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地师 >

第6部分

大明地师-第6部分

小说: 大明地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挥最大的效益的。
省柴灶的道理,说破了很简单,但如果没有人去解释,旁人也是很难看出其中的奥妙的。有关热效率、热辐射、充分燃烧、流体动力学等概念,在明朝根本无人了解,更不用说这里还是明朝的农村。没有这些理论分析的工具,单凭着肉眼去看,那就是外行看热闹,无法领会其真正的门道。
事实上,刚才那些去苏昊家参观省柴灶的女人们,也多多少少琢磨了一番,但愣是看不出苏昊家的灶与自家正在用的灶有什么不同,这也就是她们需要请苏昊去帮忙改造的原因所在了。
有苏金旺在旁边帮忙,苏昊的工作量的确少了许多,诸如采土、和泥之类的事情,他都交给苏金旺去做了。苏金旺果然如他承诺的那样,苏昊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除此之外,不该看的东西绝对不看,以免让人误解他想剽窃苏昊的手艺。
苏昊把苏金旺家的锅从灶眼上端下来,用凿子把炉膛里原有的粘土凿掉一些,又把排烟口的位置也进行了调整。这是做省柴灶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必须保证从灶口进来的新鲜空气能够在炉膛内充分流动,以保证燃料所需的氧气供应充足。其他人如果拆开这个改造后的灶,可以看到里面改动的情况,但很难理解改动的目的。所以,如果没有人进行解释,其他人照着这个样子做出来的灶,效率也会低出不少。
改完了炉膛,接着就是把炉壁加厚、灶口改小,这些事情都是苏金旺就能做的。最后一个步骤是要加高烟囱,苏昊说了一个尺寸,由苏金旺爬到屋顶上去实现了。
全部工作做完,苏昊让苏金旺的闺女拿些稻草到炉膛里去烧,以便让粘土迅速干结,自己则坐在苏金旺家的堂屋里等着。
在苏昊快忙完的时候,金旺媳妇就已经忙不迭地跑到邻居家里去借火煮了两碗冰糖鸡蛋,此时正好端过来,苏昊一碗,杨根娣一碗。
“他婶,都是邻舍,你还煮汤干什么?”杨根娣看着冰糖鸡蛋,眉开眼笑,但嘴里却还要假意地责怪一番。冰糖煮鸡蛋在农村里叫做煮汤,这是接待贵客的礼节。
那个年月,家家户户的粮食并不富裕,一般只能养一两只鸡,鸡蛋可是一个稀罕物。苏昊虽然在家里享受掌上明珠的待遇,要想吃个鸡蛋也是不容易的。上午他拿两个鸡蛋做了蛋羹,给全家人吃,还让杨根娣很是心疼了一番。
金旺媳妇道:“昊崽是秀才郎,这样给我家出力做事情,我都不好意思了。他叔又帮不上什么忙,我煮碗汤肯定是要的。”
杨根娣其实也巴不得儿子能够吃到这碗鸡蛋,听到这话,便就坡下驴,说道:“昊崽出了这么汗,给他煮碗汤就好了,我又没出力,这碗汤就给孩子们分了吧。”
杨根娣这样推辞,金旺媳妇自然是要再三坚持的。最后,苏昊把自己碗里的三个蛋吃了两个,留下一个。这也是规矩,留下一个就意味着说自己已经吃不下了,这说明主人做的东西太多。如果你把三个蛋都吃了,岂不是说主人不够热情,做的东西太少?
杨根娣客气再三,最后拿了个碗,从自己面前的碗里挑了一个鸡蛋出来吃掉,留下两个。金旺媳妇吆喝一声,家里的几个孩子便欢叫着冲出来,把苏昊母子留出来的三个鸡蛋给分着吃掉了。
这样折腾了一会之后,灶里的粘土都已经干结了。苏昊过去又修整了一番,宣告大功告成。金旺媳妇亲自去点火煮了一锅猪食,发现这个新灶果然火力更猛、极其省柴,而且还没有什么烟雾,于是一家人又结结实实地把苏昊恭维了一番,连带着杨根娣也收获了一些“将来肯定能享福”之类的恭维话。
拥有一个能够省下一半柴草的炉灶,对于农家来说,可是解决了很大的问题。苏金旺也知道,仅仅煮三个鸡蛋来表示谢意是完全不够的。苏金旺家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在把苏昊母子送出家门的时候,他拍着胸脯对杨根娣说道,改天他会替苏昊家挑20担水,先把苏昊家的田浇完,再浇自家的田。
009 出水
(周一了,求推荐票,大家帮忙把这本书顶到新书榜的首位上去)
“昊儿,你现在顶过一个壮劳力了。”往自家走的路上,杨根娣按捺不住喜悦,对儿子说道。儿子用一个下午帮苏金旺家改了一个灶,换来的是苏金旺答应替他家挑20担水,这可不就抵上了一个壮劳力吗?
“妈,看你说的,我一个17岁的小伙子,本来也是壮劳力嘛。”苏昊笑道,他在心里还憋着一句话,可没敢说给杨根娣听,那是后世的一位贤人所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金旺说要帮我们挑20担水,其实他可不亏。”杨根娣津津乐道地说道,“用了你这个新灶,他家一年起码能够省下来上千斤柴火,这些柴火也值三四钱银子呢。”
“这柴火的价钱是怎么算的?”苏昊问道,原来那个秀才从来不关心这种柴米油盐的事情,所以苏昊对于这些东西的价格是完全没有概念的。
杨根娣非常乐意向儿子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她说道:“这柴火的价钱,也分时候。热天贱一些,冷天贵一点。贱的时候,20文一担也卖过;贵的时候,一担能卖到40文呢。”
“嗯,一担平均是30文,如果能够省下1000斤柴火,就相当于10担,就是300文,算下来差不多就是3钱银子了。”苏昊在心里默默地计算着,算完,不禁有些郁闷。如果一个省柴灶一年只能帮农户省下3钱银子,好像也没太大的价值啊。
“才值3钱银子啊……”苏昊把他自己的困惑说出来了。
“3钱银子还少啊?”杨根娣的想法与儿子完全不同,她说道:“3钱银子,能买到七八十个鸡蛋呢。”
“呃……”说到鸡蛋,苏昊开始有感觉了,想着陆秀儿才吃几口蛋羹就高兴成那个样子,他不由得有些不平:“那咱们亏了,这金旺叔家里,才给我们煮了6个蛋,而且我们还没吃完,他怎么也该送我们几十个鸡蛋才合适吧?”
“唉,乡里乡亲的,也不能算这么精。”杨根娣叹道,她也觉得要是能够挣几个鸡蛋回家,可能更好一些,“金旺不是说了,要帮咱们家挑水吗?再说,过去他家也帮过咱们不少的。”
“我一个下午做一个灶,能值3钱银子,一个月9两,一年108两,好像也挺不错哦?”苏昊乐滋滋地说道,“妈,干脆我就专门给别人修灶吧,修一个收1钱银子就行,一年也有……”
“梆!”没等苏昊把话说完,脑袋上就结结实实地挨了一下。
只见杨根娣怒目圆翻,斥道:“你说什么混账话,让你帮人家修几个灶,是因为我们欠了人家的情。你是个读书人,哪能成天干这种事情?你把几个跟我们走动多得的人家家里的灶做完,以后就不许再帮别人做了,听见没有?”
苏昊摸着脑袋,正待争辩一番,突然听到村外人声鼎沸。母子俩侧耳一听,所有的人喊的都是同一句话:“出水了!出水了!”
“妈,我指的井位出水了!”苏昊心里一动,虽然这也是他早有预料的事情,但真的听到出水的消息,他还是颇有一些兴奋的。
“快去看看!”杨根娣也激动起来,要说她不担心,那是假的,这一天多的时间里,她无时不在惦记着那口由儿子定位的水井。要知道,如果这口井真的能够出水,那儿子就是全村的大功臣,从此之后,谁还敢说她的儿子是个高分低能的窝囊废!
母子俩向着村外飞跑,一路上,还有无数的村民也在飞跑。那些人看到苏昊,全都大声地喊道:“秀才郎,你指的井位出水了!好大的水啊!”
苏昊母子跑到井位那里,现场已经被村民们围得水泄不通了,老远地就听到郑春那破锣嗓子里传出来的压抑不住的狂笑:“哈哈哈哈,井龙王保佑,终于出水了!”
“劳驾,让让,让我进去看看。”苏昊用手拨拉着人群,往中间挤去。
“快让开,让秀才郎进去。”众人见苏昊过来,连忙让出通道,同时用崇拜的目光跟随着他。至于杨根娣,则已被一帮女人围住恭维起来,杨根娣嘴里说着客气的话,脸上早已是泪水纵横。
“谢师傅,情况怎么样?”苏昊挤到井口边,对工匠首领谢长发问道。
“秀才郎大才,正好打到60尺的地方,就出水了,一分不差。”谢长发向苏昊恭敬地拱手作揖,这是手艺人对知识的崇敬。
“水量如何?”苏昊继续问道。
“出水极快,秀才郎说的一个时辰400担,只多不少。”谢长发说道。
只多不少……这不是夸我好不好?苏昊在心里说道,以我堂堂地质专家的眼光,估计的出水量应当是不偏不倚,这才叫牛气,如果水量估低了,结果是只多不少,那反而说明我学艺不精了。
不过,他也知道,其实谢长发也看不出现在的出水量是多少,每时辰400担这种算法,只能是用水桶去实测才能判断出来。谢长发这样说,目的还是在夸奖他,因为大旱时节,大家都希望井里出水越多越好的。
“秀才大才,救了我一命,请受郑春一拜。”
郑春走上前来,敛襟向苏昊行了一个大礼,昨天苏昊把他踢翻在地的事情,他已经完全不计较了。县衙里的吏员,在老百姓眼里威风八面,但对于读书人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了。他现在想的,就是如何笼络住这个秀才,让他再给自己指几个井位。如果苏昊指的井位每一处都能像这口井一样,那他在知县面前可就能够大出风头了。
“郑典吏客气了,你来打井,也是替我村父老造福,苏某岂敢受你大礼?”
伸手不打笑脸人,既然郑春已经低头了,苏昊也就不会在意什么,回过头也向郑春施了一礼。
“郑春斗胆想请秀才再帮忙指几个井位,不知秀才可愿援手?”郑春恭恭敬敬地问道。
“苏某义不容辞。”苏昊唱着高调道。
里长苏仲也凑上前来,用极其煽情的语言盛赞了苏昊一番,但话里话外透出的意思,在于说明苏昊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他这个村领导关心照顾的结果。苏昊对于苏仲的这种表扬与自我表扬,自然不会介意,他前世得过的荣誉数不胜数,谁有闲心去计较一个村干部说了些什么。
“仲叔,现在这口井已经出水了,麻烦仲叔分配一下各家各户提水的顺序吧。我家劳力少,能否请仲叔照顾一二呢?”苏昊对苏仲说道。
“那还用说?你说这话,是打你仲叔的脸呢?”苏仲一脸佯嗔的样子,“没有贤侄你指的井位,我们哪能得此甘泉?你家用水,自然是要优先的。全村人都在这里,你问问,谁敢说个不字?”
里长发了话,村民们自然是要来凑凑趣的,于是众人纷纷表态:
“秀才郎,你不用说了,你家田里用的水,我们包了!”
“根娣嫂子,你就歇着吧,我们一人一担水也够你家用了。”
“婶子,有我苏昊兄弟,你就坐在家里享福吧,以后不用做事了。”
杨根娣一会向这个点头,一会向那个道谢,忙得不亦乐乎。她知道,这是大家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她儿子的敬意,在这大旱时节,能够指点着打出一眼水井的人,是足以得到全村人尊重的。
010 报喜
“知县大人,大喜啊,大喜啊!”
衙役李兴跌跌撞撞地闯进县衙,气喘吁吁地对坐在公堂上愁眉莫展的知县韩文大声地报告道。
李兴是郑春的手下,在苏昊又指点完几个井位,并保证这几口井都能够出水之后,郑春大喜过望,马上派李兴跑回县城去报信。从折桂乡到县城,足有十几里路,李兴在郑春的严令之下,愣是一路跑了回来,直累得口吐白沫。
“李兴?怎么,郑春这边终于打出水井了?”韩文抬眼看了看跪在下面的李兴,慢条斯理地问道。
“打出水井了,一个时辰出水400担,是口好井啊!”李兴嘶哑着嗓子喊道。
“这是郑春打的第几口井了?”韩文继续问道。
“这是……”李兴一愕,“第16口井了。”
“打了16口井,才打出一口水井来,他郑春还有脸回来报喜!”韩文怒道。
“知县大人恕罪。”李兴磕头不迭,“郑典吏说了,此前打不出水井,是因为当地的百姓触犯了龙王。昨天,他带着龙口村的全村男丁祭拜龙王,然后第一口井就出了水。”
“荒唐!”韩文斥道,鬼神之说,骗一骗百姓也就罢了,他好歹也是读圣贤书出身的,哪里会相信这样的事情。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一个巧合罢了。
“是真的,郑典吏派我回来的时候,正在带人打第二口井,他说了,这第二口井,他保证还能够出水。下一步他还有三个井位,他敢保证,三个井都是好井。”李兴照着郑春教他的话,向韩文保证道。
韩文来了点兴趣:“郑春所言属实吗?”
“郑典吏说了,如果下面三口井不出水,他甘受处罚。”李兴道。
“好,那我就等着了。你回去告诉他,如果他真的能够一口气打出三口好井,本县重重有赏。”韩文说道,说罢,随手掏出一块碎银子扔到李兴面前,说道:“你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