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地师 >

第133部分

大明地师-第133部分

小说: 大明地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昊笑道:“上次之事,可谓是不打不相识,学生早已忘了。天下之人,熙熙攘攘皆为名利,只要是有利之事,为什么不能合作呢?”
“苏百户果然是爽快之人。”杨来祯道,“上次与苏百户见面之后,我与董掌柜把苏百户所说的事情向我们的几位股东都做了禀报,大家的意思,都是愿意与苏百户合作,有钱大家一起挣就是了。”
苏昊道:“如此甚好。学生也放一句话在这,和我苏某人合作,你们肯定是不会吃亏的。”
“苏百户此言,是何意思?”董天章抬起眼睛看看苏昊,问道。
苏昊道:“开矿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我相信二位掌柜,以及你们的股东,都愿意多开一些矿,只是受制于找矿的难度而已。苏某不才,在找矿方面略有几分心得。只要我们双方能够精诚合作,别说这大明疆域内的矿,就是什么朝鲜、吕宋的矿,我也能够给你们找出来。届时只怕你们没这么大的胃口把它们吃下去呢。”
“这大明疆域之外的矿,在下就不去琢磨了吧。”董天章摇摇头道。
苏昊问道:“吕宋岛的金矿,董掌柜也不感兴趣吗?”
“金矿!”
苏昊话音未落,董天章和杨来祯同时都失声喊了出来。喊完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有些失态了,二人对视了一眼,杨来祯说道:“苏百户,吕宋岛盛产黄金,这一点在下久有耳闻了,苏百户莫非还知道点别的事情?”
吕宋也就是后世的菲律宾了,其在明朝的时候,与中国的来往非常频繁,中国东南沿海经常有商人不顾海禁前去经商,而且有些人还常驻在吕宋,成为早期的华侨。
吕宋物产丰富,黄金也是其一项重要的产出。不过,那时候吕宋当地人没有什么勘测金矿的手段,好几个后世发现的大金矿,在当时还无人知晓。当地人采金主要是通过在河里淘金沙的方式来实现的,规模不大,所以明朝的商人们虽然知道此事,但也没有动过要兴师动众去采金的念头。
听到杨来祯的质疑,苏昊淡淡一笑,说道:“学生也没去过吕宋,只是以望气之法,妄加猜测罢了。以学生之见,吕宋现在出产的黄金,不过是九牛之一毛,莫是二位掌柜有兴趣去吕宋开矿,学生找出几个储量超过10万两的金矿,应当不是难事。”
“你说的是真的,当真有10万两?”董天章瞪圆了眼睛问道,10万两黄金的储量,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啊?100两黄金就足够让人变得疯狂了,整整10万两,为之而发动一场战争都值了。
苏昊道:“10两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吧,若不是怕把二位掌柜吓着,我还想说是百万两呢。”
百万两,换算成后世的计量单位,也就是几十吨而已。在苏昊的脑子里,清清楚楚地记得菲律宾的几个大金矿的位置,储量都是在百吨上下的。当然,这个储量只是理论上的,以当年的采矿技术水平,不可能采出如此多的黄金来。
杨来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头,说道:“此事还得从长计议,苏百户,咱们先说说眼下的事情吧。”
“对对,我大明之外的事情,说起来太远了。”董天章也附和道。
苏昊听得出,此二人说话时带着一种言不由衷的口气,他知道,自己说的吕宋岛的金矿,已经在董、杨二人心里扎下根了,相信他们是绝对不会忘记这件事情的。
“眼前的事情,就是我上次向罗举人提起的铁矿的事情吧?不知二位掌柜有何打算?”苏昊说道。
杨来祯道:“上次苏百户曾开出条件,说三七分成……”
“我后来好像说的是四六吧?”苏昊笑着打断了杨来祯的话。上一次,他的确说过三七分成,但后来恼于董、杨二人的态度,便随口改成了四六,现在他还得拿这话来将一将这二人的军。
“四六分成之说……恐怕只是苏百户的气话吧,三七已经是我们能够接受的底线了,若是四六,我和董掌柜恐怕就是白白替苏百户当差了。”杨来祯无奈地说道。
“嗯,三七就三七吧,二位掌柜应允了?”苏昊倒是没有坚持,直接就把条件降下来了。
“我们可以应允。”杨来祯说道。大家互相都已经摸过对方的底牌了,再绕弯子也没必要,所以他直接就答应了。
“那好,咱们双方签个协议,我就把铁矿的位置给你们标出来。若是在我指定的地方找不到铁矿,我愿意赔付所有的支出。”苏昊说道。
“协议我们已经草拟了一个,苏百户请过目。若是苏百户觉得还算公平,现在就可以签了。”杨来祯说着,便掏出了一叠纸,站起身递给了苏昊。
苏昊接过那叠纸一看,果然是一份拟好的协议,条款正如此前他提出的那样,是由他向董、杨二人提供铁矿和煤矿的位置,二人负责开矿。开矿的净利润采取三七分成的原则,苏昊拿30%,董、杨二人拿70%。
苏昊对于当年的合同范式不太了解,他把合同递给陈观鱼,让陈观鱼也看一遍。陈观鱼认认真真地把合同读了一遍,对苏昊点点头道:“苏师爷,这个合同没问题。”
“嗯,好吧,老陈,那就麻烦你去请那位过来,和董掌柜、杨掌柜签这个合同。”苏昊说道。
“怎么,苏百户不是自己和我等签这个合同吗?”杨来祯有些感到意外,他不知道苏昊说的“那位”是什么人。
苏昊道:“苏某人微言轻,若是与二位掌柜签了合同,曰后有纠纷之时,只怕顺天府也不会接苏某的状子吧?所以苏某想请一位有些权势的朋友来替苏某与二位签约,不知道二位掌柜能应允否?”
“不知苏百户委托之人为谁?”杨来祯问道。
“内府内官监少监,李龙李公公。”苏昊说道。
197 没有永恒的敌人
“哈哈哈哈,咱家来迟了,累大家久等了吧?”
李龙走进柳前坊茶楼的雅间,未曾开口笑先闻,董天章和杨来祯赶紧起身相迎,口称“李公公”。苏昊也站起身,把自己坐的位子让给了李龙,自己则坐在了李龙的旁边。
苏昊在出发之前,就安排人去通知了李龙。李龙随即出宫,来到茶楼附近等候着。苏昊与董、杨二人把事情谈得差不多的时候,便差陈观鱼出门去请李龙,李龙很快就赶到了。
“董掌柜最近气色不错啊,听说你又纳了第七房小妾,把你侍候得不错吧?”李龙对着董天章问道。
这种话从一个太监嘴里问出来,着实把苏昊给雷得不轻。以他的观念,太监对于这种事情应当是极其忌讳的,即便是别人谈论娶妻纳妾之事,也得避开太监才行。其实,太监也是凡人,虽然身体残了,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懂这些事情。在当年,太监娶妻的事情也是常有的,这也算是他们追求完美人生的一种努力吧。
听到李龙的询问,董天章连忙笑着回话。随后李龙又和杨来祯开了两句玩笑,杨来祯自然也是做出诚惶诚恐的样子,对李龙极尽阿谀之态。
听着这三个人互相打招呼,苏昊在一旁目瞪口呆。他丝毫没有想到,李龙居然会和董、杨二人互相认识,而且看起来还是颇为熟悉的样子。早知如此,他又何苦在其中做尽了恶人,还掏枪打残了董天章的一个手下呢?
“呃……李公公,董掌柜、杨掌柜,既然大家都熟悉,那学生就不必多解释了。开矿之事,学生代表的是李公公这一边,适才二位掌柜也已经答应了学生的条件,大家看,现在是不是就可以签约了?”苏昊忍着心里的郁闷,装出笑脸说道。
“若是早知道苏百户是李公公的人,咱们之前就不必闹出这么多误会了。苏百户也真是的,既然有李公公这样硬的靠山,何必还要找我们兄弟帮忙呢?李公公现在是皇上面前的红人,随随便便一张嘴,愿意帮忙的人,满京城都是啊。”杨来祯夸张地说道。
李龙瞥了苏昊一眼,笑着说道:“改之这人,咱家是了解的,他一向不喜欢扯虎皮做大旗。其实召他进京的时候,咱家就跟他说了,咱家在京城里还有几分薄面,有啥事说一声就行了。听说他和二位掌柜还闹了点小小的误会,怎么样,这事揭过了吧?”
“揭过了,揭过了。”杨来祯连声说道。
董天章也说道:“改之这个脾气,董某倒是挺欣赏的,颇有几分董某年轻时候的劲头。初生牛犊不怕虎,后生可畏啊。”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双方草签了一个合作协议。李龙和苏昊是其中一方,负责提供矿藏的勘探,选定矿位,李龙还要帮助协调北直隶的矿监,提供一些税收减免方面的优惠。董、杨两家作为另一方,负责组织资金和人员开矿。开矿所得,在扣除必要的成本之后,在双方之间以三七分成。
为了确保利润核算的公正,李龙这方还要出一个人参与矿山的财务管理,这个人自然是李龙的心腹,苏昊无须艹心。
把合同签好之后,苏昊正式把矿藏的位置告知了董、杨二人,其中有一个大煤矿和一个大铁矿,二者相距不远,都在京城以东400余里的地方,这就是后世的开滦煤矿和迁安铁矿。苏昊记得其大致的方位,尤其是周围的山水分布情况。他写了一个详细的说明,董、杨二人表示将马上安排人前去现场勘察。
再往下自然还有一顿丰盛的庆祝宴会,苏昊、李龙等人在楼上雅间享用,邓奎带着那20名勘舆营士兵在楼下,也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与董天章的那些保镖们猜拳行令,打得火热。至于此前被苏昊一枪打断了小腿的那名保镖,早已经被大家淡忘了,这种小人物的死活,是不会影响到大人物之间的交情的。
酒足菜饱,苏昊、李龙向董、杨二位掌柜告辞,带着勘舆营士兵们离开柳前坊往回走。苏昊和李龙走在最前面,与其他人拉开一些距离,苏昊忍住了想向李龙询问有关事情的欲望,李龙倒是看出了苏昊的心思,自己先提起来了。
“改之,你是不是很奇怪,咱家怎么会和这些人认识的?”李龙说道。
苏昊摇摇头道:“学生一开始倒的确有些觉得奇怪,不过很快就想明白了。李公公做过矿监,现在又是内官监的少监,与这些矿主有交往,也是正常的事情吧。”
李龙道:“确是如此,这些杂碎是吃开矿这碗饭的。他们要想开矿,就绕不过矿监,所以逢年过节的,都得给宫里管事的人一些孝敬。咱家早先在江西当矿监的时候,董天章想在江西开矿,曾经找过咱家,不过后来他那个矿也没有开成。他手下,毕竟没有改之这样通天彻地的人才啊。”
“李公公过奖了,学生只是粗通一些勘测之法罢了。”苏昊谦虚道,他知道,不管自己如何谦虚,这个擅长探矿的名声算是打响了。从铜鼓石金矿,到婺川丹砂矿,再到这一次的迁安铁矿,能够未卜先知指出这么多的矿山,绝对算是逆天之举。他把董、杨二人得罪得这样狠,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与他合作,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具有这种其他人无法替代的能力,他这样的人才,是任何商人都不会放弃的。
“这个董天章,是吏部侍郎周惟安的人;杨来祯,是忠勇侯庄弥高的人。这个周惟安和庄弥高,现在都在和皇上斗法呢,在朝堂之上,他们和咱家这些内官是水火不容的。”李龙嘿嘿笑着,又向苏昊曝了一个猛料。
“呃……”苏昊无语了,“可是……”
“可是啥?”李龙不屑地说道,“公是公,私是私。他们和皇上斗,争的是国本。和咱家一起做生意,图的是银子,这两件事,没必要混在一处。”
“我明白了。”苏昊点点头。
俗话说,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为了利益,敌人可以变成朋友,朋友也可以变成敌人。朝堂上那些官吏逼着万历立皇长子为太子,名义上是为了国本,实际上谁没有个小算盘在拨拉着?内宫里这些太监帮着万历拥戴皇三子,看中的不也是皇三子的亲身母亲是万历的宠妃,想从中捞到一些好处?
立太子的事情,是涉及到未来几十年的利益。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变化,万历还得再当30的皇帝,而被大臣们拥立起来的太子,登基之后反而没干几年就死了。这种看不见的利益,哪有眼前的利益来得实在?大家在朝堂上尽可唇枪舌剑去争国本,到了朝堂之下,该和敌人合作,还得合作,谁会和白花花的银子过不去呢?
“改之,这约虽然是以咱家的名义签的,不过这收益嘛,还是归你改之的,咱家分文不取……”李龙说道。
“这怎么能行……”苏昊赶紧打断李龙的话,他知道李龙这样说只是摆姿态,这些当太监的,怎么可能会见了钱还不伸手呢?
李龙摆摆手,道:“咱家还没说完呢。”
“李公公请讲。”苏昊道。
李龙道:“咱家的意思呢,是想让你让出两成的利,用来孝敬皇上。你拿八成,皇上拿两成,你看如何?”
“皇上还缺这点钱?”苏昊有些诧异,想也不想就冒出一句来,说完才觉得有些不合适,连忙解释道:“李公公,学生不是说不愿意,只是不明白此事罢了。”
李龙叹了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