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苏联英雄 >

第125部分

苏联英雄-第125部分

小说: 苏联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6年8,苏联曾经英国达成双边海军协定,表示愿意遵守月的第二次伦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关于战列舰排水量不过吨,主炮口径不406毫米的限定。不过几大海军强国中只有太平洋上的日本未批准第二次伦敦条约。因此苏联完全有理由为太平洋舰队建406主炮的条约型战列舰,以对抗日本可能展的级战列舰。

    “可笑的协定,用一张纸片来约束战争,只有鬼才会去信。”林俊对于这点说话可不客气:老子造什么还要你管?!世界上只有一个真理——谁的拳头大谁就有理!

    苏维埃从没有去加入那份第一次伦敦条约,所以几年前可以不受任何约束的展自己的海军建设计划,而太平演那个岛国的举动又让第二份条约也基本成为废纸,但只是基本而已——“德国人在一定程度上倒是遵守了,而英国人好像也在按照这份条约在办事。”奥尔诺夫说的是实话。

    “希特勒那是没办法,免得过度刺激英国人。上个月他们的“格奈森瑙”已经完工,估计着今年就能形成战斗力,而他们的新式战列舰也已经在36年开工,估算着也该要下水,英国佬的脑袋有的可;:了。”

    只要是关于各国海军的建设情况,红海军司令员理所当然是第一批从情报部门知道的人之一,但林俊有亚历山大,他的消息一点也不会比奥尔洛夫落伍,对于两人都知道的情况再聊也多大意思。

    “列宁格勒的大炮怎么样了?”

    要知道历史上这主炮制造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是困扰“苏联”级的一大麻烦,虽然在去年奥尔洛夫向自己介绍过主炮的研制情况,他林俊还是想问问。

    “第一批九门量产主炮已经运402,装备“红色乌克兰”号的主炮也已经完工5,估计再过三个月就能全部交付。31节航,9米主炮,想想都来劲!”

    “苏联”级使用的主机是瑞士技术的仿制品,动力性能能比预计的好,三台主机最大能产生过23万马力的强劲动力,能够保量65000的“苏联”级30节的最大航,甚至能达到更高的航,当然这一切都只是预计,到底怎么样还要到竣工试航之后才能知道。

    最初的设计只是要求它具有1里的续航能力,但按照实际开工时的设计,这个数值将达到12000海里,第一中央特别舰艇设计局的设计师萨科夫和贝琴斯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安德烈,有件事我还要谢谢你。”

    “什么事?”

    “原本新造战列舰要使用的是瑞士厄利孔公司技术仿制的20米高炮,但那个被你逼着改进机炮设计的塔乌比纳同志把它的23米机炮重新设计后,我们觉得那款机炮更适合,而且装舰需要的改动也不大。”

    “这样也好,第一批新式战斗机将使用原有的20毫米机米航炮估计要等新的攻击机和战斗机改型出来才装备空军,不然会影响装备的时间,红海军的同志需要正好,还能保证生产线的运转。”这可是当初林俊没想到的结果。

    。。。

第一百六十四章 摧毁它!消灭它!!碾碎它!!!() 
安德烈,告诉你个秘密,我们的“苏联”级还有一项武器。“

    海军司令弄的神神秘秘:“苏联“级该有的都有了,那还能装备点什么?唯一的解释就是雷达!

    “特种电子研究所的雷达研制已经基本成熟,陆用型号应该今年就可以交付使用,希望我们的战列舰完工时能装备上新的舰载型号。”他回答的很干脆。

    作为装备部新式武器的主管人,林俊自然会知道苏维埃的那些秘密,只不过他猜的比较准而已。

    历史上大家一贯认为苏联雷达技术在很长时间里都是落后的,其实并不是完全是这样,要知道第一种装备飞机的使用雷达就是1941年苏联的产品,而且最初的雷达构思还是沙俄时期由俄国科学家**夫提出来的,那还是在1897年,只是以前苏联没视。

    英国人在36年就建造了实用的雷达站,亚历山大因为林直在关注国外这项技术的展,虽然不可能想后世以色列那样从英国“偷”一台回来(想偷也偷不了,那玩样也实在太大了点。),但至少能知道英国人已经走在前面,这间接的刺激了苏维埃雷达的研制。

    实用的陆用雷达已经快建成,但能装上军舰的实用雷达起码还得等上个一到两年,那可是几十吨重的大家伙,目前也只有战列舰这样的庞然大物不在乎这点多出的重量。

    对于这个安德烈永远出人意料地分析预见力,奥尔洛夫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识。所以当林俊一口说出秘密武器时也不奇怪。

    “舾装阶段已经给雷达预留了空间。希望电子研究所地同志赶得上。”

    “赶不上就先预留位置,一但成品出来就进船厂改装。这雷达可以说是军队的眼睛,有和没有的战斗力完全就是天与地地分别。这就和明眼人和瞎子打架一样不公平。我已经给特种电子研究所下达过指令,要他们加紧研制,确保雷达的可靠性,应该能赶在明年下半年前拿出合格的产品。”

    其实林俊早已经去关心过舰用大功率雷达的研制,装备雷达的战列舰就是另敌人惧怕的钢铁怪兽,目前各主要强国都在加紧雷达地研制。虽然无法得知进展情况,但历史告诉林俊没有雷达作为眼睛,那部队在很大程度上就如同没有自己的眼睛,而空军对于这一点更是敏感。

    英国人瓦特和他手下的技术工程师能造出实用雷达,那苏维埃的科学家就能造出性能更好的,林俊对于这点非常肯定。

    列车抵达莫斯科北面280公里的雅罗斯拉夫尔市火车站时,斯诺尔尼克通知林俊斯大林要见他。

    “安德烈,有同志提议在明后年两年再开工两艘战列舰。北德文斯克的两个船坞今年就都能空出来,我想听听的意见。”

    “斯大林同志,我地意见是在5内不考虑任何新式战列舰的建造计划,形式不允许。而且我们的国力也承受不了。”在这节骨眼的时候,绝不能再次上马这么浩大地工程。

    “您和中央早已经决定推迟后续战列舰的建造计划。从世界地形式分析,我们必须这样做。自从到装备部后我调查过“苏联”号和“红色乌克兰”号的相关情况,它们和两艘舰队航母的建造已经占据了全苏维埃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八,这已经是我们能够承受的极限。苏维埃必须要有自己的新式主力舰,目前这四艘足以。”

    斯大林喜好巨舰,但他不会被成果冲昏了头脑,林俊也没认为他真的想再开工建造,今天只是想听听自己的意见。

    “为了全力保障这四艘军舰,都占用了红海军造舰计划中60左右的原材料、资金和熟练工人,短时间内我们不能在承受这样的消耗。而且目前西边的希特勒动战争的步伐越走越快,而红军也在转型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坦克部队与航空兵,就是我们的步兵部队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我们必须做出选择。”

    “一旦战争爆,我们先是要面对来自陆地的威胁,而这样的情况最晚到明年就会出现。无论是否出现战火烧到苏维埃国土还是只出现军事威胁的状况,陆空军的建设就将是重中之重。如果这时

    列舰开始建造,完全就是浪费资源,因为我们不可能战阶段完成它们。”

    斯大林一直在仔细听林俊的意见。

    “确保现有的两艘战列舰按时保质的完工,将节省下来的人力与资源投入到红海军其它地方的建设上,这样不仅红海军,就是红军的机械化建设步伐也会加快。”

    “奥尔洛夫报告说你给潜艇部队建设搞了个建设性的建议。”斯大林转换了话题,但还是在红海军上,这说明他是赞同林俊的意见的

    “是的,斯大林同志。上个月我已经和中央第18设计局(潜艇设计局,也就是后世享誉全球的红宝石海洋机械中央设计局。)的主任设计师鲍里斯…米哈伊诺维奇…马利认为这项设计有可能会在不进行大的技术革新的前提下大大提高潜艇部队的战斗力。”

    —

    “我看过送上来的报告,新设计能增强潜艇的隐蔽性,特别是对于我们来说这点比其它国家更重要。”

    苏维埃四周的地形放在那,潜艇作战时为了给电池充电上浮可比在大西洋或太平洋上的潜艇更容易被现,通气管的作用在这里更能显示出来。

    “马利宁同志认为最晚到今年年底就能研制成功实用的通气管技术,先改装一艘潜艇做实验,如果成功,明年就可以将新技术运用到新的bsp;c级潜艇就是“斯大林”型潜#

    “运用好手中的潜艇力量,它产生的作用有时候能和大型水面舰艇部队相媲美,有些方面甚至更具威胁。一战德军的潜艇就让英国人吃尽苦头,在这点上我们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你的意思是在大型主力舰完工后,将红海军的建设重点转移到潜艇部队建设上。”

    “不是的,斯大林同志。目前我们只是适度增强潜艇部队的战斗能力,在水面部队多方受制于人的情况下,将潜艇部队的突然袭击能力作为有力补充。由于目前我们西边的出海口多处于不利环境下,不仅不适合大型舰只作战,包括舰艇部队也无法挥大的作用。红军建设才是第一要务,除非我们打破芬兰湾的束缚,在波罗的海获得更好的出海口。”

    “你是说波罗的海三国?”

    “是的,斯大林同志。西方国家将借助它们困住我们,将它们作为反对**的前哨,如论从历史、政治还是军事方面考虑,我们必须经这三个国家并入苏维埃的版图。”

    “你是不是还要说要等到那个矮子动手以后。”

    “呵呵。”林俊傻傻的笑了一下,就当作是回答。

    斯大林早想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归到苏联的版图内,林俊这不过是推波助澜一下。原来林俊还想到时候将麻烦的芬兰也归入苏维埃的版图,但这个国家实在是个刺头,硬要拿下估计损失太大,很可能得不偿失。这倒不是林俊担心占领芬兰后讨厌的北方人惹麻烦——后世的苏联能往西边占有如此巨大的领土自然有它的办法。

    一切都不过是时机问题,如果时机合适,林俊不在乎苏维埃的领土再往西边推进2000公里,摧毁欧洲所有主义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西边的希特勒梦想再像2000年前的+:他失败了,因为野蛮法西斯主义在苏维埃面前必定覆灭!希特勒差点成功,在欧洲大陆他曾经击败所有的对手,而大洋那头的美国也只能做一个观望者,但希特勒骄狂的认为他已经天下无敌,幻想着能灭亡**,向苏维埃动进攻只能被消灭!

    离开斯大林车厢的林俊知道自己又将影响历史:红军大规模扩军的时间将比历史提前,他已经成功的让斯大林清楚的明白未来来自西方的威胁。

    不管是德国的法西斯主义还是英法的资本主义,它们无时无刻不想着怎样灭亡红色的布尔什维克,但不管是哪一个,那它们就都将是苏维埃的敌人,也是信仰伟大**的林俊的敌人。

    你不消灭它,它就会消灭你,面对敌人唯一的正确选择就是摧毁它!消灭它!!碾碎它!!!

    。。。

第一百六十五章 都是自尊心在作怪() 
德文斯克,现在或者称呼它为莫洛托夫斯克更为恰当埃已经从6月1号开始将其行政级别提升为州属市,名用苏联主席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同志的名字命名。

    原本北冰洋沿岸的小镇因为402方船厂的建设,几年时间人口增加了十倍,现在已经是一个围绕着造船业新兴的10万人口工+年前上万人的工程施工队硬生生在坚不可摧的北极花岗岩上凿出了2300长、42宽、7。5米深的巨型钢筋混凝土船坞,而这都是为“苏联”级战列舰准备的。

    为了这两艘红色巨舰,苏维埃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苏联”级担负的是苏维埃所有航海人的梦想:让红色镰刀锤头旗高高飘扬在浩瀚的大洋!

    六月的白海沿岸刚刚进入初夏,列车两边都是森林苔原带,白天气温也就是10多度。这里最温暖的七月气温平均也就是10多度(就是白能到了20多度,晚上就零上几度。),真正的夏天不属于这里,虽然这里会有短期的白昼。

    小时候林俊年年都会盼望冬天,因为冬天就能看到江南少见的冰雪,但今世的他开始讨厌冰雪:俄罗斯的冬季一旦到来就如同没有尽头一般,寒冷的天气让人心烦。为了适应这糟糕的天气,家家户户甚至都有一样特殊装备——一个人力拖动的小滑犁,为的是在冬天搬东西方便,小孩子也用那玩样拉着出门。因为冬季街道上基本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