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最漫长的五年 >

第15部分

最漫长的五年-第15部分

小说: 最漫长的五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现在没有后世商品经济发达这么夸张。但使商品批发细化,各具特色,使人们要进啥子货一下子就能找得到那个商品区,有的放矢,即快捷又方便。还是可行的。

针对现在的主要的杂货铺批发。啥子好像都有点又啥子都差点。有时为找一种货要爬坡上坎,上,下半城半天还不好找到。这种集中化,专业化,细分化,又有各种配套服务设施的大型商品城设计,是很超前的,先进的。

“少幺爸水深哟!”马二哥由衷叹道。

“全仗哥子弟兄们撑起!马二哥,这里的十几类建筑风格不同的商铺设计图纸。是我今年初到上海请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专门设计的。你现在拿到起好生琢磨。不懂的抓紧搞懂。上海的设计指导人员来了,你要跟到起好生学学。以后,基建公司的业务有这么一个技术基础,也算是有了一个高啥。哦,对了,注意留心一下,多找几个懂行市的(熟悉行业)人。未必然一辈子起个歪楼修个破屋,碾路挖坑的嘿有出息嘛!”

“哥子们听少幺爸的!好生整。”马二哥信心鼓上来了。

“这个前驱路下浩工程是你们基建公司负责的第一个工程。就叫一号工程吧。”周家欣说道,

“另外,还有一个秘密的0号工程----”

第23章 秘密的0号工程

对于后世的重庆人每年都必须被提醒的就是“六?五”大隧道惨案的日子--六月五号。那响彻全城的警报声是这么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以至于事情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但那些亲历其事而劫后余生的古稀老人谈起当时的惨景,仍然有一种毛骨悚然的余悸。

而周家欣永远不能忘记的是看过的美国《生活》周刊记者卡尔?麦当斯当时在惨案后的十八梯洞口拍摄的照片:洞口的石梯上,堆积如山的男男女女和孩子的尸体-----

自己既然来了,这个悲剧怎么还能让它发生!

1934初,重庆市府提出搞重庆地下交通隧道系统。开工后,因资金紧张,又适逢抗战的形势越来越紧,便于最近停了下来。

但当听到周家欣愿意拉着自己接手这个烂摊子。林汤圆差点怀疑这个小老弟又一次发疯了,而且还疯的不轻!

“晓舟,这趟浑水你莫趟哟!”林汤圆急道。

“林叔,你知道现在市府搞啥子地下交通隧道。那确实是瞎扯,现在形势也不适合。但那地下交通隧道工程停了,却是给我们一个机会:这尚未完全贯通的大隧道,如果我们加以改建,作为应付以后日本人可能的狂轰滥炸的防空隧道,是不是很适合?

而且这隧道开了四个出入口:分别位于嘉陵江边的千厮门,临江门,位于长江边的十八梯,较场口和朝天门附近的公园路,半边街(今新华路)一带。而你的十八梯守备街仓库也正好位于其中较场口和十八梯出入口附近(惨绝人寰的六?五大隧道惨案,就发生在十八梯,较场口这一组相连通的隧道中)我们先接手这一处,打通十八梯,较场口这一组隧道。现在可以先当作我们的地下隧道仓库,以储放我们比较重要的物资也是可以的。”

重庆是座山城,挖掘防空洞还是比较容易的。当时的战时重庆防空洞主要有四种:第一类是部分高官等高级人士个人及家庭专用,面积不大但修的坚固,安全,舒适,还常备各种必需品。一旦有情况,在里面呆上几天都安然无恙;

第二类是各种政府机关团体和大公司的专用洞,面积比较大一些,条件不如第一类,但仍不失坚固,安全,通风良好;

第三类是当时应时而生的“防空洞业”的业主们为盈利而专门挖的,这类洞定员不多,同样坚固,舒适。任何人只要有钱买“入洞证”就行。价格以地点,建筑条件,定员多少而贵贱不等,而且随季节的变化也可活动。1941年时,一张最普通的有效期为一年的入洞证,要花法币2000元(此时法币已大大贬值),相当于大洋20元。等于重庆一个普通技工三月以上的工资。普通的贫苦大众是不敢问津的。但这种“商品洞”却是各类防空洞中数量最大的一种,时称“民间防空洞”。

第四类就是为容纳广大的城市贫民而开掘的“公共防空洞”。这类洞不分对象,不定人数,却设施不全,内部条件差,环境恶劣。容量一般很大,数量从几百到数千不等。整个市区一共修了七个大的“公共防空洞”,其中最大的就是大隧道防空洞。

而我们周大少想接手的就是这个大隧道防空洞。(现在还是未完工的地下交通隧道的烂尾工程)其将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很大。难怪林汤圆认为他一定发疯了。

“这投下去,可就是上百万?!”林汤圆提醒道。

这一年周家欣挣得那点钱扔那里面,可能就像一颗石子扔进滚滚的长江水里头,甚至于连一点浪花都旋不起来。

周家欣沉默了。陷入了一种强烈的无力感。他总不能够对林汤圆说我来自后世的重庆,这一带的重庆市民在1941年的六月五日,由于日机的连续七个多小时的夜间大轰炸,再加上隧道设施不完备,人员众多而造成四千多人窒息而死,尸体几乎堆满隧洞---

周家欣恍恍惚惚的站起来就走,也没管林汤圆。林汤圆在后边不知所措地叮嘱:“晓舟,好生想一下哈,别冲动哟!”

当听到父亲讲的周家欣那幅失魂落魄的情况而急得匆匆到处寻找他的林雪儿看见周家欣的时候:他正站在较场口通往十八梯的顶坡上。落日的余晖照到宽宽的长江水面像一面镜子把昏黄的光芒笼罩了那个看起来那么瘦小的少年身影,有几许凄凉,有几许沧桑。

“晓舟”林雪儿深怕惊醒他一样轻轻地呼唤着。

没有回声,也没有转过身来。少年的目光仍看着下面那弯弯曲曲的十八梯或者是长江---

林雪儿转到前面,只见一双默默流着泪水的红了的双眼,也不掩挡,也不擦拭,任泪水悄悄地流,静静地淌下还留着余温的火热的土地上。

林雪儿的心好痛啊。何曾见到这个青春快乐少年的那种失落,那种伤悲,那种无助,那男子汉的无声的泪水---当国家太弱而一个人太强的时候,这往往是一种悲剧,这个人要背负的东西太多,责任太重,何况还只是个十七岁的少年。她坚决地拉过周家欣,轻轻地把他的头按在自己少女温软的胸怀中,任他尽情的哭泣,嘴里轻哼起了那首月亮之歌,自己的泪水也不可抑制地滴落下来---

回到小什字周家欣的屋里,已经平静下来的周家欣坚定的对林雪儿说:“我决定了,自己干!林叔只要帮我到市府接洽报备就行了。”

“嗯”林雪儿也不多说,周家欣的脾气她很清楚。

“你老汉的事情你也不用多想。他是对的。如果我们两个都压在这上面,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不留个后手,现在情况复杂有所变化就满盘皆输,反而对当初的计划不好。”周家欣解释道。

“可那资金?”林雪儿不禁问。

“先让马二哥的基建公司悄悄派几个人搞搞前期准备和有关地质测量等工作。今年是暂时动不了隧道这个项目了,37年再说。

陈大爹的那一成收益继续作为上新街前驱路那片坡地的开发和维护。至于周林医院和九龙坡的山城啤酒厂作为这个阶段的重点,周林医院投资大致完成,维护每月需要二,三万元。九龙坡啤酒厂这段时间占用的资金是大头,要尽快于五月底试生产,六月正式投产。推广宣传可能还要一些资金。

医院花了近六十余万,啤酒厂二十余万,这些基本上把我这一年赚得一百余万元花了个七七八八了。资金确实很紧啊!林叔那里可套出二十余万元,再多就不合适了,这今年的夏天的商战(主要是机电市场)必须资金要跟得上,关键时刻可闪不得色子(掉链子)啊。”

周家欣一只手轻叩着额头说。

“哦,你马上要动工的上新街下浩地区的重庆小商品批发市场啷个办?虽然买千亩荒瘠地没花多少,但修几百个商铺房屋再加上必要的南岸猫儿石码头,及码头到批发市场的马路和配套服务设施,还要花多少?”林雪儿也不禁忧心起来,觉得摊子铺大了点。

“喔,就那个一号工程。就是上新街下浩的重庆小商品批发市场,包给了马二哥的基建公司,定为一号工程,内部油碟个嘛。问题倒不是很大。差个启动资金,就从林叔和其他重庆商界朋友那凑个三十余万元,我妈老汉可拿出五万元,陈大爹那儿挤点,凑出四十余万元的启动资金是得行的。”周家欣又停了一下说:

“雪儿姐,对了,你的护理班办了两期,下期你就不要管了。找个好点的学生替你好了。你,我还有别的用处。陈兰放了暑假也要发挥一些很重要的作用,还要麻烦一些她的同学们。”

“啥子事嘛?”林雪儿好奇地问。

“现在先不告诉你。”周家欣故意吊她的胃口。其实经历过刚才那一出,周家欣已经觉得没有什么可瞒这个善良懂事的好女孩了。

“哎,晓舟,你那个上新街下浩的重庆小商品批发市场是一号工程。那十八梯和较场口的隧道项目是不是二号工程?”林雪儿转移了话题,不说就算了。

“哦,不是,它是秘密的0号工程,仅限于少数人知道。”周家欣这回不想再逗她。

“0号工程?”

“是0号工程。挖隧洞不是0号?”

“那啷个搞啥子秘密工程?”林雪儿心想不过挖个防空隧洞个嘛。

周家欣也不答。心里说,好家伙,你是不知道后世关于重庆抗战时的谍战片那可海了去。小日本的几大间谍之花蜂拥重庆,搞得最高领袖在黄山的云岫楼里都差点被获取了情报的日本轰炸机给炸死。关系很多人生死的防空隧洞的位置,那还不能不防着?

第24章 山城啤酒硬是要得

第二天一大早,林雪儿就端着一碗热热的小汤圆来了。

这是一碗掐掐汤圆(无馅的小如珍珠的汤圆)。林雪儿知道周家欣爱吃这种掐掐汤圆。只见碗里的汤圆,如小小的玉色圆珠,再加上少许的醪糟酒,哪怕都只是纯粹的糯米,但它们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甜甜的米香和淡淡的酒味飘散着,那是一种来自阳光来自大地的味道,让人不觉为之陶醉。

慢慢地舀上一勺,放进嘴里,糯糯地却有几许咬劲,甜甜的又不腻人。周家欣用勺子舀着大口吃起来。那小汤圆还蒸腾着热气,而来自糯米深处的味道,让他感到自己就处在温柔的故乡的原野上---一碗小汤圆吃完,周家欣分外慰帖分外舒服。

周大少长舒一口气说:“味道地道,火候刚好,真是好吃啊!”

林雪儿娇媚地浅浅一笑:“是我煮的。爸爸这个老行市(老手)都夸呢。你爱吃,我以后有空就煮给你吃好不好?”

周家欣有点不好意思,哪有这么麻烦人家大姑娘的,又不是自己家人。算了,我给她唱一首‘汤圆歌’,以谢一碗汤圆之情。

“雪儿姐,我知道一首台湾民谣。唱的就是汤圆,听一听?”

林雪儿收拾好碗勺;坐下来:“好啊,我欣赏欣赏。”

“卖汤圆,卖汤圆,

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

一碗汤圆满又满哪,

三毛钱啦买一碗,

汤圆,汤圆,卖汤圆!

汤圆一样可以当茶饭---”

真好听,林雪儿也不禁拍着手,和着调子哼起来,优美的歌声飘浮在清晨山城的吊脚楼上。

两人甜甜蜜蜜过了。周家欣对林雪儿说道:

“雪儿姐,这段时间你受累了。周林医院的护理的事情全弄到你一个人身上了。那两批的护士毕竟经验不足,时间太短了。据说有的人连静脉血管还找不好,经常扎的人家哭。本来看西医的人就少,这下更是门可罗雀,都挤到中医那去了。”

“莫得啥,来看西医的人不多,我还顾得过来。只是成都那里我们还得催一催。那愿意来的几个,喊他们安置好了,速来重庆。这种状况下月初就缓解了,几个主要的科室也有人了。不至于像现在那样锁门。”

“哦,对了,想起一个事。雪儿姐,你看是不是把那批护士组织一下。成立个医学科学知识普及小组。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向周围的老百姓讲讲医学常识。打个针出点血,就吓得以为要死。大小伙子哭得跟个女娃儿一样,涨不涨班子嘛!(重庆话意思是丢面子)”周家欣说道。

“这个建议好。现在虽然医疗条件好了,但普通民众的医学常识缺乏。还真是闹的笑话不少。”林雪儿十分赞同。

说完周林医院的事。周家欣干脆同林雪儿一道到林汤圆那里去,九龙坡山城啤酒厂的事也正好要谈谈。

林汤圆仔仔细细瞧了瞧周家欣,见他已没得啥子事了。于是先同他愉快的回忆起俩个老少忽悠打整德昌洋行史蒂文的趣事。陪在一边的林雪儿也是第一次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