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湘军 >

第66部分

湘军-第66部分

小说: 湘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黄文琛等人是樊燮为非作歹一案的主要证人,左宗棠跟他们并没有私交。黄文琛为人直率,敢于直言,尽管以前遭到过左宗棠的压抑,现在却挺身而出,为他辩白。湖北巡抚胡林翼也极力为左宗棠辩解。
1860年,咸丰十年(4)
大家都劝左宗棠挺下去,但左宗棠可不能拿自己的脑袋当儿戏。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准备离开长沙这个是非之地。
可是天网恢恢,左宗棠有什么地方可逃呢?
左宗棠的想法是:以进为退,逃到京城!
左宗棠认为,他此次进京,有两种可能。第一,他可以名正言顺地说,进京是为了参加会试,弄个进士出身。如果皇帝下诏,要求将他送部引见,他就到最高统治者那里去对质,把事情的原委照实奏告。
皇帝会不会召见自己,左宗棠心里也没底。但他做了两手准备。第一是不等引见,就告病还乡。第二是若皇帝召见,皇上问一句,他就据实答一句,决不多言。这样,皇上就会当他是个山野之人,懒得跟他计较。他还打定主意,如果只能见到那帮公卿大夫,他就一言不发,省得人家误会了他的意思,到皇上那里乱说一通,令他“断送头皮,气破肚皮”。
2月1日,正月初十,左宗棠开始了北上的逃亡生涯。他走得如此急迫,连元宵节都没有跟家人一起过。因为据他预料,官文正在派人捉他。
左宗棠的预料是对的。当官文得知左宗棠逃离了湖南巡抚衙门以后,派出许多密探和捕快,沿途拦截,想把他带到武汉审讯正法。从这时起,左宗棠的身份就变了,从一个威风八面的师爷,变成了在逃的通缉犯。
左宗棠决定逃进北京。好汉做事一人当。他给胡林翼写信说:“朋党之嫌不能不避。”他还说,如果官司败了,“不以党锢连诸正人,致有一网打尽之惨”。也就是说,如果他被判有罪,决不牵连好友故人,宁愿一死,也不让官文把他们这些湖南干才一锅端掉。
左宗棠于3月18日抵达湖北荆州,3月24日抵达襄阳。那时大雪纷飞,旅途艰难,左宗棠只得暂时歇脚。胡林翼派人给左宗棠报信,说官文根本没有收手的意思,正派人搜捕,“网罗四布”。
但是,北进的道路已经被风雪封锁,路上“行人几断”。他将何去何从呢?
左宗棠已是四十七岁的人了,命运对这个才子真是不公啊,他不但事业无成,反而得仓皇逃命。
那么,哪里才是左宗棠合适的栖身之所呢?
左宗棠首先想到了从前的主公骆秉章。
左宗棠虽然打算再度投靠骆秉章,但他已经断了做师爷的念头。他去投靠骆秉章,是因为他对自己有了新的规划。他想让骆秉章给他几百名士卒,让他来当营官。这样,他就能或者战死疆场,或者立下战功。
自从太平天国起义以来,湖南一省,陆续有许多书生带兵作战,成就了大批将帅,为什么左宗棠具有卓越的军事才干,以前却不曾想到过投身战场,却甘愿去当一个智囊呢?
左宗棠在写给胡林翼的一封信中,谈到了他对自己定位的认识过程。
左宗棠说,他以前之所以不敢大胆地统领一支军队,是因为带兵这件事,没有丰富的经验,是很难做好的。如果贸然担此重任,必定会遭受许多挫折,“不但误国,兼以自误”,他认为是不可取的做法。
那么,他为什么甘心当师爷呢?因为他冷眼旁观国家大局,官场“为倾轧争夺之所,拘牵挂碍,不足有为”。而他秉性粗豪,“性刚才拙”,“不能随俗俯仰”,在官场里是混不下去的。所以他宁愿藏身于幕府之中,我行我素,“进退自由”。
当然,这是左宗棠自己的说法。其实左宗棠愿做幕府,还有一个原因。左宗棠心中的偶像,就是三国时代的诸葛孔明。他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效法这个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的智多星,手边虽无一兵一卒,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轻轻一摇鹅毛扇,就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所以,他对自己的定位,不是在火线上冲锋打仗,而是在大本营当参谋长。
那么,为什么他现在又愿意去前线当指挥官了呢?那是因为,他发现自己打错了算盘。即便他藏身幕府,以他的性格,仍然难免成为众矢之的,以至于惹来杀身大祸。他虽然权势如日中天,他心理上却是如履薄冰。敢作敢为,就难免得罪人;他又“无权无位”,处境就非常微妙。他说自己“平生未受国家寸禄”,却“必为世所不容”。为了保命,现在只剩下冲上火线一条路了。当炮灰,怎么也比当小人手里的玩物强。
1860年,咸丰十年(5)
左宗棠打定了这个主意,就开始掉头南下,来到汉口。接下来,他没有按照原计划去找骆秉章,因为他感到身后有官文的尾巴。
左宗棠没有西进,而是向东潜行,打算去英山寻求胡林翼的接应,然后前往安徽宿松,到曾国藩的大营里躲上一阵。他想,曾大帅深得朝廷器重,在他的庇护下,应该没人敢找麻烦。于是他决定潇洒走一回,到湘军的各大营中游历一番,既能增长见识,又能散散心中的怨气。
左宗棠于4月8日从汉口登船,第二天晚上抵达兰溪。这里距胡林翼的英山大营还有一百八十里,必须翻山越岭。好在有湘军将领暗中接应,路上倒也方便。唯一担心的是,官文一心想致他于死地,会不会派兵埋伏,等他入套呢?
世事难料。在左宗棠提心吊胆的日子里,他的案子,已经有了戏剧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在京城里面发生的。
自从咸丰皇帝发下可将左宗棠“就地正法”的上谕以后,朝廷里就有一些人开展了一场营救左宗棠的活动。
执掌军机的满洲镶蓝旗人肃顺,一贯主张重用汉人,他曾耳闻左宗棠才学过人,秉性刚直。所以一听说皇上下了要命的谕旨,便想去说服皇上收回成命。但他又不便亲自出面。他是满人大臣,不能让别人觉得他胳膊肘往外拐。如果他去为左宗棠说情,肯定会引起皇上的疑心。
但是,肃中堂老谋深算,这点芝麻小事自然不费脑筋。
肃顺回到府内,首先把这个消息不经意地透露给门客高心夔。他知道,高心夔嘴巴上没锁,必定会造成连环反应。
果然,这个消息,按照肃顺的如意算盘,去了该去的地方。
江西人高心夔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同为肃顺门客的湖南人王辏г恕H嗣靥欤蹶'运不敢延搁,连忙密告在南书房当值的郭嵩焘。左宗棠本来就是郭嵩焘推荐给湖南巡抚的,现在左宗棠要掉脑袋了,他怎能见死不救?于是,他请王辏г嗽谒嗨衬抢锵氚旆ā
不过,肃顺又把球踢了回去。他暗示王辏г耍耗忝侨フ冶鸬拇蟪急<鲎笞谔模头奖阍谝慌郧帽吖牧恕
郭嵩焘和左宗棠有姻亲关系,自己不好出面,只得避亲就疏,找了同在南书房当值的潘祖荫。他知道,这个江苏人见义勇为,必定会有所动作。
果然,潘祖荫上疏力保左宗棠。他在奏疏中写下了那句后来流传甚广的名言:“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潘祖荫不是凭空乱吹。他对皇上说,个人去留无足轻重。值得重视的是,湘军不但保住了本省,还支援了湖北、江西、广西和贵州,所向无不获胜,这固然是因为骆秉章调度有方,其实也是左宗棠运筹决策的结果。没有左宗棠的操持,湖南就会崩溃,东南大局也就危险了。
“东南大局”四个字,说到了皇帝的心坎上。左宗棠早年因林则徐的推荐,在清廷是有档案记载的。咸丰皇帝把道光爷那一朝的档案翻出来,发现当时就有一代名臣林则徐极力保荐左宗棠。皇帝连忙下旨,垂询胡林翼和曾国藩的意见。
左宗棠为湘军筹饷不遗余力,撇开私人的情谊不说,单就公事和正义而言,胡林翼和曾国藩也会为他说话。于是,他们上疏,一力保荐。这时候,肃中堂顺水推舟对皇帝说:“人才难得,自当爱惜啊。”
这个话,不用肃顺说,文宗也是明白的。当时的局势是个烂摊子,清廷如果不依靠能人,再也无法收拾残局。皇帝不依靠曾国藩、胡林翼和他们保举的人,还能依靠谁呢?这些人哪怕有一点出格,也只能容忍下来。于是他决定赦免左宗棠。
一匹快马,将开恩的上谕送到官文手里。官总督虽然不甘心,但他也无可奈何了。
左宗棠这时还不知道霉运到头了,他从英山来到宿松,正在和曾国藩进行友好亲切的交谈,打算过两天继续北上,看望湘军大将李续宜。
这一天,曾国藩正与左宗棠对饮赏雪,忽报有上谕到。左宗棠惊魂不定,以为是道“催命符”,万万没有想到,竟然喜从天将:天子亲自为他昭雪冤案了!皇帝指责官文“惑于浮言”,听信了不实之词。
左宗棠终于平反了!但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皇上对他 “频年怫郁之隐”,表现出了关切。文宗体察到了这个湖湘才子这么多年来怀才不遇的郁闷。同时,对于左宗棠的身世履历,文宗也向曾国藩“垂询再三”。
1860年,咸丰十年(6)
这意味着:只要皇帝认为左宗棠确有真才实学,便会重用这个无缘进士出身的小官。
左宗棠的命运,从此有了根本的转折。一桩冤案,令坏事变成了好事。他虽然虚惊了一场,当了一回通缉犯,但他已经引起当今圣上的注意,从此搭上了仕途的直升机。从这个意义上说,左宗棠既是一个命运多舛的才子,又是一个罕见的幸运儿。《湘军记》的作者王定安评论说,官场波涛险恶,几千年历史中,像左宗棠这样心直口快的能人干才,不知多少人含冤掉了脑袋。左宗棠却能逃脱厄运,真是一个奇迹。
皇上一道上谕,打消了左宗棠归隐山林的念头。他知道,曾国藩虽为大帅,手下却只有一万一千人。左宗棠认为,这点兵力,根本不是太平军的对手。他决定帮衬这个当时“意兴索然”的湘军大帅。
左宗棠跟曾国藩、胡林翼在一起 “对饮十日”,忽然听说他最疼爱的小儿子得了重病,于是乘船回家。他肩负着曾大帅的重托,要回湖南招募勇丁,为湘军训练一支新部队。他初步设想,打算募选二千五六百人,训练成军,“聊助涤公一臂”。
曾国藩奉诏代理两江总督以后,文宗向他询问左宗棠能否带兵打仗。曾国藩极力推荐。
左宗棠离开湖南巡抚的幕府以后,湖南的军务由四品京卿郭崑焘主持。郭崑焘与左宗棠襄赞军务,历时已久,知人善任,与左宗棠不相上下,但官运不通,名声还未大显。
左宗棠后来一直没有忘记潘祖荫的保荐之恩,除了心存感激,还以物质酬谢,每年冬天“炭敬”一千两银子,还给这个金石家送些文物古董。
178
江苏和浙江战场上,1860年风云变幻,清军江南大营发生了戏剧性的起落。
这一切,都是由江南清军从年初气势汹汹地大举攻击天京周边地区开始的。和春与张国梁凭借上一年取得的战绩,以为可以一举攻克太平天国的国都,却没想到覆亡的命运正在等待着自己。
张国梁从1月份挥师大举进攻浦口,将长江之滨的太平军壁垒全部捣毁。清军开始攻打九洑洲,跳越重重壕沟,火烧太平军的军营。太平军自相践踏,几千人阵亡。
张国梁的部队于2月1日攻克九洑洲,立刻逼近天京。和春以为乾坤在握,定下方案,要对太平军招降,瓦解太平军部队。
太平军的寿德洲守将秦礼国和七里洲守将谢茂廷,相继表明投降的意思,约好在清军进攻时做内应。
天京城里的高官们感到了危机。忠王李秀成和侍王李世贤谋划进兵浙江,迫使江苏清军过去增援,以解天京长围。太平军接连攻占安徽东南部的泾县、旌德、太平和宁国四县,周天受孤军一支,无法救援。
张国梁在招降纳叛之后,继续加紧对天京的攻势。他应熊天喜的要求,于2月24日从七里洲出兵,攻克下关。秦礼国率部从寿德洲内部发起攻击,刘季三从外面响应,又攻克了上关,解放五千难民。
长江沿岸的各路太平军,纷纷放弃壁垒,防守江东门。江浦的太平军扑向张玉良的军营,张国梁过去增援,将太平军击退。
江南清军大显武功,江北清军仍然不堪一击。捻军于2月份攻占清江,淮扬道吴葆晋和副将舒祥战死。漕运总督联英与运河总督庚长等人,正在饮酒听曲,听到喊杀声,仓皇逃往淮安防守。
常言说江苏一省,惟有里下河是膏腴之地,而王家营则是咽喉要害。捻军打到了这里,江苏人心大为惊骇。惊魂未定,捻军却已撤走。
文宗下诏,罢去联英与庚长的官职。
太平军继续执行围魏救赵的战略,于2月底打进了浙江。2月24日,安徽东南部的太平军攻占毗邻浙江的广德州,挺进东南,进入浙江,于2月29日从东亭湖攻占安吉,直奔湖州,距杭州不过一百五十里。杭州清军紧急备战。
浙江归安人赵景贤从苏州赶到湖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