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极品小皇叔 >

第73部分

极品小皇叔-第73部分

小说: 极品小皇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多准备上朝的大臣也是听见这份季报,他们不明白究竟是哪个小国家居然敢捋大唐的虎毛,难道大唐沉寂的太久,让他们都忘记了大唐的光荣事迹了吗?不得不说,华夏民族之所以历经千百年不衰败,也是他们这种铭记千倍的光荣。让这种骄傲深深地刻入了骨子里。

贞观年间是唐朝拓边最猛烈的时期,也是获胜最大的时期。贞观年间,唐朝依次取得了对东突厥、吐蕃、吐谷浑、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丽、龟兹甚至可能还包括印度用兵的胜利。这些胜利奠定了唐朝300年的基业。

大唐可谓是伴着战争争斗的,如果说没有这些战斗,大唐的威名就不可能传到亚洲之外。也不可能让阿拉伯,欧洲那些国家听说大唐的威名。使得迄今为止在外国有唐人的称号。

李隆基也得到了侍卫的禀告,可是这一切他都没有放在心上,毕竟大唐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虽然说高宗以后,土地兼并日重, 均田制遭到破坏,加之士兵逃散,府兵制急剧衰落,府兵土崩瓦解唐后期,但是唐朝又增加了许多兵制,禁军,边防军,团结兵,这些零零散散的记起来大唐的军队也有四五十万人。再说了大唐全国有四五十个藩镇,各藩镇节度使都拥有军队,少则数干.多至10万人。莫说区区一个小国家,就是大堂周围的少数民族全部造反,李隆基也有信心将它们镇压。

“李林甫,这次的事情你不要再提了,早朝之上我们先处理这次的动乱,大唐的战戈看来太长时间不用了,居然让那些宵小之辈懂了犯我大唐之心,真是不可饶恕。”这次真一定要将他们鸡犬不留,因为李云和太平公主的事情,李隆基心中的怒火已经燃烧起来,这次的小国家纯粹是遭了央,替李云他们背了黑锅。

“是。”李林甫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

“皇上,臣听说边疆有急报,不知道现在情况怎么样啊?”一个将军打扮站出来说道。

“张将军莫急,这些事情都是兵部尚书的事情,展现在也有些不清楚。李隆基对这个将军很是和颜悦色,毕竟唐玄宗在位时,几十年没有经历过战乱,根本没有出现什么名将,不像大唐开初,许许多多的将军都是能征善战。

张守珪,唐朝名将,陕州河北人,生卒年代不详,主要事迹在唐中宗、睿宗和玄宗时期。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唐玄宗加封他为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自己父亲那一辈留给自己的将军,幽静的也就是这一位,现在发生战乱,李隆基也不想得罪这个将军。

”李林甫,你来说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李隆基看着李林甫说道。李林甫不禁使大唐首辅,而且还是兵部尚书,掌管着兵部。

“陛下,臣下刚刚得到几包,这次是吐蕃犯我边疆,铜箔已经在灵州吞兵差不多三十万,城内的节度使调动了十万人守城。”

“吐蕃小儿大胆。”许许多多的大臣喊道。只从松赞干布兵败迎娶文成公主之后,大唐对于吐蕃虽然出于防范设兵看守,可是对于吐蕃大唐人还是很宽容的,可是没有想到这一次居然是吐蕃进军大唐。

“陛下,这次吐蕃犯我边疆,不将他们全部留在我大唐的占戈之下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威震四方啊。”许多大臣都请求出战。毕竟只有战功才是加官进爵最快的方法,至于李林甫这种人,是在上百年难得一见。虽然说他们嘴上说李林甫误国,可是内心也很嫉妒这个李林甫。毕竟才三十多岁就当上了大唐第一权臣的位子,这让很多人心里恨极了李林甫。

“好,我大唐有这么多的忠臣能臣,何愁吐蕃不灭。”李隆基豪气大发。

一直以来,唐在西域略占优势,吐蕃则在河陇占有优势。唐朝初年在军事上对周边各族大都占有明显优势,唯独吐蕃是个例外。除军事指挥原因外,还有其它多种原因。如吐蕃国法严整,上下齐力,内部较稳固,民风剽悍尚武,且河陇一带的军事地理形势对其十分有利。吐蕃位于青藏高原,攻唐可居高临下,直入平川;而唐击吐蕃却要仰攻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行军作战十分不便。

李隆基心气也是十分的高,每天都听着自己太宗留下的伟迹,也想着超越前人,现在吐蕃给了自己这个机会,自己一定要打败吐蕃,在历史上留下一笔,让后人看看,自己这个太宗的后人没有丢了太宗的脸面。

现在吐蕃国事不强,根本没有几十年前的样子,李龙级在内心深处根本就没有高看过这个对手,虽然大唐长久以来和吐蕃都是双方各有胜负,可是毕竟大谈法国这么多年的休养生息已经恢复了国力,可是吐蕃由于制度落后,农奴众多,虽然全国上下很齐心,可这种齐心是在胜利的时候,如果自己可以一战毕功的话,恐怕对吐蕃的战役就会轻松很多。

“张将军,对于此次的战役你有什么看法?”李隆基和蔼的问道,大唐的对外战争可都是靠这位。

张守珪可没有李隆基这么自大和轻松,他很清楚大唐和吐蕃之间的距离,大唐的确超过吐蕃很多,可是大塘洲拜年还有很多的少数民族,突厥、回纥、黠戛斯、突骑施、契丹、奚族等少数民族都需要防范,虽然他们平时看上去就像哈巴狗一样老实,可是在大唐动乱之后他们不介意肯大唐这个主人一嘴。所以和吐蕃战斗能够动用的兵力也就是皇上的禁军还有各地节度使的兵力。满打满算不会超过五十万人。

其实张守珪不知道的是,李隆基很不担心这次的战斗噗,如果到时候自己兵败之后,还有李云他们,且风这个时候李云向自己提出释放太平公主的要求,如果自己兵败之后,还可以以此要挟太平公主和李云他们。太平公主手里的军队可都是女皇留下来的军队,轮战斗能力甚至可以和皇帝的禁军一拼,而且人数大约有二十万人左右。

还有李云,李隆基根本不相信那个安平王爷手里面没有一点势力,即使李云的实力小一点,可是10万人还是可以拿得出来的,30万人的军队,30万的精锐,李隆基根本不用担心兵败的后果。

这也是李隆基积极出战的原因。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感觉让李隆基显得有点飘飘然。

“陛下可以派出 北衙的羽林军和南衙的左右千牛卫随便一只作为精锐先行支援灵州。”张守珪很看重这次的战斗,毕竟自己的岁数已经不小了,恐怕这一生没有几次可以经历了。大唐的将军不怕死亡,可是他们却怕病死,老四在床榻上,他们宁愿马革裹尸还。这也是为什么大唐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可是朕的禁军只有十二万人,如果将其一只派出去,也仅仅只有四万人,他们能够打败吐蕃吗?”李隆基虽然不懂军事,可是毕竟也知道四万人和三十万人的差距,即使再加上灵州的10万军队,野菜14万,根本无法和吐蕃的三十万精锐相比啊。

“ 陛下不需要担心,陛下难道忘记了太子东宫六卫率?”张守硅笑着说道。

太子东宫六卫率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诸卫率各领军府3至5不等,东宫十帅府中的太子左右监门率府、太子左右内率府。

李隆基的眼睛一下就亮了,如果不是张守珪提醒自己自己差点就忘了。自己好像一讲讲太子府遗忘太久了自从自己登基皇位之后那些军队就一直闲置,现在既然发生战乱,那么自己完全可以不用调动各地的府兵就可以将吐蕃拿下。

 
 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 '本章字数:3020 最新更新时间:20131008 10:47:21。0'
李隆基很高兴,就凭自己在长安中的兵力就可以将吐蕃打败,自己完全可以不用担心这次的战斗,如果可以的话,李隆基甚至想要挥兵直接将吐蕃灭了,可是他也不傻,知道吐蕃地理位置很不好,士兵去了哪里容易生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李隆基从心底打消这个念头。

“张守珪听令,这次朕命令你为出征大元帅,统帅御林军,和太子东宫三卫截击吐蕃,务使吐蕃小儿知道我大唐天威不可犯。”

“臣遵旨。”张守珪兴奋的喊道。吐蕃小二我来了。

“好,朕在玄武门为你辞行,希望你可以将吐蕃打退我边疆,给朕狠狠的打,打出我大唐的威风。”李隆基很期待自己登记之后的第一次战争,自己必须胜利,给天下民众安心,让那些蠢蠢欲动之人看清自己的实力。

“是。”张守珪听见李隆基的话,心中莫名兴奋,能从玄武门出发简直就是一个武将的荣誉,自己这次抗怕也是占了便宜。张守珪可不认为自己比那些开创大唐盛世的武将功劳还大。

河间王,李孝恭,宗室名王,独称军功。鄂公,尉迟敬德,夺槊陷阵智勇双全。最为出名的就是卫公,李靖,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号称大唐军神。褒公, 段志玄,封号功勋有“乐游府骠骑将军”“褒国公”“右卫大将军”“镇军大将军”“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夔公 ,刘弘基 (582年—650年),刘弘基为〃前军大总管〃,力战有功。高宗永微元年(650年)病死,年六十九,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襄,陪葬昭陵。蒋公 ,屈突通 (557年—628年)北周时任邛州刺史。雍州长安人。勋公 ,殷开山, 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谯公 ,柴绍 ,李渊女婿,参与统一战争中的大部分战役,立下大功,曾率兵消灭最后一个反王梁师都,李世民登基后,也立下不少功劳。是个重要人物。邳公, 长孙顺德 ,太原起兵时和刘弘基一起招募兵马。攻打长安时任先锋,抓获屈突通。陈公侯, 君集传说是李靖的半个徒弟。 贞观年间,担任李靖副将击败吐谷浑,又任主将击灭高昌。郯公 ,张公瑾, 功劳很大。病故,仅三十九岁。卢公,程知节'程咬金' ”“混世魔王”“骁勇虎臣义气将军”。邢公, 刘政会, 曾担任刑部尚书,贞观九年病故。英公 ,李绩 ,百战而无一败,是李静的徒弟。胡公。 秦琼,字叔宝。唐朝开国将领, 封为“左武卫大将军”。贞观十二年,在任徐州都督时去世,陪葬昭陵。贞观十三年,秦琼被追封为胡国公。

这还仅仅是大唐贞观年间的武将,各个身经百战,赫赫战功。可是他们之中也仅仅只有寥寥数人经过玄武门出征。就连在唐高宗时期,最为出名的薛仁贵,“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这么多的功劳,莫说自己可以抵得上薛仁贵,就说薛仁贵的功劳拿出一项,自己恐怕也是自愧不如啊。现在玄宗陛下承诺自己可以从玄武门出征,这件事就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自己如果没有打败吐蕃的话,恐怕自己都没有脸回来。

“臣遵旨。”张守珪兴奋的说道。

“好,我大唐有张将军这样的人才何愁敌国犯我边疆。”李隆基也是甚感欣慰。

此时杨府上,李云听着吐蕃翻边疆的时候就一直呆坐在椅子上,他没有想到历史来的这么快,自己来到大唐已经半年了,深刻的感觉到大唐的繁华和强盛,可是他没有想到战争来得这么快,大唐就是因为战争才迅速的衰落,不仅仅是因为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凭借大唐的底蕴完全可以抵挡过去,可是就是因为安史之使得大唐元气大伤,吐蕃趁机攻打大唐,才使得大唐一蹶不振。

如果可以的话,李云甚至希望自己亲自带兵,先灭了吐蕃这个大唐后患,可是李云明白李隆基是不会给自己这个建立威望的机会的,再说了,现在自己手里的实力根本不足以禁军吐蕃和吐蕃展开正面战争,自己训练的军队根本没有和吐蕃战斗的经验,他们进入吐蕃之后,恐怕仅仅是高原反应就能让那些军队死伤过半。李云可不敢冒险。

不过李云倒是很看好李隆基,李隆基虽然暗害过李云,可是对于李隆基的才华李云还是很肯定的,要不然李隆基也不会开创开元盛世。让大唐达到另一个顶点。

“小王爷,你在想些什么啊?”月牙儿靠近李云看着李云发呆关心的说道。来到长安以后,小王爷心里的事情越来越多,月牙儿可恨自己没有能够帮上忙,还经常拖累小王爷。自己真是该死。

“哎,大唐又启战端。本王都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办,是不是应该放弃营救太平姐姐。”李云纠结的说道。

“小王爷,你怎么可以这样想呢?太平公主帮助您那么多,你怎么可以放弃营救太平公主呢?”月牙儿焦急的说道,她十分害怕李云真的这样做。毕竟月牙儿从小跟在太平公主的身边,太平公主怎么对待李云他都历历在目,月牙儿自问,太平公主爱小王爷爱的很深,如果小王爷真的不去营救太平公主让太平公主知道的话,恐怕公主殿下会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