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名门纪事 >

第196部分

名门纪事-第196部分

小说: 名门纪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韦氏冷笑了两声:“不管怎么说,都要贬到江南去,令舅年纪大了,去那么远的地方也不知道受得住受不住。”

“江南气候温和,正是颐养的好地方,舅舅说了,要在那边觅一处好宅子,到时候把外祖母和舅母都接过去呢。”涵因笑道。

太夫人看这两个儿媳又开始你来我往,赶忙插话:“江南的确是个不错的地方,气候又好,又富庶,地方上很是太平,听说靖国公这些年身子一直不大好,趁此机会也可以好好休养一段时间。”这两年朝局复杂,靖国公的确没少装病。

涵因笑道:“其实舅舅去年就有致仕之意,但皇上一直不准,这次去江南也是皇上体恤。”

韦氏看着涵因冷笑,心想你就继续强撑吧,什么“致仕之意”、什么“皇上体恤”不过是拿来让面子上好过点,谁不知道靖国公家就要倒霉了,于是,昂起头有些得意的对太夫人说道:“我前些日子回娘家,听母亲说朝廷要起复我父亲呢。吏部已经上了折子,说推荐他做兵部郎中。这些日子正在等着消息。”话里话外不乏炫耀的意味。

太夫人也露了笑容:“哥哥嫂嫂也真是的,这么大的消息也不告诉我一声呢。”

“还没有完全定下来,不过上边的消息说已经有八分准了,书迷们还喜欢看:。”

她的父亲韦建民和韦建昌是堂兄弟,在李湛之前做过兵部郎中,后来被郑伦一脚踢到湖州做刺史,这让韦建昌很不满,但继任的兵部郎中是韦建民的侄子,韦家也说不出什么来。后来韦建昌获罪,他家受了不小的牵连,也被免了职。李、韦虽然是姻亲,两家向来立场不一样,老唐国公和李湛原先是郑伦的心腹,郑伦削弱韦家的时候,他们也没帮忙,后来长公主得势,笼络韦建昌一起打击郑伦旧势力,韦建昌也没对李湛手下留情。

因此关于韦建民起复的事情,韦家也没有通过李湛活动,相反还不愿意让他插手,若不是韦氏回娘家,太夫人可能要等到事情落实下来才可能得到消息。

现在,皇帝东征不利,想要稳固朝政,自然是要清除一批人,再换上另一批人。韦家是京兆大姓,虽然被打压的不轻,到底底子还在,于是趁机活动,想要借此机会重新上位。

涵因看着韦氏兴奋的样子,心里不屑一顾,皇帝这次受了这么大的打击,一定是想要把实权的官职都掌握在自己手里,韦家在长安的势力太大,恐怕皇帝不会让他们那么轻易就重新掌实权。

韦氏那次回娘家是七八天前的事,任免的敕令已经发了一批,但是关于兵部郎中的人选到现在也没有消息,否则李湛早就说了,应该是皇帝还在犹豫,因此把折子留中了。

涵因一边听着韦氏说话,一边思索着朝中的局势。韦氏见她不答腔,以为这次占了上风,愈发得了意。在太夫人面前愈发说个不停:“您那个侄媳妇,进了门之后三个月就怀上了,生了一胎男孩,现在已经生了四个。不光如此,人家行事大度,连庶出子女都有五个了,啧啧,不愧是弘农杨氏的正经嫡支嫡女,行事大度,真真是和那些滥竽充数的不一样。”说着一个劲儿的瞄着涵因,她不说自己的娘家弟妹,却用太夫人的侄媳妇这个称谓,明摆着用涵因做比较。

涵因并不搭腔,就那么平平静静的看着她,看不出喜怒,旁边的二夫人原先喜欢跟着涵因踩上韦氏一脚,如今韦氏得了意,她心里不忿,也只好在一旁看着。不过好在她房里的子女够多,这话怎么轮也轮不到她身上。

听这话,四夫人却变了脸色,论子女,她房里才是子嗣最少的,她嫁过来也有六七年了,一无所出。四老爷李淳的心思偏又只用在她身上,她主动给李淳纳通房,李淳看也不看,只一次喝醉了,才有了个庶女。

之前,太夫人一直用这事敲打她,直到涵因进门了,可算是视线转移了。如今旧事重提,一下子触了她的神经,别人尚未说话,她冷笑道:“大嫂与其羡慕别人,不如赶紧给桓哥儿找门好媳妇。你也能早点抱上孙子,母亲也能早点抱上重孙子。”

韦氏的脸色登时就变了,这次回娘家,她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要让她那个娘家嫂子杜氏给她儿子做媒。谁知道却碰了个软钉子。”

她心里头正为这事不痛快,此时听见平时不放在眼里的四夫人竟敢出言顶撞,当即就怒意上涌,冷笑道:“桓儿嫡长子,娶的自然是要门第最好的,那些二流的门第自然入不了我的眼。他想娶哪家的姑娘,我这个做娘的,就一定要为他娶到。”

她讽刺完四夫人的门第,转过头,对涵因笑道:“哎呀,对了,本来呢,你舅舅家有位三姑娘还没有出嫁呢,这下你舅舅家倒了霉,恐怕婚事上要困难了。之前,桓儿纳了她的丫鬟,我还想这也是一种缘分,她和桓儿的年纪也相配,这也是一门好亲事,看来现在他家这状况,实在是不合适了。”涵因不知道韦氏是不是真的有过这个意思,但说这话纯属恶心她的。

涵因笑容深了深:“三妹妹是家里的掌上明珠,舅母一直在挑长安的青年才俊,看来看去都不满意,才拖到现在,再怎么样,也不会随随便便嫁给什么人。”

见涵因公然讥讽自己宝贝孙子,太夫人虽然知道这是韦氏无理在先,心里也很是不舒服,脸色沉了沉:“好了,我也乏了,你们也都回去吧。”

 第二百四十七章 失望

求粉红,求推荐

皇帝看到弹劾靖国公的折子,就知道下边这帮人打什么主意,揣摩圣意,然后借此达到自己的目的,从古至今,所有的臣下莫不如此,其他书友正常看:。

皇帝的确想要修理山东士族,他其实一点都不想掩饰,但他已经贬了靖国公和王通,整个朝野这些日子也把头缩了回去,不敢跟他对抗,就连人事上的任命也没人敢逆他的意思,但他真要了靖国公的命,那就是跟整个山东士族翻脸了。更何况现在靖国公府和萧家还是亲家,皇帝也没必要得罪太皇太后。靖国公已经被贬了,他警告那些人别再妄图造反的目的达到了,这也就足够了。

他也很想招出真正的主谋,对这个想要他命的人,皇帝恨之入骨,但他也很清楚那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还是要局势稳定,毕竟东征他损兵折将,底气不足,拿靖国公来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人,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在一定程度上,你进一步,他们也会退一步,但若是把他们逼急了,那就不好收场了,书迷们还喜欢看:。

何况,也不能只凭着魏伯颜的一面之辞就治一个三朝元老的罪,那样,朝野上下也会不服。皇帝心中冷笑,谋逆的是你们,要求严惩的也是你们,可若是我真下了狠手,骂我是暴君的还是你们,这就是自己“忠心耿耿、正直不阿”的臣子们。

留中了这么多天的折子,让全朝野的心都悬起来,皇帝已经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他提起笔把那几分弹劾靖国公的折子都驳了回去,并且定了调子,这些都是魏伯颜的诬陷之词。并且判了魏伯颜谋逆重罪凌迟处死,家眷抄没。

皇帝没有意识到,那朱批的“凌迟”二字红得格外刺眼,正是他此时内心的写照。他痛恨魏伯颜的背叛,觉得即便这样碎尸万段,也难解心头之恨。

乱世用重典,他要用魏伯颜的酷刑警告那些不安分的人,他还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他还能控制得住这个天下。

同时,他又下了一道谕旨,成立新军,将城外驻守的二十万大军中遴选出精锐五万人编成天武军,作为皇城禁宫的主要守备力量。封陈成为天武军大将军,并让刘公公做了监军,刘胜为护军都尉。但陈成这个大将军虽然统领军队。但一切行动,均要通过刘公公向皇帝请示方可实行,若没有刘公公的印信,陈成也不能够擅自调动,而天武军的日常行动则需要想刘胜这个护军都尉报备。

这等于是违背了世宗留下的规矩,太监不得干政。朝野大哗,皇上旨意刚下,就遭到多个御史的反对,甚至有人磕头流涕的谏言太监不得干政,皇帝却将折子全都留中,一概不理,那些在朝堂上磕破脑袋的谏臣也被贬黜。新军照建不误,户部以国库预算不够为借口拖延。他便直接从内库拨了五十万两,作为建军的费用。

连从小一起长大的奶兄都背叛了他,皇帝现在已经不知道能够相信哪些人了,只有刘公公这个无根之人可以信任,太监们大多是贫寒人家卖到宫里。要不就是孤儿,没有家族,其他书友正常看:。甚至没有亲人。因此,皇帝知道。任何人都可能背叛他,但这些太监不可能,他们被朝臣们蔑视,他们的权势只能来源于皇帝,因此他们所能依靠的,也只有皇帝。

之后,皇帝又发布了一系列的人事调动,翰林院承旨赵博林任尚书右仆射,礼部侍郎虞孝严任门下侍中,窦温任给事中,侍御史于正杰被任命为吏部员外郎,品级虽然没有升,但职务却变成了实缺。沛国公郑仁则升为了中书舍人。靖国公虽然贬除了长安,但却升了他弟弟秘书丞崔澄为尚书右丞,不仅品级升了,更成了宰相之副。而之前韦氏一直宣称他父亲将升为兵部郎中的事却没有了下文,最后给了一个工部员外郎。

李明哲、靖国公虽然被贬,但皇帝更大力的提拔了寒门出身的官员,也给了山东世家出身的官员以安抚。他仍然不信任韦氏、杜氏,不肯给他们实缺。

处死魏伯颜的当天,涵因并没有去观刑,魏伯颜对于她来说不过是个无关紧要的人物。她从来也没有放在眼里,而事实证明,他的确不怎么样,皇帝将他放在内卫指挥使这样一个和他个人能力不匹配的位置,最后的结果早晚是这样。

太皇太后虽然没有公开表彰萧贵妃和李德妃在这次谋逆时间中起到的作用,毕竟她们两个一个是代皇后主管六宫,另一个是协理宫中诸事,监督宫中的大事小情本来就是她们的责任,没出事也算不得功绩,但是她还是在宫里举办了一次宴席,并且召涵因入宫。这又是继涵因的丫鬟入宫之后的一项殊荣。

郑国夫人是太皇太后面前的红人,这件事在世家贵胄中也传遍了。

陪着太皇太后说了会儿话,涵因就借有些不胜酒力,要去发散发散为由离了席。文妈妈正在外面等着,见到她,点了点头。

涵因便跟着她走,到了更衣间,换了身宫女的衣裳,便跟着文妈妈向宫里最荒僻的地方走去。那里就是囚禁犯了错的废妃庶人的冷宫。

“姑娘,快去快回,若是时间长了,难免惹人生疑。”文妈妈将冷宫的婆子和太监支开,低声对涵因说道。

涵因点点头,从冷宫的小角门走了进去。

歆儿面容憔悴,嘴唇干裂,头发蓬乱,不知道多少日子没有梳理了,再没有当年缀锦阁大掌柜周旋于权贵富商的那种动人风采,涵因记得上一次在汤泉宫见到她,她还是个备受圣眷的宠妃,而她被打入冷宫才不过几日功夫,竟然一下子憔悴至此。

她缩在床榻的一角,双眼无神的看着窗外。忽然听到外面有动静,猛地转过头来。一下子从床榻上站了起来,嘴里嘟囔着:“皇上……是皇上知道我是冤枉的,让你接我出去……是不是……是不是!”

说着朝涵因走去,她连日没有进食,身子打晃,不知道被什么绊了一下,扑倒在地,正爬到涵因的脚前。

涵因嫌恶的避开,低下头冷冷看着她:“啧啧,当年长公主的干将,如今竟然成了这副样子。”

歆儿骤然听到“长公主”三个字,忽的哭了起来:“长公主……皇上啊!我背叛了长公主就换来这个下场,皇上……歆儿的一切都是为了您啊……”

“歆儿,为了一个男人你竟然……呵,真是让我失望,早知道你现在下降成一个后宫女人的水准,我根本没必要亲自出手对付你。”涵因满眼的蔑视。

歆儿抬起头,迷惑的看着涵因,屋子采光很差,她看不清对方的脸:“是你设局害我……你是谁,为什么要害我!”她激动起来,想要站起来,却没有力气,最后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一只手撑着身子,另一只手抓住了涵因的脚用力摇晃着,但却没有任何力道。

“我曾经告诉过你的,我能把你捧到多高,就能让你摔下来,这句话是认真的。”涵因冷笑道:“本来我还在想,要如何处置你,不过现在看来没有必要了。”涵因抬起脚一踹就把她的手甩到了一边,头也不回的走了。

歆儿忽然全身抖了起来,指着涵因的背影,仿佛眼前出现了幻觉,那背影和另一个曾经极其熟悉的背影重叠在一起,那时候她多么想要超过那个背影走到前头去,但直到那背影的主人死去多年,她看到的依然是拿到背影,

歆儿恐惧地叫着:“长公主……长公主回来报仇了……”她想要站起来伸手去拉住那个人,然而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