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深原--乱世英杰传 >

第77部分

深原--乱世英杰传-第77部分

小说: 深原--乱世英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稠与公孙宏虽然对满樊“庶民根本论”极为不满,倒不否认其它几条确是重整大军的良方。对他们这些世居辽东的人来说,中原王朝的改朝换代只不过是换面大旗、换个主子而已,而民风强悍的高句丽确是实实在在的威胁——这个被汉人视为山野蛮人的民族对汉人有着本能的敌视,即便在强大的两汉时期,他们也从未停止过对中原政权的反抗;自从二十年前被慕容尘的大军袭破都城丸都,高句丽便联结段氏与宇文氏,卧薪尝胆,几乎是与秦国同时期壮大起来。秦国有王猛,高句丽也出了一位丞相金东朝,无独有偶,王猛与金东朝都崇尚法家,以刑名治国,世事莫测,两个年轻的国家终于直面彼此。


第 一 章 长夜话兵(下)


 满樊说完,静静的站在正厅中央,炉子里的碳火烧得更旺了,不觉间天已全黑。所有人都在慢慢咀嚼满樊说得这几点:这些条陈他们不是没有想到过,作为单方面的将领甚至感触更深,然而包括蒙佐在内,都没有如此详尽系统的从各个角度去整合过。
徐苍欣慰的看着满樊,当日跟自己提到这些时还只是比较零乱的几个念头,到了现在,心头仅有的些许顾虑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可以放心的前往雁门赴任。
“咯啦~”蒙佐起身离座,走到满樊跟前,在他肩头重重一拍,扭头对徐苍道:“收了这么个好徒弟,要走了才拿出来,真是该打!哦,你是掌军法的,自己说,怎么罚!”
众皆莞尔,徐苍笑道:“军法不许在军中喝酒,我做个主,就破一次例,明天请大家喝,算是为我饯行,你们也好狠狠的罚我一通!”
“扑通!”在众人喝彩声中,满樊重重的朝徐苍拜倒,道:“若非将军在救我一命,满樊焉有今日!相别之时,请受三拜,以报将军教诲提携之恩!”说完,连叩三记,落地有声。
徐苍连忙将他扶起,动容道:“我徐苍自幼孤苦,无亲无靠,自打救你之日起,就把你当弟弟看待;兄弟之间,无须大礼,但存一心,天日可表!”
满樊的提议在经过一夜的讨论后,尽数付诸实施——淳于扬和夏侯铮把扩建一万铁骑的地点选在了辽水、浑水、衍水的冰冻河原上;辽水平原以东、与千山山脉相连的山地则成为了李维曹庆三万人的山地步兵的天然训练场;除了三百秦军斥候,关木也开始在辽东土著中秘密组建便衣斥候营,专职潜入高句丽刺探民风军情。
辽东战马充足,蒙佐把剩下的一万多轻骑都交给了王颌,让他一并组建辽东骑兵;徐苍中军司马的职位由满樊接任,军务军法一把抓;寸英本打算在各军中挑选两千战士组成亲卫营,可由于将军们都在要人,只好先精选三百名百战之士,号称“辽东锐士”,保护蒙佐的安全。
将军们走后,蒙佐找来了公孙兄弟,连同纪雨之,四人在灯下继续长谈。
“我来襄平的时候,走得是海路,”蒙佐道,“辽西辽东相隔七百里,一旦沿海大道被切断,不论哪个战场都会陷入危局。辽东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我们是不是能把这条海路利用起来,不单单作为商旅走货的通路。”
公孙兄弟相视一眼,若能通过海路运送物资,将大大减少因为前后阻断而对战争带来的危险。兄弟俩本就是辽西大船队的老板,自然明白个中利处,不过他们担心的是,一旦官府介入海路买卖,会不会对被他们公孙家的利益造成损害。
“二位不用担心,”蒙佐微微一笑,道,“我也是马贼出身,从辽西发货到盐城的买卖我也走过。船队,还是你们公孙家的;买卖,还由你们公孙家做,只不过——”蒙佐故意拖长了声音,公孙定道:“大人有话尽管直说。”
“对你们来说,只是举手之劳,”蒙佐道,“我不是要染指海运买卖,而是要建一支大秦水师!”这回连纪雨之都目瞪口呆,水师对位处南方的晋国来说并不陌生,晋室得以偏安江东也是靠着有一支强大的水师。然而晋国的水师只是在江河大湖中行走,辽东要建水师,面对的就将是汹涌的大海,海船与河船的设计建造完全不同,操作也有天壤之别,北方国家素来没有这方面的基础与船师,要建一支水师谈何容易!
不过蒙佐想把筹建水师的工作交给公孙宏、公孙定兄弟是有他的考虑的:一来是出于公孙定原本就是走海路买卖的行家里手,对造船航运十分熟悉,二来考虑到公孙家在辽西财雄势大,头面活络,做起事来能自然免去不少麻烦。
令纪雨之更加意外的是,公孙兄弟非但没有拒绝,反而一口答应下来,并且保证在开春时在辽西大港可以见到水师雏形。
公孙兄弟走后,纪雨之道:“建水师不光是为了连通两辽吧?你野心不小啊!”
“知我者莫若老纪,”蒙佐道,“当日我从乐亭出海,本想在辽水口靠岸,谁知道海风把船吹过了大半岛,在鸭绿江西面登陆,这才碰上高句丽大军血屠段家凤凰堡。从辽西出海,一直往南,绕过大半岛往东,不正是高句丽的西海岸吗?到那时大军兵出丸都山城,逼近鸭绿江,把高句丽主力吸引在北线;再出一支奇兵,走海路偷袭高句丽后方粮道——我问过段小姐,和辽东辽西只一条大道一样,高句丽也只有西面沿海一条狭长平原走廊,他们只能走这条路运粮,只要把走廊掐断,前方高句丽军将不战自败!”
纪雨之不得不承认,这是正面对付高句丽最佳战略,道:“光有两路人马还不够,你还得有第三只手,才能让高句丽分身不及,方寸大乱。”
“第三只手?”蒙佐皱眉道,“刺杀?——我不会做的。”
“双管齐下,南北并举。”纪雨之道,“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高句丽最强,有百济和新罗这么好两个帮手,为什么不用呢?”
“好计!”蒙佐一拍大腿,道,“我怎的没想到,还是你鬼主意多!”
“不是我鬼主意多,而是我们看问题的立场不同。”纪雨之道,“你是将军,自然从战略角度上去看问题;我是个文士,能不动干戈而制约对手,何乐而不为呢?不过有件事让我十分困惑。”
“说来听听。”
“既然金东朝是与丞相齐名的能臣名士,又怎么会在时局不清、敌我不明的情况下派大军去剿灭凤凰堡呢?这样做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纪雨之像是在自言自语,“金东朝搞变法已经把高句丽弄得鸡飞狗跳,这么做,只会让更多的人对抗他啊!”
“嘿嘿,”蒙佐搓搓手,坏笑道,“或许根本不是金东朝干的,要栽赃给他容易的很。”
“对啊!”纪雨之拍案而起,道,“还是旁观者清!”
“这三个月对大家都很重要,”纪雨之神情凝重,“金东朝变法能不能成功,就看他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我们要想抢在高句丽之前动手,也要看能不能在三个月里把大军练成,把水师建起来!”
“慕容尚死了,又来了金东朝,生命是何其有趣!”蒙佐仰天道,“有挑战才有意义,金东朝、变法、商鞅,我便来会会你!”


第 二 章 再世商君(上)

 
公元370年冬,高句丽小兽林王元年,都城,丸都山城。大雪初停,刺骨的寒风翻过长白山,沿着高句丽人的母亲河拂流水(今浑江支流富尔河)河谷倾袭着既年轻又古老的都城丸都。自西汉以来,高句丽就与中原王朝有着前丝万缕的联系:
高句丽建国称王后,为西汉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承认其王号,并令玄菟郡管理其事物。到了东汉王莽时,废除高句丽王国号,降一级为侯;并将“匈奴单于”改作“降奴服于”。后匈奴造反,王莽集结三十万大军讨伐,并征发高句丽人助攻。高句丽人不愿与匈奴为敌,派去的兵纷纷逃亡塞外为盗寇,攻杀辽西大尹田谭。王莽大怒,派大将严尤讨伐,严尤斩杀高句丽大将延丕,大胜。王莽又下旨贬高句丽为“下句丽”,高句丽王为“下句丽侯”。从此以后,高句丽与中原王朝关系恶化,成为东北的一大边患。
公元14年,高句丽人占领了属于玄菟郡的高句丽县;公元28年,东汉辽东郡太守发兵讨伐高句丽。大武神王高无恤坚壁清野,退入国都(当时国都为国内城,今吉林集安县)附近的丸都山城据守。汉军围困了三个月,求战未果,只好退兵。四年后,汉光武帝重新册封恢复了高句丽的王号。
东汉末年,公孙氏雄踞辽东,公元196年,高句丽新大王初即位时,王兄拔奇曾得到公孙度之助,起兵争位,旋败死。高句丽与公孙氏结怨。后公孙康痛击高句丽,并焚毁其国都国内城,高句丽被迫迁都山城丸都。
公元233年,东吴曾派使者出使辽东公孙渊处,后公孙渊反目,杀吴国特使;其随从逃亡高句丽,假称奉孙权之命而来,高句丽转而与东吴交好。孙权赐高句丽东川王为“单于”。后因魏国派人出使高句丽,促其与东吴断交,高句丽迫于魏国压力,与吴绝交,斩吴使胡卫等,送首级与幽州。
公元237年,司马懿率四万大军分水陆两路远征辽东,并要求高句丽出兵相助。高句丽派数千精兵帮助魏军,破襄平,击杀公孙渊。公孙氏败亡后,高句丽趁魏蜀吴三国混战,司马氏与曹氏内讧无暇东顾之机,频繁入寇辽东,攻占辽东数城。
公元246年,魏国幽州刺史毋丘俭东出玄菟郡,讨伐高句丽。高句丽东川王亲自率领步骑两万大军迎敌至沸流水,战魏军于梁口,大败。东川王引残军退守丸都城。毋丘俭令士兵“束马悬车”,攻破丸都山城,大屠。
不久,毋丘俭再征高句丽,派玄菟太守王颀紧追东川王,过沃沮千有余里,至肃慎氏南界,刻石纪功而还,东川王死于逃亡中。
西晋时,五胡乱华,高句丽东山再起,并先后吞并乐浪、带方二郡。
公元293年至320年间,高句丽先后七次入寇辽东、玄菟、乐浪、带方诸郡;燕王慕容廆亦两次进攻高句丽腹地,掘高句丽西川王陵墓。
公元342年十一月,燕王慕容皝兵分两路进军高句丽。慕容皝亲领精兵四万,以慕容翰、慕容尘、慕容霸(即慕容垂)为大将,大败高句丽军,攻破丸都城,故国原王落荒而逃。燕军将丸都劫掠一空,虏走豆腐干高句丽百姓五万,挖故国原王父亲美川王陵墓,带走美川王尸体;并一把火焚毁丸都,班师回国。
故国原王返回后,重修国都,派使者到燕国称臣纳贡。燕王慕容皝才把美川王的尸体交还高句丽。十三年后,慕容皝才把国王的母亲送回了高句丽,并封故国原王为“征东大将军、营州刺史、乐浪公、高句丽王”。
被燕国打败后,高句丽元气大伤,不得不再次倚重与慕容氏有大仇的宇文氏与段氏,通过扩大两族封地的方法在燕国与高句丽本土间筑起一道缓冲。由于在丸都之战中国中文武大臣多半战死,故国原王便起用了一大批年轻官员,其中就包括主持重修丸都山城,当时还不到二十岁的金东朝。
丸都山城修建在国内城以西,三面环山,只有西面一条陡峭的山路通往浑水。高句丽国人多为山民,在建造丸都和国内两座都城之时只把它们当作了镇守北疆、抵御中原王朝从辽东进犯的前哨堡垒,只考虑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并没有设计成像邺都、洛阳、长安这样的大型商业都市。
为了对抗中原王朝,南方乐浪(今平壤)、带方二郡的地位远不及北方丸都、玄菟(今抚顺)二郡。金东朝执政后,大力开发南部沿海平原一线,使乐浪成为全国的经济和贸易中心,由于丸都地狭城小、时刻面临着辽东的威胁,金东朝便将一部分王室和官署迁到了乐浪,既能免去兵戈之险,又可作为征讨南方百济、新罗两国的基地。
“大人,”一身暗红战甲的年轻侍卫长快步走来,道,“屠杀凤凰城一事已经查明:太尉朱中胤大人的公子朱其莫曾秘密调动过九连城外北营的三千步兵,回来时少了近千人;末将曾亲自去凤凰城看过,的确留下了九连城驻军的兵器。”侍卫长名叫金羡云,是金东朝收养的孤儿,为人精细、作战勇猛,深得金东朝信任。
“你怎么看?”与王猛同岁的金东朝眉骨清俊,消瘦的面庞上嵌着两道细长的剑眉,眼圈有些发黑,略带血丝的双目炯炯有神,透出几分威严。
“如果朱中胤只是为了栽赃给大人,这样做也未免异想天开了,”金羡云道,“九连城外北营的统领李尚节怕是有把柄落在朱中胤手中,不得已而为之。”朱中胤是朝中反对变法最顽固的几个大臣之一,与以清江王为首的宗族势力相勾结,处处破坏变法,金羡云与李尚节是好朋友,自然要为他开脱。
“你跟了我多少年?”金东朝问道,语气冷峻。
“十五年多。”金羡云心底有些发虚,不敢抬头,毕竟他是深知金东朝的脾气的。
“十五年,你把我交给你的都忘了?”金东朝反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