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湘军 >

第126部分

湘军-第126部分

小说: 湘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湘军郭宝昌所部在封丘迎战,被西捻军击败。郭宝昌身负二伤。提督周盈瑞战败身亡。西捻军乘胜再次北上,抵达滑县,击败淮军唐仁廉的部队,捻军战士用长矛刺死提督陈振邦。
左宗棠见湘军和淮军连连落败,亲自出马,指挥喜昌和马德顺等部,在滑县攻击捻军,获得胜利,扳回一局。
张宗禹率部向东北方斜插,抵达清丰,然后经南乐进入山东莘县,再向东北,奔赴东昌一带,在茌平遭到郭松林所部拦截,几十人被俘。西捻军北上平原,然后抵达陵县的吴桥。
在5月的几个雨天里,西捻军趁着天气带来的便利,取道德州,再次踏入直隶的土地,北上东光,目的显然是为了渡到运河以西。但是,由于追兵紧咬不放,张宗禹不得不放弃渡河的计划,折向南皮,北上天津静海。清廷令英翰率部火速赶赴东昌。西捻军仍然无法渡过运河,便南下盐山,再次进入山东,袭击阳信和海丰。这里的海丰,就是现在地图上所标的无棣。
恭亲王上奏,请朝廷责成各路大帅,把西捻军逼到海边一隅,限在一个月内消灭西捻军。显然,这位爱新觉罗家的王爷,想起了不久前对付东捻军的老办法。而李鸿章也把运河防线的旧议重提,要求防守北运河。
1868年,同治七年(5)
丁宝桢和英翰的部队在东昌会师,要求分工部署,各守一段运河防线。从山东西部与直隶交界的临清,到东南方六十多里处的魏湾,由英翰所部安徽清军驻防。从东昌向南直达张秋的九十多里运河防线,由淮军驻防。各部分段修墙。
这时漳河与卫河猛涨,驻防部队将河水引入减河。这样一来,从运河到黄河,战舰通行无阻,西捻军无法渡到运河以北,陷在运河与黄河形成的夹套里。
鸿胪少卿朱学勤上奏,请求征召刘铭传入营。刘铭传在平定东捻军以后,请假归乡,逗留不出,因而获罪,被夺去官职。于是请病假不出,李鸿章召唤他,他也不来。李鸿章现在借着圣旨强行起用。
西捻军无法北上,便挥师南下,袭击平原和高唐,南奔清平和博平,向运河运动。他们眼见得黄河之水灌入运河,无法强渡,便折向东南。这时淮军和山东清军已经筑成了堤墙,捻军被挡在河岸上。
左宗棠率部到达直隶盐山,见驻防军守备十分坚固,便还驻吴桥。
从5月下旬到6月中旬,刘松山所部湘军和张曜所部淮军一直追逐西捻军,北达庆云和直隶的沧州,高老步等捻军首领率领几百人投降。张宗禹被迫率部又从沧州南下,扑向泊头一带的运河。刘松山所部与丁长春的水师前后夹击,将捻军击退。
张宗禹所部南下连镇和吴桥,听说左宗棠在这里坐镇防守,便南下平原、高唐和茌平。一路上,接连被陈国瑞所部挫败。
清廷见消灭捻军的限期已满,增派都兴阿统管神机营,将他任命为钦差大臣,排名在左宗棠和李鸿章之上,由侍郎崇厚做副手,率领春寿的骑兵,张曜、宋庆和陈国瑞等部,全部归他调遣。
张宗禹的部队在河流围成的狭长套子里,为了摆脱追兵,南冲北突。现在,他又率部从茌平北上武定,即现在地图上所标的惠民。然后袭击海丰,被陈国瑞所部追上击败。
陈国瑞先前奉清廷之命率部防守陕西。没等诏书下达,他便率领部队东进,请求攻打西捻军。他拥有一万二千兵力,现在全部隶属都兴阿。
清廷对汉人统帅以及湘军与淮军的不信任,已经充分表露出来。
342
英翰为了表现自己的能耐,奏请安徽清军不必会合湘军作战。既然如此,左宗棠便于6月下旬令刘松山在沧州的运东休整部队。
但是,刚过几天,捻军的骑兵就逼近海丰。刘松山和喜昌从盐山出兵横截。捻军还来不及列阵,便向沧州狂奔。张曜所部从南面夹击,大败捻军。
捻军南奔山东陵县,然后折向东南,奔向临邑。张宗禹的部队马多兵少,一个人带领几匹战马,避开清军,飞速行军。
在此之前,李鸿章已派郭松林、潘鼎新、周盛波和王心安等部从临邑筑墙,直达马颊河,空出西南方的河滨,引诱捻军进入。现在张曜和宋庆所部追到了临邑,捻军却不肯深入西南方,却奔向东南方的济阳。
李鸿章见自己的计谋没有得逞,便派各路部队围攻。张曜和宋庆所部奔赴武定,郭松林、潘鼎新和王心安所部防守堤墙,周盛波所部驻扎吴桥和宁津。
西捻军的处境,现在是东有黄河,西面和北面都被淮军与清军堵死。张宗禹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绕道再次北进海丰,与张曜等部在滨州相遇,遭到重创,便奔向西北方的阳信。
郭松林和王心安率部北上乐陵堵截,捻军从阳信北上海丰。郭松林、唐仁廉和春寿率部追击,将捻军击败。张宗禹率队西奔宁津和吴桥之间,左宗棠从连镇督率部队追赶,与郭松林的骑兵和步兵轮番追击,使捻军无法喘息。
这一仗,清廷的各路兵马连续追击十六个昼夜,斩杀大批捻军战士,张宗禹的兵力更加衰弱。
7月下旬,西捻军奔到商河,遭到郭松林和潘鼎新所部攻击,损失惨重。四千名捻军战士被杀被俘,张宗禹本人中枪落马,被部属救起,几十名随从掩护他逃走。
当时大雨滂沱,河水漫过堤坝,刘松山等部为积水所阻,张曜等部在临邑扎营。
西捻军奔向宁津西南,刘松山令部队避开水淖行军,追到吴桥。易德麟所部在这里设伏,俘虏和斩杀两千人,许多捻军战士投降。
黄翼升、欧阳见利和姚广武奉曾国藩的命令,已各率所部炮船从张秋渡过黄河。传说船上见到了龙神,河水忽然大涨,炮船才得以乘着水流进入运河河口。炮船开到德州,运河防御更加巩固。 。。  。。 
1868年,同治七年(6)
刘铭传随炮船到达德州,参见李鸿章,听说各军都获大捷,不愿坐享战功,一再表示不愿领兵作战。李鸿章仍令他率领旧部奔赴前敌。
西捻军被刘松林的湘军击败以后,奔向德平。郭松林、潘鼎新、陈国瑞和张得胜率部集结商河。张宗禹避开追兵,率部涉水奔向西南,抵达高唐。
潘鼎新所部追到高唐,捻军便南下清平与博平,企图再次扑向运河防线。这时临清、东昌和张秋关闭河闸,水位高深,马颊河则有黄河之水漫入。沿河驻防部队防守严密,捻军无法靠近,便从博平奔向东昌,南攻河墙,被守军击退。
刘铭传出兵后,提议防守徒骇河,把捻军逼得无处可逃。他的部队负责桃桥至南镇的防守,郭松林所部负责防守桃桥至博平一段,袁保恒、张曜和宋庆所部负责从博平守到东昌。这样一来,就把捻军包围在黄河、运河与徒骇河之间。
作战区域遍地水溜泥泞,捻军无法获得食物,各部解散,几万人不知该往何处去。郭松林和刘铭传率领五六千名骑兵,纵横截击,斩杀几千名捻军战士。
张宗禹率领几十名随从骑马北逃,被淮军的骑兵追上。张宗禹弃马逃进禾丛中,被困很久,无法逃脱,便投水自尽。淮军抓到他的儿子张葵儿。他的侄儿张正江奔向南镇,被刘铭传所部抓获,同时被俘的还有捻军的四千名老战士。其余捻军部队,都被善庆和温德克勒西的部队歼灭。
西捻军覆没后,清廷在8月下旬接到捷报,奖赏各部将帅。李鸿章被授予协办大学士,与左宗棠一起晋升太子太保。刘铭传刚刚到达,只有一战之劳,真的坐享其成,封为一等男爵。清廷给他的封赏,是因为那个神奇的传说,即水师船中有龙神显身,因而增水助顺。
东捻军和西捻军在军事上的失败,究其原因,在于无法突破曾国藩提议的筑墙防堵。捻军是一支善骑的部队,骑兵往来冲突,驰骋千里,势不可当。曾国藩当初奉命北征,苦于买不到足够的好马,无法用骑兵与之抗衡,在军事装备上落后于敌人。于是他想到秦朝抵御胡骑,筑了万里长城,是十分有效的对策。
曾国藩提出借助河流提供的自然防线筑墙堵防捻军,一开始有人讥笑他迂笨,他还是固执己见,认真实行。李鸿章是个聪明人,也不觉得这个法子有什么可笑,延续了老师的做法,才能把捻军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最终加以消灭。所以看似笨拙的办法,也许是最有效的法子。这一点,给后世的军事家提供了不少启迪。
王定安在《湘军记》中记载了他与曾国藩的一段对话。王定安说西方人纵然有枪炮利器,也是可以战胜的。曾国藩表示赞同,说胜负取决于人,而不是取决于兵器。后世人以劣势武器战胜装备精良的敌人,也从这种思想中汲取了教训。
清廷没有忘记曾国藩的功劳,在同治六年将他就补大学士,留任治所。东捻军覆灭后,给他加授云骑尉世职。这一年又给他加授武英殿大学士,调任直隶总督。
在直隶总督任上,曾国藩以练兵、整顿官场与治河三端为要务,逐步推行改革,设立清讼局和礼贤馆,于是直隶一省政教大行。
343
张秀眉的苗民起义军于3月份攻打湖南晃州,又于4月份攻打湖南沅州和麻阳。席宝田回师铜仁,李元度率部留在石阡,对付其余的起义军。
席宝田的部将荣维善这时已率十三营兵力抵达镇远,听到湖南有警,半路北返,东进沅州,拦截起义军,斩杀号军一万多人。席宝田所部在麻阳拦截。两支湘军都是首先截断起义军的退路,然后奋力攻击,大获全胜。
苗民起义军以前的战术是深入湖南,然后迅速返回贵州,以此来拖垮湘军。增援贵州的各路湘军部队担心起义军逗留本省,不敢遏止他们奔回贵州,所以起义军屡屡得手。但这次苗民起义军大伤元气,终于不再东进湖南。
黎平和永从的起义军企图袭击通道,戈鉴与龚继昌率部将他们击退。
席宝田部在麻阳击败起义军以后,于5月7日溯沅水西行,返回贵州,于5月16日攻克颇洞,5月17日攻克德明,5月18日攻克台笠,5月19日攻克寨头。席宝田下令驻扎寨头,修建大型壁垒,为攻打台拱做准备。 。  。。  想看书来
1868年,同治七年(7)
以前,兆琛率军援助贵州,长期驻扎在八弓。八弓离寨头不到二十里,然而湘军的游骑兵不敢前往寨头。现在席宝田修建了军营,苗民起义军感到了巨大的威胁,顿时紧张起来。十二位首领争着修筑壁垒自卫。
这时黎平再次告急,席宝田派龚继昌率部前往防守。
川军抵达偏刀,与李元度所部会师,招降了七十八座山寨,于5月25日攻克偏刀。李元度辞职归乡,将他的部队淘汰为三千人,全部交给席宝田指挥。但是,席宝田因继母去世,回到家乡,荣维善暂时代他指挥军事。不久,席宝田又回到军营指挥作战。
黄平、麻哈和清平的苗民起义军增援台拱,合攻寨头的湘军大营,另外派兵袭击德明,湘军分头将起义军击退。荣维善率领几百人趁夜攻打石陇,起义军惊慌溃散。
起义军发起进攻时,人数虽然众多,但作战的地方往往非常险峻,就是吃了败仗,也不会有大的伤亡。湘军总是集中兵力攻击,起义军分散之后,反而更难对付。
湘军一天接到几十起警报,一个地方几十处出现敌情,如果不是精锐部队,是无法分散作战的,而荣维善特别善于用小部队出奇制胜,起义军因此而陷入困境。
江口的苗民起义军于6月下旬南攻青溪,被守军击退。然后向西北方挺进,于7月下旬攻打荆竹园,又被守军击退。这支起义军又于8月下旬改攻上河,也被驻军击退。
苗民起义军每次主动发起攻击时,总是依靠险峻的地势保护实力。如果湘军打胜了,起义军总能很快地隐藏到密林和陡崖绝壁之后,迅速脱身,湘军连影子也摸不着。无论起义军闭垒自守,还是散佚四出,湘军的攻战,都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席宝田说:“现在台拱的苗民最强,攻破了台拱,就可以把苗民各部压下去。台拱右有镇远,左有清江,这是两翼。如果不攻取这两座城池,就无法攻取台拱。不打通寨头左右,不断绝苗民的增援,就无法攻克两城。不全部扫平寨头,前面的道路就不会畅通。攻克了台拱,则苗民的部队就都解体了。然而,如果专注于寨头,苗民便会从其他通道进入腹地。这样一来,文官们便会议论长短,大惊小怪,导致军饷不继,军事就会失败。我们应该增加兵力,处处设防,然后才可以言战。”
于是,他给刘崐上书,请求增加一万兵力。谋士们都认为这样耗费的军饷过于庞大,而对镇压苗民起义并无益处。此外,按照湘军的惯例,率领五百人的将领,虽然清廉公正,每年仍然可以收入三千两银子。每当提出增兵时,都有利于将领增加收入,于是大家怀疑席宝田想获大利。但是刘崐力排众议,同意了席宝田的要求。
刘崐把省城长沙的驻防军派给席宝田,加上沅北的卫戍军,总共一万人,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