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沈小茹的办公室历程 >

第2部分

沈小茹的办公室历程-第2部分

小说: 沈小茹的办公室历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星期五八点半到人事局的小考场,沈小茹是片纸未带气定神闲,只随身带了一个PSP,慢悠悠靠在考场门口栏杆上打游戏。那日面试见过的三人也如期而至。
四个人好歹算是二次见面,彼此点个含义不明的头,就各自随意了。
沈小茹外表悠然,其实心态十分不稳,好在死记硬背这东西,一大半依赖的是重复效应,重复效应刻下来的物理和心理曲线,在一定情况下是根深蒂固的。只不过当大脑回路短暂阻隔的话,会让它们出现的慢一些而已。
但这些公务员考试,很多时候都加上了对应试者时间反应的测效。沈小茹此时心态不稳,基本上已经动摇了根基。
如果这时候有紫霞所期望的白马骑士,那也还远在梦中,现实里根本不存在。
沈小茹一边无意识按动PSP,一边流汗思索:怎么办?我现在面临的三个劲敌都具有我所不具备的优势。
比如第一个中年人,他具有经验和人脉和智慧,处理现实事务一定游刃有余,开发办选了他就基本立刻可以派上用场,如虎添翼互有借助。不像自己基本等于社会经验的菜鸟,没有人脉的空白,哪里能帮得到单位一毫半点?
比如第二个年轻人,他具有名牌大学学历和麻烦最少的男人身体,选了他做职员不用担心他三天两头请假,风里去得雨里奔得。刚毕业又新鲜又热情,好差使好做事。不像自己在一个小私营公司呆过,只怕在有心人眼里早打上油条滑头的烙印。
比如最后那位女子,形象可人,举止娴雅,对局里事情如数家珍,显见得是从系统里一个办公室挪到另一个办公室的有心人。具有自己不具备的熟人网络,俗话说的好,用熟不用生。不像自己除了知道这些政府机关的大门长得什么样,其他什么都不知道。所谓自己担心的猫腻和后门,咳咳……咳咳……,不用再说。
无奈她已经没有退路,荷包搞窘的无奈让她思维格外敏捷,她不断自问自己究竟具有什么他们不具备的优势。比过家世背景,人脉关系,学校学历,工作经验等等之后,沈小茹勉勉强强归纳出三点:其一,在家世背景、学校学历上她可能可以和那中年人打个平手,在人脉关系和工作经验上完败。
其二,在家世背景、人脉关系上她可能可以和那位年轻人打个平手,在学校学历上败给他,在工作经验上胜过他。
其三,在家世背景、人脉关系、学校学历上她都完败给那位女子,只有在工作经验上可能略略胜过。
于是综合来看,自己有胜算的只有工作经验这一个法宝,而这个法宝,已经在那天面试时就已经发挥殆尽或者说消失殆尽。
沈小茹揉揉眼,把PSP装进小包:既然无可凭借,自己能够依靠的只有今天的考试。
这个考试和那些家世背景,人脉关系,学校学历,工作经验都不相干,考得是数理化逻辑拼图和文字包装,拼得是速度和耐心。
沈小茹希望,他们这些竞争对手在自身如此强大的优势面前,已经逍遥悠闲,迷醉不分南北,没有像她一样花费那么多的苦功来备战。尽管这希望很渺茫,但总值得寄托一线决心。
拼这最后一线希望,比胡思乱想什么都来得容易,也来得简单。
沈小茹搓搓手,她决定就这么拼了。
监考人员在门口站好,叫众人入场。沈小茹对了身份证号码进去,选了一个中间的座位坐了。选在中间可以不用担心后面和前面监考人员的走动,不会无端感到芒刺在背或者额头寒气森森,而且,这样也相对低调,符合沈小茹自身没有多少底气的气场。
年轻人选了最前面的位置坐了,留给沈小茹一个后脑勺。中年人在最后面坐了,沈小茹听见他慢条斯理整理铅笔的声音。年轻女子在左侧靠窗户边坐了,支颐托腮美目流盼,似有若无的在沈小茹身上停了停。
监考人按了铃,宣布:“考试开始!”
因为这是小型内部考试,所以专业能力和策论都压缩了,总共两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专业测试,一个小时策论。专业测试有80道题,策论对字数没有最底线要求,只需要言之有物就行。
沈小茹看了一下申论材料,说的是一段异国诈骗案,企业怎么追回欠款的问题。
沈小茹捣弄一下铅笔,打开专业能力卷子瞧两眼,划定了顺序,铺平放正开始奋笔疾书。
学校里曾经开过公务员考试辅导班,她蹭去听了两回,因为要交钱而放弃,不过她也知道考试前排好顺序很重要,这个顺序各人有各人的特点,沈小茹选了符合自己特点的一种。这方面,前面那位年轻人也一定也知道,另外两位知不知道就不晓得了。
当然,现在网络信息这么发达,任何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在上面自由找到相关信息。
做完专业能力花了四十五分钟,沈小茹觉得刚刚好,她望天对手指,削铅笔看墙角,足足磨够了十五分钟才开始写第二部分策论。草稿已经打得差不多,剩下的就是码字了。
后面的中年男第一个交卷,把卷子拿上去的时候,沈小茹溜一眼发现策论那张写的满满的,果然经验很丰富。
沈小茹估摸一下,自己策论最多能完成一半那么多。因为实在没可写的,她只能勉强把策论三部分搭起来,尽量让每部分看起来还算完整。她琢磨着既然自己这工作是开发办的小职员,把现场材料复述汇报给上级听就很重要,所以策论第一部分概括她就尽量写好点。
然后她再琢磨,科室里办事应用文写作肯定不能太差,这方面她虽然肯定比不过侧边那个年轻女子,但小心点不出格式上的纰漏,把要点方案写全面一点,而且注意前后主次,根据数额来确定轻重缓急,应该还是能够做到的。
沈小茹写了一遍,前后看看觉得没什么大问题,又写最后一部分。
其实从理论上来讲,开发办应该经常会耍嘴皮子,不管是忽悠房产商还是忽悠地产商,或者忽悠投资商拆迁户,口才必不可少。不过沈小茹想想,余城前几年搞地产炒得很热,最近已经开始降温了。市里头和附近城市搞什么三地联合,紧锣密鼓宣传了好一阵子,将来开发办八成会主要针对投资商和开发商,和那些重量级的大鳄打交道,应该没她这种初进门的小职员什么事。最后议论部分只要看着四平八稳就行,那些引经据典滔滔不绝的口才就留给前辈去发挥吧!
沈小茹把卷子做完,看看时间还差二十分钟。那女子和中年男子都已经交卷,只剩下年轻人还在埋头奋笔疾书。
她把卷子交了,出门那两人还在,各在一旁貌似都有事在等人。因为反正也考完了,心态轻松,沈小茹就主动给那女子点头打招呼,“你好!”
女子迅速换上满脸笑意,“你好,我看你一直做的很认真,你叫什么名字?”
沈小茹反正也没事,就站住老老实实的说,“我叫沈小茹,你呢?”
女子微微一笑,说,“柳眉。”
“好名字。”沈小茹觉着这名字诗情画意,十分好听。
柳眉笑吟吟,“你是余城人吗?”
“不是。我在余城读书,大学毕业后就待在这。”
柳眉嫣然一笑,转了话题开始说起余城什么地方有好吃的。沈小茹觉得她似乎有意在拖延时间,不知不觉二十分钟到了,里面那年轻人交卷出来,柳眉方才微笑对沈小茹摆手说:“就这样了,以后有事再联系。”
那边台阶下停着一辆金香槟小尼桑,柳眉过去按动车钥匙开了门,打火一转眼就不见了。
那中年人和年轻人也打车走了,沈小茹去找公共汽车站,坐在车上才想起,曾经在余城电视台节目的幕后人员里见到柳眉这个名字,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人。
第三天,沈小茹正在计算钱包里的钢蹦和硬通货还剩下多少,电话响了。
一个很端正的女声告诉她,自己是经贸局人事科的,她以卷面考试最高分被经贸局开发办录取,下星期一就上班报道。
沈小茹挺立当地,足足傻了半分钟。
回过神来后,只觉天旋地转,不能相信这是真的。
×××××××××××××××××××××××××××××××
开发办在市政府那栋大楼里只占了后面拐角的半条走廊,和教委共用一层楼。宋河每天早八点半开始,就一个办公室一个办公室巡查过去,看人员是否来齐,工作是否勤谨。
沈小茹对自己竟然能够侥幸打败三名对手心怀窃喜,现在又是宋河的下属,心里难免有点小担心,不知道自己那天一通痛快话语有没有给这个主任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而上班后试用期是三个月,这三个月里如果被考评为差,还是很不妙很不妙。
沈小茹进来之前,仔细反思了不少职场生存ABC,作为一个已经失去过一次工作的人来说,她再不敢像初次上班时那样托大,那样不在乎的宣布——只要我专心干活,她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小心驶得万年船啊!
开发办四个办公室,分别是宋河的主任室,考察评估室,策略研究室和审核计算起草室。主任当然就负责大体监督巡查,将领导指示上传下达。考察评估负责开发项目的实地考察事后追踪,策略研究室负责参与市里各项开发计划部署会议和活动,掌握分析开发动态,和其他部门沟通信息研究问题,并最后拿出开发建议上交主任审核。
最后的审核计算起草室,听起来复杂,其实只是负责各种杂事,比如说考察评估要做一些报表,那么在他们找回资料后也许有了成型意见却不愿意付诸实施,于是就把制表填表计算的任务丢给审核计算起草室。比如策略研究室去参加会议缺少文件报告,那么就把这件事丢给审核计算起草室,让她们做文件出来带着上路。而作为审核计算开发室本身,也必须要经常汇总开发区和外地合作的动态信息,及时上传。
讲了这多复杂的工作项目,其实用通俗一句话来说,审核计算起草室是一个干杂事跑腿的万金油,主要的背景色调就是闲杂人等,做的事情也是闲事杂事。

第三章  三个人一台戏

四个科室里,除了宋河办公室是一个人,其他办公室都两三人不等。
考察评估室里有三个人,年纪最大的四十多岁叫老柯,是中南科大老毕业生,职称高工,到现场一眼就可以将工程各方面参数看个八九不离十,是开发办想尽办法才从科技局挖过来的重要人物。虽然不是宋河那样的挂名头官,但实际职务级别已经和副处等同,只不过他走的是技术路线,所以外人不常察觉。
评估室里第二个人三十来岁叫刘鲁,其他方面麻麻,就是最擅长喝酒。人家是越喝越萎靡他是越喝越精神,平时虽然滴酒不沾,但一到真正的战场上,那就是一夫奋勇万夫莫敌。据说此人最彪悍的一次成绩,是在西南某地一次性喝趴下五个人,而他还意犹未尽,自己抱了一瓶五粮液在车上小口抿着解渴。每次外面有什么项目需要考察,他都是被大家争相狂抢的对象,因为酒桌上的事,只有他才摆得平。
最后一个人二十七八叫王晓涛,中南科大毕业,是老柯十六年后的师弟,他年轻思维敏捷,正好可以做许多老柯跟进项目之前的前期工作。
这考察评估室的三个人,被称为铁三角,自从开发办成立两年来,所向无敌,已经代市里头签订了十余项外部投资项目,深为上头器重期许。
幸好沈小茹进来第一天,就勤勉的将考察评估室交过来的资料整理装订好,小心翼翼的挨个送过去,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夸奖,至少也没有导致什么恶评。
然后再来看策略研究室,这里只有两个人,同为三十出头的男性,一个叫周寒江一个叫白烨廷,周寒江嗜好抽烟白烨廷嗜好饮茶,传达室的人戏称他们是大烟筒和大茶篓。两人工作的主要职责就是夹着公文包开会,再在开会时或开完会后,和其他部门扯皮。
嘴头上的官司要打得闲庭信步,笔头上的交涉要做的滴水不漏,白烨廷一次抚额长叹:“余生完矣,就混在不明所以中不明所以。”
周寒江冷笑:“世上人都不明所以,不明所以就不明所以又如何?”
这样绕口令的话旁人都觉得莫名,沈小茹听了也不懂,她只是老老实实的第一天上班就去策略研究室问:“请问今天有没有要我做的文件?”
‘噗’白烨廷一口茶喷了出来,周寒江皱眉透过层层烟雾看着沈小茹沉思。沈小茹尴尬道:“不好意思,打扰到你们了抱歉。”
正准备走。
“站住!”两人同时喝令,然后就是好几牛皮纸袋的文件飞了过来。
“把这些资料整理一遍,打了初稿过来浏览。”
看着沈小茹离开的背影,白烨廷对周寒江道:“难怪要选她来,不然谁做这等杂事。”
周寒江慢慢吸烟,“那有什么,我一直建议就招聘一个打字员即可,何必浪费一个编制。”
“劳务市场。”他一挥手,“这样的人多的是,打得还比她快比她好。”
也说的对,沈小茹用的拼音打字,分钟数最快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