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三国秦皇 >

第9部分

三国秦皇-第9部分

小说: 三国秦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落日的余晖照着荷叶,抚过湖心亭,停在三生石上。在三生石旁,两个孩子依靠在一起,说着三生石的故事。

这一日,蔡琰今生难忘,这一日,秦峰难忘今生。

翌日,蔡邕居然向秦肃告辞,而秦肃也没留,显然是已经知道原因了。倒是秦峰满脸惊愕,不知怎么回事。看着站在蔡邕一旁的蔡琰,只见蔡琰也是一脸惊讶,着急地看向父亲。蔡邕和秦肃看着两孩子,哈哈大笑。

其实,昨日他和蔡琰在他的院子的时候,蔡邕和自己的父亲品茶时受到信。叫蔡邕回洛阳,好像朝廷要诏用他。只是他们两个孩子还不知道,现在才知道。

秦峰很着急,额头都冒汗了。更是叫蔡邕好笑,不过也是很满意,他以为秦峰是不想蔡琰离开,不由调笑道:“贤侄不是说过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吗?怎会如此儿女姿态!”说完还装作生气的样子。

他哪知道秦峰在意的是他,明知历史的他知道,这次回去蔡邕被叫编写汉史。虽说不会有什么事,但蔡邕那个脾气,到了洛阳不知会得罪多少人。而且如果历史不变的话,没个几年天下就要大乱了,到时候董卓进京,还还不知会发生什么。

可是明知道又不能说,这感觉,真真是像吃了黄连般。蔡琰也看到秦峰的表现,心里甜滋滋的,自从那日之后,她幼小的心里就深深印下了秦峰的身影。不由安慰道:“没事的,峰哥哥,你可以随时来洛阳啊,又不远的。”

无可奈何了,秦峰真的不知道怎样才好了,求救似地看看父亲。其实秦肃也以为儿子是放不下蔡琰,看着儿子的样子,秦肃好笑道:“蔡公不如再盘桓一日,时间也不是很急,就让这两孩子告个别吧。而且峰儿还没有字,不如就由蔡公起吧。”

为了儿子,秦肃找了个很好的借口把蔡邕又留了一日。而秦峰知道自己得好好谋划一下,不然可就有些不妙了。

所以,秦峰一整天都呆在自己的屋子里想办法,而蔡琰在旁边陪着他都没心情。可是,这次他就算再拥有几千年知识都不管用了,那是皇帝征召的啊,没有人比皇帝大,他想了一天也无计可施。

晚上,无精打采的回到大堂陪蔡邕和父亲用膳。看到秦峰这个样子,他们还以为两个孩子玩得太累,就没有计较。只有蔡琰面露深深的担心,可是却也不知道怎么说。蔡邕在宴席上告诉他,字已经取好了,这才引起秦峰一点兴趣。毕竟古代大部分人都是叫人家字的,他很好奇,蔡邕会给他起个什么字。

见秦峰被吊起胃口,蔡邕不由笑道:“听你父亲说你出生时有异像,大风卷起,百年难遇,而你又是子时出生,就叫子风吧,如何?”秦峰喃喃道:“秦峰,秦子风,还不错哟。”

听得秦肃和蔡邕又是一番大笑,搞得秦峰有些不明所以,不过由于没想出办法留下蔡邕的郁闷倒是有些散去,好像是他们影响了自己。

次日早晨,蔡邕父女真得离开了,在依依不舍中,秦峰在父亲的陪伴下,把蔡邕父女送至十里长亭。秦峰又剽窃了一首诗送给蔡琰,让小昭姬在离开之际还哭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晨风拂柳笛声残,朝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朝阳渐渐洒满长亭,越升越高,秦峰看着远方早已消失的身影,有点点惶惶然。才片刻居然会生出思念的感觉,难以名状。秦肃看着儿子,不知道说些什么,深深叹了口气,转身离开,他相信自己的儿子。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秦峰也不再远视,留下一句心里话。不知怎的,他感觉和蔡琰在一起没那么容易。

来往颍川的宾客走了,蔡琰和她的父亲也离开了,老师郑玄也在这几天离去了,秦氏府中重新恢复和往常一样的平静。

回到家的秦峰感到了时间的紧迫,就暂时把蔡琰的事放下。

现在是光和二年,再有五年,举世震惊的黄巾大起义就要开始了。三国乱世即将来临,早做谋划很有必要。

所以,次日清晨,在习武过后,整理一番。秦峰找到父亲,准备摊牌,不然就凭他一个小孩子是不能改变什么的。家族的力量很重要,尤其是在古代。

在书房,告诉了父亲自己的打算,父子畅谈了很久,许久才离开。

这几年里,自己已经将家里的藏书看了不止一遍,结合自己三世为人的理解力,布局谋划的能力估计和那些顶级的谋士也差不了多少,现在缺少的是实践。

而且,这几年间,他发现自己好像有传说的那种过目不忘的本事。不仅仅在读书上,就连家传的武功心法都了然于胸,虽然有的地方不是很理解,可是记忆里已经留下了。读书方面,现在的他已经不用再死读什么书了,就连自己的老师郑玄都说自己没什么可以教的了,得自己去感悟。

或许是天赋异禀,又或许是老秦人基因的原因,比之平常孩子要显得大一些。让人更加叫人称奇的是他小小年纪,一身武功已经很厉害了,所以他做了一个决定——游学。也就是游历大汉天下,其实心里打的小九九是去找几个小弟。虽说自己也学习了功夫,可是现在的自己有多少斤两自己清楚。再说,现在自己才几岁。气力还不足,家传的武功才练到三四分火候。这乱世之中,尤其是这三国,那些个厉害的人物可是多如牛毛,必须得有几个保镖,一切为了小命。

秦肃考虑再三,终于下定决心。虽然说有些心疼儿子,可是在他们秦氏的血液里,不存在胆怯,畏难,是一往无前,是担当。再说,现在儿子也可以说是名满半个大汉了,有他的老师声名在外,自己家里也没什么仇人,应该不会存在什么危险。

在与夫人王氏商量后,秦肃答应了。

王氏很担心孩子,毕竟再怎么天才,秦峰还只是个孩子。没出过什么远门,更何况这次还是独自一人啊。

但是深谙秦家规则的她没有反对,她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尽管明白以后自己可能会思念,会流泪;但依旧放开了,只因为她明白。

第十三章 颍川书院一老翁

这一日,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是个很好出游的日子。

“峰儿,起床啦,不是说今天就走吗?怎么还不起床啊。”王氏在秦峰小院里朝着小峰同学的卧室叫道,但是没人回应。

疑惑的王氏不得不推开门,可是,屋里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再看看床上,早已不见秦峰的踪影。不知真相的王氏有点惊慌,转身就要去找。

却不想,慌乱之下碰到了桌子,桌子上掉下一纸帛,这引起了王氏的注意。拿起来一看,眼眶中渐渐弥漫起丝丝水雾,泪水很快溢出了眼。王氏慢慢坐了下来,看得很认真。

看完之后,紧紧把这卷帛捧在手里,嘴里喃喃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断重复着。

“夫人。”却不知秦肃什么时候已经站在王氏身后,轻轻拍了拍妻子。

这时的王氏再也不能自己,扑到秦肃怀里,哭泣道:“峰儿走了,没和我说一句就走了,就留下了这个。”说着还把手里的帛递给秦肃。

秦肃捧起帛,看了起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好诗啊,好诗啊。秦肃心里的波澜久久不能平静,说得真是透彻啊。

其实,秦肃早就知道秦峰在昨天晚上子时。在晚膳时,他就注意到儿子有些不对,隐隐也猜到了几分,只是没有当面说。他知道为什么,很理解儿子的做法。

轻轻拍着妻子的肩膀,想着儿子走时那“顽皮”的样子,真是想着就想笑。

此时的秦峰,正和书童祁阳走在官道上,回想昨晚的场景。

看着母亲不断给自己夹菜,盯着自己吃完又夹,眼里的温情,眶中的晶莹;秦峰感受得到那是一种爱,和前世母亲眼中一样的爱。他的眼里有些湿润,他从来就不喜欢离别时的场面,那样的伤感让他难受。

所以才下决定晚上就走,不去经历那份伤感,而且走时的自己很狼狈,像作贼一样。小峰同学再走出秦峰的时候,还以为自己的狼狈行为没人知道。

回头看了看旁边的祁阳,想到,当然这家伙除外。

秦峰的眼神看得祁阳心里发毛,可怜兮兮道:“公公子,怎么了?”

秦峰盯了很久,终于开口,“昨晚的事,我不希望有第三个人知道,否则,你知道后果?”说完还给了祁阳一个“你懂的”眼神。

祁阳神色一正,很好奇的的说:“公子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明白?”

秦峰白了祁阳一眼,显然对祁阳的反应很满意,“没什么,走吧。却是不知道,昨晚自己的一切都在父亲眼底下。

颍川书院,位于古颍川郡治所阳翟,是三国时期是最著名的书院。有众多的名士从这里走出,如郭嘉、荀彧、荀攸、戏志才等。颍川郡是大禹的故乡,在华夏历史上,颍川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首都所在地。

今天,颍川书院门口来了两个小客人,当然这必须是咱们的猪脚,秦峰小同学和他的书童啦。秦峰看着眼前的书院,有点惊讶。

赫赫有名的颍川书院,没有高大的围墙,没有烫金的匾额,没有黄铜的兽面门环,低矮的围墙刷得雪白,一扉显然年深日久的木门开启着,正门的上方挂着一块黑漆红字木匾。

上面书着大大的四个字:颍川书院,落款:水镜先生。字体遒劲有力,红与黑相映,红如鲜血,黑如夜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沉稳而凝重。

书院的门是开着的,门前有个小厮,看见秦峰两人。上前问道:“这位公子可是来求学的?”他很有眼力,看得出这是主仆二人。

秦峰点点头,拱手道“是的”。

小厮接道:“不知公子尊名?”

“秦峰。”很干脆。

小厮听到后显然有点惊讶,多看了几眼秦峰。不过,倒也干脆。也不多说,“请公子随小人来。”便带着秦峰两人进了门。

秦峰摇了摇头,心道,这颍川书院果然有些门道。只这看门小厮都不比寻常世家子弟差多少,养有书生气,心志也不错。

想着,不禁对这书院兴趣更大。边走边望向四周,想看看孕育了这么多人才的书院是个什么样子,有什么出众之地。

进入大门,走过青石板路,正对着是一间大屋,屋宇方正,青砖砌就,上有雕花瓦当,屋中央是一个大大的香案,香案后悬着孔夫子的画像。

黄铜香炉中插着几枝香,袅袅香烟缓缓上升,浙浙散开,穿过旁门,就是读书的地方,矮几上满满都是书卷,坐垫上坐有学子。分散四周,造型精美的古琴摆放一边,有学子轻轻拨弄一下琴弦,音色圆润清脆。

坐垫最前方,一位华发老者端坐其上,怡然大度。手中握有一卷书,双眼看向周围学子,不时点头。这时,小厮跑到老者附耳对这老者说了些什么。老者听完后转向秦峰,点了点头,又对小厮说了些话,转身离开了。

秦峰看见老者的示意,也是拱了拱手,表示了一下。看着小厮向自己走来,他知道自己将还会和这老者见面。或许这小厮就是来告诉自己的。

也不着急,等着小厮。果不其然,小厮来到秦峰面前,有礼道:“先生请公子一见,请公子随小人来。”

秦峰道:“有劳了。”便跟着小厮向内院走去。

内院里松柏梅竹,均有分布。只是这季节,只能看到松柏竹,梅却是在休息。看来,这里的主人还真是有君子之风呢。起码,其人品不会太差,这是小峰同学第一个感觉。

内院房屋众多,显然,这里的主人不少。跟在小厮后面,走到其中最右边的屋舍。小厮正准备敲门,不想房门值此时开了,走出一个不比秦峰小的孩子。后面是一位老者,面露笑容,慈眉善目。

那小孩子很疑惑的盯着秦峰和祁阳,眼神乱转,想必不是一个好脚色。

不过,秦峰却是看着老者,拱手行礼道:“先生有礼了,学生颍川秦峰,字子风。”

“哦,你就是咱们颍川的小神童,不简单啊。”老者淡淡调笑道。而那少年眼里明显闪过一丝精光。

小峰同学有些脸红,不好意思了,连忙道:“小子不敢,先生莫要取笑。”

“子风啊,说什么不敢的,我们颍川人,要敢作敢当,而且这神童之名你是当之无愧啊。”

秦峰听这口气,感觉得到老者对自己很了解,也很关心。不由有些疑惑,怎么自己就对他没什么印象呢?小脸上露出一丝苦闷,自己这样可能会得罪老者。

一直看着秦峰的老者,发现秦峰的样子,活了半辈子的人怎会不知道秦峰所想,摇了摇头,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