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功高权重 >

第731部分

功高权重-第731部分

小说: 功高权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拙诚虽然不是潜艇方面的专业人才,对眼前的仪器仪表功能不熟悉、也不了解,但他眼睛会看、会感受。特别是前世的时候看过那么多电影、电视,工作中也接触过不少的仪器仪表。与现在摆在面前的仪器仪表相比,那些简直就是科幻。面前的仪器仪表很多还是机械的,显示数据的很多还是数码管,与前世电视里那些用显示屏显示数据的情况相差极大。

    什么深度表、潜艇内气压表、高压罐表等等都是指针似的,不但数量繁多,而且不直观、精度低。虽然郭拙诚知道这些仪器仪表是目前中国最好的仪器仪表,但还是粗糙了些。

    而且因为是机械表、指针表,或者是数码管显示,没有智能成分,也没有什么数据存储功能,数据的显现都是即时的,历史数据全靠指挥员自己记忆,如果是单一数据出现问题还好说,可以从表盘上标注的告警值来研读。但是,如果是多个数据综合后出现问题,则全靠指挥员的睿智、记忆力和心算力,再加上指挥员的责任心。

    这样一来,不但指挥员在这里指挥极易疲劳,而且很容易因为记忆力出问题或者心算能力出问题而导致指挥失误,导致指令发出迟疑或延误,因而不能很好而及时地应付突发*况。虽然指挥员身边都有参谋帮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醒和弥补失误,但依然不可能消除隐患。而且郭拙诚也知道,随着出海的时间延长,随着指挥员身体和精神的疲惫,这种过分依靠脑力、体力和精神力来完成判断、发现问题的指挥会越来越困难,失误也将越来越多。

    这种情况虽然可以依靠指挥员轮流休息、轮流值班来解决,但隐患很大。

    没有数据存储功能的指挥系统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利于事后发现问题,不利于纠正之前训练或战备训练时出现的问题,因为无法将以前的数据提取出来,只能靠指挥员或参谋的回忆,只能靠航海日记和指挥舱里指令记录人员记录下来的数据来进行模糊的推断,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回忆错误,出现实际情况与事后讲述不符的问题。

    特别是追究指挥员责任的时候,有些指挥员很可能为了逃避责任而避重就轻地忽视某些数据、修改某些数据,以减轻他们的罪责。

    没有数据存储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不利于后来的官兵从前任那里更快、更好地学习经验,不利于他们避免前任们所犯的错误,很多时候还与前任一样进行全新的摸索,效率极低地积累经验。

    想明白这些的郭拙诚一方面继续留心观察官兵们的操作,一边仔细注意着那些笨重、粗大、精度不高的仪器仪表、数码管、各种警示灯、操纵按钮等等,一边思考如何用现代化的电脑设备和技术来代替它们,简化面前一堵又一堵如墙壁的表盘,思考如何让计算机系统来代替指挥员坐一下简单的判断,同时思考如何让各单位的数据进行共享,如何减少信息流通的相关环境……

    郭拙诚是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家,曾经参与过各种人机工程,也参与过歼十飞机的航电系统,虽然潜艇的指挥系统与战斗机的航电系统根本是不是一个概念,但郭拙诚觉得还是有很多理念移植过来,特别是信息显示、共享和存储很多原理都是相通的。

    陪着海军司令员和南海舰队司令在指挥舱里观摩了江海涛指挥潜艇进行离开码头、水面航行、水下潜航、水下搜索、水下躲避、海面搜索、对空搜索等等项目。

    之后,他急匆匆地走进军官休息室,快速地书写着自己的见解、建议。

    站在外面的刘正邦、龚定果相互对视了一眼,然后很是得意地笑了笑了。刘正邦一边返回指挥舱一边说道:“这小子的脑袋真不知道是怎么做成的,看他的样子他一定从这里发现了不不少问题。可我怎么就觉得这艘潜艇真的够好了,已经大大超过了我的想象。我看到它,正如《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双眼睛都忙不过来,看到的都是新奇,都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可在他看来却还是有很多不足。这次上级领导真是英明,让他随艇出海,让他在潜水艇里生活几个月,想必等他上岸后能发现更多的问题。”

    龚定果深以为然地说道:“是啊,这艘潜艇与我们那些老式潜艇相比真是进步了不少。我真的喜爱得很,实在发现不了它还有什么缺点。已经做得非常精致了,性能也非常优良了,还要怎么能满足他的要求?我的脑袋真是比不过他。”

    刘正邦摆摆手,说道:“不管他,我们坐享其成就是。他就是一个妖孽,不说我们的脑袋加起来比不过他,就是钱雪森那种极顶聪明的脑袋也难以取胜。听说钱雪森每次谈到郭拙诚的时候都对他佩服有加。能够发明什么cpu,能够发明电脑的人,我们能比吗?他还能改进坦克,能对导弹和卫星提出建议,还能指导战斗机的研发,也许我们的潜艇在他的改进下能变成世界最先进、威力最大的潜艇,那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我们的腰杆就硬多了。”

    龚定果说道:“司令员,我们海军干嘛不把他调过来?不说当我们海军研究院的院长,就是他想当我这个南海舰队司令我也愿意让给他。”

    刘正邦苦笑道:“你以为你想调他过来就能调过来?你这个南海舰队司令的位置人家早就看不上了。现在谁不想调走他?陆军以前就叫囔要他过去,不容许他退役,说是要让他当特战部队的司令,享受军区副司令级的待遇,结果怎么样?人家都到一个镇上当镇党委书记去了,比芝麻官还小几级。人家空军司令员都找中央首长说过无数次了,一定要将郭拙诚调过去,结果被最高首长骂了一通。第二炮兵部队更是缠着钱雪森,请钱雪森出面将郭拙诚调过去,钱雪森也问过中央领导多次,最高首长一句话两个字:不行!”

    说到这里,刘正邦叹了一口气,说道:“你我就死了这条心。人家对我们可不是很感冒。这次如果不是那个什么夜明珠岛要独…立建立国家,如果不是那个叫哈勒普司的西班牙人这次要买我们的最新护卫舰,中央还不会安排郭拙诚到我们潜艇上来,你就知足了吧。”

    龚定果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

    正在军官休息室里奋笔疾书的郭拙诚可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他在一边写着相关建议,一边思考着调集那些方面的专家前来帮助海军进行潜艇升级。他现在考虑的更多是有关潜艇信息化的事情,更多的是计算机技术在潜艇上的应用。至于那些传感器、仪器仪表什么的,虽然也是郭拙诚所考虑的,但因为他对此不熟悉,不知道世界在这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因而不敢说太多。

    升级潜艇当然不是他来具体操作和实施,他只是提一些框架性的建议,剩下的工作都是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来完成。

    这次潜艇的试航进行了六个多小时,郭拙诚和刘正邦、龚定果等领导一起在潜艇上体验了官兵们的用餐,体验他们的休息、娱乐,甚至还体验了官兵如何在潜艇上上厕所。

    等到夜幕降临,潜艇才载着官兵和首长们一起回港。

    进入港口前,潜艇露出水面。郭拙诚和几个高级军官站在指挥舱顶部的甲板上吹着海风,一边观赏岸上的夜景,一边轻快地闲谈着。

    将指挥权交给副艇长的江海涛看着潜水艇后面洁白的浪花,感叹地说道:“科技的发展真是不可想象。以前我们的三叶螺旋桨在同样的功率下,不但潜艇的速度上不来,就是噪音也大了十几个分贝。现在坐在艇里几乎都感觉不到螺旋桨的噪声和它引起的抖动。这种螺旋桨真是好,数控机床加工出来的东西就是不同。”

第1102章 中央的调令() 
从潜艇下来上岸后,刘正邦等高级将领和郭拙诚一起到了海军基地招待所休息。

    当郭拙诚将自己在潜艇上书写的建议交给了刘正邦后,如获至宝的刘正邦立即将其视为最高机密给予封存,将由海军总司令部统一安排专家对此建议进行研究。

    等他的副官拿走这些资料后,他才避开其他人将中央领导签署的命令单独拿给郭拙诚看。

    看到有最高首长签署的意见,看到命令文件中要求自己将伴随潜艇出海,郭拙诚大惊而不解,不由问道:“刘司令员,你这动作也太大了吧?有必要将我这个地方干部派到潜艇里呆这么多天吗?”

    刘正邦笑着说道:“这次你可猜错了。这次根本不是我活动来的,虽然我很想你到我们海军参观考察。这次是上级首长直接下令你过来,也命令我们海军认真接待。……,呵呵,可以说这完全是你们自己的功劳。”

    郭拙诚从他最后这句话里想到什么,问道:“哈勒普司那个西班牙人到底提出了什么要求?”

    刘正邦见郭拙诚一下明白了其中的关键,笑着说道:“这个我不太清楚,或者说我暂时不能告诉你,你得去问他。我相信中央首长到时候也会问你的。”

    郭拙诚见命令不可更改,就轻松地说道:“行。我还真想体验一下潜艇官兵的生活。虽然今天在潜艇上生活了六个小时,但这与度假看热闹差不多,根本不能说明问题。……,你刘司令员真不地道,如果你早拿出这个命令,我在潜艇上就不会如此紧张,更不会如此迫不及待地了解潜艇的情况了。有两个月呆在潜艇上的时间,我完全可以慢慢来,一步步地熟悉。刘司令员,你不知道我现在感到很累,脑子都有点不听使唤,还不知道死了多少脑细胞。”

    刘正邦得意地笑了笑,说道:“这样更好啊,你不知道我马上就要回京了吗?如果今天不把你的意见逼出来,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你的意见呢。再说,等你在潜艇上长期生活一段时间,还不知道有多少意见和建议冒出来,我们到时候能改正过来吗?不如你先行提供一点,我们一边改进一边等待你下一批意见过来。这样的话时间上正好衔接得来,否则,我们到时候非手忙脚乱不可。呵呵,说真的,我说这话还有点底气不足,不知道是不是我们改正的时间能衔接你下一批建议。”

    郭拙诚无奈地苦笑,说道:“我真是被你卖了还帮你数钱,亏大了。……,真要改进的话,估计我们得重新设计潜艇,这艘潜艇将只是一个过渡型产品。”

    刘正邦睁大眼睛,问道:“它真的有这么大的缺点?”

    郭拙诚摇头道:“不是缺点,只是没有将我们最新的技术用到潜艇上,特别是没有用到指挥系统上。我认为我们的潜艇必须进行信息化改进,这种改进是**性的,不是这里修修那里补补,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更新。”

    刘正邦狐疑的问道:“你真的准备主持新潜艇的设计、研发、制造?”

    郭拙诚笑道:“我何德何能能进行这么大的工程?你也太高看我的技术了和管理能力了。我最多如现在一样提一些建议,提一些参考意见,然后就是告诉他们一些先进理念,以确保他们的研制方向正确,确保他们不走弯路,同时尽快摆脱苏联留给我们的窠臼,创造一种全新的潜艇思维模式。说一句大话,我能指挥负责潜艇研制的科学家们朝哪个方向走,保证我们的设计理念领先于时代,领先于苏联和欧美等国。但是,具有的设计我不在行,我连普通专家都算不上。”

    郭拙诚确实有这份自信,因为他前世也是一个伪军事迷,虽然当了副市长、市长之后没有太多闲心查阅网上的军事资料,也没有太多的时间阅读军事文章,但在之前他从网上看到过不少,加上他是负责技术的,而前世的岳父又是从军队专业回地方,给了他很多军事方面的书籍,因此前世的他对中**事上的几大杀手锏还是比较清楚,也多次寻找过中国对手的资料。他不会也不可能聪明到从这些资料就能设计产品,但他可以说出一些性能,说出一些参数,说出相关理念。

    他说出的这些材料也许对普通人的作用很小,只是朋友之间吹牛的谈资,但这些谈资对研究这些设备、产品的专家而言就是宝贝了,他们凭此就能想到很多很多。科学创新很多时候只是一层纸,如果没有人捅破,科学家们往往以为纸后面的东西炫丽无比,但当纸被人捅破,通过捅出的小孔看到里面的景色后,很多人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说一声:“这也不过如此。”

    看着郭拙诚的神态,听着郭拙诚的话语,刘正邦都不知道如何评价郭拙诚好,不知道是给他安一个狂妄的评语还是安一个谦虚的评语。两个矛盾的词汇在这位海军当家人的脑海里回旋。

    不一会,两人又回到了众军官一起,畅谈着在新式潜艇上的感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