉丞相的担子,原因是自己的亲信郑安平和王稽都犯了重罪,令自己心中日夜忐忑不安。于是,他决心赶到秦国来,用自己的睿智与辩才,向范睢游说。
  虽然蔡泽是个穷汉,但到了咸阳后他就住进了旅店,并对店主说:“老板,你给我拿些好酒好菜来,等我当了丞相,一定会给你丰厚报酬的!”
  店主说:“你是什么人,居然还敢梦想当丞相?”
  蔡泽说:“我是天下雄辩有智的人,前来求见秦王的。秦王见了我,必然会佩服我的才智,然后一定会取下范睢的相印挂到我的腰间来。”
  店主见他如此狂妄,就对他进行了一番嘲讽,并把他的话当成笑话去讲给旅客们听。自然,蔡泽的这一番话很快就传到了范睢的耳中。于是,范睢便命人去把蔡泽召来。
  当官差一到旅店,说要找蔡泽,店主便忧心忡忡地对蔡泽说:
  “你看,谁叫你胡说八道啦,这下可大祸临头了!”
  蔡泽笑了笑,说:“这下子我就可以更快地做上丞相啦。我一见到范睢,他就必定会解下相印让给我,都不需要去见秦王了。”
  店主觉得蔡泽脑子一定是生病了,不免有点可怜他,又看到他很贫困,就说:“你不需要交食宿费用了,快去吧,只是不要连累到我!”
  蔡泽便跟着官差去范睢相府。
  进得相府,便看到范睢高坐堂上,范睢见到自己,也不叫自己坐,而是厉声地诘问:“想取代我做丞相的人是你吗?”
  蔡泽站在一旁,从容地回答道:“正是在下!”
  范睢又问:“你是来向我游说,要夺掉我的爵位吗?”
  蔡泽认真地说:“唉,一年四季,运转不息,成功的退下,将来的上去。你已经到了应该退下的时候了。”
  范睢有点生气道:“我自己不退,看谁能让我退下?”
  蔡泽说:“人在年轻体壮、头脑灵活的时候,努力建功立业,利于天下,成为人人仰慕的英雄豪杰,这是人之常情。可是,既然已经得志,且已年老体衰,就应该安乐长寿,欢度晚年,让自己的业绩流传后世,这不是很聪明的选择吗?否则,就像秦国的商鞅,越国的文种,他们都立过大功,然而功成之后却身不肯退,最终遭受到了悲惨结局。难道你愿意做这样的人吗?”
  听到这里,范睢心想:他用利害关系,渐渐进逼,自己若是说不愿意,就难免落入到了他的圈套里。毕竟,范睢也是一个才智非凡和辩才水平极高的人。于是,范睢便假心假意地回答说:“有什么不愿意的?商鞅为秦孝公制定了新法,使秦国民富兵强,扩地千里;文种使越国转弱为强,并吞了强大的吴国,为越勾践报了深仇。他们虽然都遭杀害,但功在当时,名传后世,为什么不愿意做这样的人呢?”
  然而,范睢这时虽然嘴硬,但已经被蔡泽点中了要害,不能安坐了。
  蔡泽接着说:“作为一个贤良的臣子,谁不想有个圣明的君主呢?光有贤臣,没有明君,国家还是灭亡的例子,从古以来就有。商鞅、文种不幸遇害,难道他们真的是想用死的代价来成就功名吗?所以大丈夫处世,身名俱全的是上等;名传下了,而身已死,是次等;名声败坏,身体还在,这是下等。不知你要做哪种人呢?”
  这段话说得范睢胸中爽快,不觉走下堂来,连声称赞道:“说得好!说得好!”
  蔡泽又追问范睢:“你说愿意做商鞅、文种,那么请问:今天的秦王,在信任忠臣、厚待故旧方面,比起秦孝公如何?”
  范睢想了一会,不敢直说,只好含糊地回答:“不知道!”


吸心dafa(5)


  蔡泽又问:“你想想自己的功绩,比起商鞅、文种来又如何?”
  范睢答道:“不如他们。”
  蔡泽说:“秦王在亲信功臣方面不会超过秦孝公;而你的功绩也不高于商鞅、文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