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大帝国 >

第19部分

中华大帝国-第19部分

小说: 中华大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再省之数。”

赵刚闻言大喜,又问道:

“王大人,我要在半年内扩建船坞,使其可容两万吨巨舰停泊修理,所需材料以及人力物力财力几何,你写个条陈给我。”

王仁宝不敢置信的看赵刚,

“大人难道是想???”

“不错,此事机密,袁大人向我推荐你,否则也不会告诉你,还请你不要外泄。”

王仁宝应了声,人好像还没有醒过来,有些怔怔。赵刚见了知道他是有些欢喜过头,就打岔道:

“王大人,不知除了旅顺船坞之外,我大清尚有几个船坞?”

王仁宝对这个问题张嘴就来:

“福州船坞原为泥坞,属于福州船厂,位于马尾山麓下的中歧地方,为同治六年(1876)所修。计地周围四百五十丈有奇,其中设有船槽一座,以铁杉木为梁柱,用机器旋转,将船挽而登陆,以便勘底修理。惟其槽身仅可任重一千五百吨左右,以之修理一百五十匹马力之船尚可,稍重即非所宜。”

上海船坞,亦为泥坞,原属于江南制造局,后名江南船坞,位于上海的高昌庙附近,同治六年(1867)复修。长约三百二十五英尺,主要为修理江南制造局所造木壳兵船之用,根本不能用于修理铁甲兵轮。

广州船坞,广州原有泥坞一所,可修小型巡船,光绪二年(1876)地方当局又向英人购得黄埔石坞(rockatwhampoa)一所,其中分为内外两区,内区长二百七十二英尺,宽六十六英尺、深二十英尺;外区长三百六十三英尺,宽七十二英尺,深二十一英尺。分之可为二坞,合之仍为一坞,容量八千五百吨,可修五千吨之船。惟当购买之时,曾经规定二十五年之后方准修造舰艇,须至光绪二十六年始为限满,且距北洋过远,亦无法使用。

大沽木坞南洋虽有船坞三处,可是北洋船坞却无一所。直至光绪六年(1881)正月,北洋才建造船坞一所,此即为大沽木坞。该坞位于大沽口海神庙的东北,面积长三百二十尺,宽九十二尺、深二十尺。另海神庙西北尚有西坞一所,迄西还有乙丙丁三坞。三坞面积较诸东坞略小,计乙坞长三百五尺、宽八十尺,深十七尺;丙坞长三百尺,宽八十三尺,深十六尺;丁坞长三百尺、宽八十三尺,深十四尺。此外,尚有土坞数所,以备舰艇避冻之用。该坞工程凡鸠工庀材皆由天津海关税务司德人德璀琳(g.detring)主持,监工者亦由该关中熟悉工程之人员兼任。自光绪六年正月开工至同年十月工竣。其后叠次修整,历时将及两载,耗银总计四十余万两。不仅历修“操江”、“镇北”各轮,均能妥速如法,而且坞基坚固,屡经海潮震撼,均可力保无虞。较诸南洋三坞实为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大沽船坞之告成,虽说“嗣后来往来各兵轮,无论事机缓急,工程大小,总可随时立应,殊于水师根本有裨。”然而该坞面积较狭,深度不够,以之容纳小型的炮艇尚可,以之停修铁甲战舰仍感难以为力。

 第十一节 马作的卢飞快

王仁宝不愧是河工出身,将船坞之事娓娓道来,就连外行人如赵刚听的明明白白,知道当今清朝船坞大多简陋,不堪大用,如何赵刚正听得入神之时。//外面人声嘈杂,过了片刻,折差将一份六百里加急邸报送了上来,赵刚不敢耽搁,打开一看,里面只有寥寥几句:

“朝鲜东学党叛乱!着盛京将军即刻回盛京处理相关事宜!”

赵刚有些遗憾的放下邸报,本来以为可以亲自领导旅顺港的改建工程,因为这句话,赵刚不得不回到盛京,处理接踵而至的平叛事宜。对于旅顺的改建以及要塞的建设只好全权交给袁保龄负责,还好在和袁保龄接触的过程中赵刚对他的印象极好,将这工程交给他并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想到这里,赵刚沉吟了一下,对王仁宝说:

“王大人,本将军有急事要回盛京,旅顺港如何改建,你写一个折子给我。另外,我不在时,袁大人负责;袁大人劳苦功高,一切事物仍由袁大人全权打理,一切所需款项由盛京府支出,十万两以下支出不必上报,可自行决定,务必在半年内完成旅顺的扩建!如果袁大人不能视事,你来负责。如果有人不服管理,不必禀报我,就地免职。”

王仁宝沉稳的站起身说道:“大人之言,卑职谨记。”

“那好,我这就动身,旅顺就交给你们了。”说完这些,赵刚已经走出了门,过了片刻,马蹄声踏踏已是走得远了。

王仁宝见赵刚走了,这时的天色还早,就出门去了袁府,他和袁保龄相交十余年,感情莫逆也不等人通报就进了书房。早上还病怏怏的袁保龄却正在书房舞剑,一点发病的样子都没有,显然这个老狐狸是装病糊弄赵刚。

袁保龄心情不错,见到王仁宝进来就将剑挂到墙上,笑着问道:

“仁宝,你觉得新任的赵大人如何?”

王仁宝回道:“此人重实事,几个问题问得很到位,只是卑职不明白,大人正值壮年,虽然前几年身体不佳,但是这几年早就好了,为何近日突然称病?”

一提到这件事,袁保龄就气不打一处来,怒冲冲的说:

“还不是我那不成器的侄子,他唆使赵刚的手下叛逃到他那里,又递了折子弹劾赵刚。本来以为赵刚没有什么背景,没想到赵刚竟然是太后一党的,这下闯下滔天的大祸。为了救他,只好用我这个老朽救他这个小畜生,那我的顶戴保住他的顶戴。”

王仁宝无语,在一旁递过一杯清茶,袁保龄举杯喝过:

“仁宝无论如何这是私事,我因私废公已是不该,还望你不要因为这些心生埋怨,耽误国事,切记切记。”

王仁宝点头称是:“大人金石之言,仁宝谨记。不过赵大人走前说过,袁大人劳苦功高,一切事物仍由袁大人全权打理,一切所需款项由盛京府支出,十万两以下支出不必上报,可自行决定,务必在半年内完成旅顺的扩建!”

“当真!!!”

袁保龄没想到竟然听到这样的话,本来他以为赵刚上任,必然将自己的原班人马全部清掉,再安插上自己的人马。没想到赵刚竟然问了一堆技术问题之后,就提供了最大的能力支援旅顺的建设,对比自己侄儿的恶行,袁保龄有愧于心。

“仁宝不敢有半点虚言。”

十年来袁保龄一直受困于经费窘迫,好好的一个大军港搞得不伦不类的,饱受非议;今日看到解决的希望,心里当真是欣喜异常。

顺手拔出墙上悬挂的宝剑,袁保龄舞动起来,边舞边吟道: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苍老的声音,略显蹒跚的脚步,青丝如雪的头发让王仁宝的眼睛湿润了。

回到了盛京,赵刚立刻召见了侦缉营的黑牛,了解朝鲜的情报。

黑牛拿着整理过的卷宗,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看得出阅读这些东西远比举石锁要残酷的多。

“这次东学党叛乱,势头猛烈,金(全)…棒(奉)准率领东学道徒和农民袭击郡艾(衙),驱逐郡守赵…嗯…甲,并打开仓库将钱谷分给农民。起义军以古阜郡的白山为根据地,成立了组织,制定了行动纲领。这个组织以金(全)…棒(奉)准为总督,全德明为军师,崔海月、金开男为大将,各领一军。其行动纲领是“不杀人伤物,逐灭夷委倭,澄清圣道,尽灭权贵。”

赵刚听得实在费力,索性一把抢过卷宗,读给黑牛听:

“朝鲜政府得悉起义军攻占古阜郡后,全罗道观察使金文铉急派李庚镐率领全州监营200名士兵前往镇压,在古阜郡黄土岘被起义军打败,李庚镐被击毙。政府闻报,连忙派洪启薰为招讨使,率领京军壮卫营800人,奔赴全州进剿;后又派枪炮队400人支援。几日后在长城郡城南月坪洞被起义军打败,营官李斗璜被击毙,洪启薰逃往灵光郡。起义军由此北上,经泰仁、金沟两县,直逼全罗道首府全州。守城将领林泰斗闻讯弃城逃跑,民众开城迎接。日前起义军入全州城,下一步计划待查。”

赵刚听了这些之后并不意外,两次一共卖给崔海月六千支枪,对付几百名朝鲜军队自然是绰绰有余,但是袁世凯手中的几千精兵,那就不是东学党能够对付得了的。赵刚盘算着要不要免费送些军械,最后赵刚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自家的任何东西必须都是收费的,如果不能表现出相应的实力,那么不会有任何施舍。最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确认这些消息是否正确。

“黑牛,这上面所写的东西,真实性如何?”

“应该是真的,我们派了几个人,按照你说的到了朝鲜。他们一共发回了九份情报,大部分都是相符的。”

赵刚满意的点点头,看来黑牛还是可造之才,侦缉营的成果斐然,以后还要扩大规模。

送走了黑牛,赵刚又去其他地方转了转。让赵刚感到吃惊的是,在赵刚离开之后,招募新兵,兵工厂以及工业的建设竟然毫无进展。每个人只顾自己的那一块,相互之间没有任何配合。

 第十二节 吾将上下而求索

送走了黑牛,赵刚又去兵工厂转了转,几个月前已经可以批量制造1893式步枪,赵刚对这几个月的进展还是充满希望。/冬日的连山关和摩天岭落满了白雪,将它们打扮成两个白盔白甲的武士。更显得雄伟无比,一路上到处银装素裹,让人看了心情舒畅,赵刚与几个亲卫骑马缓行,一路上有说有笑,十几里路程不知不觉地就到了。

守卫见是赵刚,不敢怠慢急忙将他让了进来,赵刚问道:“詹总办在哪里?”

那管事的还没说话,就听外面传来一声巨响,直如平地响起一声雷,连地面都如地震般簌簌颤抖。那管事的被吓得一脚跌倒在地,旁边亲卫愣了一下后马上围住赵刚,此时兵工厂已是一片混乱,几面铜锣敲响喊声连成一片。

赵刚一摆手,先教亲卫散开,又对那管事的说道:“先不要慌,今天是不是在实验新武器?”

那管事的本来蒙蒙的,见赵刚如此镇定心里也不那么慌张了,站起来回话:

“大人,今天是在实验新的75mm速射炮。”

赵刚点点头,75mm速射炮是赵刚最近才想到的,现在的火炮技术的最大进步在于制退复进器的发明,从而使管退炮取代了架退炮。19世纪中叶以前,一般火炮的炮身系通过耳轴与炮架相连接,即所谓刚性炮架。刚性炮架火炮发射时炮架受力大,炮管连同炮架整体后坐。因此,不得不把火炮设计得很笨重,造成在战场上的机动困难。又因发射时整个火炮产生较大位移,重新复位和瞄准都很浪费时间,使发射速度受到很大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火炮设计者尝试着在炮管与底座之间安装一个缓冲器,以减少火炮射击时对炮架的作用力。经过长期摸索,到了19世纪90年代初,火炮的水压弹簧式制退复进机终于被创制出来。这是火炮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突破,它标志着火炮从架退时代进入了管退时代。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大部分国家都认为水压弹簧式才是唯一实现制退复进的方法。

但是在原来的历史上,水压气体式制退复进机最早是由法国人莫阿于1897年首创的,先装在75毫米野炮上。制退复进机分制退和复进两部分。制退机由制退管、活塞及液体组成,制退管与炮身后端之连臂相连,火炮发射时,炮身带动制退管后退,活塞一端之液体因受压力,自漏口流至另一端,此时液体即发生一种抵抗力,以徐徐制止炮身后坐。复进机系利用气体吸收后坐力之一部分,待后坐结束时,被压缩之气体,因其伸张将后坐体推至原位。这样,通过制退复进机这个中介,炮管和炮架实现了弹性连接,既有利于减轻火炮的重量,又为提高发射速度创造了条件。

在一战中,法国人的75mm火炮每分钟30发(最大每分钟45发)的速度猛轰德军,而德军采用新型的77厘米速射炮每分钟可以发射8发6。85公斤重炮弹。在完美的‘水压气体式制退复进机’协助下,法国1897型速射炮在弹重更重、射速更高的情况下仍旧可以完美演出。更重要的是,虽然射速如此之快、后座力是如此猛烈,整门火炮在持续射击下几乎不会产生位移,因此炮手可以轻易地在每一次射击间,调整射击诸元以修整弹着点。

经过一战之后,所有的争论都消失了,水压气体式成为了火炮的唯一选择。

而赵刚来看,水压气体式速射炮制造并不困难,甚至可以说,远比水压弹簧式要容易得多,这对于基础薄弱的中国来说,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但是,刚才的实验显然是失败了,并且可能引发了周围弹药的殉爆。

赵刚有些心烦,到了清朝以来他无往不利,不自觉地将自己看成了超人,想以一人之力改朝换代。这次事件就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