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苏联英雄 >

第334部分

苏联英雄-第334部分

小说: 苏联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飞行员同志这是在讽刺法西斯:在苏联的冬季想走路顺畅,那就得穿毛毡里的厚靴子:西班牙人漂亮的靴子只会让穿的人冻伤脚。

    向上级汇报完毕的大尉跑了过来,对卢卡舍维奇说:“要立即押送校级以上军衔的俘虏去明斯克,就让你就搭车回机场了。”

    “好的,谢谢。”

    押送队的人已经过来,两人的手紧紧地握了握。

    “别忘了那个降落伞,能做很多漂亮衬衫!”跳上车的卢卡舍维奇挥舞了一下手中的突击步枪,和步兵弟兄们大声告别:他自己显然没有跑回刚才的出阵地去取降落伞的时间。

    。。。

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好消息() 
在苏联什么衣料最昂贵、最难买到?不是裘皮,也不是呢料,而是丝绸!

    不仅仅是苏联,加上整个西方世界这会都在为丝绸而烦恼——市场上女士们不再能买到昂贵的丝绸内衣和衬衫,两双丝质长筒袜在柏林的黑市上能换一只瑞士产手表!

    女士们面临的只是小问题,克服克服也成,因为蚕丝都被优先拿去制造降落伞了!目前蚕丝是不折不扣的战略物资,在各国都被严格控制(可能有朋友没有注意到,我国的茧丝绸政策在几年前才放开,不过作为绝对的世界第一产丝大国,就是不放开前我们也不用愁买不到真丝衫。),特别是各军事大国、丝绸产量极少甚至于无的国家!

    100多年前,世界蚕丝主产地集中于以中国和日本为中心的东亚地区,以及以意大利和法国为代表的地中海北部沿岸地区和古代“丝绸之路”沿途的中亚和西亚地区年的20年间,中国和日本的生丝出口量占世界生丝贸易量的而意大利和法国占到了20世纪30年代世界蚕丝主产地逐渐集中于以日本和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年的10年间,日本和中国的生丝出口量占世界生丝贸易量的而意大利和法国仅占6。3%。

    这会美国的杜邦公司正全力在攻克尼龙用于降落伞的难关,因为一直以来,美国地降落伞用的都是日本出口的蚕丝。很多时候就是直接订单进口日造降落伞。

    苏联有自己的传统蚕丝生产地区: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代表的中亚地区和黑海沿岸地区,但数量并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想要满足国内人民对丝绸的一贯喜好,光靠苏联国内的产量根本不够:几年前年轻人在新婚的时候能有一件丝绸衬衫那是非常有面子地,紧俏无比!

    丝绸是一种相对昂贵的衣料,当它被军工使用时,重要程度就更加凸现出来了——能够代替它的产品不是没有,不过这会都还比不了蚕丝的品质。

    林俊清楚蚕丝对于苏联军事工业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早就叮嘱外交和外贸部门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的蚕丝:蚕丝换军火的贸易,对双方都有益,比硬通货更实际。。。就是这会。苏联还在想尽办法从中国进口蚕丝。

    蚕丝对苏联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卫国战争时期:历史上在冷战时期,苏联导弹工业曾因一种材料缺货而陷入难以为继的地步,这不是贵金属,也不是高精密电子仪表,就是中国出产的蚕丝!

    年开始,苏联导弹设计专家涅波别季梅进入苏联导弹研部门工作:当时各国开地线导反坦克导弹,都需要一根非常细的缆线连接导弹和射器,士兵通过缆线向导弹出指令,使之击中几公里外的目标。这根缆线由数根金属导线组成,每根导线都用极细的丝线缠绕。保证相互绝缘——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中,只有中国出产的蚕丝才能满足这一需求。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建立密切关系,苏联每年以纺织工业部的名义向中国进口数万吨蚕丝,其中只有少量蚕丝提供给纺织厂,而大部分提供给国防工业部,用于造导弹。

    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中苏关系彻底破裂,中国不再向苏联提供蚕丝——苏联每年要生产数量庞大的反坦克导弹,怎么办?

    寻找中国蚕丝替代品的任务落在涅波别季梅头上:起初,有人建议用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生产的蚕丝来取代。但当地产的蚕丝根本不能与中国蚕丝相提并论,先是乌兹别克斯塔和附近区域地产量太少,其次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丝线比中国蚕丝粗3倍,而且份量也高出两倍,完全不适合用于导弹制造。

    最后,一次偶然的现。最后通过特殊渠道获得了西方拉芙桑合成纤维的生产设备。苏联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段历史林俊非常清楚,蚕丝很重要,更不用说卫国战争中庞大的降落伞需求量,所以前两年还能通中国进行正常贸易时,蚕丝进口都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地就是免于出现卫国战争开始后在这方面处于被动。

    卢卡舍维奇把降落伞留给了尤拉索夫他们,那可是做衬衫地好东西,做的衣服还不容易破。很结实。还能换很多东西!平时空军的同志连淘汰的旧降落伞都是要上交的,自个留下的机会都极少——其它部队的人能拿到一个降落伞。这简直就是了一笔横财!(兄弟连里不是有个美国大兵就一直带着自己的副伞到战争结束,宁可负重重些也要带回家,那就是真丝降落伞,侧面反映出其珍贵。)

    在听到中尉同志在卡车上地高喊后,尤拉索夫立刻反应过来,让手下地人去把那个降落伞赶快去取来,免得让其他人拿走了:这可比半卡车缴获的粮食还要珍贵地东西(以物易物,在卫国战争早中期红军各部队间也不是没有,都是残酷的战争迫使出现这种原始的交易,在斯大林格勒就出现用手表换面包的情况,甚至出现了“行价标准”。就是现在,一支部队想从另一部队拿点东西,在相对资源较困难的情况下进行某种交易也常见,全世界都一样,李云龙还会为了抢战利品和兄弟部队打架,正常。可以分给营里那些结了婚的老同志,每人分一块够做一件衬衫的寄回家里,爱人同志们一定会非常高兴!

    两辆卡车压着6名俘虏往后边送,那个担架上的倒没上车。这一路颠簸非得送命不可!卢卡舍维奇也主动担当起押送人员的角色,和身边地同志一道靠在车栏板上盯着眼前的三个俘虏。

    把突击步枪背在身上,手里拿着自己的托卡洛夫手枪。

    “飞行员同志,你歇会,过会换你。”边上的一个上等兵说。

    一个西班牙将军加上一个上校一个少校,都窝在车厢里角,跑不了也不可能跑,这点卢卡舍维奇倒还清楚——只是不许他们交谈。

    坐在车厢板上,眼睛还盯着俘虏。小心一点总没错。

    整整5个小时,卡车才绕道进入明斯克东城,这里距离一团的机场还有一百公里。这让习惯了在天上风驰电掣的中尉很疲劳,也不习惯——这空军还真是高技术的军种。

    卢卡舍维奇不可能靠走的回去,搭顺风车也指望不上,那只能听从押送队同志的建议一同去方面军指挥部,在那里也许能同机场联系上,团长或许会派辆车来接自己。

    他还是第一次从地面上看到明斯克这座城市,卡车经过地地方总有附近的同志指指点点,还有人高声咒骂两句:他们看到了车上被俘获的法西斯军官。

    方面军指挥部早就在等这些俘虏。参与审讯的人都已经准备好,而林俊想亲眼见见那个西班牙将军。

    对于西班牙在东线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林俊对于穆诺兹…戈兰达斯中将还算客气,没准备让内务部那帮看起来彬彬有礼的审讯专家对其动粗,他就像见个老朋友一样见见俘虏。在此之前他看到了大厅里那个东张西望的卢卡舍维奇,中尉这会正在试图借个电话用用,不过看情形就是因为沾了押送队的边“混进”方面军指挥部,这还得等会。

    林俊还记得这个穿着一身飞行服的中尉,把他叫过来问了几句。

    “晚上不方便回去,今天就留在这。过会去食堂自己找点吃的,明早我会让人派辆车送你回去。”说完林俊就去关押俘虏地房间:中尉睡觉的地方就不用他操心了,这里冻不死人,和自己认识的飞行员随便就能找个地方凑合一晚——至少附近的建筑里都还有烤火的地方。

    林俊走进那个房间的时候那个西班牙将军正在受审,穆诺兹…戈兰达斯看到林俊和两名随从进来,从给他准备的椅子上站了起来。向林俊敬礼。西班牙语说了一段。

    林俊很随意的回了个军礼,这也算对“将军”这个头衔的一种尊重。

    “元帅,他说在这里见到您是非常尴尬的一件事,但他还是觉得很荣幸能见到名扬马德里地苏联飞行员。”翻译在边上说。

    林俊有点轻蔑的笑了笑:“很不幸,戈兰达斯中将,我没有在马德里大学城遇见你,而是在这样的一个场合。”

    听了翻译的话,戈兰达斯显出一丝尴尬。

    “我在四个小时前接到报告。你的西班牙志愿师已经被我们全歼。成建制在苏联土地上的西班牙军队已经彻底成为历史。”

    审讯员让出了主位,“你们继续。我就是听听,不干涉。”

    对于戈兰达斯而言,他内心里并不惧怕那些俄国审讯员,因为他是名将军,俄国人这会还不会把他怎么样。但林俊地到来让他心理压力倍增:他可知道这个苏联地第二号人物曾经是“国际纵队”的一员,和自己这边的西班牙人有着深刻的仇恨!而且单单就是“元帅”这个军衔给出的心理压力,就是那些审讯员怎么着也无法相比的,而且戈兰达斯更知道这个俄国人对待敌人的态度和手段!

    审讯员不会把自己怎么样,但他能!主要林俊一下令,无论是动刑还是拉出去枪毙,那些侩子手都会毫不犹豫的执行。

    林俊想要知道地是西班牙高层对苏政策地动向,其次才是“蓝色师”临近部队、西班牙人可能了解的那些德军地部署情况和德军高层的决策。

    很满意,一个小时的时间审讯员们就得到了想要的内容,林俊也打算离开。

    走出审讯室后,林俊问边上的人:“如果他们都配合就暂时给他们俘虏的资格,再审讯几天就送莫斯科,那边的宣传部门用的着这些人。”

    “是,元帅。”

    正好看到朱可夫,林俊面带笑容:“朱可夫,这会我们的对手似乎少了个国家的军队了。”

    一个师,那也是代表“法西斯联军”其中的一个国家,全歼这支部队的消息无论对于红军士气还是苏联这会的国际处境都是大好消息。

    “西班牙人可能会改变他们的部分政策,那个弗朗哥也该明白这乘火打劫不是这么容易的。”

    “希望他能那样明智。”

    朱可夫说的没错,弗朗哥和他的政府这会该清醒清醒那个被希特勒德军前期胜利搞得昏的脑袋,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同德意法西斯的关系了。

    (这章有点嗦,但字数绝对实在)

    。。。

第四百七十三章 庞大计划() 
“仆从国”一词源自拉丁文保镖、同路人、仆人:形式上独立,实际上尤其在对外政策方面却服从较强国家的小国。”

    “中立”源自拉丁文不属于任何一方:国际法规中规定的战时不参加战争,平时拒绝参加军事集团的政策。中立国拥有领土(包括内水和领水)、公民(不参加交战双方军事行动)和财物(不列入战时违禁品)的不可侵犯权。似乎没有领空”一条,因为这是1907年海牙第五公约(陆战时中立国及其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公约和第十三公约(海战时中立国权利和义务公约的产物,那会还没空战概念呢,不过“领空”后来大家似乎都不约而同的认同了,“百度”里找不全的。)

    中立国的义务一般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中立国不得对交战国提供与进行战争有关的直接或间接援助,为此而付的种种义务称为回避义务;

    第二,中立国必须防止交战国为进行战争而利用其领土,这类义务称防止义务(也有把回避义务和防止义务合称为公平义务的);

    第三,中立国在本国国民做出对某一交战国进行有利的行为而遭受损害时,必须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默许(受损害的内容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哪一种,中立国均不能行使外交保护权),这类义务称为默许义务。

    战争时,每个希望保持中立的国家应正式表中立宣言,在交战过程中,中立国可以撤消、改变或修正其中立地位。交战各国不得使用中立国领土为其活动基地,不得在中立国领土上进行战斗。

    早在明斯克战役爆不久,林俊就在准备一个庞大的计划,不然他也不会在波克雷什金那说回西班牙的事。

    这个计划不仅仅涵盖了苏联将来对法西斯的作战战略。还有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