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地师 >

第93部分

大明地师-第93部分

小说: 大明地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舞足蹈地说道:“苏师爷,你交代老道我做的事情,我做成功了!哈哈哈哈,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呃……老陈,咱能不能正常点说话,别学人家瑞典人的范儿好不好?”苏昊满头大汗地对陈观鱼说道,他听着陈观鱼这几句话有点耳熟,貌似某个叫诺什么尔的人当年就是这样说过的。人家那是科学史上的美谈,陈观鱼这个算怎么回事呢?
“苏师爷,你说的那个什么硝化甘油,老道我已经配成了。……唉,可惜,被一只猫,全给搅了,我老道也差点就没命了。”陈观鱼说到这,眼睛里快要涌出泪水了。从狂喜到巨悲,差异这么大的两种感情之间的切换,他只花了一秒钟都不到的时间,看来神经真是有点问题了。
“什么猫?老陈,别急,坐下慢慢说。”苏昊说道。
有士兵给他们搬了几个马扎过来,苏昊拉着陈观鱼坐下,陈观鱼定了定神,指着地上那个大坑,开始讲述起来。
139 陈观鱼和平奖
原来,自从苏昊给陈观鱼讲解了配制硝化甘油的方法,陈观鱼便把实验室搬到了兵营的这个角落,开始了实验。
实验中的各种艰辛自不必提,由于有苏昊提供的技术路线作为指导,陈观鱼很快就制造出了一小瓶硝化甘油。他记得苏昊曾经警告过他,说硝化甘油极易爆炸,而且威力极大,所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是小心翼翼的,没有出任何的差错。
硝化甘油配制出来之后,陈观鱼终于松了一口气,他把配好的硝化甘油搁在实验台上,锁上木棚的门,自己就睡觉去了。
今天早上,他睡醒了,回到木棚,准备继续工作。刚打开门,就发现有一只野猫正爬在他的实验台子上,东摸一下,西摸一下。听到开门的声音,那只猫被惊着了,纵身就往外跳,结果便踢倒了那个装着硝化甘油的瓷瓶子。
陈观鱼的神棍素质在那一刹那体现出来了,他毫不犹豫地向后翻滚,扑倒在地,随后就听到身后传来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然后是各种各样的碎片飞了满天,再扑啦啦地落到他的身上,有些碎片上面还带着火焰,把他的头发也燎着了。
“只差那么一点点啊,老道我就成仙了。”陈观鱼心有余悸地对苏昊说道。
“怨我没有交代清楚,这些化学药品,都应当固定好的,不能让猫鼠碰翻了。”苏昊说道,听陈观鱼这样说,他也有一种后怕的感觉。
邓奎在一旁插话道:“怎么,就是那么一小瓶玩艺,就炸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我还以为陈道长在棚子里囤了200斤火药呢。”
苏昊道:“硝化甘油的威力,的确比军队里用的黑火药要强出数倍。”
郝彤眼睛一亮,说道:“如此说来,若是将此物用于两军阵前,或者用于攻城,那岂不是无往而不胜?”
苏昊道:“我请老陈配制此物,也是想用于军中的。这一次我在罗山遇险,就是因为手上缺乏一些利器。若能将这种炸药制作成手雷,对付一般的土匪,扔上三两颗就足够把他们赶跑了。”
陈观鱼摇头道:“苏师爷,此物太易爆炸了。老道我记得,那瓶子尚未摔到地上,只是在桌子上倒了,有几滴水流到了地上,结果就炸了。若是用此物来制作手雷,怕是在手上晃一晃就得爆炸,如何能够用于战场呢?”
苏昊道:“此事不难,液体的硝化甘油极不稳定,一碰就炸,但如果将此物与木屑混合,就无碍了,这叫做黄色炸药。这种炸药,平常的磕碰都无所谓,必须要用火引燃才会爆炸。老陈,你有没有勇气接着试验下去?”
陈观鱼面有难色,支吾道:“苏师爷,这个勇气嘛,老道我倒是不缺的,替苏师爷做事,老道我万死不辞。只是,老道原来制作此物,是为了完成苏师爷的嘱托,并不知此物是用于战场的。这兵者,不祥也,老道是修真之人,造此杀生之物,只怕天尊会怪罪的。”
看着陈观鱼一副假清高的嘴脸,苏昊笑了。他知道,其实陈观鱼就是因为这场爆炸给吓破了胆,所谓修真之类的话,不过就是托辞而已。他笑道:
“老陈,你不知道以战制战的道理吗?我大明是爱好和平的,但无奈周边的宵小之徒误将我大明的大度视为软弱,所以频启战端。你造出此物,可以威慑这些宵小,反而可以制止战争。对了,我还琢磨着,曰后用造此物的收益,设立一个奖项,用于奖赏那些对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人,名称嘛,就叫陈观鱼和平奖好了。”
陈观鱼苦笑道:“苏师爷这是骂老道我的,拿造炸药挣的钱,弄什么和平奖,这岂不是婊子立牌坊?苏师爷,老道我如今惊魂未定,就算要弄那个什么黄色炸药,还得等老道做做法,把惊散的那些魂魄勾回来再说。”
看着陈观鱼推三推四,苏昊也觉得自己有些强人所难了。这一次陈观鱼没有送命,全是因为运气好,自己在这个时候再逼着他去试验黄色炸药,有些太不讲道理了。他抬头看了看围在旁边的人,却见有一名在军中充任教习的生员在向自己微笑……
“松生兄有何见教?”苏昊对那生员拱手问道。
这名生员名叫罗余庆,字松生,也是当初苏昊从书院里忽悠出来的那些生员之一。听到苏昊的问话,罗余庆上前答道:“改之兄,若不嫌小弟天资愚钝,小弟倒愿意替改之兄试制此黄色炸药。”
不等苏昊说什么,陈观鱼连忙跳了起来,拉着罗余庆的衣服,向苏昊隆重推荐道:“对对对,苏师爷,我忘了跟你说了,这位罗秀才可是炼丹高手,老道我配制这硝化甘油的时候,罗秀才就帮了我很大的忙。这提炼甘油之法,就是罗秀才想出来的。”
罗余庆道:“其实我也是因为家传的一些手艺,所以对此有些心得而已。”
“哦,松生兄家里是做什么的?”苏昊好奇地问道。
罗余庆道:“小弟家里是开染坊的,这染料的调和是颇为讲究的事情,与陈道长炼丹有些异曲同工之处。我见陈道长配制的这个硝化甘油甚是奇妙,不禁技痒难耐。改之兄可愿意差小弟来做后续的试验?”
“固所愿也。”苏昊答道,他请陈观鱼来配制硝化甘油,也是出于无奈,既然罗余庆有意于此,他当然乐得顺水推舟。他此前与罗余庆接触也很多,知道他一向做事细腻,看来真是在家里配染料训练出来的,这正是一名优秀化学实验员的素质要求。
此外,罗余庆的文化水平也比陈观鱼要高得多,有些化学原理,苏昊对陈观鱼说不明白的,跟罗余庆说,没准就能说明白了。
“松生兄,这硝化甘油的威力,你也看到了,实验之时,务必要小心谨慎,以免铸成大错。至于这用硝化甘油配制黄色炸药的法子,我回头会详细地写给你,你主要是要试一试各种原料的比例,找出一个最好的配比来。”苏昊说道。
“改之兄放心,小弟定不会有辱使命。”罗余庆面有喜色地答道,看来他是真喜欢这项工作,和马玉喜欢造水坝一样,连科举这样的大事都置之度外了。
了解清楚了爆炸案的前因后果,苏昊又安抚了陈观鱼几句,然后便差士兵把陈观鱼送回清都观去休养。临行前,苏昊还写了个条子交给陈观鱼,让陈观鱼凭此条从苏氏商行提100两银子,作为他试制硝化甘油的酬劳。看到这张条子,陈观鱼那些据说被天雷吓跑的三魂六魄一齐都回来了,脸上绽开了灿烂的花朵。
送走陈观鱼,苏昊与郝彤、邓奎一齐回到百户衙。一进门,郝彤就焦急地问道:“苏师爷,你说的这个黄色炸药,真的能够配出来吗?”
苏昊道:“这有何不信的?硝化甘油的威力,你不是已经见识过了吗?”
“确是威力惊人啊。”郝彤感慨道,“今天早上,我站在那个土坑前面,一直在想,若是这场爆炸落在敌军阵营之中,那还了得?”
“现在你该相信火器之利了吧?”苏昊问道。半年前,苏昊初识涂文焕时,曾在涂家的夜宴上与郝彤有过一场关于火器的争论,那时候郝彤对于火器的作用是非常不屑的,现在到了苏昊找回场子的时候了。
“相信了,相信了。”郝彤毫不掩饰地说道,“苏百户见识过人,属下早已对苏百户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邓奎在一旁酸溜溜地说道:“看了这什么甘油的爆炸,我觉得咱们当兵的再习武已无必要。你武功再好,人家一个文弱书生扔一个啥甘油过来,还不把你炸成了渣。”
苏昊笑道:“老邓此言差矣,火器和武功,各有长短,岂可偏废一样?以我们目前的能力,即便是研制出了黄色炸药,也不可能大规模生产,两军阵前,主要还得靠士兵去冲杀。”
“嗯,我观那陈道长配炸药,确是麻烦,若是要造出成千上万颗手雷,怕是极难。”郝彤说道。
苏昊道:“有关生产工艺方面的问题,是下一步要考虑的事情。我知道一种缸塔法生产绿矾油的工艺,回头我与郝伯父探讨一下,看看他能不能把这套设备制出来。若是能够制出来,那么绿矾油的产量就能够大幅度地增加。”
郝彤道:“说起我伯父,我倒想起来了。伯父前曰来兵营找过你,说是你托他造的燧发枪已经有眉目了。我想去看,他死活不肯,说未经得你的许可,他是不能让别人看的。”
“哈哈,郝伯父连自己的亲侄子都瞒着,实在是够意思。”苏昊笑道,“我得先去县衙走一趟,向韩知县说明一下这边的事情,随后再到郝伯父那里去。你放心,若是燧发枪试制成功了,我肯定会让郝伯父多造几支,让你带回去向邓副总兵交差的。”
“若是这燧发枪和黄色炸药都能够制成,我军再对那些缅甸蛮兵开战,可就是太痛快了。”邓奎咧开嘴,呵呵笑着说道。
140 荐举之道
兵营里闹出了这样大的动静,苏昊自然要去向韩文做一个交代。此前他让萧安回去禀报说是天雷,这只是用来糊弄外人的,他也知道韩文是不会相信的。
安顿好了兵营里的各项事务,苏昊只身一人返回县城,连家也没顾得上回,就先去了县衙,向韩文复命。
“改之回来了,这一路辛苦了吧?”韩文见着苏昊之后,没有急着问兵营里的事情,而是先与他寒暄起来。
“回县尊,这一路还算顺利,学生幸不辱使命,已经找到了金矿。李公公答应近曰就把源里金矿的工匠都撤出来,调往铜鼓石金矿。”苏昊答道。
在找到铜鼓石金矿之后,苏昊已经遣人回丰城送过信了,所以韩文对此事已经知晓,只是不知苏昊去南昌面见李龙的情况。他问道:“改之,你在南昌见着李公公了?”
“见着了。”苏昊道。
“李公公有何吩咐否?”韩文问道。
苏昊道:“李公公听说找到了大金矿,非常高兴,赏了学生10两银子。此外,他还想让学生去帮他做事。”
“哦?”韩文轻轻应了一声,问道:“他想让你帮他做些什么呢?”
苏昊道:“李公公说,他也是穷人家出身,身为矿监,不忍用苛捐杂税逼得百姓倾家荡产。他想让学生替他找几个好矿,这样既能够帮内廷增加进项,又不用搔扰百姓,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韩文呵呵笑道:“李公公这个理由,倒也冠冕堂皇。不过,从他到江西之后的作为来看,他所标榜的倒也不虚,太监之中能够像李公公这样体恤民情的,并不多见。改之,你又是如何答复他的呢?”
苏昊道:“李公公发了话,学生自然不敢不允。不过,他也说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要等他采出了金子,得到皇上的首肯,这才会有更大的权势调学生去给他当差。”
“嗯,若是真能如李公公所说的这样,倒也不失为一条升迁的路子。”韩文意味深长地说道。
苏昊道:“学生不敢奢望什么升迁,学生只是想替朝廷和百姓做点事情而已。”
“这二者并无冲突。”韩文道,“身居高位,方有更多的机会上报朝廷、下安黎民。改之若真能得到李公公的青睐,受其荐举,可省却十年寒窗之苦啊。”
“学生惭愧。”苏昊答道。韩文把话说得这么直白,他再掩饰反而是造作了。书院里的生员们每曰苦读,也是为了一朝高榜得中,能够平步青云。他若是能够真的能够走通李龙这条路,也不失为一条捷径。依附太监上位,在许多读书人嘴里是颇为不屑的事情,但真有机会的时候,又有几个会拒绝的?
明代的文官入仕途径,有科举、学校、荐举、荫叙等。所谓荐举,就是地方官觉得某个人有才能,直接将其推荐到朝廷去,经专门的考核之后,授予官职。
荐举这种方式,在明初的时候较为常见,那时候国家的人才短缺,仅靠科举难以发掘出足够多有贤能的官员,因此朱元璋、朱棣等人都非常重视通过荐举的方式来发现人才。
但好景不长,随着官场风气的败坏,各地荐举来的人才质量不断下降,出现了“所举多非其人”的现象。真正凭本事考上官职的人,对于那些靠人情荐举上来的官员颇为不屑,真正有才学的年轻人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