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家业 >

第146部分

家业-第146部分

小说: 家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了,六岁的小子了,咱们村里,哪家六岁小子不是上山捣鸟窝子,下河摸鱼的,不能拘着,不然的话,这小子成不了材,慈母多败儿不知道啊,就这么定了,平日里让他姐姐们照应点就成。”王老汉道。
王老婆子想想也是这么个事情,便也无奈的点头。
这时,一个妇人从厨房里出来道:“爹娘,晚饭造好了。”说着,又四周看了看:“爹娘,东哥还没有回来了?”
“嗯,应该快了吧,许是油坊里有什么事耽搁了。”王老汉看了看天色,天已蒙蒙的了,往日东子已经回来了。
正说着,院门就开了,王东推了门进来。脸色有些沉,眉头锁着。
“咋啦,出什么事了?”王东媳妇儿上前,拿着块布就给王东身上拍灰。
王东挥了挥手,阻止了自家媳妇儿,随后就走到王老汉身边,蹲了下来,好一会儿道:“爹,杜家兄弟今天又把李东家给告了。”
自从当年桐油中毒后,李家不仅冶好了他小儿的毒,又看着他日子困难,更是把他招进了油坊,如今每日里只要下力气干活,那每月的工钱足够一家人生活了。
“这事上回不是告过了吗?杜家那两玩意儿还有脸告?”一听王东这话,王老汉就炸了,这两个不是人的东西。
“这回他们把前任的韦县令一起告了,又买通了城里几家桐油中毒户,让他们承认当初是李大郎买通他们的,听说新来的巡按大人已经受理了,明天就要开堂。”王东闷着声道。
“这还有良心吗?啊!当初,若不是李家接过这烂摊子,那些人早不知什么个情况了,居然如今就能被几个钱买通,啊……”说到这时,王老汉两眼火辣辣的盯王东:“可是杜家那兄弟也来买通你了?”
“爹,你儿子咋样的人你不知道吗?”王东迎着自家老爹的眼神,王老汉才点点头,自家的儿子自家知道,不是那坏了良心的。
“爹,我刚才从罗村过,听说罗村当年中毒的人在找人写状纸,要重告杜家兄弟,大赦能赦,却没说咱们不能再告,我们村当年中霉的也有十几户,我想着是不是也找找大家,咱们也告。”王东道。
“告,得告!!咱们老百姓,那心得明明白白,那腰杆子也得硬硬堂堂。”听着王东的话,王老爹恨恨的道。
……
   
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堂争辩

这一夜,李家人该吃吃,该睡睡。
反正该做的准备早就做好,也就只等着海青天怎么断案了。
清晨,贞娘一大早就去墨坊里转了一圈,然后回到家里,她知晓,一会儿,衙门里定会有衙差来传大哥了上堂的。
没想一脚迈进门,就听得自家大哥瓮声瓮气的声音:“这是我李大郎的事情,关李家墨坊什么事情,墨务司这是干什么?太不讲理了,我去找他们说去。”
贞娘一听这话有些愣了,墨务司怎么夹进来了?
“说什么说?如今哪还说的清!”李老掌柜没好气的话。
“爷爷,大哥,出了什么事了?”贞娘快步上前问道。
“刚才墨务司的人来找七祖母了,说是如今外面传着李家横行霸道,谋夺私财,因着这个原因竟是要重新申核李家争贡的权利,如此,我怎么对得住七祖母?”李大郎重重的锤着桌子道,一脸不甘心的道。
贞娘一听这话,也是愣了一下,本以为只是油坊的事情,没想到三牵四扯的,居然又扯到了墨坊的争贡权上了。
不用说,这必是有人在煽动,除了田家又会有哪一个?
“大郎,休要这般,这世间之事,哪能摘得一清二楚,失败了,九族受累,成功了,鸡犬升天,多是这样。咱们李家所做之事,问心无愧,若老天爷真要让李家失贡,那便老天爷无眼,我李家坦荡于天地,不愧对地下的祖宗便成了。”就在这时,陈氏扶着李老夫人进来,李老夫人沉着声道。
“是。”听得七祖母这一翻话,李大郎和李贞娘兄妹自是应承着。不管任何时候。七祖母都是李家的主心骨。
不过,暗里,贞娘却看着自家大哥一眼。
李大郎自是明白自家妹子的意思,早在开始,对于杜家兄弟,自家妹子早就让他防着了,之后等得海大人到来。他又做了各种准备。人事已尽,唯待天命。
想着,李大郎便也冲着自家妹子点点头。李贞娘亦握紧了拳头“李正良在吗?海大人传唤。”
“快让李正良出来,有案子了。”
就在这时。李家门外响起的衙差的叫唤声,李六斤匆匆进来报。
“走,我们大家都去看看。”这时,李老夫人道。
于是,李家一行人便跟着两个衙差到了府衙大堂。
因着是开堂的,此时,衙门外围着许多人,见得李家人到来,一个个便嚷着:“李家人来了。李家人来了。”
“呀。没想到七老夫人也到了。”这时边上有人看到李老夫人也来了,不由的讶然的道,因着近年李家七老夫人身体不佳,因此,一直都闭门在家。外人已经很少见到李家的七老夫人了。
“能不来吗?你刚才没看到墨务司的大人也在堂上听审,若是真判了李大郎的罪,那李家今天的争贡权就保不住了。
“那倒是。”边上人自是一阵应和。
于是的便让开了一条路,让李家一行人进去。
“给老夫人和李老掌柜的看坐。”见得李家老掌柜和老夫人到堂,海瑞起身相迎,一边的衙差自是连忙搬来凳子。
这时代是极重老人,凡年过七十的老人,不但见官不用拜,便是一些守礼的官员还会给老人让坐,而海瑞此人极重孝道,这翻礼节更是较别人来得更重一点。
“多谢海大人,老身有礼。”李老夫人和李老掌柜的也都道了礼,然后坐下。
贞娘自是站在老夫人身后。
此时海瑞已回到堂上,身后顶上的明镜高悬灼灼生辉。
随后惊堂木一拍:“传李正良。”
李正良此时正站在边上,这时自不用衙差推攘,直接上得堂来,便卟嗵一声跪下,等着回话。
“李正良,杜家兄弟告你谋夺油坊,你有何话说?”海瑞两眼冷冷的盯着李正良。
“大人,冤枉。”李正良一脸冤屈的磕头道。
“冤枉?那本官且问你?李氏油坊原来可是杜氏油坊?”海瑞又紧接着问。
“不错,李家油坊当初确实是杜家油坊,可当初杜家兄弟不好好经营,弄出桐油中毒事件,杜家兄弟怕担干系,双双潜逃,只因着我媳妇儿有油坊的股份,我才承担了油坊的事情,整个案子,县衙门都有记录,当初杜氏油坊转给我也是由杜家兄弟的娘亲画押了的,韦县令主持的。”李大郎道。
“桐油中毒?”海瑞冷哼一声,又大声的道:“传陈树,方槐。”
衙差又押了两个人到堂上,一个四十来岁,一个二十来岁。俱是着布衣短衫的男子。
“陈树,原杜氏油坊管事,方槐,当年桐油中毒者之一,两者带到。”衙差禀明后退到了一条。
陈树,贞娘一看到他,不由的皱了眉头,这个陈树曾是油坊的一个管事,不过此人品性不端,只知捞钱,后来自家大哥接手油坊后被把他给开除了,没想到这会儿却又蹦了出来。
“陈树,方槐,你们且把当年桐油中毒事件说来。不得有半句虚言。”海瑞又是惊堂木一拍的道。
“禀大人,当年桐油中毒事件实是李家所策划,便是桐油,也是李家让人掺进去的,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我就因着当初为两位东家说了句话,便被赶出了油坊。”那陈树道。
“禀大人,小的是当年桐油中毒者之一,原是感激李家的,只是后来遇到陈叔,才知道原来李家才是罪魁祸首,请青天大人为我等做主。”这时,那方槐也大声的道。
贞娘听着一阵磨牙,这位当初可是她李家救的。
这时,一边的杜氏兄弟也趁机跪下叫苦道:“求大人为我等穷人做主,想我们兄弟辛苦经营油坊,最后却被李家所谋,落得如此下场。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
“你们,你们血口喷人。”李大郎瞪着眼,红赤赤的。没想到,这些人居然能颠倒黑白成这样。
“肃静。”堂上,海瑞又是一拍惊堂木,随后冷冷的看着李大郎道:“如此。你还有何话说?”
“大人。这陈树因贪没油坊里的钱,被我开除的,此是报复,还请大人明查。”李大郎咬着牙道。
“大人。这陈树说一切是我李家所主使,请问证据何在?此案之前韦大人曾有详细案宗,还请大人查阅明白。”这时,坐在一边的李老夫人亦开口了。
“老夫人,陈树所说亲眼所见难道不是证据?至于前任案宗,我早已细细看过,只是这些年,你们李家买通云典史,还有前任韦县令。你们看看。这些账目没错吧?如此,这案宗如何能信?”就在这时,海瑞又丢下一本账册。官商勾结的,这等案宗没有丝毫取信价值。
贞娘走过去捡起来翻了一下,不由的便暗暗叫糟。
海瑞的性格后人分析过的。在钱财方面那是容不得半点沙子的。可偏偏这本账本却是李家平日对衙门的各种赞助。当然其中也免不了云典史和韦县令的仪程。
这其实是一种贯例,毕竟李家是商家,要想平平安安的,这种开销是少不掉的,只要是商家,那哪一家能没有?
更何况,这种赞助其实也是商人回馈乡梓的一种回报方式。要知道,平日衙门管的善堂,灾时衙门的救灾,以及县学对学子的捐助等,这些都是要钱的,衙门哪里有那么多钱,大多还不都是靠乡绅的捐助吗。
所以,这个时代,一个官员要想冶理好地方,是离不开乡绅的支持的。而李家这种捐助反而应该是各衙门所提倡的。
只不过现在一些衙门得到这些捐助并不会真用在造福百姓身上,反而想方设法的下了腰包。
如此的,这情形落在海瑞的眼里,那就成了官商勾结,就成了李家对衙门上下的贿赂了。如此,这位海大人自然是信杜家兄弟,反而不信她李家的。
“大人,这种钱任何一个商家都是免不了的,你以此推断对我李家不公。”一边李老夫人沉着声道“官商勾结,祸患地方,有这些账册在,如今又有人证,你李家还要狡辩不成?”海瑞亦是寒着一张脸,别以为他不知道,正是因为商人利用钱财勾结官府,才使得这些商人有了依仗,从而为祸地方。
国朝混乱,百姓流离,官员贪污,这里面少不了这些商人的手段。他海瑞今天就得杀杀这股歪风。
“左右,听判……”海瑞说着,就要写判词。
“慢着,海大人,小女子斗胆,有话要说。”贞娘这时再也忍不住了,虽然她这样很鲁莽,但,她不能让海瑞把这判词说出来。说着,贞娘卟嗵一声跪在自家大哥身边。
“你有何话说?”海瑞皱了眉头。
“在小女子说话前,还请大人充许小女子备一碗清水和一根筷子。”贞娘道,其实整个案子所有的细节案宗里都有,杜家兄弟和这陈树的所谓证词根本就不足取信。只不过这位海大人本身观念再加上先入为主才为杜家兄弟所逞。
因此贞娘首先要作的就是击溃海大人这种主观的唯心认知,要不然他根本就不听的。
“去弄一大碗清水和一根筷子来。”海瑞冲着一边的衙差道。
没一会儿一大碗清水和一根筷子就送上来了,贞娘直接就把筷就往碗里的清水里一插:“大人请看,这筷子是直的还是曲的?”
“废话,筷子自然是直的。”海瑞瞪了贞娘一眼。
“大人且先细细看这水里的筷子再说。”贞娘坚持的道。
因着光线,能明显看出筷子水面和水下相交的部份是有些曲的。海瑞更是皱了眉头:“李姑娘到底要说什么,你给本官说清楚了。”
“海大人,民女只是想让大人明白,常理和眼睛以及主观臆断是不准确的,只有抽出筷子,看到实实在在的证据,这才是事实。”贞娘道。
“难道这账册不是事实吗?”海瑞冷哼。
“账册是事实,可李家捐的钱并不是为了收买韦大人云典史等上下衙差,海大人若有暇可再清查一下这账册上的钱都哪里去了?徽州多雨多山,又多山涧,常常一夜的雨便冲毁了村庄,田地,桥梁,如此,每年所耗之资不是小数。”贞娘说着顿了一下继续道。
“小女子自幼受家中长辈教诲,乃知商之道,贫者一技谋生,富者造富乡梓,达者兼济天下,这亦是子贡先生承圣人教诲而得的商道,家中祖训言,李家为世商,应秉承此商道,因此,但略有富余,总也想着能为乡梓尽一份力的,而衙门上承天子,下达黎民,李家捐资给衙门,实是李家一点点造福乡梓之心愿。而这种心愿,不止李家有,但是徽商,没有哪一个没的。想来这样的账册在衙门里不止我李家一家。”
贞娘这翻话娓娓道来,这倒不是她瞎编的,而是李家族谱上祖训——为商者,必承商之道。
也因此,历年来,李家墨坊虽然经营并不太好,但对衙门的捐资却从未少过,而韦县令也是能吏,因此,这些年来,得益于商家的捐资,徽州的经营也算是有声有色的。
要不然,也没有徽墨如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