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重生之文化帝国 >

第604部分

重生之文化帝国-第604部分

小说: 重生之文化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等一下就到了。”

原来是大舅特地过来迎接,杨一这才了然。不过随即又想到了前世里,虽然在心里还是关心他的妹妹,还有自己这个外甥,但对方决计不可能如此热情,第一天过来接人,结果自己一个人先回了老家以后,第二天还特意再度过来一趟。又是重生带来的改变,让杨一的心情越发微妙起来,不是欣喜不是得意,也不是失落不是嗤然,仅仅只是单纯感慨自己的运气。

等了没多久,杨卫红那辆新买的商务车就出现在了众人视野里面,停稳了车子等待众人进入以后,杨卫红就笑着对苏晚母女打招呼:“苏晚妈妈你好,小晚你好啊,去年跟着我们过去了一次,结果就是不同意留在那边,今年小敏总算是把你们给说动了,不容易啊。”

他和杨一共同投资的阳一餐饮,虽然财务上du li核算,但对外却是宣称也是阳一文化旗下的一个餐饮企业,而且阳一文化搬迁到了魔都之后,他也跟过去开了两家店面,因而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待在魔都的,越州这边的杨家老店。已经全部交给了杨一的大舅妈来打理,所以因为经常见到杨一的缘故,杨卫红对苏晚也是很熟悉。

至于苏晚母亲,虽然见的不多,不过眼看着两个小孩子在一起,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因而他的态度也显得无比热络。说一句长辈们不该说的话。女孩现在只是du li合作身份,可再过上四五年,等他们都大了以后,那不就是阳一文化的老板娘么?而自己虽然是杨一的大舅,但终归不可能比人家的枕边人还要亲密,是以现在打好关系。倒是为将来考虑了。

一行人到了溪止以后,杨家的老人们早就得知苏晚母女会应邀过来做客,而且还要一起过年,当然是高兴的,尤其是杨一的二舅公杨天英,大清早起来之后,笑呵呵咧着的嘴巴。几乎就没有合上过,出门碰到好几个老朋友,发现这老头面sè不对劲,就一个个还都八卦了一番。

但心里认同苏晚是自己家的孙媳妇,那也只是心里认同,两个孩子虽然马上就要年满十八,成为华夏法律上的成年人,但毕竟他们的同龄人都还在学校里面。有些事情自己心里知道,偷偷乐呵一下就行了,没必要弄到人尽皆知。

因此知道自己这是过于高兴,控制不住心里的老怀大畅之情,在草草溜达了一圈后,他干脆就回了家里,和几个兄弟一道等候起客人的到来。

女孩和母亲再度走进这个杨家的老屋时。自然受到了比前一次更加热烈的欢迎,不过与之相匹配的是,那些妇女们看向苏晚的眼神,也同样是更加暧昧起来。但因为杨天英和杨海英这两个杨家这一房辈分最高权威最大的老人发话,所以即便是嘴巴无比痒痒,可众人最终还是忍住了打趣女孩的念头,而是转为不住口地称赞起来,倒是让往常无论多少人,无论面对什么大场合,全都面无表情在外人看来就是淡定异常的苏晚,也忍不住的脸红起来,这种脸红一直维持到了吃午饭的时候,都还没有消散。

一年一度的新chun,事实上也没有什么新鲜东西可言,不过因为是华夏人心中最为重要的节ri,是传统,是铭刻在骨子里的喜庆,所以无论大人小孩,都是异常开心的。尤其现在的溪止,在长三角范围内已然成为了江南古镇的代名词,就算是旅游淡季,也有不少散客三五成群地络绎不绝前来游玩,所以整个镇上的生活水平,完全能说是上了两个台阶还不止。

因此对于一手带来眼下这个大好局面的杨一,整个杨家里面,就没有不服气不佩服的人,一些原本留在镇上务农的叔伯辈,在和杨一说话的时候,甚至下意识就用上了对待同辈中核心人物的态度。

而杨一难得回来一次,所以在酒桌上除了天南地北的见闻和家中重要事务之外,主桌上男人们谈论的话题,自然更加离不开阳一旅游给古镇制定的发展规划。

“小一,你上次是说,明年下半年以后,会在镇外建立一个蔬菜基地?”说话的是杨一三表舅杨国海,之前古镇还没有被修缮开发,并非一个旅游地的时候,他就一直在家中务农,农闲时节就做一些农家小物件到越盐镇上去贩卖,所以之前的ri子过的只能算一般般。而在古镇开始转型,成为了长三角的一个重要旅游点之后,他也听从自己表外甥的建议,申请开办了一个专门售卖土特产的商店,因为并没有和后世那些景区一样,在售价上磨刀霍霍专门坑宰外地游客,所以生意一直都很好。

但因为大半辈子都和土地打交道,所以尽管已经发家致富,但杨国海在生活悠闲下来以后,总觉得不得劲一样,因而听闻杨一有继续投资老家,开办蔬菜基地的想法,他第一个就激动起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阅读。



745。没钱

“这个,表舅你家店里的情况不好么?”看到杨国海刚刚两杯白酒下肚,还没有丝毫反应,可一说到有机绿sè蔬菜基地的先期筹备计划时,却反倒脸sècháo红的模样,杨一就有些好笑。虽然也清楚自己这个表舅的xing情脾气,算得上华夏传统农民中比较朴实而且守旧的那一类,但此刻仍是忍不住,想要故意逗他一下。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从后世穿越而来见惯了想方设法赚钱的农民兄弟,自己表舅这种明明有着大好钱途,却仍然惦记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人,可是越来越少了。

要是放在十年后,说是老古板、怪人,也不为过,然而就是这种人,脑子里看似不识时务,总爱坚守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那一套东西,但却能让人和他们放心打交道。华夏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人们对土地的忠实和重视,是那些早早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外国人根本就无法理解的。只不过随着一代代人经历了城市化改造以后,大小就在钢铁水泥的森林中成长,这种对于土地的依恋和不舍,也会逐渐消散在时光长河中。或许也只有需要为这个国家前途殚jing竭虑的人,以及男生这种重生而来的家伙,才会思考一些农业和土地的问题了。

前者是出于务实考量,而杨一的思考,则纯粹有些形而上的味道。

被自己这个越来越有家族核心人物风范的表侄追问,杨国海就略有些尴尬地摇摇头,担心对方误解自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开了收入不错的店面,还总想着那些土地。

但终归还是心头一点儿无法割舍的感情占了上风,就摇摇头老实坦白道:“店子的收入不错,比以前下地干活儿轻松多了,来钱也快,我和你舅妈还在商量。准备明年到市里看一圈,也买一套好点儿的房子为了小桦上学做准备。问你这个事情,纯粹是自己闲不住,总觉得一天到晚守在店里面,浑身上下都不舒服。”

“国海哥,我看你就是一辈子的劳碌命,现在坐一天生意顶的上以前种半个月地。还有什么不满足的?非要去种地。你要是觉得开店不好,那要不把把你那个店面转给我,以后专心去蔬菜基地工作好了?”旁边杨一的一位小表叔就忍不住笑着调侃起来,不过虽然是调侃,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如果杨国海真要舍得把店面转让。他就真会接手过来。

毕竟两者的年纪差距摆在这里,虽然都是杨一叔伯辈的人,不过一个已经年过四十,而另一个则刚刚二十七八岁,如果不是家族辈分排序,那简直就能算有着代沟的两辈人。相比较而言,可能后者在某些方面。和杨一的共同话题还更多一点。

不过杨一这位小表叔的“狼子野心”,很快就被他的父亲,也就是杨一的七姥爷给喝斥回去,心道自家这小子真是什么主意不好打,偏偏算计到了自家人身上。或许只是顺着杨国海的话头,带有玩笑xing质的一句话,但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总归有几分不怀好意的味道。

“开个玩笑嘛。爸你这么认真做什么?”见自家老爷子发火,这个同辈中年纪最小的男人就撇撇嘴,不过却不敢再说什么了。

眼见七姥爷训斥了自己小儿子一句后,就不再说话,而其他几位老人也都拿眼看着自己,显然也是对自己那个有机蔬菜基地的远景规划很是上心,杨一就停箸笑了笑。然后向一桌子男人解释起来:“计划的确是有,但可能和三舅想的有些出入。因为我们这个蔬菜基地,是要走国外那种集约化大规模种植的模式,不可能还采用传统的种植方法。和外面那些蔬菜基地的区别比起来。也就是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肥料和药物,但就ri常的管理来说,也都是走统一规划的路子,所以不可能满足三舅你的想法了。不过虽然是集体化大规模种植,但因为属于有机原生态农产品,所以用人上面的需求可能比较大,如果三舅还是喜欢到地里忙碌,倒是可以等蔬菜基地建成以后,去报名应聘工作人员……”

“你这孩子,还想让你舅舅去给你当长工啊?也没看你有多大本事,倒是把资本家那一套给学会了!”

能如此嗔怪杨一的,自然也只有杨敏,他的老妈。毕竟在整个大家庭成员都在的时候,自己儿子让长辈去他的公司应聘,让她这个做母亲的总感觉儿子有些没心没肺不讲情面了一点儿,所以不管别人的心里面是怎么想的,她总要站出来说两句。

但现在的杨一已经是能够在主桌上,和舅公姥爷、叔叔伯伯们做到一块儿吃饭的人,如此待遇也就意味着他是家族里可以说的上话的人,按照道理,家里男人们讨论问题的时候,女人不应该插嘴才对。长江以南尤其是吴越之地的传统居民,男尊女卑的思想并没有泰东中原等地的情况那么严重,大男子思想浓厚,之所以有现在这种规矩,也都是一直以来流传下来的宗族规矩而已,并不掺杂太多xing别歧视的味道。

所以听到杨敏开口发话,杨天英就摆摆手,示意对方不要苛责杨一,然后老眼炯炯有神地转回来,他相信家族一百多年的延续中,这个最有出息的孙辈,并不只是让长辈给他打工那么简单。

果然,杨一对自己老妈做了个很遗憾地表示,然后摇头道:“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呢,就算是三舅去蔬菜基地里面工作,最起码也是生产组长级别的管理层,我总不可能真的让三舅天天在田间地头忙活吧?而且这也不是唯一的选择,如果三舅真的在家里待不住,又不愿意去公司工作接受管理,那也可以自己去承包一块地,做些特sè种植特sè养殖的事情,老家这边的地貌除了镇外那一边田地之外,其他都被水道划分开了,不适合大规模集约化的农业生产,私人承包下来弄点儿未来蔬菜基地无法涉及到的农业项目。还是很有搞头的。”

听他这么说,不止是杨国海,其他一些也是下惯了田地,不劳动就总觉得身上不舒坦的人,也都很感兴趣地看了过来,纷纷七嘴八舌向杨一咨询起了感兴趣的问题。

如此一边吃喝一边谈论,原本是个过大年的轻松休闲ri子。居然变成了大家庭的会议一样,弄得另外几张桌子上的女人小孩子们,全都侧目连连,也讨论起了女人之间的话题。不过因为有苏晚母女的关系,所以诸如那种“我看小一已经是个大人了,完全可以考虑谈朋友的事情”之类的话题。也就不再说起,而是纷纷笑嘻嘻地打听起了苏晚在阳一文化里面具体做些什么,说是画漫画,可具体又怎么一个画法,以及平时住哪里,是不是出入都和杨一在一块儿的八卦。

而且不光是说,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女人们。筷子上也没闲着,这位老太太忙活把好吃的东西都转到女孩面前,那位杨一的舅妈小姨,就殷勤地左一筷子右一筷子,把苏晚的碗里都堆满了不算,还另外摆了一个小碟子,碗里放不下的食物,就全都堆在了碟子里面。坐在女孩身边的杨蔓看到这一幕。不停在女生耳朵边上嘻嘻笑着打趣对方,嫂子嫂子的称呼虽然没给其他人听见,可看两个女孩交头接耳,苏晚又是羞又是嗔的小模样,那些身为过来人的女人们,又怎么会不知道她们正说些什么。

一顿饭才刚刚开始,就弄得女孩向来都是古井不波的脸sè。也一直布满绯红的红霞,打从上了桌子以后都没怎么抬头过。

另外一个桌子上,和自己长辈们说明了蔬菜基地的情况以后,杨一最后才坦述这个计划是远景规划。可能要等到明年下半年才能提上ri程:“主要是资金周转不过来,公司的网络部门现在很需要资金输血,所以不可能有其他多余的投入进去。不过等到下半年网络部门勉强做到收支平衡,动漫部门的一个重要活动举行完毕以后,那个时候不管是资金还是人力,都可以开始这个蔬菜基地的筹建了。一年缓解资金问题,半年时间平整土地,做好准备工作,正好能够在明天开chun进行第一批播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