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纨绔到底 >

第215部分

纨绔到底-第215部分

小说: 纨绔到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百六十三章 黠戛斯
李陶打量着李林甫:“至于武才人是不是你的贵人,那都是将来的事情,我现在想知道一件事情。”
“蓝田王!您请直说。”
李陶直截了当道:“走仕途自然需要有人提携,但若只靠提携,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当上宰辅的。你要证明给我看,你有能力,我才会全力助你的。”
“如何证明呢?”
李陶缓缓道:“我给你谋个官做,你在任上证明给我看,若做好了,我今后全力助你,若做不好,今后你别再提走仕途的话,如何?”
李林甫毫不犹豫道:“我应了!”
姜绞在一旁有些紧张地问道:“蓝田王,你给李林甫一个什么样的官职?”
“国子司业!”
“啊?”姜绞与李林甫都愣住了。
姜绞本以为李陶会让李林甫外放去做个长史或者参军什么的,没想到却让他去做国子司业!国子司业是从四品下的官职,说起来比李林甫现在的太子德谕要低很多,国子司业是管理国子学的官员,虽然实权不大,可却是清望官,唐代官员有清、浊之分,其中清望官又是清官中的上层要职。李林甫自幼读书甚少,这个职位显然不适合他做。
“这恐怕不合适吧?蓝田王要不再考虑考虑?”姜绞希望李陶能收回成命。
“他别无选择,这是他唯一的机会!”说到这里,李陶又看向李林甫:“你有什么要说的么?”
李林甫笑道:“是挑战就要有难度。这个职位我接受了。”
见姜绞有些担忧地望着自己,李林甫劝道:“,舅舅不用担心。蓝田王此举不仅只是考验我,而且也是为我好,他着实要培养一下我的才望。国子司业一般都是要由进士出身而具有文学素养的人担任,声誉很好,更是培养声望和人脉的好位子。”
李陶朝他竖起了大拇指:“孺子可教!你说吧,多长时间能干出名堂来?”
李林甫思忖了一会道:“三年吧!”
李陶伸出了手:“那好,咱们一言为定。给你三个月准备。让你做足功课,开春了便去国子学上任。”
李林甫与李陶击掌道:“一言为定!”
姜绞感激道:“若林甫将来能出人头地,我们全家人都感谢你!”
李陶笑道:“老姜。你可欠我一个人情了!”
“那是,那是!”
……
“三叔,这段时间还好吧?”李陶向李隆基施礼道。
“咦?陶儿,你不是在家闭门思过呢吗?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李隆基一见李陶便惊喜道。
“还说呢?”李陶一撇嘴道:“我有什么过?偏偏让我闭门思过。就算真的有过。我也算是为三叔你出了大力吧。也不替我说说情,让我阿娘生生关了我一个月,政企是太不厚道了。”
按理说,李隆基现在是皇帝了,李陶与他说话应该注意君臣之礼,可李陶与他很是随便,与在潞州没什么两样,李隆基却也偏偏就吃他这一套。
李隆基苦笑道:“陶儿。你可是冤枉我了,我怎么没替你说情。可阿嫂根本不听我的,最后我连太上皇都搬出来了,阿嫂这才勉强同意让他闭门思过三个月。你阿娘的脾气,你也知道,我挺悚她的,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那我不管,三叔,你得补偿我!”李陶耍赖道。
“好吧,你说吧,如何补偿?”李隆基被李陶弄得哭笑不得了。
“我还没想好呢!先欠着吧!”
“对了,今晚我要宴请黠戛斯使者,你也一起来吧!”
“黠戛斯使者?我怎么没听说过,三叔,你能给我说说这黠戛斯的情况吗?”
李隆基点点头道:“自然可以。”
原来,这黠戛斯虽然久居塞外,不仅与中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还与大唐李氏是同宗。
天汉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三万铁骑出征匈奴。两军在天山相遇,随即摆开战场。为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骑都尉李陵主动请缨,要求领五千步卒从居延海以北深入敌境,开辟第二战场,牵制匈奴军队。李陵部队行军一个月后,与匈奴单于率领的八万骑兵在浚稽山展开激战,十天共斩杀匈奴骑五万余人。最后因李陵寡不敌众,矢尽粮绝,李陵被俘投降,投降匈奴后,与他不和的公孙敖有一次出征匈奴无功而返,便诬陷李陵传授兵法给匈奴单于,并准备侵犯汉朝。汉武帝一听勃然大怒,下令将李陵一家灭门。直到后来汉朝遣使匈奴时,才弄清楚教兵法给匈奴的并非李陵,而是另一位降将李绪。灭门之痛,使李陵决意留在匈奴。单于对李陵十分器重,不仅把女儿嫁给了他,还封他为右校王。李陵在匈奴生活了二十余年,直至病故。
星移斗转,到了大唐太宗时,一支来自西北数千里的黠戛斯朝贡团,在其酋长失钵屈阿栈率领下,抵达了唐朝首都长安。那时来自四面八方的朝贡团络绎不绝,但这支黠戛斯使团有点特别,他们除了朝贡之外,还肩负着“认亲”使命。黠戛斯酋长自称是汉朝李陵的后裔,与唐朝皇帝是同宗,要跟唐朝皇帝“认亲”。黠戛斯酋长的认亲要求听起来很新鲜,却也不算离谱。那么他跟唐朝皇帝还真的是宗亲。因为李陵是陇西成纪人,西汉名将李广之孙。而唐朝皇帝的先祖也出自陇西成纪,亦同为是李广之后。
当年,李陵被匈奴单于封为右校王后,负责管辖当时被匈奴征服的坚昆一带地区,而坚昆正好是黠戛斯的古称。另外,黠戛斯人大多为赤发绿瞳,而自称是李陵后裔的黠戛斯人则为黑发黑瞳,明显具有同黄种人混血的特征。因此,黠戛斯酋长自称是李陵的后裔,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黠戛斯酋长一行受到了太宗皇帝的热情款待。宴会上,认亲成功的酋长开怀畅饮,请求归属唐朝。太宗当即同意在黠戛斯辖地设立坚昆都督府,隶属燕然都护府,封黠戛斯酋长俟利发为左屯卫大将军、坚昆都督。
自此以后,黠戛斯一直同大唐保持着友好关系。(未完待续…)
2014/11/5 13:20:06|10128413
四百六十四章 大唐最大的敌人
李陶听罢,思忖了片刻道:“黠戛斯在突厥的北边,而我们在突厥的南边,他们来到大唐要越过突厥境内,当真不易!”
“正是!”
李陶心头一动,似乎抓住了些什么,低头深思,半晌无语。
李隆基不知他在做什么,催促道:“你倒是说句话,去还是不去?”
李陶抬头笑道:“去,为何不去,三叔,弄不好我们这次要发财了!”
“发财了?”李隆基不解地问道:“发什么财?”
李陶神秘兮兮道:“现在不可说,待晚上见过使都才知道呢,反正是好事!”
见李隆基急不可耐的模样,李陶怕他再刨根问底,赶忙起身告辞道:“三叔,你先忙吧,我看看瑛哥儿去,好久没见他了,怪想的慌!”
李隆基打趣道:“陶儿,你也不小了,你府上有三个美娇娘,你不如赶紧大婚,也好生几个儿子,省得老去看瑛儿了!”
李陶脸红了一下,连礼都忘了施,转身逃也似地跑了。
李隆基见李陶如此模样,不由心中大快,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傍晚时分,李陶与姚崇等人参加了宴请黠戛斯使者的酒宴,向来不喜欢在人前多言的李陶,却一反常态,频频与黠戛斯使者敬酒。
“来!我再敬你一杯,黠戛斯与陛下、与我都是同宗,我们也算一家人了,绝非其他蕃国所能比的。”
使者感动得连连顿首。
“突厥的可汗默咄一心想称霸漠北草原。给黠戛斯百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大唐陛下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一心想收拾了这个祸害。请使者将大唐皇帝的心意传达给你们的酋长。来,我们共同干一杯。”
使者忙不迭点头:“一定,一定,来,干了。”
“黠戛斯乃百战之族,弧矢之利,所向无前。若是将来能与与大唐军队合作,南北夹击突厥,那么突厥人的末日就到了。”
使者听罢兴奋不已。赶忙主动举杯:“若真是这样,不仅是大唐之福,也是黠戛斯这福。”
总之,李陶成了今晚宴请的主角。
没有人知道。李陶为何对黠戛斯如此感兴趣。主动与黠戛斯使者套近乎,这似乎不是他的性格。
姚崇几次想打断李陶所说的过分之话,但他见李隆基不动声色,便忍住了。
晚宴结束了,姚崇忍不住埋怨道:“蓝田王,你今日不会是喝醉了吧,怎么说了那许多不该说的话?”
“不该说的话?”李陶似乎还延续着之前的兴奋,他看向李隆基道:“三叔。我记得你的御书房有地图,我给你们说说去。”
“是关于边境之事吗?”李隆基一听便来了兴趣。
“正是!”
“那好。走,去说说!”李隆基迫不急待拉着李陶便走。
看着李隆基与李陶的身影,姚崇摇摇头跟了去。
御书房的墙上,高力士早已安排人挂上了大幅的大唐疆域图。
李隆基与姚崇二人听李陶滔滔不绝讲了半个时辰。
“三叔,老姚,我的想法说完了,你们认为如何?”李陶意犹未尽道。
李隆基与姚崇的目光还都在地图之上,并没有答话。
李陶知道他们还得要消化一会,只好耐心地等待。
良久,李隆基终于先说话了:“由契丹人在西侧、黠戛斯在北侧、突骑施在西侧、大唐军队在南侧,四个方向同时限制突厥人的发展,这个主意的确不错。难怪你会对黠戛斯如此感兴趣呢,原来意图在这呢!”
李陶稍许遗憾道:“若不是老姚要专心治理内政,不宜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这可是最好的灭了突厥默咄的机会。我只有退而求其次,限制他的发展了。”
姚崇接口道:“对付突厥人的这个主意不错,我没有什么意见,可有一点我不不明白,你为何还要花那么大的功夫经营西域呢?我们在西域已经有安西都护府了,焉耆、龟兹、疏勒、碎叶四镇也在我们手上,西域各国对大唐也是臣服的,为什么还要专门派人去西域去进行管理与征战呢?”
李陶叹了口气道:“我们得提前做好准备,对付大唐最大的敌人。”
“大唐最大的敌人不是突厥吗?”姚崇问道。
李陶摇摇头:“若突厥是最大的敌人,就算你老姚反对,我也会利用这次机会将他们一举灭掉。我之所以同意先不对突厥动手,等到国强民富时再说,就是因为只要我们想做,随时都可以发兵灭了突厥。可是我说的这个敌人却不一样,他随时都可以来攻打我们大唐,而我们却不能去攻打他,就算举大唐全国之力,也无法消灭他。”
姚崇听罢大吃一惊:“大唐还有这样的敌人?”
李隆基心有所动,在一旁猜测道:“陶儿,你说的莫非是吐蕃?”
“正是!在平原上,吐蕃不怎么样,面对唐军和突厥都没有优势。吐蕃的优势更多体现在地利上,别人没法深入青藏高原攻打他本土。 吐蕃占据了高原优势,对外始终处于战略攻势,即使失利只要往本土收缩,别人也无可奈何。进可攻,退可守。大唐可以逮谁灭谁,但是唯独对青藏高原毫无办法。即使能够突破吐蕃的外围防线,但是却无法攻破。所以,我们针对吐蕃若不提前做好准备,那就只有处处挨打的份了。”
“可是,吐蕃一向对大唐颇为友好,再说了金城公主才下嫁到吐蕃,他们怎么会与大唐为敌呢?”姚崇还是有些不信。
“吐蕃这些年之所以对大唐颇为友好,那是因为他们的政权处在动乱当中,顾不上入侵大唐。指望一个和亲公主就能阻止吐蕃的入侵,那怎么可能呢?大唐以前也与吐蕃和亲过,可最后两国还不狠狠打了一仗吗?”
姚崇不说话了。
“吐蕃与大唐的边境主要在剑南道与陇右道,在这些地方大唐的防御,无论从兵力还是兵员质量上,都不惧吐蕃入侵。唯独西域这一块对我们来说是个软肋,若不提前做好准备,必会被吐蕃所乘。”(未完待续…)
2014/11/6 10:51:48|10154178
四百六十五章 恶丐
李隆基点点头道:“陶儿说的对,我们是得提前做好准备。”
李陶沉吟片刻道:“若仅仅是吐蕃入侵,我们防守也就罢了,我最担心是……”
“担心什么?”李隆基追问道。
“不说也罢,但愿不会发生!”李陶摇头道。
“陶儿,你说吧!”
“我担心的是吐蕃与突厥联手对付大唐,那西域则危矣!”
“吐蕃与突厥联手,怎么会呢?”姚崇惊叫道。
“怎么会?老姚若你是吐蕃的赞普或突厥的可汗,你难道想不到联手,他们一旦联手,从两个方向同时对大唐发难,对大唐来说岂不是灾难?”
沉默良久,姚崇点头道:“蓝田王,你分析的有道理。说吧,需要我们怎么做?”
“派一个人去统领西域事务,做好防范准备,一旦有事,不至于事态不可收拾,然后再想办法逐一击破,唯有如此,别无他法!”
李隆基问道:“派谁去?”
“阿史那献!”李陶毫不犹豫道。
“阿史那献?”李隆基摇摇头道:“当年,阿史那献流放被召回,中宗皇帝问他的志向,他说只想在长安终老一生。后来,太上皇执政时,也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