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阳光大宋 >

第303部分

阳光大宋-第303部分

小说: 阳光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不怪你,这厮脾气怎地倔起来了?”赵祯沉吟道。难道自己的心思他不明白么?表个态,道个歉,然后宣布取消工学招生。最多自己再下旨申饬两句,万事大吉。这工学的确不靠谱啊,国子监是供孔圣人的地方,搞些木匠泥瓦匠进去,也有碍观瞻不是?赵祯心里就通不过。

阎文应见赵祯发呆不说话,就走上几步:“梁丰他请奴婢递了个话给官家。”

“说。”

“他说,这几日的折子,请官家好生细看,等过几日,他再来面圣分说明白。”

赵祯大惑不解。这几日的折子,自己一直留中未发。难道他早知道写的啥了?不可能,就眼前这态势,连王曾都不同他好了,谁还会通风报信。而且也都是些对他不利的言辞,他打听这个有什么用?

但赵祯转念一想,梁丰既然劝自己好好看,估计是很有深意的。看吧,反正又不是骂自己。赵祯自我开解道。摇摇头,苦笑着顺手取下一本《请罢梁丰国子监权判疏》,从头到尾细细读了起来。

奏折看了四五天,似乎朝臣没有歇气的意思,每天还是会有新瓶装着旧酒送进来。题目固然花样繁多,但中心思想就一个,连言辞都没什么新意了。赵祯还真有些审美疲劳了,依然没有猜出梁丰的意图。

“官家,有个事要奏报一下。”今日是李石彬当值,上前笑道。

赵祯最近眼睛有些腻,心情不太好:“说吧。”

“《西北》报纸,流传到京里来了。”

“报纸?怎么会流传过来?”他还没反应过来。灵域

“不知道,就是这几日吧似乎。”

赵祯这才抬起头来看着李石彬:“有什么问题?”

“上面登了一篇文章,题记是‘伍明山人’,似乎专为梁丰打抱不平而来。”

“快找来朕看看。”

李石彬把报纸递上去,一看时间,是十来天前发行。上面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光看题目,就足够吸引了赵祯的眼球。

文章大意:这是一个即将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具备了几乎所有可以走向伟大的条件和特征。但是还差yīyàng,差了整个国家对应该尊重的事物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尊重!

孔夫子讲:必也正名乎,意思是必须先给预备要做的事一个充分的理由和尊重,这件事才能做好。下面谈一谈,当今大宋,该给什么正名。

先说说以前,那时候没有锯子,没有刨子,据说是公输班爬山时被带齿的小叶所伤,发明了锯子,这才有了普天之下所有恢宏的建筑,所有精巧的家具,使老百姓过上了物质文明的好日子。

还有一件事,当年都江堰没有修筑的时候,蜀中水患难平,民众深受其害,是李冰父子巧极精思,创造了伟大的都江堰工程,现在蜀中沃野千里,百姓富足,才称得上天府二字。

还有许多许多,比如造纸,比如雕版印刷,比如铁蒺藜、比如火箭等等,哪yīyàng都是极其伟大的发明,推动了社会不断进步。

然而现在朝野竟有了一个怪现象,一律认为这些都是异端,都是下流,都是上不了庙堂的。试问,若没有发明织布,孔夫子他穿啥?若没有发明瓮釜,孔夫子他吃啥?那还不是茹毛饮血,yīyàng过着野人的生活?那他还臭跩个啥?

(略去若干字)

现在,到了必须为天下能工巧匠正名的时候了,全靠了他们,我朝才在北辽、党项粗野强壮的优势下,利用先进武器和英勇顽强,抵抗了敌人的侵略。有了许多的水利专家、建筑专家等等,我们才能享受到安居乐业,不再流离失所的幸福,才能看到大宋建起了那么多雄伟的建筑,华丽的宫殿

难道,给他们一个尊重就真的这么难吗?(未完待续……)

 459、释然

求票;。这个礼拜裸奔了;各位火力支援一下!

平心而论;这是一篇放到后世;绝对属于正能量的文章。但现在不行;现在是士大夫们掌管着天下;他们的权威是不容动彝质疑的。不管他们住着多么豪华的房子;吃着多么精致的食物;玩着多么精巧的艺术品;穿着多么华美的衣裳;但这一切在他们眼里都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孟夫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天经地义嘛;谁教这些人不读圣贤书;不懂道理?所以他们就是活该;活该为读书人服务!

于是梁丰又被掀起第二波批判的浪潮。

“梁玉田歪曲经义;罪不容诛!圣人之言;乃是说天下之事;必有名分之别;方可为之。圣人说君君、臣臣、父父、字字;都是名分所定位。推而广之;尊卑有序;上下有别。圣人说;这些东西不定下来;则会天下大乱;百信手足无措。现在他梁玉田干的就是让天下大乱。工匠都要抬进国子监了;那还有什么名分可言?”

赵祯脑袋都大了;怎么又来了?

他一手扶着微微有些圆脸的脑袋。撑在桌子上寻思:“报纸上说的这个;似乎真有些道理哩。现在自己身上吃的穿的;住的行的;哪一样不是他们干出来的?不就是进个国子监读读书吗;也不是不可以啊?话说梁丰可从头到尾都没讲过;要把这些人的祖师爷也抬进去供着啊。哦!对了!梁丰的确没讲过;讲过的是百官;是读书人!”

赵祯猛地坐直了身体;他好像发现了问题的关键。却朦朦胧胧表达不出来。赶紧吩咐:“把这几日弹劾梁丰的奏章都搬上来;朕要重新看。”

搬上来。这个词说明了梁丰这厮直接导致内宫太监们的重体力劳动。才清理出去的一堆;又吭吃吭吃抬回赵祯面前。

赵祯开始通宵达旦的认真阅读起来。

“官家有旨;宣梁丰觐见。”又有人来传达命令。

这次梁丰没有拒绝;有车的时候不去;没车的时候他倒干脆得很;二话不说就跟着进了皇宫。

赵祯摆摆手。让旁人全部退下;只有君臣二人单独对坐。

“你让朕好生看看弹章;朕看了。有几句话要问你。”

“嗯。”

“你说没说过;要把那些乌七八糟的牌位都请到国子监去?”

“没有。”他面不改色心不跳。

“没有?那又是怎么回事?里里外外明着就是说那些牌位该供着啊!”赵祯继续道。

“那文章;是我写的么?”梁丰悠悠说道:“我做一件事;别人怎么看。我哪里管得着?那么多骂我的你不问;就这么一篇;官家你就说是我作的?”

赵祯一时气结;还真不能说是他写的。

“那起码也是你授意的。”赵祯气呼呼道。

“我授意又有什么不对?许他们天天要让我胜败名裂;咱哼哼两声行不?再说了。你就说吧;那话有没有道理?”

“有一些。”赵祯不肯全部承认。

“有一些道理。那也是道理不是么?那你说;这么些老百姓;为了咱大宋江山社稷;为了咱大宋千秋万代;辛辛苦苦做点手艺;出血出汗修这个整那个;这江山是你们赵家的。你觉得说两句好话让他们高兴一下;过分么?”

“额;这个;也不太过分。”

“手心手背都是肉;合着只有那几个子曰诗云的是你的心头肉;其他老百姓就活该任他们欺负?”

“”

“官家;那首诗你读过没有?”

“哪首啊?”赵祯很糟心地说。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个岂会没有读过?呵呵;你也好意思拿来考朕;你的功名都是朕钦点的。”赵祯忽然想起这厮认真算起;还是自己门生呢;不免得意起来。又道:“这个跟你那事有啥关系?朕又没焚书坑儒!你当朕是暴君么?嘿;不对啊;明明是朕叫你来问话;你倒喧宾夺主起来!”赵祯忽然感受到了被人考较的难过;不服气道。

“嘿嘿;说这个是想跟你说;你要搞清楚;每次兴衰成败;可都是些不识字的老粗干起来的!”梁丰冷笑道。

“咦!?”赵祯愣住了;原来这诗还能这么理解的说?可不是么;哪一次成王败寇不是那些平头百姓或者刀把子老粗?还真没见过文化人抢了江山的。就说自己大爷爷太祖皇帝吧;不也是个舞刀弄枪的丘八么?

趁着赵祯陷入长考;梁丰趁热打铁说道:“历代兴衰;你也看了不少。发现一个问题没有?但凡一个朝廷气数将尽;必然是贪腐横行;民不聊生。官吏们欺上瞒下;上下其手;只知道中饱私囊;不顾百姓死活。有些君王的确是自己倒行逆施。但更多的;都是受了蒙蔽;根本不知道下面发生了什么?这为啥;那些大臣他不说实话啊;他得捞钱啊。这才激化了朝廷和百姓的矛盾;才导致了一次次的造反不是?要解决这个大问题;很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让百姓能和朝廷直接加强联络。你身在深宫;又没功夫天天微服私访;发生了什么;都是大臣说了算。这些人有的迂腐、有的奸猾、有的贪婪、有的糊涂;他们站在自己的思路想的说的;岂能和你想听的想看的完全一样?”

赵祯说不出话来;他今天说的话信息量太大;古人脑袋需要慢慢消化。

梁丰吞口唾沫;又接着说道:“说到底;这江山是你家的;我们这些人;都是你请来帮你打理的。给你看着;哪些地方要注意;哪些地方别出事。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你的日子当然就好过。说实话;自太祖皇帝以来;一直到官家你;都算做得不错了;既不偏听偏信;也肯轻徭薄赋不加重百姓负担;这才有了现在盛世蒸蒸日上的好年景。可是;你也要注意;读书人固然是最重要的一股力量;但除此之外的也不可小视。如果给予他们一些稍微起码的尊重;人家感受到了朝廷的关心;岂不更卖死力给你干活?谁还肯同你作对造反?”

“好像你说得也对。”

“什么叫也对啊;本来就是!现在又不要你出一文钱;就是准许国子监收些各类人才;让他们分别传授技艺;相互切磋;能琢磨出更好的物事;更巧的东西。你说说;这对谁有利?”

梁丰又道:“你决心大;我知道。可是要做一个真正的仁君;应该不止是考虑到百姓的疾苦;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穿;不受兵戈之灾;不遭水火之罪。我以为;更重要的是要让大家对你心悦臣服;人人都感受到你这个官家的关爱和理解。有些道理;老百姓没文化;说不出来。可是咱们假设一下;如果有哪位膨能把原先亩产两石稻谷的产量一下子翻成四石;你说这是大本事不是?”

“嗯;是;”

“假如为了这个;你御笔一批;给他个荣耀。他会不会感激涕零;誓死效力?”

“那当然!”赵祯傲然道。

“对了;那么他就会感激你的恩德;毫无保留地把这个技术传授出去;一传十十传百;普天下的粮食产量都翻番了;你还怕不怕饿死百姓?”

“呵呵;当然不怕了!”

“可是;你觉得靠人家就这么一个个地教;那不得传到猴年马月去么?咱要是找个地方把这些有天分;喜欢农事的人才聚齐来;这么一教;那速度得有多快?得多见效?”

“诶;对了;这个法子不错哈!”赵祯笑道。

“就是;膨是这样;工匠还不一样么?造桥厉害的;盖房子厉害的;修河道厉害的;全是人才啊;他们教会更多的人;那你遇到每年水患旱灾;得降低多少损失啊?”

“对对对;你这么说朕就理解了;这个是该入国子监!”赵祯竟然兴奋起来。

忽然又迟疑了:“可是;把他们同圣人之徒放在一起;总是有些不妥吧?这道理朕明白了;可朝臣们却不太好说动的。”

“你理解就好办了;本来我以为这么顺理成章的事;都不用请示朝廷的;看来是我犯了左倾幼稚病。这么着吧;你是官家;出口成宪;把这道理同他们掰扯掰扯。我呢;也退一步;咱不进国子监了;你再给题个字;我搞个国才别院;安顿他们。互不干扰;互不影响;不就结了?”

“这倒是一个办法。嗯;那你这个别院;准备安在何处?”

“就在国子监啊;砌堵墙隔起来就成。大门另开;各走各的;省得看着互相闹心!”

赵祯展颜笑道:“还是你行;此事朕看甚是妥当。就如你所说吧;回头弄个国才别院;自然是你当判院;一同搞起来。放心;朕已经全明白了;再出事故;朕替你担着。”

“行;那你担着吧;我走了;回去筹备筹备;事儿还挺多的!你说我这是图个啥呀;为你操心;还背个骂名!”梁丰摇头叹气道。

“呵呵;谁教你是朕的好朋友呢!”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460、求画

谢谢“※落霞※”的月票。裸奔中,继续求推荐!

“秋胡打马奔家乡,行人路上马蹄忙,坐立在雕鞍用目望,见一位大嫂——!”梁丰轻松搞定赵小六,哼着小曲晃晃悠悠来到家里,横着就进了门,一看呆住,两位老婆目光复杂郁闷地望着自己,又对视一眼,却都不说话。

这厮左右一看,两厢都有家人贼头贼脑地看着自己,尤其宋钱二妈,八卦得厉害的那种眼神。

梁丰知道肯定有什么事不对劲了,沉住气,轻咳一声:“走,到后院去,我有话要说。”说完背着手沉着先行。

彩云彩屏等丫头都被抱着俩小官人打发出去,后院只剩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