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纵横天下的说话功夫 >

第9部分

纵横天下的说话功夫-第9部分

小说: 纵横天下的说话功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己方又一名“大将”被贺龙同志的霸王枪“搞掂”了,国民党东北挺进军马占山的参谋长便匆忙上阵了。这个家伙提出了“三三制”的问题,认为凡是“共军”占领的地区,“共军”有一个团的兵力,“国军”就要放两个团,这样才是真的算实行了“三三制”。


赢家气势霸王枪(4)


  贺龙抽了口烟,然后问他:“你以为这样你们就占便宜了?这样做你们的军事力量就处于优势了?告诉你,我们共产党人是明人不说暗话,只要你敢动手,莫说你两个团,就是十个八个团,我一个团就能把你打垮!”
  马占山的参谋长在贺老总那充满“赢家气势”的霸王枪面前,一个回合不到,也败下阵来。
  在这一个回合,敌人又失败了。这一回合,贺龙同志义正辞严地驳斥了国民党军方代表的无理要求。对楚溪春运用了“釜底抽薪”的招式,使其露出汉奸原形,陷入窘境。对马占山的参谋长,贺老总则以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发动了一场精神攻势,威慑敌胆。共产党人的赢家气势又一次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霍雷看到国民党的几个代表都被贺龙驳成了哑巴,只好又亲自上阵来。只见他抖了抖肩膀,大谈特谈起了什么日本投降是美国原子弹的威力,说美国的原子弹如何如何地无敌天下。这个美国代表妄图用美国的军事力量吓唬我们的中共代表让步。
  霍雷才讲到一半,我军方代表晋察冀部队四纵司令员陈正湘将军就忍不住要反驳他了。贺龙轻轻地向他摆了摆手,意思是不急。待到霍雷讲完后,贺龙冷笑一声说:“霍雷先生,请不要忘记了,美国的原子弹屠杀的是无辜的日本人民,而侵略中国的日本法西斯军队,是被中国人民打败的。”说到此,贺龙指着门卫岗哨背的一支美造卡宾枪说,“你们美国人,为了帮助国民党政府打内战,给了他们一批又一批新式武器。现在,我要正告美国政府,想支持国民党政府搞垮共产党,那是做梦!从10年内战到今天,蒋介石无时无刻不想搞垮我们,可是,现在怎么样呢?”他放声大笑,“现在是他蒋介石必须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共产党为什么搞不垮,那是因为我们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利益!”
  面对美方代表的“核讹诈”,贺龙将军正气凛然,字字千钧,掷地有声,显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在真理和正义面前,霍雷只能目瞪口呆,面红耳赤。
  在与贺龙将军的“交锋”中,色厉内荏的美国和国民党谈判代表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看得出来,大家在午后太阳的照耀下,在“赢家气势霸王枪”这套说话功夫的特有气势的调动下,每个人都迫不急待地想要发言了。
  周一灿说:“顺着余老师和吴老先生的思路,我也想来一个中国革命家的传奇,他表现出来的说话气势,亦充满了赢家气度。”在众人的欢迎中,他开始讲述——
  邓小平舌战赫鲁晓夫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苏由于各自战略需求及斗争策略的不同,双方按各自的理解;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加以解释并进行论战,到1960年代,中苏两党之间的分歧进一步激化,这种分歧后来扩大到了国家关系上: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两国之间签订的合同和协议,撤走了在华工作的全部苏联专家,并停止援助中国的建设项目。
  直到1960年布加勒斯特会议前夕,为了缓和与苏共中央的矛盾,中共中央决定派遣一位智勇双全的人去莫斯科与苏共举行两党会谈,然后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一起召开第二次莫斯科会议。
  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毛泽东主席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邓小平担任中共代表团团长。赫鲁晓夫得知这一消息,非常震惊,接连在克里姆林宫与苏共领导成员开会,研究如何对付邓小平。不知道是过于紧张还是为了给自己壮壮胆,赫鲁晓夫不止一次地在会场上站起来对他的部下说:“邓小平人那么矮,却是一个重量级拳师。我要与邓小平亲自谈,他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不过我不会怕他的。他是总书记,我还是第一书记嘛。”
  1960年9月15日,邓小平率中共代表团飞抵莫斯科。当晚,苏共中央在克里姆林宫叶卡捷琳娜大厅为中共代表团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在悦耳的音乐和热烈的掌声中,邓小平神采奕奕地率领中共代表团成员步入大厅,双方一一握手之后,宾主分别落座。
  宴会上,邓小平同赫鲁晓夫之间的交锋由赫鲁晓夫的挑衅而拉开了帷幕。


赢家气势霸王枪(5)


  赫鲁晓夫说:“邓小平同志,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那个霍查老爱自搞一套,弄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是不团结,中国应该有个态度才对。”
  邓小平一听便知道,赫鲁晓夫显然是要用阿尔巴尼亚来影射中国共产党不听苏共指挥。对此心若明镜的邓小平不慌不忙地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是个小党,但他们能够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你们应该好好尊重人家才对,不应该随便向他们施加压力。”
  赫鲁晓夫听了邓小平的回答大吃一惊,他没有料到邓小平会如此巧妙地回答他的问题。当然,他是不会轻易服输的,于是他继续叫嚷道:“这不光是苏共与阿共之间的分歧问题!对其他党来说,这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他们拿了我们的金子和粮食,却又反过来骂我们,认为我们想控制他们,这也太不像话啦!”
  邓小平严肃地说:“我们一向认为援助是为了实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义务,而不是为了干涉和控制别人。再说你援助了人家,人家也援助过你嘛。”
  邓小平的话一针见血,切中要害,说得赫鲁晓夫张口结舌,一时语塞。
  过了一会儿,赫鲁晓夫又把话题转移到斯大林问题上。他责问邓小平:“你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在斯大林问题上的态度前后不一致呢?”
  邓小平的回答非常干脆:“我们的态度是一贯的。我们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这总是要讲清楚的。我们反对个人迷信,但我们过去拥护的,现在仍然在坚持。在我们党的‘八大’上,我们对这个问题就已经明确地表示了态度。我们赞成反对个人迷信,斯大林的功绩和错误不仅关系到苏联国内,还关系到整个国际共运。对斯大林的错误当然要批,但对于他的功绩一定要肯定。我们反对的是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尤其不能采取秘密报告的办法,恶毒攻击。”
  听到邓小平有理有据的回答,赫鲁晓夫理屈词穷,显得十分狼狈。过了片刻,他又转换话题,冷不丁地冒出了一句话来:“高岗是我们的朋友,你们清除了高岗,就是对我们的不友好,但是,他仍然是我们的朋友。”
  邓小平一听到这话,就立刻很严肃地对赫鲁晓夫说:“这可是你说的话啊。你的这个说法要记录在案!”赫鲁晓夫也可能是真的太紧张了,似乎并没有听明白邓小平的话,还在继续说道:“你们不是喜欢莫洛托夫吗?那你们把他拿去好了,我把他给你们,但高岗是我们的朋友。”
  听到这里,邓小平义正辞严地指着赫鲁晓夫问道:“高岗是我们党内部的事情,莫洛托夫是你们党内部的事情,你在这个场合下把这些拿出来干什么?”
  在邓小平正气凛然的话语面前,赫鲁晓夫显得很被动,只好低了一会儿头,做思考状,却再也没有吭声。
  众人听得拍手称快,连连叫好。吴老说:“邓小平是有名的‘绵里藏针’,但面对苏联领导人咄咄逼人的霸王行径,邓小平亦不再表现出处处让人三分的姿态。他以赢家的气势,有理有据地回击对方的霸道,颇有点‘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样子。”


太极功夫(1)


  月朗星稀。
  平时清静的“三清观”里,如今却高朋满座。
  在这座道家名刹里,七位说话高手正坐于“迎客堂”之上,品尝着道童奉上的清茶。
  众人准备停当,来自广东的那位又黑又瘦的小个子说话高手,那位有时候说话会锋芒尽露、令人下不来台的周一灿,却站了起来,他礼貌地向在场的所有人致意后,说:“吴老,各位朋友,我很荣幸挑起第五场的头。我的这套说话功夫叫做:‘太极功夫’。”
  太极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养不息而凝聚升华的思维方式,也是古老的易经哲学思想。太极的基本思想原理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战强,后发制人,四两拨千斤。
  有道是,“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水是柔的,但每当它形成一种巨浪之势时,就可产生惊人的力量:能将钢铁巨轮掀翻,能把海堤、房屋冲垮……能轻才能松,能松才能柔,能柔才能强。本能的“重”与“刚”,和太极的“重”和“刚”截然不同,犹如生铁和钢在性能上的极大区别!
  在说话这门功夫里,也有一套“太极功夫”,而且亦是千古流传。平时,我们常在说话时“耍太极”,如说话委婉、含蓄,绵里藏针。而面对对方咄咄逼人之势时,能够在说话时避其锋芒,明话暗说,甚至装作糊涂,善用隐语,从而达到“以柔克刚”之效。
  老农买钉
  这是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一件小事。那时候,物资紧缺,要买到一件急需的东西,即使有钱也不容易。比如,小到买几根钉子,如果不找后门,都很难买到。
  有一次,一家商店到货的几箱钉子,都被有关系的人找“后门”买走了。
  有位老农因盖房,急需买钉子,就来到了商店。
  老农问道:“同志,请给我称十斤钉子。”
  营业员爱理不理地说:“早没啦。”
  老农说:“没十斤,称五斤也行。”
  营业员:“也没有。”
  最后老农苦苦央求道:“同志,请您无论如何也要给我称点呀,哪怕就一根钉子也行。”
  营业员诧异地问道:“你这人真怪,称一根钉子有什么用?”
  老农说:“称一根钉子,让我把你们的‘后门’钉住!”
  周总理笑骂王洪文
  周一灿说完,吴老先生说:“是呀,‘文革’那时候我是有深刻感受的。那个年代,大多数生活物资都是紧缺的。不像现在,我们可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只要有钱就可以。像钉子这种东西,各种规格的都应有尽有。说不定,还可以送货上门呢。当然,像老农这种不满而又只能含蓄地讥讽的情形,在我们那时候,经常会发生。”
  张子臣也认同:“是呀,那时候,有很多营业员的态度可不好啦,要是今天,这样的服务精神,不用半天就要被‘炒鱿鱼’了。我的员工要有半点这种态度,我一分钟都不会让其多待。对吧,余兄、司徒兄?”
  余仕之与司徒朗都是从事跟企业密切相关的工作,自然最有发言权。
  司徒朗说:“当然,在那种情况下,说话还是需要委婉一点的。不过,说到‘文革’,我倒想到一位说话功夫极其了得的人,那就是周恩来总理。在此,我想首先讲一个周恩来的故事,它发生在‘文革’时期。”于是,在众人的掌声里,他讲了起来——
  据民间传说,在“文革”时期,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个故事,不知是真是假:
  1975年夏天,周恩来总理不幸染病,住进了北京医院里。
  这一天,王洪文来了。他坐到周总理床前,没完没了地问这问那。周总理只好不耐烦地说:“王副主席,你有事吗?”
  “有一点小事,”王洪文忙不迭地点着头,“是这样的,现在正是举国上下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关键时刻,中央决定召开高干会议,把这一斗争推向深入。我们想请您搞一个书面发言,一两千字就行,您看……”
  周总理打断他道:“这次斗争的背景和理论根据我都不太清楚,怎么好发言呢?”


太极功夫(2)


  “我可以向总理汇报嘛。”没等周总理表示什么,王洪文就抢先讲了起来。周总理只好闭目养神,任凭他说了起来。王洪文从“文化大革命”讲到建国,从建国讲到1840年鸦片战争,反复地论证了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必要性与正确性。
  也不知道他讲了多久,周恩来才慢慢地睁开了眼睛,说:“没想到,王副主席还有这个才能哦。”
  “总理过奖了。”
  “不要谦虚嘛,王副主席的声音催眠价值很高嘛。”周恩来轻轻地笑了笑。
  原来如此,王洪文无言以对,只好陪着苦笑了两声。
  周恩来问他:“你讲的是中国近代史吗?”
  “对,从1840年到1949年。”王洪文连忙回答道。
  “好的,那么我问你,在那个时候,中国究竟哪座山最高?哪块石头最臭?”
  王洪文的双眉这会儿拧成了麻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