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导盲犬之梦 作者:刘红庆 >

第3部分

导盲犬之梦 作者:刘红庆-第3部分

小说: 导盲犬之梦 作者:刘红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2年,王靖宇被延边农学院录取,这一年他18岁。
  进了大学,但是王靖宇对学校安排的课程一如既往,并不很用功,而是更注重实践。他潜心养各种动物,观察其习性,蟾蜍,羊,鸡,兔子,老鼠……
  只有一本书,对王靖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就是东北农业大学李世安教授撰写的《应用动物行为学》。王靖宇把这本书读到了破得不能再破的程度。他那时有一个宏伟的愿望,就是将来报考李世安教授的研究生。
  李世安教授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搜索资料获悉:李世安,生于1931年,因天生喜欢狗,早年即选择了“动物科学”,一生从事“犬学”研究。1983年在东北农业大学开设了《应用动物行为学》课程,1988年开设了《养犬学》课程。《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犬”词条,是由他撰写的。1991年,他把高加索犬引回原产地中国繁殖。现在,在犬界有一定的影响力。
  接受我采访的时候,王靖宇告诉我,李世安教授只培养了两三个研究生。而王靖宇的人生轨迹没有机会与李世安教授走在一起。即使《应用动物行为学》对王靖宇影响很大。
  ■早婚早育,竟然忘了考研究生这件事
  1986年,22岁的王靖宇大学毕业,分配回了九台市畜牧局。一上岗,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下乡,为农民的牲畜解决实际问题。
  在大连的几天我们一起吃饭,王靖宇几次介绍自己时都会冷不丁地说:“我……我20出头,就……就给黄牛人工受精。”大家哄然而笑。
  是啊,这就是一个学了动物学的男生的生活与工作。我记得自己在这同一个年龄阶段,还经常很苦闷,无限忧伤似的写出抒情性文字。当我和仅比我大一岁的王靖宇谈这个问题时,问他“一个学医的男生,对于性还有多少神秘与向往”时,王靖宇说:“基本……基本没有什么向往,都……都和动物一样,成了本……本能。”
  看看,原来理科的学生更切中主题,文科的学生更耽于幻想。
  22岁的王靖宇参加工作了。他所在单位的隔壁是农业局。农业局有他同学的女朋友。他的同学来看女朋友,王靖宇就陪着去。而同学女朋友同寝室的女孩,也是九台一中毕业的,她早年在学校的时候,知道王靖宇是个顶刮刮聪明的学生。两个男生两个女生,他们四个人就在一起吃饭,打扑克,几次之后。这个女孩便成了王靖宇的妻子。他们结婚的时间是1987年。
  1986年毕业,1987年结婚,1988年儿子出生。22岁工作,23岁为人丈夫,24岁为人父亲。这一忙乱,几年过去了,王靖宇一边下乡给黄牛人工受精,一边回家过自己的小日子。
  就这样,在一个古老的九台,沉湎于生活的王靖宇居然忘记了大学时代的志向,忘记了考研这件事。直到1991年。
            28岁,在日本养牛的留学生
  “升官”和“上学”两条路摆在1991年27岁的王靖宇面前,你说他该怎么选择?机会没有的时候,王靖宇成天只和公牛、母牛的生殖器打交道,他也没有觉得不快乐。当机会同时来到他生命里的时候,他犹豫了。他自己的原话是:“当时,挺……挺矛盾的。”
  ■市委书记说:可以不考虑当官
  先说“升官”。在20世纪90年代初,大学文化程度在岗位上的年轻人并不很多,因为这个国家长期没有正规培养大学生了,人才出现了青黄不接。那时候的大学生“吃香”,尤其是国家开始倡导行政官员“知识化”与“年轻化”的时候,王靖宇正赶上了这个机会。
  王靖宇出现在了组织部考察的年轻干部名单里,并且经过认真考察,已经确定让他当“科技副镇长”。镇长可能算不得大官,还只是个“副”的,但是,这却表明王靖宇可以由此步入仕途。我离开大连的那天,王靖宇从吉林来了一位大学同学,就已经做了多年的官。我以为做官就没有搞学问,结果人家还是“博士”,“仕途”与“学位”一样没少!可以说是“志得意满”。因此,“当官”对年轻的王靖宇是有诱惑的。
  再说“上学”。王靖宇在大学时代就渴望做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可是因为结婚生孩子,人工受精,他把这个理想忘掉了。而到了1991年,有个全国出国培训班,给了吉林五个名额。重新燃起了王靖宇的学术理想。这次,还是出国留学!他毫不犹豫就参加吉林的考试,是省里的第一名。继续到苏州参加全国的考试,又获得全国的第一名。
  以这样的成绩,即使最后派一个人出国留学,也非王靖宇莫属。但是,在培训班上,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不好好学习。但是一考试,比认真学习的人都好。王靖宇说过,他在大学时候就不好好上课,甚至有一门课从来不去。同寝室的一个哥们学习认真,王靖宇就每天课后借人家笔记看。结果,考试分数他比人家高出很多,大家很诧异他为什么可以如此!在这个“应试大国”里,王靖宇首先占了自己是个“考试天才”的光。
  “当官”和“留学”,选择哪个?再不是“你别无选择”的年代了,可是,王靖宇该怎么做?
  正当他不知道该选择“升官”还是选择“上学”的时候,一天,他领着三岁的儿子乘坐公共汽车,因为儿子小,就有人给让座,一看,是市委书记。
  “市委书记还坐公交车?”
  “是……是啊。那个市委书记,不……不错。”
  王靖宇认识市委书记,现在人家又给孩子让了座,他就与人家聊起了天。“最近怎样?”市委书记问。
  “有……有点烦。”可以想见,王靖宇的脸一定发红。
  “为什么?”书记倒是挺有耐心。
  王靖宇把自己的矛盾告诉了市委书记。书记微笑着,表面上很谦逊,语气也似乎是商量的口吻,但却是胸有成竹的态度。书记说:“当副镇长嘛,也可以。”顿了顿,“不过,年轻的时候,多学一点东西对整个人生来说,很重要。比如到了我这样的年龄,假如也想出国留学,就不行了。什么都记不住啊!”
  市委书记没有替王靖宇拿主意,但是,他的表达有明显的倾向性:主张王靖宇放弃眼前的“副镇长”诱惑,赶紧下决心“留学”去。
  ■人在广岛
  王靖宇当时在九台上班,畜牧师职称,工资是113 元。而公费留学,每个月可以获得十一万日圆。而由此展现在他前面的广阔的道路,远远不是一个副镇长的职位所可以换取的。王靖宇多年后会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听了市委书记的话之后不久,王靖宇到了日本。这一年,他27岁。
  他所在到的城市是广岛,一个深深地被伤害过的城市,和他后来定居的城市——大连一样,有屈辱感。1945年8 月6 日,美国把一颗原子弹扔在了这里。四年后,在这里成立的国立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就宣布,他要把这个大学建立一个“自由和平的大学”。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广岛札记》中写道:“那些似乎真正的‘广岛人’的人们,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直接地给了我勇气;反过来,我也品尝到了因儿子置身于玻璃箱中而深藏在我心底的精神恍惚的种子和颓废之根,被从深处剜了出来的痛楚。而且,我开始希望以广岛和真正的‘广岛人’为锉刀,来检验我自己内心的硬度。我是在战后的民主主义时代接受的中等教育,在大学里以法国现代文学为中心,学了语言学和文学,而且,我作为刚刚从事写作的小说家,就在日本和美国的战后文学的影响下活动。我是一个个人历史如此短暂的人。我希望把自己理应具有的独特的感觉、道德观念和思想,全都放到单一的‘广岛’这把锉刀上,通过‘广岛’这个透镜去重新加以检验。”
  27岁的王靖宇,来到了广岛,广岛这把锉刀怎样来锉造一个异国青年的理想呢?
  王靖宇说中国话的时候略有结巴,我不知道他说日本话的时候是否也会结巴。“自由和平”与深深的伤痛,他会从广岛进入历史的思索。
  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教育背景,他对于“自由和平”及“敬业报国”便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个人在后来的工作岗位上,就敢大胆地反对“党员利用上班时间开会”。王靖宇的理由是:“我们大家都在工作,一些人开会去了。那么,其他人是不是也可以以开会为理由而不工作?”王靖宇告诉我,只要他人在大连,就没有休息日,天天钻在实验室。他对自己与环境有清醒的评价:“现……在,找一个像我这样拼命工作的人,很……很难!”
  回到1991年,在日本的王靖宇每个月有公费十一万日圆。这么多钱了,他还尽可能地节约。除了吃饭,他并无太多的花项。几千元的房租和几千元的伙食支付之后,每个月竟然还可以剩下十万日圆!
  课余时间一向勤劳惯了的王靖宇也不愿意闲着,他去找点零工打。结果,一年之后学满回国时,他竟攒下一百五十万日圆。在当时,这笔钱相当于十五万人民币。
  ■万元户
  揣着十五万块钱回到家乡,对一个过去每月只能挣到113 元工资的畜牧师来说,一定有“我有钱了”的感觉,毕竟他的钱在当时的中国算笔巨款。
  有了钱的王靖宇从国外回来了,给亲戚们买点电器,送点现金,于是,巨款的三分之二没有了。不过,最后剩在自己手里的还有五十万日圆。
  是在老家的旧轨道上过“万元户”的生活,还是继续赴日本深造?王靖宇没有想得特别清楚。从他个人的兴趣与理想来说,他想学“动物行为学”,这是童年时代的兴趣,是大学时代的梦想。他不仅想知道动物的生理,还想知道动物的心理,并利用动物为人类造福。
  王靖宇给广岛大学的动物行为学教授伊藤敏男写信,表达了自己想继续从事动物行为学学习的愿望,对方就给他打电话、寄资料。同时,他向老师表达了自己没有多少钱了,不够自费留学的困境。
  伊藤敏男是这样回答王靖宇的,他说:“钱是次要的,青春就是钱。”
  教授还透露,日本文部省有奖学金,最少每个月会给三到五万。现在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的学生都已经提出了申请。
  ■翻译错了两处,却赢得了机会
  青春就是钱,可是青春只有一次。1993年,王靖宇已经是要奔30岁的人了。在青春的末梢上,犹豫不得。为了抓住青春的尾巴,他人生第一次向人借了钱。给他钱的是他的同学,五十万日圆。即使有了钱,也必须通过研究生的入学考试。不曾在考试中失手的他,这次行吗?
  怀着忐忑,更怀着梦想,1993年9 月13日,王靖宇再次离开东北老家来到日本。
  在到日本后的接下来的五个月的时间里,王靖宇一直在看书。多年后他回忆说,这是他一生中最疯狂地用功的一段时间。“没有白天,没有黑夜。”王靖宇回忆说,“当时的精神压力挺大的。如果考不上,实在太丢人了!”
  也许正是怀了志在必得的信心,王靖宇再次在面对“考试”的时候没有失手。他成功地考取了广岛大学伊藤敏男教授的研究生。
  开学第七天,发生了一件事,这在王靖宇是个小事,但却在两年后影响了他的命运。而他在经历这件事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料这件事对他个人的重大意义。是一件什么事情呢?
  那天,来了一个国际粮农组织的人,用汉语搞一个大的讲座。可是现场缺翻译,学校就找到王靖宇,说:“你能不能去?”
  在长达一个小时,充满了专业术语的讲座上搞同声翻译,王靖宇翻译错了两处。多年后他还记得是两个什么词。但是,他的翻译却获得了学校的认可。校方工作人员默默地记下了王靖宇。在他们的意识里是这样认为的:王靖宇为学校做了件好事,将来学校有什么好的机会,就给这个中国东北来的年轻人!
  不过,王靖宇是在两年后才知道日本人的这些想法,并从中获益的。
  ■切菜,是一件无法忍受的事情
  还是回到1994年,回到王靖宇刚刚入学时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当时是,学是有的可上了,钱也花的差不多了。实在不得已,王靖宇只好跑到一家学校附近的餐馆找份零工。当时他找到的属于他干的活计只有一项:切菜。报酬是每小时600 日圆。
  在案板子上,白菜,西红柿,菜花,土豆,滚来滚去。王靖宇举着菜刀,“丁丁冬冬”地面对蔬菜发狠,他的心里会不会隐约响起来自故土的歌谣:“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切菜,这对一个喜欢研究动物的人来说,干起来实在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