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私生子 >

第230部分

大宋私生子-第230部分

小说: 大宋私生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起来掂掂,每块秧盘重约三斤,勉强可以接受,毕竟播秧在村边地头就可以进行,不用拿得太远,搬运时不太费事。

“娘子制作一块秧盘需要多少蜘……”成本才是关键啊!

十三娘含笑答道:“官人放心,烧制一个秧盘也就一两文钱,工匠们制作好模型后,把搅好的沾土往模型里一压,再入窑烧制便行了,跟烧瓦差不多。”

“炼制成本两文钱,真到市面上出售时少就要三四文,一亩地按八十个秧盘算,百姓要花三百文左右,要是小心些用,至少也能用几年,多则十年,那么一年的成本也就三十文左右以子!粮子又创造了一项伟大的发明,可喜可贺!”

十三娘俏生生地白了他一眼,懒得跟他计较这些,念念有词地说道:“咱们家在杭州有田五百亩,若是全部采用抛秧,需要一百五十贯秧盘钱,量大了,能优惠一些,大概一百三十贯也就行了。官人,咱们是不是马上让人去烧制?”

十三娘有些迫不及待,很想亲眼看看抛秧的效果。

“当然,娘子如此伟大的发明怎能埋没烧点!用不完发给左邻右舍,全当是过节送礼。”

“官人净胡说,你送了别人也不敢用。”

“好吧,哪咱们夫妻俩就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好了!”

十三娘安排人去瓷窑订货后,和杨逸双双回后院,开春了,天气也变得暖和一些,阁楼之上,琴操正在和清娘探讨琴技,不时传出一串美妙的琴声。

正式进了杨家门之后,琴操终于肯换下种素谈的衣饰,头插一支凤头玉钗,销金紫貂裘上衣衬得她更加婉丽妍美,如同水仙一般绰约多姿。

十三娘挽着杨逸的手臂,望了望阁楼上琴操说道:“官人不是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吗?琴儿进咱们家这么多天,官人为何却夜夜让人家独守空房呢?”

“这个逸用眼角的余光,打量了一下十三娘的表情,很温婉,“那个嘛娘子mt……”

“什么这个那个的?官人也别装模作样的了,人都已经娶回来了,妾身还能把你怎么着?”

天啊,当初可是你主动让我把人接回来的,听这口气人!*……能这样也不错了

 第305章 在商言商

//*

轩厅里十个美人一字排开,或环肥、或燕瘦,或娇小、或高挑,每一个走到街上去,都能赢得百分之百的回头率

这些美人中,有高丽的、有日本的、有辽国的、有占城的、甚至还有大食的

有的肌肤细白如玉,有的呈小麦色,有的呈咖啡色,站在一起,就象是在进行一场世界小姐选美大赛

而现在,只要杨大学士点点头,这些美人就直接送到他床上去了

算了,家里的琴操还没解决呢

杭州商会会长林如海五十岁上下,身体发福得很利害,脸形圆嘟嘟的,因为胡须稀疏,显得很白净,一双眼睛时常给人半闭的感觉,但只要留意,便能看到不时有精明的光泽闪现;

他身上的貂皮上衣一看就知道价抵千金,不用怀疑,能成为杭州商会的会长,必定是家财亿万

嗯,这名字似乎和林黛玉他爹一样,就是不知道他有没有这样一个女儿了

林如海对杨逸做过很详细的了解,包括他未曾出仕以前的事情,都一一打听过;

当初杨逸在杭州时,是有名的青楼浪子,即便进京之后,也时常和京中的花魁娘子传出风流韵事,于是他才搜集这十个异域美人作为大礼;

本以为杨逸一定会喜欢,可如今才发现,自己犯了个经验主义的错误

覃老爷子,就是覃子桂他爹在一旁打哈哈道:“林老弟啊我就说嘛,杨贤侄是什么,岂会瞧得上你这几个庸脂俗粉还不快让人带下去,免得丢人现眼”

林如海起身连连作揖:“是是是,林某思虑不周还望杨学士恕罪,林某这就让人把这些庸脂俗粉带走,以免污了杨学士尊目”

杨大学士脸上一片淡然,心里却暗暗苦笑,看来自己风流的名声已经深入人心了

本来他并不想接见林如海,倒不是他看不起商人,而是觉得和此人没什么交集,而像他这种大商人来的目的往往又不单纯;

但覃老爷子把人领上门来了,又不好地驳了覃老爷子的情面,只好把人请进府来了

那些莺莺燕燕被带下去后,林如海又重作揖赔礼道:“林某粗鄙之人,失礼之外,还望杨学士多多海涵”

杨逸客气地答道:“咱们乡里乡亲的,林员外不必多礼林员外乐善好施之名我早有耳闻,前几年林员外给州学捐钱捐米,说来本官还受过林员外之惠呢”

“不敢,不敢,杨学士说笑了施惠之说林某实在不敢当,不过是尽些自己应尽的本份而已”

双方客套了许久,性子急的人或许会厌烦

但中国人的交往却就是这样,在客套之中慢慢了解对方,逐渐拉近彼此的距离,等气氛融洽、话语投机之后才会谈及正事;

若是一上来就直奔主题,往往就要坏事

谁若是不遵循这套约定俗成的规则,在社会上必定时常碰壁,古往今来皆如此

杨逸好歹也在官场混了几年,这种套路他岂会毫无所知,因此他有足够的耐心

这种客套持续了一柱香时间,覃老爷子才含笑问道:“杨贤侄啊,老朽听说你要烧制一批秧盘,用于播秧,这可是利国利民之大好事啊若是可行,咱们倒可以少雇些佃农耕作了老朽和林老弟决定,也跟着杨贤侄一起干,也好为其他人起个带头的榜样”

杨逸呵呵一笑,回头再踢覃子桂好了

他答道:“覃伯父,这抛秧之术我也是初次实验,具体效果如何还不好说,二位若是不怕冒这个风险,我自然不会拒绝”

“那就行了,杨贤侄啊,林老弟家主要经营的就是瓷窑,专门烧制青瓷,这秧盘只管交给他去张罗就行,保准不会误事”

林如海连忙附和道:“对对对,杨学士若是信得过林某,此事就交给林某好了,林某必定尽心办好此事”

杨逸知道开始入巷了,于是含笑道:“些许小事,倒不必麻烦林员外”

“杨学士这是哪里话,烧制些秧盘看似简单,但杨学士所办之事,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林某有幸参与,乃是林某之幸,还望杨学士给个机会”

“林员外既然这么说,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对了,越窑青瓷誉满天下,想来林员外经营青瓷,一定是财源广进”

一提到青瓷,林如海脸上的笑容顿时现出一丝苦涩的味道;

只听他叹道:“杨学士有所不知,上林湖畔的越窑清瓷已烧制千年,瓷土越来越难挖,周边的山林是早被砍光了,加上水道逐渐淤塞,从外面转动木柴也极为困难,导致成本大量增加,若用明火叠烧倒是可以降落成本,但又会导致陶瓷品质下降,如今许多私窑纷纷停产,林某也是难以为继啊”

越窑青瓷的釉色或如碧玉般晶莹,或如嫩荷般透翠,或如层峦叠翠般舒目,曾被列入历代皇家贡瓷,并大量出口海外

陆龟蒙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此诗赞的就是越窑青瓷,赞美越窑青瓷的诗句还多的是

但万事万物都有衰落的时候,越窑青瓷也不例外历史上,越窑青瓷停产确实是在北宋末、南宋初

除了烧制成本越来越高之外,随着江西景德镇瓷器的兴起,对越窑青瓷的冲击也不可忽视;

曾经作为主要对外出口的越窑青瓷,地位逐渐被景德瓷所取代,市场既被压缩,烧制成本又越来越高,停产也就是必然的事了

杨逸到此已大概猜到林如海的来意,果然,只听他说道:“不瞒杨学士,我这瓷窑生意确实是做不下去了,今日冒昧前来,便是指望杨学士能给条活路”

“林员外言重了,还是那句话,乡里乡亲的,林员外有何难处不防直说”

“林某听说杨学士家出产葡萄酒,在下愿出高价求赐杨家每年产出的一半,杨学士放心,林某销售范围绝不过扬州以北还望杨学士照顾一二”

杨逸淡淡一笑,林如海这主意打得不错,要做区域代理商,只是如今易安葡萄酒是独家生意,根本不愁销路,去年在东、西两京还不够销,而且以韩碧儿的手段,要经营江南这片区域也是轻而易举

不过有一点,葡萄酒酿造方法简单,必定不可能长久垄断,即使韩碧儿千般防范,一两年内酿造方法恐怕也会泄漏出去;

到时价格便会降下来

现在若和林如海签个包销契约,对将来倒是大有好处

此事杨逸很快就答应下来,林如海不禁千恩万谢

杨逸随即笑道:“不知林员外对海上贸易可有兴趣?”

林如海恭敬地答道:“这个杨学士想必也知道,海外贸易确实赚钱,但咱们的船小,风险也大,一个不好就要血本无归”

“若是能购得大船呢?”杨逸含笑问道

大船不是没有,大宋的造船业如今是世界第一,造两千料的大船不在话下,完全能经得住海上风浪,明朝郑和的船队,基本上就是继承了宋朝的造船技术,才有那么辉煌的一页

只不过目前能造大船的,都是朝廷的官方船场,私人想购买那种大海船有些难度

林如海很快从杨逸这句话里闻到了肉香味,或者说是铜臭味;

着啊别人买不到大船,眼前这位杨大学士是谁?

林如海几乎想给自己的个耳刮子,怎么一早就没想到这一蕞呢?

“杨学士……”

杨逸打断了林如海的话头,一脸和煦地笑道:“来来来,林员外,覃伯父,喝茶,喝茶”

林如海是知机之人,连忙说道:“多谢杨学士,今日得杨学士照应良多,今后杨学士若有用得着林某的地方,林某便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刚才得葡萄酒的代理权,只是生意上的来往,林如海这翻表忠心自是为图他日

杨逸一直想拉动大宋的海上贸易长足发展,尽量把商业税收提高上去,如此一来,便可大大减轻农民的负担

目前大宋的商业看似很发达,但实际上商业税收只占岁入的一成左右

历史上到南宋时期,由于丢失了中原大片土地,人口又大量南迁,迫使许多人不得不投身到海外贸易中去,极大的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南宋时朝,廷的税收总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有所增加,这主要就是因为海上贸易的兴起,便得商贸空前的繁荣,而商贸的繁荣又一进步推动实业的发展

最高时,南宋的商业税收占据了朝廷税收总额的五成左右

也就是说南宋的收入每两贯钱之中,便有一贯来自于工商业

这在历朝历代是前所未有的,南宋之后,明清是远远没有达到这个高度

南宋不算农业税收,光一年的商业税收,就足够朱洪武和他的手下、无忧无虑的坐吃十年了

杨逸这次没有直接谈海贸的事,他还需要回东京去做做蔡京、章惇他们的工作才行;

而且他作为朝廷官员,也不太适合和林如海探讨这些

由韩狐狸来和他打交道合适,不是吗?

 第306章 朝议治河

// //*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时间进入文昌元年二月,杨逸带着一家老小徐徐北返,沿途游历湖州、苏州、太湖、无锡等地;

杨逸带着清娘她们,流连于苏州那悠长的雨巷,看那泼墨山水画中闪过的油纸伞

或相携于古色古香的小镇,在临水的屋檐下,细看薄胎青瓷瓶上的花纹

或荡舟于古老的拱桥边,看河对面升起的袅袅炊烟

或躲于谁家马头墙里伸出的芭蕉叶下,看河上飘落的空蒙细雨中滑过的乌逢船

清娘眼中的笑意活了整个江南的初春,腮边的梨窝醉了两岸红花绿柳,偶尔研墨提笔写下的那些小令,细腻如羞花沾落地、婉约如湖面上的青山倒映

清娘的诗、琴操的琴、湘弦的舞,让杨逸感觉走到哪里都是人间天堂

吴山青,

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

一江烟雨晴

歌一程,

舞一程,

罗带春风结同心

携手画中行

到了扬州,杨逸接着刘青蔳的一道诏书,不得不抛下妻儿老小,独自快马赶进京

诏书上提到了两件事,一件有关西北,随着仁多保忠、嵬名阿吴相继出任宋军骑兵主将,卓啰和南军司都统军乞力刚突然率众归附大宋,“贺兰贼”不断壮大而辽国又自顾不暇,无力顾及西夏,西夏的局势越来越乱

朝廷打算趁此机会袭取凉州,进一步夺取河西走廊

另一件事,今年的河北、河东、京畿、陕西裁撤厢军的工作已经展开,朝廷并有意从裁撤下来的厢军中招募十万劳力,拉开治理黄河的大幕

这每一件事对大宋来说都是至关重要、不可掉以轻心的,因此刘清菁才紧急诏令杨逸回京

治河的大幕终于要挂开了

自唐末以来,藩镇割据严重五代各王朝战乱不休,长时期无人关注治河筑堤等事宜,这就造成了有宋一代黄河下游地区屡屡决口给大宋百姓带来了深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