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大帝国 >

第15部分

中华大帝国-第15部分

小说: 中华大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皇宫,门外的禁军见了也不阻拦,打开了门将马车放了进来,马车在皇宫内疾驰。

七转八转之后,马车停了下来,李莲英快步下车,一溜烟跑没了。赵刚不敢乱动,也不敢停在车上,就打开车门站在车的边上。

环顾四周,赵刚发现自己处身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后面是一大湖,夜色中隐约看见一道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长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月光下竟然出现九潭映月奇景。由于岛堤之间由桥相连,形成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与远处的山峰相对,当真是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左侧从湖岸直到山顶,一重重华丽的殿堂台阁将山坡覆盖住,构成贯穿于前山上下的纵向中轴线。赵刚置身其中不觉感慨皇家的气派。

右侧的景观与前山迥然不同,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环境,林木蓊郁,山道弯曲,景色幽邃。除中部的佛寺“须弥灵境”外,建筑物大都集中为若干处自成一体,与周围环境组成精致的小园林。它们或踞山头,或倚山坡,或临水面,均能随地貌而灵活布置。

前面应该是‘慈宁宫’,慈禧太后的居所,在灯光的映射下也是金碧辉煌。可惜修建的再辉煌不过是过眼云烟,空费国力罢了,如果这些钱用到海军建设上…。

赵刚这边胡思乱想,那边李莲英已经见到了慈禧:

“小李子,今天不是让你回家省亲吗。怎么一个时辰不到就回来了。是不是哄骗哀家啊。”

慈禧太后对李莲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不敢欺瞒老佛爷,没有有天大的事情哪敢惊动老佛爷,”

李莲英顺着慈禧的口气说,

“有人密报奴才,说某军机大臣图谋罢黜老佛爷。奴才心急火燎,唯恐让奸人害了老佛爷,特来相告。”

“什么,竟有此事?”慈禧太后被李莲英的话给惊呆了,还政还政,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奴才句句是实,不敢有半点假话。”李莲英说完递上信札。

慈禧看完之后,面色惨淡,对李莲英笑了一下:

“小李子,没想到辛辛苦苦的当家二十年,现在碍着别人了。咱们得赶快腾地方,晚了就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

“老佛爷,谁敢这么对您,真是狼心狗肺。奴才豁出这条狗命不要了,也要跟这个混蛋拼了。”李莲英跪在地上大哭。

“好,好,小李子,我知道你一向忠心耿耿。但是有人要皇帝的亲政,这可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你能档得了。”

“老佛爷,奴才想好了。皇帝虽然雄才伟略,但毕竟年轻,处理国事还显稚嫩,还需要老佛爷掌舵。那些大臣不过是蒙蔽皇上的小人而,如果老佛爷真的不干,那大清国非得乱套了不可。老佛爷,你可不能退呀!”

李莲英突然话锋一转,劝起慈禧来。

“有理,那应当怎么办呢。”

慈禧太后怔了一下,似乎被李莲英话中之意打动随口问道。

“老佛爷,咱们就把这封信交给皇帝,然后再拿出听政的旨意给皇帝看!最后,颁旨训斥该大臣。这样皇帝必然幡然醒悟,一场大风波弥于无形。”

李莲英说完,给慈禧太后磕了一个响头。

“好,就这么办。”慈禧太后早就下定决心,刚才的样子不过是装出来的,对于政敌她历来是毫不留情的。

一切都很顺利,当光绪见到劝自己亲政的信件时,大惊失色的跪在“亲爸爸”面前,将自己撇的一干二净。慈禧也就顺势接受了光绪的辩白,顺便让光绪闭宫反省半个月,等到光绪出来,那些想造反的大臣早就被慈禧一扫而光了。

一个时辰后,赵刚见到了慈禧。慈禧此时已经倦了,人懒懒的靠在床上,隔着帘子问赵刚几句,已经支持不住连打了几个哈气。赵刚只好退了出来,到了外面见李莲英已经等了好一会。

李莲英也十分困倦,拉了赵刚上了马车,上车后李莲英对赵刚笑了笑

“恭喜,明天太后就会拟订诏书,升你的官。老弟你的资历太浅,最多只能升到巡抚,不知道你想在那里开府。”

赵刚期期艾艾的说不出话,突然而来的幸福让他觉得有些眩晕。李莲英见他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老弟,你马上就是封疆大吏了,怎么城府还是这么浅呢?”

1894年1月8日,某军机大臣上表称病。太后下诏:“xxx身体不适,准予回家养老。”一时间朝野震惊,该军机大臣不过四十岁,身体一向很好,是光绪的主要支持者。这样的人“称病”了,太后也“同意”了,这事怎么看怎么透着蹊跷,不过谁都没这个胆量去深究此事。

隔了两天,太后下旨“赵刚升任盛京将军,曾蕴升军机处大臣。”

 第三节 变生肘掖(上)

时间回到半个月前,赵刚离开平寇军的时候,走前赵刚将军权交给吴俊升代理,兵工厂一干事宜交给詹天佑处理,唐绍仪则负责外交相关事宜。// 安排好之后赵刚放心的去办事了。

赵刚走后,军事和兵工厂的事情压下来,吴俊升和詹天佑增天都忙得团团转,唯独唐绍仪去十分清闲。这天唐绍仪正在书房临王羲之的兰亭序,今天唐绍仪心情平和,自觉下笔与往日大不相同,颇有几分王羲之神采,心里微喜但还是破开骄奢之心,全神沁入书道之中。写道“当其欣于所遇”这一句时,唐绍仪感觉自己的笔已经活了起来,从心所欲不逾规。心中感慨:二十年练笔终于初窥门径。

正在这时,有人敲门,敲门声一下打破了书房的寂静,也打破了唐绍仪的心。手微微一抖,下笔重了些“快然自足”的足字已然失去了行云流水的意境。唐绍仪心神大乱,“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写得干枯无味尚不及平时之水准。

唐绍仪大怒,平时他严令手下不得在临帖时打扰,不知哪个杀才如此大胆。打开书房的门,唐绍仪准备一脚踢过去,让他知道知道厉害。

脚没有踢出去,站在唐绍仪面前的是袁世凯的亲信袁六。袁六件唐绍仪脸色不善,急忙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恭恭敬敬的地给唐绍仪。

一行整齐的正楷跃入唐绍仪眼帘,“菊人弟亲启”

唐绍仪的不快烟消云散,正是袁大人在自己不得志的时候提拔自己,在十年间为自己不遗余力奔走,才有了自己的五品顶戴。相比之下,一幅字算什么,只要袁大人的一句话,唐绍仪赴汤蹈火都不能报答袁大人的知遇之恩。

袁世凯的信,信中说近来朝鲜局势不稳,能不能跟赵刚商借平寇军。唐绍仪十分为难,他知道赵刚在平寇军上倾注的心血,但还是硬着头皮去见吴俊升,至于能不能借来全凭随机应变,成不成就看天意了。

到了巡检办公的地方,就看见吴俊升气哼哼的坐在位置上。见唐绍仪也愣了一下,随即打了声招呼:

“原来是唐先生呀,不知道今天是哪阵风把您吹过来了?”

唐绍仪见吴俊升语气不善,心里纳闷,一直以来赵刚和吴俊升好得像一个人似的,要不然赵刚也不会任命他为东路副巡检使,负责平寇军的日常训练。怎么今天生这么大的气呢?

唐绍仪试探的问了一句

“吴副巡检,什么人这么大的胆子敢得罪你了,看你气成这个样子。”

吴俊升一说起来也是一肚子的气

“xxx的,德国人上任以来,可没少祸害咱平寇军的人。以前咱们都是打了就跑,绝对不吃亏。现在可好,阵地战,每天练得像个泥猴似的,到时候打起来最多也就是个两败俱伤。前一段演习,洋鬼子表现不好,结果板子竟然落在自己老兄弟屁股上。这样赏罚不公,兄弟们都不想干了,老吴是个大老粗,干不了这个精细活,也准备不干了。”

唐绍仪心里不愿搞这些离间之事,但是为报袁世凯的恩德,只好勉力一试,上前一步道:

‘吴巡检,这德国人现在势头可猛,一来就当了营长,听说这两天又要当团长,这官越当越大,往后可真没有咱们老弟兄的位置啦!‘

吴俊升被他一激,气得有些口不择言了:‘告赵刚……不是,到赵刚那儿去告德国人,他赵刚要不把德国人给撤喽,妈拉巴子我就不伺候他啦!老子拉杆子去别的地方,不行就上山!‘

唐绍仪看了他一眼,心中一动,看看还差点火候,就扔还给他一句:‘我听赵刚对德国人说,你给德国人牵马扶镫都不配。‘

说完这些话,唐绍仪脸上有些发烫,他本来是个正直的人,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竟然说出这样无耻的话。但是袁世凯的脸在唐绍仪脑海浮现,仿佛感到袁世凯在对自己说:“菊人贤弟,这件事全仗贤弟了。”唐绍仪摇摇头,将这些摇出脑外。

吴俊升气得上下嘴唇直哆嗦:‘赵刚,好你的混蛋,老子千军万马中救了你,你就这么磕參我的。好!我他妈的不干啦.

说完话吴俊升一拍桌子就想撂挑子,唐绍仪问道:

“吴巡检,你要到哪里去?”

吴俊升听这话愣在当场,他一时气愤说出这么多的话,但是却不想真的跟赵刚决裂。而且离开赵刚之后怎么办,他可是一点都没想过。

“去哪里还有没有想,但是无论去哪里都比这里强!”

唐绍仪见了,知道火候到了,就说道:

“吴将军,到是有一个天大的良机摆在将军面前,不知道将军有没有这份胆量去搏这份富贵。”

吴俊升虽然粗心,但并不傻见唐绍仪在自己身上费了这么多心思,有些疑心

“唐先生,你为什么跟我说这么多的话呢?”

唐绍仪面色一变,大怒道:

“吴将军,我看你大破土匪,神勇盖世。却被赵刚冒领了功劳,而且处处被赵刚压制,这才动了不平之心,箱体将军谋一份大富贵。没想到竟然受将军猜疑,是唐某的不是,这就拜别以后不敢与将军共事!”

一撂长袍就出了门,吴俊升被他的话打消了疑虑,看唐绍仪要走,急忙快步拉住陪了不是:

“唐先生,别生气,老吴刚才猪油蒙了心,说错话得罪了,请先生指点老吴。”

唐绍仪见吴俊升上套,就把计划说给他听:

“吴巡检,你英武盖世但是不过当个副巡检,你看我不过一个文弱书生却当上了五品官,你说这是为什么?”

吴俊升大大咧咧的说:“你家有人。”

“我家并无当官之人。”

“那就是有钱。”

“家中现在仍然一贫如洗。”

“难道是娶了那门女子,少奋斗二十年!”

唐绍仪哭笑不得,如果不了解吴俊升还以为他是开玩笑呢:

“唐某尚未娶妻。”

吴俊升不解,就问道:

“那是什么原因,老吴想不出来。”

唐绍仪心叫一声’惭愧’,厚着脸皮说了出来

“我拖到袁世凯大人门下,不过五年就升任五品了,袁世凯大人乃当世豪杰,为人慷慨大方,对属下非常照顾,如果吴大人您过去,不出两年就会当上三品的将军。到时候光宗耀祖,何等荣耀呢?”

吴俊升听到后来,一是喜上眉梢。两人约好时间分头行事去了。

 第四节 变生肘掖(中)

吴俊升现在在平寇军营房的办公室里,营房四周有土围墙,大门有岗楼,院内有操场和一排排营房。/

这时候,吴俊升正召集连以上中官在一起开会,让大家听听刚被解职的几十名军官的哭诉:‘赵刚赏罚不公,我辛辛苦苦的跟着他,演习中尽职尽责,可他连勒都不勒你!一句话就给兄弟掳了……‘

其他军官听了也十分不平,吴俊升见了,跳到台子上:

“兄弟们,我看赵刚当大官了,有点变样儿了。大老远跑来请来外国佬,在咱中国招聘人才不说,把人都请到外国去了,以后要在全世界招人来咱盛京。招来人才你给他再多的薪水我都不反对,可你招这么多人来了,不得给他们官做吗?官都叫这些人做了,这算咋回事?这不是黑狗刨食白狗当灾吗,爷们血汗打下来的江山,叫照猫画虎的人坐吗(吴俊升是指德国人看军事地图,拟定战斗计划)?”

一旁的军官听了都激动起来,一起大吼“不行!绝对不行!”

吴俊升摆了摆手:“今天,我跟唐先生说好了,去朝鲜投奔袁大人。袁大人在哪里就是太上皇,咱们过去了,饷银加一倍,官职升一级,每个兄弟分一个水灵灵的朝鲜妹子,大家看好不好!”

几十个吴俊升的老部下立刻叫好,后面的人见了也跟着叫,吴俊升见这么多人拥护自己,心里十分得意:

“好了,先回营去准备一下队伍,东西不够就到仓库里面去拿,明早每人发一两银子启程。”

众军官得令之后就散了,等下午唐绍仪来时,吴俊升正一个人喝酒呢。

唐绍仪本以为吴俊升应该已经整理好队伍,就等他来呢。见到大营里面人声沸沸,却没有整理出发的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