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阳光大宋 >

第301部分

阳光大宋-第301部分

小说: 阳光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说他和张亿两人计较已定,便马上开始行动。将作监通报开封城,满城贴出告示:大量收购破布、葛、麻等纺织废品。最高价钱出到五文钱一斤。

话说他们收购的只是废旧物品,不值钱的碎布头,编织零碎,并不是要上好产品,自然贱得多。也是开封府繁华日久,家家都有些闲着不用的这些物事,看了开封府和将作监联合盖的大印,知道不是戏耍自己,便有人试着市面收购,积攒了百十来斤过来凑数。开封府一看,二话不说,当场兑现收购。这下子群众的积极性便被调动起来,不到两天时间,已经足足收了两万斤破布头,烂衣裤。

梁丰眼看差不多了,便停止了收购,又让将作监找来数百个大窠臼,日夜不停地找人来捶。不知道的,听说这事,竟然又些闲汉婆娘都围拢来看新鲜。没见过哈,将作监和国子监改行捶破布的说,这是啥道道?尽都取笑起国子监来,想不到这读圣贤书的,一旦闲的蛋疼起来,连这个都干!可你们倒是自己干啦,干嘛拉上将作监一起?

也没人解释,只等到收来的废品全都捶得烂烂的,梁丰又来现场指导,死命捆扎,用尽吃奶的力气,将这些破布头捆成一小包一小包地,整整齐齐码放着。

这时候将作监的泥瓦匠们又上场了,把小包小包的破布头顺着国子监墙根紧贴码上,外敷一道泥灰,紧紧实实,等于又砌了一层夹墙。两天功夫,全部完工,两万斤破布用得正正圆满。

墙面一干,梁丰心中忐忑地请范大人再去讲课,一面通知隔壁继续开工。范大人这一次尽然说了个痛快,虽然远处还是有些乒乒乓乓的声音,但已经小了许多,要是说专心了,还根本听不到。

这一下皆大欢喜,那边修道观可以放开手脚,这边上课一点动静没有,都清静了。

张亿非常好奇梁丰这门技术,虽说不难,但他想知道的是其中的道理。便诚恳请教,梁丰笑道:“我这也是逼的,没法子啊,光听你们闹,就烦得想那破布堵住耳朵。当时一想到破布这玩意儿,说不定真的可以堵堵声音呢,这不就试一把喽。居然成功。呵呵!”

“大人真是天才,连这个都能想到,下官佩服!”

他梁丰哪里敢说我是根据后世隔音墙的原理来干的?可惜没有消音泡沫,否则效果还更好!

这虽是一桩小事,可不独张亿好奇,连率性堂好些学子都非常不解,纷纷跑来问校长大人,这是什么原理。

梁丰心中一动,暗道:“光教些国学文章,那有什么出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撒。本来打算还要把算学、武学都纳入国子监的,这回干脆,也搞个工学,只要名目堂皇些,也许朝廷就会同意。”(未完待续……)

 456、工学有些不靠谱

昨天中秋,收到genge02、玩火的猪,两位送来的月饼今天终于会查了呵呵,谢谢哈,话说两位送的这月饼,比五仁的可好吃多了领情领情!

也许,毕竟只是也许,又不是真的同意

所以这件事,一开始就有有三类人不理解第一就是赵祯,这个梁家哥哥到底要做什么?怎地主意恁多,一下一个让人目不暇接的?把那些河工、营造、将做、农时全都弄到国子监去,那不成个大杂烩了?到底要学子们学什么?

第二是朝廷官员,梁丰疯了!国子监什么地方?教圣贤书的地方,岂能混杂那些不入流的微末技艺,难道也要让鲁班、李冰的牌位供进去享受冷猪肉么?那还了得?朝廷鼓励读书,可不是鼓励什么书都读,那是有限制的,儒家经典,圣贤之言,那才是必读科目甚至诸子百家,老庄荀墨,也只是要求在为儒家服务的前提下去了解和研究是围着儒家打转转的莫要说那些上不了台盘的东西!

第三就是学生家长,话说这些家长有两重身份,首先他们是朝廷官员这就决定了立场其次他们是家长你说哪个家长会放心吧孩子放到这种学校去念书?万一那熊孩子不务正业放着正经书不读,偏要去学造房子,修河道,挖矿山,那不是要人命么?光宗耀祖没了,丢人现眼倒是真的

“鹏儿呢?”开封府推官谭仁京一回到家,就问老婆

“还没回来呢,说是在学里有事情做”

“哼他会有什么事情做?等他回来,立刻叫来见我”说完自己换了衣裳,到书房呆着去了

等满头大汗的谭鹏蹦蹦跳跳回到家里,被他老娘一把揪在一边,悄声道:“你老子叫你回来就去给他请安你今日是不是犯了什么事?”

谭鹏满脸无辜叫嚷道:“哪有?儿子天天在国子监用功修习,岂会犯事?”

“嘘,小声些,没有就好娘看你父亲那样子很是不善,你自己仔细着就是快去吧”说完满脸担心地推他朝书房去了

谭鹏鬼头鬼脑溜进书房,见父亲谭仁京正在读书上前恭敬道:“父亲,儿子给你请安”谭仁京听见放下书本,盯着他道:“你在学里才回来?”

“是,才回来”

“今日讲些什么功课?”

“今日早上范直讲说”

“有没有说些别的?”

“没有哇”谭鹏不知道父亲到底要问什么,很疑惑

谭仁京心事重重,不知如何措辞,沉吟半晌又才说话:“听说你们学里要开些新科?”

一提到这个,谭鹏顿时兴奋起来:“正是,父亲有所不知,判院大人已经把奏本都递上去了,今后不光读经,读史,还要兼学诸子百家,同时要开武学、律学、算学,哦,听说还有工学哩!”说到这里,小谭同学差点手舞足蹈起来

“混账,开新学,你咋呼个啥?你高兴个啥?”谭仁京把脸一沉,喝断了谭鹏的情绪谭鹏大是不解,无端端被吼,有些不服气地嘀咕道:“开新学是好事啊,学里同窗们都议论,今后可多学些道理本事”

“什么道理本事?圣人的书就是道理本事,学好经书,才是你的前程,将来科举制试,难道不考经书文章,要去考拿刀弄杖,砌墙修路不成?”谭仁京忍不住骂道

“父亲,未必哦我们判院大人说了,一个真正强大繁荣的时代,必定不会只是尊崇一门学问,不会只是一群人受益而是各种学问都得到繁荣,各类的人才都受到尊重,每个人的价值都得到体现那才是百花齐放,那才是万紫千红,那才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哩!”谭鹏忍不住把梁丰平时灌输给自己们的那些话拿来反驳老爹话说当他们在课堂上听到梁丰这些话时,真的是一个个都充满了兴奋和激动尤其谭鹏这种,其实对读书写字兴趣不高,只对行军打仗舞刀弄棍特别热衷的人士来说,简直就是给自己开了一扇美妙的窗子,看到了一种异样的风情

谭仁京鼻子都气歪了,这梁判院不是歪理邪说么?这么搞下去,你要我家的儿子去干什么?他又不是什么开明人士,靠了家里一套棍棒教育苦读诗书才考中的功名,自然不会想起来要耐心和儿子开展辩论和讲道理,也根本不屑那样做勃然大怒之下,顺手抄起书案上的镇尺,一步跨上,揪住谭鹏就抽起来,边打边骂道:“我叫你百花齐放,我叫你万紫千红,我叫你伟大时代!”人既恼怒,下手便重谭鹏虽然学了一身枪棒功夫,却哪里敢跟自己老子放对?只好护住头尾,任由施暴不一会儿,便被他爹揍得鼻青脸肿,果然有了百花齐放的效果

谭仁京打得累了,狠狠将镇尺扔在地上,啐一口喘息道:“从今日起,你禁足在家,哪里也不许去!”

“凭啥?我要去国子监上学!”谭鹏虽然挨打,痴心不改,流着鼻涕说道

“就是不许你去国子监上学了今后要上,在家里上又不是请不起先生,老子也是进士出身,你有不懂,不会拿来问我么?不许去!”谭仁京无名之火又起,忍不住一脚踹在儿子屁股上,自己倒闪了一个趔趄,愤愤拂袖而去

这情况不止谭鹏一家,陆陆续续,将近有四五十家都发生了直接导致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国子监里居然又出现了那种萧条的景象

范仲淹叹气道:“玉田,你看,要做些事就是如此难本来国子监已有六十来人的,现在竟不足二十,照此下去,如何是好?不行,我要上书朝廷,分说缘由”他士大夫气一上来,马上就要提笔写文章

梁丰笑道:“希文兄,且不忙提笔小弟看事仍有可为,不是还有十几个学子照常来的么?”他倒是很乐观

范仲淹眉头一皱:“若是不狠狠刹住这股风,怕是连这十几个也保不住了唉,当初你跟下官提起,下官也没转过弯来,颇有抵触幸得咱们知之甚深,我才慢慢体会你的意思我尤如此,可见其余人等如此,不若仿前次故事,你再来一次庭辨如何?我去声援你!”

“唉,次次都闹这么大,那还得了?咱们自己不烦,官家和相公们也烦了希文兄,咱们自己拿定的主意,还是要自己克服困难老是请人帮忙,次数一多,情谊全无,忒不划算好了,不多说了,十几个就十几个呗,咱们好好教着过两天,我去拜访孝先相公,跟他先分说分说”

梁丰准备结束谈话,忽然又想起一桩事来,对范仲淹笑道:“希文兄,国子监学子的事我倒不担心,但有另一样,怕是须着落在你身上”

“什么事?”

“你下书去延请的几位名士高人,怕是已经在路上了若听到咱们国子监要开新学,我看他们也未必肯来了还要你解释一番呢呵呵”

王曾看到梁丰的拜帖,眉头皱着,吩咐请进

“见过相公,一向少来问候,相公恕罪”

“呵呵,你少来些好,免得旁人闲话不过,我正想找你来说说话呢”王曾笑道,示意他喝茶

“请相公示下”

“正想问你,这个工学,又是怎么回事?”

“哦,是这样的,学生想着我大宋如今百事待兴,士农工商百业蒸腾,百姓要住,要行,要有事做,要有饭吃,这些可不光是读读书,种种田就能解决的工学兴起,必定能大大发展一些新的技术,新的创建发明对我朝的帮助很大!”

“这些事,自然有工部,有将作监去做,你国子监只管教好学生读书为文就是,何必多次一举?”王曾也不以为然这事儿

“可是学生上次因为给长公主修建道观,搞了个隔音墙出来,学子们都很好奇,由此触类旁通,也对这些知识很感兴趣学生想,反正这也是好事,何不顺水推舟,开设一门工学呢?每个人性格不一,兴趣不同,真要人人读书,也未必都会有出息,莫如任他们自己选择一门喜欢的学问去深究,能有发展,也未可知”

“玉田,这是你的看法你也太过单纯了,百官们把子弟送来你那里,原是想借助你国子监这块招牌,又有那么好的条件,将来做官出仕,比别人要容易些你却倒好,五花八门无所不包,人家怎能放心?呵呵,听说现在你只剩了十几个学子还在,知道厉害了吧?”

“知道了,所以来求相公帮忙的”梁丰陪笑道

“这个,老夫可帮不了你什么了实说吧,我也反对你这么弄,官家也在犹豫之中,因此奏本迟迟未批下来你还是改弦更张吧!”王曾劝解他道王曾是真担心他,怕他走火入魔,弄得国子监成了个四不像,名声臭了,今后再有作为,怕是很难

梁丰怎么会不了解王曾这番苦心,一听到官家也在犹豫,心知自己的推断不错,幸好没有直接进宫去求

 457、骤来风雨

多谢“流年的印记”打赏!

范仲淹没有料到,为了一个新设工学,朝野上下,几乎将以前对梁丰积攒的少许好感和理解都化为乌有。不但猛烈抨击他的工学计划,甚至连前些日子基本上都认可的律学、算学和武学等等都一起否定之。

对梁丰的国子监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批判。

现在的自从夏竦被撵回老家后,就由一直郁郁寡欢的陈执中做了主编。他上次竞争御史中丞未得,反而被重重压下,后来还是薛奎推荐保举,去主持朝廷喉舌。灵域

陈执中来到,却没有显示出应有的,或者说是别人期许的本事来,平平淡淡,别说比不上以前的,就连夏竦在时的情形也差了许多。原来夏竦在时,曾经到过一期两万份的高峰,现在在陈执中手里,只有每期区区五千份的发行量。而这要不是看在别人不具备梁丰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和开封府、皇城司等等大量的底层资源,无法成立报社同他竞争的话,这份报纸恐怕早就烟消云散了。

因为他总是登载些扯淡的事,动不动就是圣人之言。前贤行述以及朝廷大事背书。连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趣事轶闻、小说连载都几乎消失不见。版面也缩小了将近一半。这样的破报纸。人家爱看才怪!

但是最近他生意忽然好了起来,就因为全社会都找到了一个吐槽的目标国子监!一面倒地将所有咒骂梁丰胡作非为,倒行逆施、违背圣贤教训、容忍三教九流于一炉,玷污朝廷重器、误人子弟,等等等等,简直是罄竹难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