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纨绔到底 >

第193部分

纨绔到底-第193部分

小说: 纨绔到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蓝田王!”
“我听说你与礼部侍郎唐绍与隙?”李陶又问道。
“蓝田王绝对没有此事!”王毛仲赶忙辩解道。
“今年上元节。唐绍与人饮酒。酒后失言说你是奴婢出身,并讥讽了几句。后来,这话传入了你耳中。你怒不可遏,放言总有一天要让他死于自己之手,可有此事?”
王毛仲还要解释,李陶却不客气地伸手打断了他:“陛下有远大抱负,你作为陛下身边亲近之人,要全力协助陛下。不能有太多私心杂念!若再做这种龌龊勾当,莫怪我对你不客气了!”
王毛仲脸色铁青。可见李陶还在瞪着自己,只得低头道:“蓝田王的教诲,毛仲谨记在心。”
众人见不可一世的王毛仲在李陶面前吃了瘪,心中都觉得痛快。就在李陶转身的瞬间,王毛仲眼中露出了怨毒的目光。王毛仲转瞬即逝的的目光被一旁的高力士捕捉到了,他知道王毛仲心胸极窄,睚眦必报,有些担忧地看向李陶,李陶却浑然不觉。
李隆基听了李陶的这一番话,心中也明白自己被王毛仲利用了,心中虽然恼火,可在众人面前也不便发作,只得恨恨道:“革去李邈右金吾将军之职,逐出长安,终生不得录用。”
过了好一会,李隆基向李陶询问道:“陶儿,下一步该如何?”
李陶道:“既然事已至此,陛下速将对郭元振、唐绍的处理通报全军,让诸将领心中警醒,今后勤加操练军队,努力提高大唐军队战力。”
李隆基点头道:“立刻派轻骑传报全军。”
随着一匹匹快马奔出,军使大喊着向各军通报消息。各军顿时哗然,队形立刻又散乱起来。
李陶指着大军道:“陛下,仅仅是通报一个意外的消息,便如此,若真是有敌军来攻,将会是什么状况,可想而知。”
李隆基却好象没有听见一般,指着两个地方,对李陶道:“陶儿你看!”
李陶放眼望去,果然有两处军营队形整齐,巍然不动。他点点头道:“这两军的主将不错,大军能处惊不乱,足见军纪严明,这可不是一日之功。”
李隆基点点头道:“看来今日阅兵,也并非一无所获,这也算是一大收获吧。”
“力士,你亲自带轻骑去察探这两军主将是何人,并宣召他们前来觐见。”
“是,陛下!”高力士领命而去。
李陶摇着头笑而不语。
李隆基见李陶如此模样,不禁奇怪道:“陶儿,你有什么想法?”
李陶道:“陛下,力士恐怕要碰壁了。”
“此话算讲?”李隆基不解道。
“陛下,军中有军中的规矩。若这二人真是治军严明,就绝不会随意让人进入军营。陛下若真想见二人,得派人带着圣旨与虎符前去,才能进入军营召见主将。当然,各军都知道这是在骊山阅兵,而不是真正打仗,他们是不是能真做到这一点,还示可知。”
“哦?”李隆基听罢,饶有兴趣道:“这还真让人值得期待。陶儿,要不我们等等力士的消息,拭目以待如何。”
“谨遵圣谕!”李陶应诺道。
大约半个时辰后,高力士回来了。
李隆基迫不急待地问道:“怎么样?”
“陛下,已经探察清楚了,两军分别是薛讷的羽林军和解琬的万骑。”高力士一脸怒容道:“但奴才怎么说都不行,根本就进不了这两军的军营,更别说是见到主将了。”
李隆基听罢,哈哈大笑起来,别提有多开心了。
李陶听了恍然大悟,自言自语道:“原来是他们二人,难怪呢!”
李隆基当然知道李陶话中的意思,他对李陶竖起了大拇指:“陶儿,你做那辅国大将军仅一年时间,竟能训练出如此强军,真是难得呀!”
李陶摇头道:“陛下,说实话,我仅是前三个月待在军营之中,其他时间都是薛讷与解琬二人在领军,这是他们二人的功劳!”
“走,陶儿,也不用什么圣旨虎符了,我们亲自去见识一下这两位将军……”
……(未完待续…)
四百一十七章 打猎
是夜,李陶与李隆基坐在案几前,李隆基斟酌了好一会,问道:“陶儿,有一件事情,我想问一下……”
“三叔,我知道你想问,我一向与人无争,为何这一次偏偏要与郭元振过不去,是吧!”
李隆基点点头道:“正是!”
李陶笑道:“三叔,我这是在为你清除障碍呢!”
“清除障碍?清除什么障碍?”
“你不是说宰相们都不同意姚崇回朝吗?”
“是呀!”
“现在有几个宰相?”
“只有五个!”李隆基道。
李隆基现在的宰相的确要比中宗、睿宗少多了,中宗一朝最多时有十余名宰相,睿宗一朝也有七八名宰相。
“现在郭元振被贬,就还剩下四名宰相了,陛下只需要说服魏知古,刘幽求与钟绍京让我去说。到时候,四名宰相,有三人同意姚崇还朝,张说也就独木难支了。”
李隆基恍然大悟,敢情李陶与郭元振立下军令状,还有如此一层深意。
他又问道:“陶儿,我说了很多次,刘幽求与钟绍京就是不松口,你如何能说服他们?”
李陶笑道:“我自有办法,不过现在还不是劝说的时候,一切都要看明日三叔狩猎的情况再说。”
李隆基道:“但愿明日能够大有收获。”
……
骊山演武的第二天,唐玄宗到骊山下的渭川打猎去了。恰在此时。同州刺史姚崇一来觐见李隆基。
李隆基看着须发全白的姚崇,不禁动情道:“姚爱卿,这才多久没见。你老多了,委曲你了,朕对不住你呀!”
姚崇见了李隆基有些拘谨,完全没有了当初在潞州与李隆基相处的那份随意。他赶忙向李隆基施礼道:“陛下言重了,这都是老臣该做的!”
“来,见见陶儿吧,你们也是老熟人了!”李隆基指着一旁的李陶道。
“姚崇拜见蓝田王!”姚崇一本正经的施礼道。
李陶也不说话。只是盯头姚崇上下看个不停。
姚崇不知李陶何意,他刚要说话,却被李陶一拳擂在胸前:“我说老姚呀。你怎么还是这副老学究的模样?大家都是老相识了,难道你看不出来吗?陛下在这么个场合与你相见,就是来找你叙旧的,可不是接见下臣。你如此唯唯诺诺。还如何说话?”
李隆基知道李陶此举是为了打消姚崇的顾虑。也在一旁附和道:“没错,老姚,我们可是来叙旧的,莫要在意君臣之礼。”
姚崇一听,连李隆基对自己的称呼都变了,如何不知他的意思,他随即道:“既是如此,那我就随意了。”
李隆基连声笑道:“如此最好了。老姚,你可会打猎?”
姚崇夸张道说:“岂止是会。打猎我可是非常精通啊。不瞒陛下,老姚我少年之时是个浮浪子弟。那时候我家就住在广成泽,整天就知道带着猎鹰打猎。后来碰到一个老者,他跟我说:你以后是个出将入相的人物,千万不要浪掷自己的才华啊。我这才幡然醒悟折节读书的,后来我果然出将入相了。别看如今我老了,要说打猎绝对不成问题!”
李隆基一听非常高兴:“那咱们俩一起试试?”
李陶拍掌道:“我给你们呐喊助威!”
李隆基与姚崇二人跨上高头大马,呼鹰放犬,直奔猎物就去了。
打猎可不是一味的穷追猛打,那是要讲究节奏的。李隆基也是打猎高手,该缓则缓,该急则急,与姚崇配合得非常默契。
打猎回来,李隆基对李陶意犹未尽道:“陶儿,老姚不错,不仅才智过人,而且老当益壮,精力不减当年呀。”
李陶当然听出了李隆基话中之意:姚崇正是我要找的宰相,我很满意!
李陶眼珠一转道:“三叔,你打了这么些猎物,可否让我也尝尝野味?”
“这有什么呢?回去之后,我便让御厨做了,管你吃个够。”
李陶意味深长道:“三叔,既是野味,那在野外吃了才有味,若是让御厨加工了那就不是那个味了。”
李隆基会意道:“那好,我们今日就在这野外吃吃野味,好好聊聊。”
待一切都安排妥当后,三人坐在一块大青石上。
李陶对姚崇道:“老姚,也不与你绕弯子了!三叔准备让你做宰相,你说说有什么想法?”
姚崇看向李隆基,李隆基点点头。
姚崇一脸严肃道:“陛下,我有十个要求,。如果陛下答应这些要求,我愿意做这个宰相,否则,我不敢从命!
李隆基满以为姚崇会感恩不尽,谁知姚崇却先提了要求,这让他觉得很是好奇。他赶忙问道:“哪十个要求,你说来听听!”
姚崇道:第一,自从则天皇帝当政以来,朝廷一直是严刑峻法,臣请求以后施政先行仁义。”
玄宗听罢,笑道:“你这与我想到上一起去了,这条没问题。”
“第二,现在国力有限,折腾不起,臣请求几十年以内不追求军功,不开疆拓土!”
玄宗沉默片刻道:“姚崇呀,你要知道现在边境不宁呀!”
姚崇急了,他解释道:“这我知道,可现在国库不丰,如何打仗?”
李隆基看向李陶:“陶儿,这条你怎么看?”
李陶笑了:“其实,你们俩的想法都对,又都不对。”
姚崇不解道:“蓝田王,此话怎讲?”
“太宗曾经说过,夫兵甲者,国之凶器也。土地虽广,好战则人凋;邦国虽安,亟战则人殆。穷兵黩武肯定会造成流血漂杵、生灵涂炭的严重后果,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古代那些喜好征战杀伐的君王给国家人民带来的只是灾难和毁灭,而非恒长的兴盛和安宁。现在最需要做的是革新吏制,励精图治,任用贤能,迅速发展经济,使得天下大治。若是追求军功开疆拓土,那么要想天下大治那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再说了,就现在的财力,根本就无法支撑军队打打大仗。”说到这里,李陶向姚崇问道:“所以,老姚你才提出了几十年以内不追求军功,不开疆拓土的要求,我说的可对?”
“一点没错!”姚崇点头道。
李陶又看向李隆基:“如今突厥、吐蕃对我大唐虎视眈眈,时不时劫掠我边境军民。前不久,孙佺又打了败仗。陛下现在已经没有了牵绊,若还对这些大敌隐忍不发,岂不是颜面扫地。更何况边境不宁,如何能算得上真正的大治。所以,这仗不能不打。陛下,你是这样想的,我猜的没错吧?”
“是这样的!”李隆基点头道。(未完待续…)
四百一十八章 相谈甚欢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这是千古名言。老姚其实并不是反对打仗,只是反对劳民伤财的穷兵黩武。陛下也不是好大喜功,只是不愿意大唐天威受到挑衅。你们只须求大同存小异便可!”
“如何求大同存小异?”李隆基与姚崇异口同声问道。
“打仗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就看我们怎么运用了。我认为打仗要把握好这么几点。一是能用使臣解决的问题,就绝不打仗。二是就算打仗,也要以震慑敌人为主。第三,以最小的代价去打仗。第四,既然打仗,就要把敌人打疼,让他在很长时期不敢再兴兵。只有这样,打仗就可以最在限度为天下大治服务。”
“蓝田王,你的意思是说将战争置于可控范围内,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姚崇问道。
“正是!”
“那我同意了。”
“陛下,你看呢?”李陶向李隆基问道。
“这样挺好,我也同意。”
李陶笑道:“陛下,这就是我说的求大同存小异。老姚,接着说你的第三条吧!”
姚崇道:“第三,以前女主临朝,宦官上传下达,势力不小,这是个隐患。臣请求以后不让宦官参与政事。”
李隆基很爽快道:“宦官参政祸国殃民,我早就想这么做了!”
姚崇又道:“第四,自则天太后当政以来,武氏一族就开始参与政事。后来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相继揽权,官员选用就更混乱了。臣请求自今以后,皇亲国戚不要担任重要官职。斜封官、员外官这些来路不明的杂牌官员一律罢免。如何?
李隆基与李陶相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姚崇莫名其妙地看着二人。
李隆基将李陶创建皇家俱乐部的事对姚崇说了一遍,尔后道:“对皇族之人,我觉得陶儿的办法挺好,至于些杂牌官员,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早该罢免他们了!”
姚崇感慨道:“我只是觉得皇亲国戚担任重要官职对朝廷不利,还没有想到具体解决办法,没想到蓝田王已经走到前面去了。我觉得蓝田王此法甚好。”
李隆基又道:“不过有一句话我可得说在前面,你可不能把陶儿也包括进那些皇亲国戚之内,以后我还要借重于他呢。”
姚崇笑道:“我正想向陛下提这一条呢,陛下就先说出来了。”
李陶赶忙推辞道:“别因为我破坏了朝廷制度。我在一旁给你们摇旗呐喊便可。不在意什么官不官的。”
李隆基斩钉截铁道:“此事就这么定了,陶儿你莫再说了。老姚,你接着说。”
姚崇点头道:第五,最近好多亲信之臣,即便犯了法,也都因为得宠免罪了,臣请求以后大臣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李隆基突然想起了昨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