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战前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第二卷)主编:[英]阿诺德·托因比 >

第47部分

大战前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第二卷)主编:[英]阿诺德·托因比-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地亚人将与贝尔格莱德谈判,要求自治。如果他们失败了,他们将起来造反,并要求意大利给予军事援助。察尔奈卢蒂建议克罗地亚与意大利联盟,就象1927年的意大利一阿尔巴尼亚条约那样,接着再由国王维克托·艾曼努尔兼克罗地亚的王位。他并宣称,如果意大利拒绝这一建议,就将把克罗地亚人赶到柏林的怀抱中去。齐亚诺劝告克罗地亚人设法同贝尔格莱德达成协议,如果仅仅是为了赢得时间也好;劝他们不要同柏林勾搭,并要求把他们的计划随时告知意大利。本姆贝莱斯后来又访问过罗马两次。4月初他获得允许去见克罗地亚分裂主义领导人帕韦利奇,他还要求给予一笔搞亲意大利宣传的津贴。关于这项津贴,虽然墨索里尼多半会答应给的,但齐亚诺持保留态度,没有作出决定。5月2日齐亚诺告诉本姆贝莱斯说,意大利目前不会有所行动,一部分是因为(他在《日记》中透露)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之间的谈判已经恢复,一部分则是因为他仍然不愿意使南斯拉夫陷于分裂。德国的反应可能也已经是一个在考虑的问题。此外,英国与土耳其的协定似乎为齐亚诺提供了一个反对立即暗算南斯拉夫的新的论据。这项协定是在5月10日至13日保罗亲王和辛卡一马科维奇访问罗马期间宣布的。关于它对意南会谈的影响,各家说法不一,只有一点是看法一致的,即它引起了相当大的波动。如果没有英土协定这一宣布,意南会谈除了再肯定一遍在威尼斯说过的话外,本来也并没有什么新的内容。辛卡马科维奇告诉加芬库说,齐亚诺猛烈地抨击了巴尔于协约国,特别是土耳其,好象要迫使南斯拉夫在轴心国和它的巴尔于盟友之间作出抉择。由于这个缘故,加芬库和萨拉若卢后来拟定了一项强调巴尔于协约国的独立性的准则,以此来向南斯拉夫重新作出保证。然而,照齐亚诺的看法,辛卡马科维奇的态度肯定是反土耳其的,并且外面有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在组织一个反土耳其集团的传说。很可能,匈牙利在这里也是被考虑的一个,因为匈牙利一罗马尼亚协定被说成是这个计划所不可缺少的,而且后299来齐亚诺还把他所描述的“一项反土耳其的四国条约”讲给匈牙利驻意公使听。为了廓清这些谣言,辛卡马科维奇在他去意大利进行第二次访问之前,对土耳其外长作出正式保证,即他在那里决不会承担任何约束。齐亚诺显然指望南斯拉夫惧怕土耳其,从而把它拉向轴心国并使它同保加利亚有更好的谅解,而南斯拉夫政府看来似乎也在鼓励他持这样的信念。实际上,南斯拉夫政府所惧怕的不是土耳其,而是轴心国家,因此担心当时正在谈判中的英上协定会作出两国就巴尔干的安全问题进行磋商的规定,从而使南斯拉夫遭受损害。墨索里尼对南斯拉夫的有无诚意表示怀疑,最好能看到一些令人信服的姿态,比如退出口内瓦。5月18日察尔奈卢蒂被告知,由于南斯拉夫还没有作出参加轴心国的正式保证,最近的会谈并没有能改变意大利的态度。于是他答应在六个月之内发动一次克罗地亚叛变,并要求给予一千万第纳尔的贷款。齐亚诺答应等他从德国回来后再作决定。他回国后发现墨索里尼对南斯拉夫日益持敌对的态度,5月26日就同察尔奈卢蒂作了这样的安排:意大利为克罗地亚运动提供二千万第纳尔;在四至六个月内克罗地亚人应揭竿而起,并立即邀请意大利部队开入。新克罗地亚在宪法上的地位几乎与阿尔巴尼亚的地位完全相同,除了王位的实际合一保留到以后再讨论。墨索里尼坚持协议书要由稳妥可靠人士送回萨格勒布交由马切克会签。然而,马切克拒绝了。本姆贝莱斯把这解释为马切克从法西斯主义转向了民主主义和他已承担其他义务。察尔奈卢蒂的解释则是,由于同贝尔格莱德恢复了谈判和克罗地亚与意大利的关系方面的几点问题还需要加以澄清。齐亚诺的《日记》从此以后就不再提起察尔奈卢蒂,本姆贝莱斯则直到10月间才在其中重新出300现。与此同时,进行已将一年的谈判在1939年6月10日终于告一结束,由意大利驻贝尔格莱德公使同南斯拉夫财政部长和陆军部长签署了一项关于意大利供应南斯拉夫价值五忆里拉的军事物资的协定。这时法西斯也更加怀疑南斯拉夫对轴心国的态度了,特别是在保罗亲王7月17日至8月2日访问伦敦之后。而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在萨尔茨堡会谈中出人意外地不再反对意大利兼并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也已证明是主张墨索里尼跟随希特勒立即发动战争的最能吸引人的论据之一。希腊,当它象南斯拉夫一样是意大利对外侵略的一条出路时,也是一个对在意大利控制下的领土——阿尔巴尼亚的北埃皮鲁斯地区的提出要求者。而且,一旦西方各国同意大利作战,它们可能会利用希腊的沿海一带和岛屿,这引起了墨索里尼的最大忧虑。同样确实的是,当时希腊的首相、外长和独裁者梅塔克萨斯正竭尽全力不便希腊卷入大国之间的冲突。在1938年11月,被认为是得到梅塔克萨斯信任的雅典某主要日报社社长的确曾访问意大利驻雅典公使博斯卡雷利,建议开展一个促进意希友好的运动。之后,博斯卡雷利拜访了梅塔克萨斯,梅塔克萨斯回顾了造成冲突的所有近因,并向博斯卡雷利保证说,希腊深感自己太弱小,不可能站到任何一方,所以目标总是想奉行一项使地中海各大国保持平衡的政策,希腊和英国之间也没有任何政治协定。他承认,就以对希腊来说,尼翁会议也是一个策略上的错误。然而,意大利对这些友好表示并没有作出反应:而1939年4月继博斯卡雷利任驻雅典公使的格拉齐,也没有接到关于1928年9月签订的、将于1939年9月30日到期的友好、和解和司法解决条约是否继续有效的指示。对意大利政府来说,这一条约的条款过于“日内瓦化”和过分反对修正旧事物,因而不愿使之原封不动地继续有效。5月12日格拉齐询问了齐亚诺的意向;26日他被告知,意大利既不愿续约,也不采取主动去另订新约。这时候,双方都产生了惊恐和愤恨——希腊方面是由于意大利占领阿尔巴尼亚,意大利方面则是由于英法两国给予希腊301保证。在5月11日达拉第重申法国的保证之后,墨索里尼立即带着“有点受委屈的样子”询问希腊驻意公使,为什么他的政府要寻求法国的一个再次声明,看来是对意大利的保证还不满意。后来在7月5日,齐亚诺也表示对希腊的追随执行“包围政策”感到遗憾。希腊公使每次都要为其本国辩护,说很难拒绝英法两国主动提出的保证,和希腊真诚愿意同所有国家,包括德意两国在内,保持友好的关系。然而,7月8日格拉齐从雅典报告说,意大利如侵犯希腊的中立,将遭到武装抵抗,而英国的侵犯则只会受到一次强烈的抗议。看来意大利方面的猜疑,由于英国同希腊进行财政和贸易的谈判而更加深了。对希腊人来说,他们日益感到焦虑的是意大利在阿尔巴尼亚的不断增援。人们甚至相信,保加利亚想要进攻西色雷斯,意大利的驻军的加强也是为了使希腊人不敢从阿尔巴尼亚边界调走军队。梅塔克萨斯在5月6日向格拉齐提出了阿尔巴尼亚南部意大利驻军的问题。但是10日由格拉齐转达的来自罗马的新保证,远不及这个夏天其余时间继续在阿尔巴尼亚的所作所为那样有说服力。希腊后备役军人在8月底被征召开赴西马其顿和埃皮鲁斯,虽然没有加以公开宣布。希意两国关系的急剧恶化,促使梅培克萨斯和格拉齐在8月21日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谈话。在谈话中,前者指责意大利无视希腊为改善关系而作的一切尝试;并提到意大利报刊的敌视态度,多德卡尼斯群岛希腊人的受虐待,意大利对科孚岛和察穆里亚的领土野心,和意大利因希腊接受西方的保证和财政援助而产生的忿恨;他甚至还提到了,1939年6月希腊国王为他妹妹伊雷尼公主与斯波莱托公爵的婚事而访问意大利时据说曾受到不礼貌的接待。而格拉齐这方面则希望探明希腊同英国和土耳其之间究竟是否有秘密协定,以及希腊的常务次长为什么在这时访问君士坦丁堡。他问道,如果土耳其攻击意大利,希腊怎么办?梅塔克萨斯否认有任何秘密协定,并指出,希土两国联盟302纯粹是防御性的。据《希腊白皮书》的记载,格拉齐还问起,如果英国施加压力要求使用希腊的墓地,将会出现什么情况;梅塔克萨斯回答说,不需要担心会有这种压力,希腊不想以主动献出基地来放弃它的中立。它只有在它的领土或主要利益受到攻击时,才会去同意大利战争。当意大利使馆陆军武官前来询问征召后备役军人的事时,希腊总参谋长帕帕戈斯将军又重复了一遍梅塔克萨斯关于意大利侵略意图的最新迹象的那番抱怨话。意希两国的紧张关系直到德国与同盟国家的战争爆发后才有所缓和,那时墨索里尼临时决定赞同非交战状态,并正在玩弄组织一个中立国集团的念头。接受西方国家保证的另一个巴尔干国家罗马尼亚,从战略上来说,法西斯认为,它远没有象希腊那样重要。4月30日至5月2日加芬库的访问罗马之行之所以使罗马感兴趣,主要是因为他是从巴黎带来消息的人,又是恭听墨索里尼关于轴心的私房话的人。罗马尼亚由于接受保证而受到斥责,受到了关于西方的保护不可靠的警告,并得到一个空洞的安慰:即使东欧被分别划归德国和意大利的势力范围,多瑙河仍流入黑海,而黑海只不过是地中海的一个延伸部分。墨索里尼和齐亚诺两人都强调,意大利同匈牙利、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的联系,以及匈南两国的和好。齐亚诺坚持说,意罗两国合作之路是经由布达佩斯的。而加芬库则怀疑他是希望以一个联结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和索非亚的亲轴心体系来取代巴尔干协约国。加芬库在来罗马之前和到达后向意大利报界发表的几次声明,显然是没有作出任何承诺的。首先,他详细阐述了罗马尼亚的希望保持它的政治独立;其次,详细说明了两国互为补充的经济利益。1939年上半年与1938年同期相比,意罗两国的贸易总额有了增加,意大利对罗303马尼亚的输出也增加了,但意大利从罗马尼亚的进口额仍比它的出口额多。其次一个访问罗马的罗马尼亚政府成员是财政部长康斯坦丁尼斯库,并且不久就宣布了一项协定,它规定以八万吨谷物和三十五万吨石油换取意大利的人造丝、汽车和机器。意大利还提供了造船专家的服务。前面提到过的英土协定甚至比英国给予希腊和罗马尼亚的保证还要使法西斯政府感到厌恶。齐亚诺竭力促使德国政府反对土耳其,一部分也是想以此来回答德国新近关于行事要有节制的劝告;而且他希望利用人们害怕有英国为后盾的土耳其在巴尔干称霸的恐惧心理,用它来作为吓唬希腊人和南斯拉夫人的一个妖怪。“这两国人对土耳其人的丑恶行径记忆犹新。……我并不存奢望,但是设法重新提起某些旧恨常常是值得一试的”。
 



 第一章布拉格的后果,1939年3月从3月15日“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的最后解决到31日第一次公开承认“波兰问题”的存在,这中间只相隔两个星期多一点。可是,甚至这一短暂、混乱的间隔也有它自己的停顿、危机和调子降低的节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刚结束的行动的重要性是多大、名声是多臭,对已经过去的事的关注,竟会如此迅速地就被对可能将要发生的事的全神贯注所代替。据说,希特勒在进入布拉格后就曾预言,只要再过两个星期的时间,就没有人会再谈起它了。但是甚至连他都没有预料到,注意的中心会如此瞬息万变,更不用说意识到它的重要意义了。因为这不可能只是简单地归因于承认——不管是象德国那样自鸣得意,还是象英法那样并不情愿——捷克斯洛伐克已无可挽救,必须作为全部亏损而一笔勾销。倒不如说,这是对于希特勒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中所注入的无理性和专横这些因素——都并不是新的而是向未觉察——的一种本能的适应行动。虽然德国的军事占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它的把斯洛伐克变成一个“保护国”,以及匈牙利的征服卢西尼亚,这一切到3月16日傍晚实际上都已完成了:但当时没有人能有把握他说,入侵军队现在总算是达到了他们的尽头,或者可以准确地估计这些事件对于欧洲的其余部分有什么含意。也不仅仅是在巴黎和伦敦,在华沙和布加勒斯特,那里的政府和人民都在问“下次是哪个?”和“还有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