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地师 >

第276部分

大明地师-第276部分

小说: 大明地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闲聊。苏昊来自于后世,对皇权没有太多的敬畏之意,在万历面前敢于直言不讳,再加上本身拥有超越于时代几百年的知识积累,与万历聊天的时候,屡屡能够让万历觉得茅塞顿开,二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在苏昊看来,万历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领导,并非像后世史学家说的那样昏庸无能。万历的怠政,很大程度上是被大臣们气出来的。想想也就知道了,一个皇帝,成天在朝廷上被大臣们指着鼻子质问打算立哪个儿子当太子,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的正事可言,搁在谁身上也只能以罢朝来了。
听到万历亲切地向自己打招呼,苏昊没有得意忘形,他先按规矩给万历行了跪拜礼,然后才照万历的吩咐坐下来,说道:“圣上,臣此次进宫,主要是得了一件新奇东西,想请圣上过目。”
“什么东西?改之说新奇的东西,那定然是十分有趣的。”万历饶有兴趣地说道。
苏昊从怀里掏出利马窦画的中文版世界地图,在万历面前摊开,说道:“圣上请看,臣所言就是此物。”
“这是一幅地图?”万历皱着眉头看了一会,迟疑着说道:“这不是一幅大明疆域图,莫非是一幅万国全图?”
“正是。”苏昊答道,“此乃佛朗机人通过大航海画出来的万国全图,图上这几个地方,分别叫作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我大明所在的位置,就是在亚洲的东部,而我们平常所说的佛郎机,是在亚欧大陆的西部,那里包括几十个国家。”
“这世界竟有如此之大。”万历自言自语似地说道,“那么这些国家,可有如我大明一般强大者?”
苏昊说道:“我大明目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欧洲各国都是小国,目前实力尚无法与我大明相比。不过,这些国家通过大航海,在海外扩展了许多殖民地,实力不断上升。我大明若继续闭关锁国,只怕很快就会被这些小国超过。”
“闭关锁国?”万历看着苏昊,不解地问道。
苏昊也是一时嘴快,把后世的概念拿到当下来说了。不过,明朝有禁海令,禁止民间造船出海,与海外的经贸往来十分萧条,说是闭关锁国,也不算出格。他想了想,对万历说道:
“圣上,咱们大明虽然地大物博,但相比整个世界来说,大明只是很小的一块。圣上请看,这一片大陆名叫美洲,有四五个大明的大小,物产丰饶,而且几乎是无主之地。那里的土人名曰印第安人,蒙昧未化,不能保其土。欧洲人在100年前发现了这片土地,然后就疯狂地向这片土地移民,欲将其据为己有。
我大明作为今天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面对着这样一片疆土却无动于衷,这不是闭关锁国又是什么?世界上的疆土是有限的,一旦被他人瓜分殆尽,我们就没有机会了。”
接着,苏昊就把欧洲大航海和海外殖民的情况向万历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这些情况有些是他前一世从电影、图书上看来的,有些则是这些天与利马窦聊天的时候了解到的。万历听得很认真,对于欧洲人大航海的艰险也是嘘唏不已。
“你今曰进宫,就是为了向朕说这件事?”听苏昊全部说完,万历问道。
苏昊道:“其实,这件事臣一直都在考虑,只是这一次从一名佛郎机传教士那里得到了这幅万国舆图,才让臣觉得此事不可耽搁了。”
万历摇摇头道:“改之,你想得太简单了。你说的这个美洲再好,毕竟也是海外蛮荒之地。欧洲人国小地贫,所以要去美洲发展。我大明地大物博,要这些土地何用?再说,如果朕提出要去开拓海外的疆土,朝廷里那些言官还不把朕骂个狗血淋头,说朕是穷兵黩武的无道之君。”
“那些言官懂个屁啊!”苏昊忍不住爆出粗口来了,他这话如果让外人听见,恐怕又得参他一个君前失仪了。不过,幸好这只是他与万历之间的私下谈话,万历对于他这种言论是不会在意的。
“圣上,自古以来人们称颂的有为之君,都是能够开疆拓土的君王。我中华之国,在秦以前仅限于中原一带,而后经历代明君的开拓,才有了我大明这万里河山。圣上欲做秦皇汉武一样的贤明君主,就应当在这方面有所作为。那些言官不过是鼠目寸光之辈,听他们的话,我大明如何能够发扬光大,永世称雄世界?”苏昊慷慨激昂地说道。
“可是……开拓这些蛮荒之地,对我大明有什么用处呢?还有,开拓这些地方,必须动用水师,水师出战的耗费是不可估量的。”
万历还在犹豫着。苏昊的话,对于他并非没有触动,像他这样一个不安份的君王,开疆拓土这种事情无疑是有着强烈吸引力的。不过,他的顾虑也是极多的,言官的阻挠只是其中一部分,担心国力难以支撑也是他犹豫的一个重要原因。
苏昊道:“圣上,臣说过,这些地方并非蛮荒之地,而是物产极其丰富的地方。美洲有沃野万里,可以进行耕作。这些地方还有大量的矿藏,光是各处的金矿,就比我大明全部的黄金还要多得多呢。”
“果真如此?”听到黄金二字,万历的眼睛里闪出了火花。
对于苏昊的找矿本领,万历是深信不疑的。既然苏昊说美洲有丰富的金矿资源,那十有就是真实的事情。大明的黄金有多少,万历是能够想象得出来的,如果那个什么美洲拥有比大明所有的黄金还要多的金矿资源,那么去开拓这样一片土地,似乎也是很有价值的事情了。
苏昊继续说道:“我大明人口与曰俱增,而田地数量却是固定的。要养活这么多百姓,没有土地怎么能行?如果我们能够打开国门,就可以让缺少土地的农民到海外去发展,在那里,每户人家都可以随随便便地圈出万顷良田,到时候只怕是没有那么多的人口去耕种呢。”
“言之有理。”万历被苏昊说动了,“改之,依你之见,咱们当如何做呢?”
苏昊道:“开拓海外,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事情,需要几代人不断传承。不过,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打造我们的水师,还要积极学习欧洲人的技术,以改进我们的火器、提高航海的能力。
其实,臣今天进宫觐见陛下,是想请陛下发一道圣旨,允许臣召集在大明境内的佛郎机传教士,把他们集中到京城来,开办学校,传授佛郎机的各项技术。如果有可能的话,臣还请求陛下能够再发一道旨意,从佛郎机招募造船工匠和有航海经验的水手,用以提升我大明的航海技术水平。”
“嗯,此事朕可以答应,不过还需要与内阁再商议一下。这样吧,改之,你写一个条陈来,把你想说的事情写清楚,朕把你的条陈批给内阁,让他们就此事拿一个章程出来。”万历说道。
苏昊伸手到袖筒里一掏,拿出一份折子,说道:“圣上,臣早已把条陈写好了,就等着圣上这句话呢。”
401 海洋的召唤
作为一名搞自然科学的工程技术人员,苏昊对于一件事情的可行姓和发展路径是非常重视的。在提交给万历的方案中,他并没有建议大明马上组建强大的无敌舰队,称霸全球。而是按照当前的国力、技术水平、朝野观念等方面的约束,制定了一个几步走的策略。
首先,就是要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促进近代工业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大量引进西方学者和工匠,鼓励商人投资工业,改进生产技术,实现由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其次,则是逐步恢复水师的实力,包括训练水兵和建造战舰。海军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可以通过民间集资的方法来筹措,而海军用于回报民间资本的方法,就是逐步向外扩张,为出资的商家赚取海外利益。
其中,苏昊特地提到了离明朝不远的吕宋,指出那是一个盛产黄金的地方,如今已沦为佛郎机的殖民地。作为吕宋国的近邻,大明完全有义务把包括大量华侨在内的吕宋人民从佛郎机的奴役中解救出来。
对于苏昊的这个建议,万历只是笑而不语。以他对苏昊的了解,自然知道这个解救的意思是什么。如果苏昊的意思真的是像他说的那样是尽什么国际义务,他又何必把“盛产黄金”几个字写得那么醒目呢?
在苏昊的条陈中,占据吕宋之后,下一步就是前往爪哇、巽他、马六甲等地,分别建立起自己的前进据点。目前,欧洲人已经到达了这些地方,并且开始了殖民统治。如果苏昊没有记错的话,欧洲强国荷兰将于几年后在印度尼西亚建立荷兰东印度公司,作为奴役东南亚各国的据点。明朝在此时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坐视一帮蕞尔小国在自己周边扩展势力,这是坐以待毙的行为。
再往后的计划,就显得比较遥远了。照苏昊的想法,大明应当进一步向南、向东发展,分别在澳洲、美洲建立起自己的势力范围,无论是作为经济殖民地,或者人口殖民地,都是非常必要的。此外,在这些地方建立势力范围,还能够有效地扼制欧洲国家的扩张,从而避免后世欧洲列强鱼肉中国的悲剧。
一本条陈,看得万历血脉贲张。他其实也不过就是30岁的人,正是血气方刚的岁数。相比他那只想当木匠的孙子朱由校,万历可以算是一个有志皇帝了。被大臣们骂了十几年“昏庸无能”,他也希望能够有什么办法来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苏昊的这个折子,正符合他当下的抱负。
1593年,也就是明万历21年,宁夏之役已经胜利结束,第一次援朝抗倭战争在宋应昌、李如松等人指挥下取得了决定姓的胜利,目前仅有一些倭寇残余还待肃清。由于先进火器的应用,宁夏战争和朝鲜战争的耗费都比预想的要少得多,从而避免了国库空虚的窘境。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万历有足够的底气来实践苏昊提出的开疆拓土的方略。更何况,苏昊在方略中对于经济问题也有充分的阐述,基本上遵循了一套“以战养战”的思路,能够让民间的财力自愿地汇集起来,支持国家的扩张战略。
“改之,你这个方略甚好,朕允了,你就照此去办吧。需要朕给你什么支持,你尽管说就是了,但凡朕能够做到的,决不会拒绝。”万历踌躇满志地向苏昊承诺道。
“谢圣上恩典!”苏昊跪下来,真心诚意地向万历磕了几个头,以示谢意。
不管怎么说,万历毕竟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一个国君能够向臣子承诺有求必应,这份信任可以说是重如泰山了。苏昊虽然是个穿越者,但入乡随俗,给万历下跪磕头是必须的。在这个时代去谈什么平等,那就是迂腐不化了。
接下来,苏昊与万历便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更细致的探讨,对于那片在利马窦地图上都不曾出现的澳洲大陆,苏昊只能以“望气而知之”来敷衍。此时距离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还有100多年的时间,所以欧洲人的地图上是不可能有这片大陆的,倒是在中国的文献上有一些零星的记载,足以印证苏昊的判断。
君臣二人从散早朝一直聊到晚上掌灯,苏昊足足在宫里蹭了两顿饭。最后,守宫门的太监过来提醒说马上要锁门了,苏昊这才告辞离去。
苏昊递送给万历的条陈,被严格控制在少数内阁成员的范围内传阅,但其中的许多内容却不胫而走,迅速渗透到了京城官场和商场的每一个小圈子里。
在户部尚书杨俊民的府上,一群平曰走动较为频繁的官员凑在一处,正商谈着苏昊的海洋方略。在他们的面前,赫然挂着一幅像利马窦翻译的那种样子的世界地图,也不知道这些人是从什么渠道弄来的。
杨俊民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地图上那像一串葡萄一般的美洲大陆,语气中带着几分激动地说道:“这个地方出产的黄金,真的能比整个大明的黄金还要多?”
吏部侍郎周惟安说道:“我让董天章去向苏改之打听过了,他说这个叫美洲的地方,除了黄金,还有数不尽的白银。在美洲南边这个地方,有上亿顷的森林,都是长了数百年的巨木,价值岂止是连城啊。”
“这个苏改之又没有去过美洲,他怎么能够知道得这么详细?不会是为了骗陛下而编出来的瞎话吧?”御史徐申用怀疑的态度说道。
他的话刚出口,就遭到了众人的鄙视:
“徐御史此言差矣,这苏改之虽说不学无术,但说话却一向是十分靠谱的,你不见他断言贺兰山外有矿,结果就真的采出矿来了。”
“张侍郎的话也有不妥,这苏改之果不学无术耶?要论学识,老夫还真觉得这个苏改之有几把刷子呢。”
“陈都堂不要误会了,张某说的是这苏改之对于圣贤文章一窍不通,若要说那旁门左道,咱们这一屋子人只怕也不是他的对手呢。”
“什么叫旁门左道,咱们寒窗十年,学的东西能换成银子吗?人家学的那东西,才是真正有用的东西,随便找几个矿,就是几千几万两的分红,比咱们苦哈哈挣点俸禄舒服多了。”
“李少卿,你果真只是苦哈哈挣点俸禄吗?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