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苏联英雄 >

第366部分

苏联英雄-第366部分

小说: 苏联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维戈诺先斯科耶湖湖区南接科布林至平斯克铁路,是一块东西平均宽度过50公里,南北长度过100公里、接近长方形的人烟稀少地区,北边靠着布列斯特至明斯克铁路。而米拉维德小城正好在这一地区北沿。

    大地已经冰封,古罗夫和队员们是用骡子背着补给进入新的斗争地区,还携带了野战电台。5天前抵达德军真正控制地米拉维德一带地区,现这里部署有德军机场。

    德国人不可能控制所有地区,像湖区这一带,德国人就做不到有效占领,只能烧光附近的所有村庄。试图阻断游击队的后勤供给来源。

    在一处被德军摧毁的小村庄建立起营地后,5名侦查员向东北方进行长距离侦查。他们中有2人是熟悉当地地形的原铁路段工人。不过两天之后古罗夫得到的消息是:向东北一过巴拉洛维奇至萨内尔的铁路线不远就是战场封锁区,根本无法潜过封锁区同东北部地自己人联系上。

    既然第二个目标暂时无法达到。古罗夫和扎斯洛诺夫决定留在湖区坚持斗阵,因为他们是这一带第一支“正规化”的游击队,而第一个打击目标就是米拉维德机场。

    古罗夫中尉在以前地战斗中获得了队员们的尊重和拥护,因为中尉地经验,他们两次避开德军优势兵力的围剿部队的追踪。更重要的是中尉那近乎人的军事素养——同志们见识了800米距离上击毙德军哨兵;见识了在伏击德军运输队时,用一支突击步枪进行单射击,没有让一支30人组成地马车运输队无一人逃脱:在打扫战场时,队员们竟然现有17个德军是头部中弹!

    “对德国士兵,你要开两枪。然后再推一把才保险。”不仅仅说出了德军的顽强,古罗夫的言下之意是:如果能击中头部,就不需要再补一枪了。

    别人可没他这本事:射击竟然靠手去瞄准,甚至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

    最让游击队员们佩服的是古罗夫的野外生存能力!给养有限,不过缴获能给他们足够地补给,但在严寒条件下不仅仅是有给养就够得,更不用说还要时刻提放德军的围剿。

    野外需要用火来取暖,选宿营地点就是个难题,不过古罗夫总能找到好地方。更重要的是他能用石块、冰冻的泥土做出生火基本不冒烟的火灶!

    这可是技术。一般的战士可不会!古罗夫以前野外生存训练的时候学过:几百年来资深土匪们流传下来的绝招,现在游击队正好用得上。

    快用树枝搭起窝棚。加上基本不冒烟的灶头,树林里距离稍远就不会被现,白天也一样。能吃到热食和取暖对严寒中野外作战地游击队员尤其重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点起显眼地篝火的。

    不过这几天他们像是碰上了硬钉子,米拉维德机场德军警戒部队守卫严密,在外围甚至布置了部分雷场。上次袭击还牺牲了一名队员。

    古罗夫他们现机场警戒兵力哨位布置得很有讲究,夜间打冷枪成功地概率比较低,白天又不利于进行安全的撤退,连续两天都没有给机场造成实质性的破坏。

    每天都有德国飞机不断从机场起降,这里距离火线不到70公里,显然是在密集支援前线部队作战。扎斯洛诺夫最后只得用上了游击小组的“终极武器”——50毫米迫击炮,把所剩不多的几炮弹给打出一大半,成功的在机场引一场大火。

    今晚他们又跋涉十多公里进入机场外围,想搅乱德国人的平安夜庆祝,结果看到一队汽车进入机场,似乎有德军重要人物出现,但没什么实质性的办法。

    不做无谓的冒险:要打击敌人,先要有效地保存自己,这是游击队生存的准则之一。古罗夫决定不冒险,打击法西斯的几会还有很多听了古罗夫的话,扎斯洛诺夫和身边的5个人决定撤退,但他们才刚刚行动,一点突情况让他们决定暂时等等:机场突然出现爆炸!

    没有任何其它的声响和预兆,爆炸就像是机场里有定时炸弹生爆炸!

    眼尖的古洛夫看到了漆黑的夜空中突然出现的一个黑影——那是一架关闭了动机在滑翔状态的轻型飞机!

    今晚不仅仅是游击队员们不想让德国人不平安,连苏联空军的夜间袭扰机部队也到了米拉维德——飞行员在接近机场时大胆关闭了动机,波…2悄无声息的飞到机场上空,丢下几枚小炸弹,重新启动动机从低空脱离——艺高人胆大!

    。。。

第五百零九章 乘火打劫1() 
士兵们在战斗间歇如果无法安稳睡觉,那部队的作战效率将下降一大截——这是所有指挥官都明白的事。所以在战场上,指挥官都会想尽办法给自己部队创造尽量舒适的入睡环境。

    相对的,对手在睡觉问题上会想尽办法给与其骚扰,让你睡不着、睡不安稳!而夜间袭扰,这不仅仅是让你睡不安稳的招数,还会增加对手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在精神上就会承受极大的压力,部队战斗力势必受到极大影响。

    自古以来,夜间袭扰战术在被几乎所有的军事指挥者使用,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这个战术更是频繁的被空军所使用,而苏联空军和日本人的海陆航空兵将这一战术运用的可说最为娴熟。

    在太平洋,美国人很快就会尝到“洗衣机查理”的厉害:被美国人恶狠狠的称为“洗衣机”的日本飞行员常常在夜间将飞机飞到美军头上,然后胡乱扔下颗小炸弹——南太平洋湿热的环境加上炸弹爆炸的噪音,对于不习惯湿热的美军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这“洗衣机”本身还噪音大,更过分的是“一台洗衣机”一晚上能骚扰你几小时,过个十几二十分钟一颗该死的炸弹就下来。一晚上能忍受,可“洗衣机查理”隔三差五来,还没完没了,吵得美国大兵要狂!

    而在苏联战场,相同的夜间空中袭扰战术也在淋漓尽致的使用。不同于日本人一般使用远程轰炸机担当袭扰机的做法,苏联这担任空中袭扰的主力是小型的单波…2,一种可以说在四十年代乍眼一看就似乎已经过时了地老机型。这种翼展十一点四米、机长八米一七的轻型飞机航程只有400公里,最大度也就每小时150公里,升限不到最大起飞重量海不到900公斤,但从表面性能数据上实在说不出有什么突出之处。

    不过波…年次试飞年开始大批量生产,历史上大规模批量生产一直持续到总产量约

    三万三千架,长的生产时间加上更长的使用时间。显然波…2自有它的成功之处。

    波…2虽然结构简单,但却具有极好的操纵性,如果进入螺旋失。只需要将驾驶杆完全中立(放脱驾驶杆即可),飞机就会自动脱离螺旋。

    现在在卫国战争战场,双翼地波…2挥了其它飞机不能取代的作用,做为联络机、救护机、夜间轰炸机(袭扰机)等使用。做为联络机,主要飞往敌后的游击队控制区,为游击队送去医药、通讯器材、联络员等;做为救护机则将危重地伤员送到后方医院;大量的波…2还组成夜间轰炸机团。一到夜晚就飞临敌人的战线、机场等目标进行袭扰。

    虽然轰炸本身不会造成多大损失。但使敌方整夜不能睡觉。波…2夜间在低空活动,敌方战斗机根本无法攻击,地面炮火也无法跟踪射击,对手常常只能干瞪眼。

    历史上使用波…2最有名的部队显然是苏联空军第588夜间轰炸机团,被德国人咬牙切齿的称为“夜间女巫”。

    苏联空军夜间空中袭扰部队不止第588夜间轰炸机团一个,还有很多其它波…2夜间轰炸机团。每天晚上出击。攻击敌军的宿营地、飞机场、供应仓库等目标,破坏效果谈不上,但每天使敌人处于戒备状态,长期不能休息而对敌军产生了强大地心理战效果。

    现在出现在古罗夫和游击队员视野里地那个黑影显然就是一架波…2,不过上面的两位飞行员今天的任务显然不是骚扰德国佬睡眠,而是典型的平安夜庆典中的不之客。

    波…2飞得很慢很低,但是极不容易被击落!德军的夜间战斗机最低度远大于波…2,即使现波…2,只要波…2向旁边来一个转弯机动。敌人地夜间战斗机必然冲到波…2前面。不得不再绕一个大圈再来寻找。

    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绝大部分会以战斗机的失败而告终。况且。波…2飞得离地面很近,几乎是掠地飞行,敌军(它的对手可不止德国人。)战斗机不可能飞得这样低。这会德军空军上层就已经曾经许愿,只要飞行员击落一架波…2即可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前提当然是已经被授予过二级铁十字奖章或式装饰品并且积累了5个胜利点:击落一架单引擎飞机获得1点,击落一架双引擎飞机获得2点,击落一架四引擎飞机获得3点。如是在夜间击落的,胜利点双计。显然波…2在特殊情况下有四轰炸机一样“精贵”!也可见东线德军情感上对其的深恶痛绝。)。

    波…2还有一种奇袭敌人的战斗方式:在距离目标还很远的时候关闭动机,靠波…2良好地滑翔性能飞临目标上空,当德军听到风吹波…2翼间张线地啸声时;飞机已经就在他的头顶上了。攻击完毕后,波…2再动动机飞离目标。

    这会空袭机场地那架波…2就是在用“无声攻击”,飞行员投下了机翼下简易炸弹架上的四枚10公斤杀伤弹,后座机枪手甚至从机舱里掏出个小炸弹,直接用手往下面的机场机库头顶上砸!

    这架波…2显然“装备齐全”,设备“很现代化”!因为后座成员直接用手扔炸弹才是装备波…2的夜间轰炸机部队的“标准投弹方式”!

    手工投弹,这命中率可想而知,炸弹又小,飞机还是在滑翔状态!不过袭扰就是袭扰,这就足够了!

    飞行员急忙重新动动机,波…2在德国人反映过来之前就已经从低空飞离视野,机场一处机库大伙熊熊,从俱乐部跑出来的和其他人正有点乱,军官们高声喊着指挥应急,不知道远处有几个人俄国人已经开始乘火打劫!

    昨天喝酒去了,醉倒了,今天忙着单位里的活动,一直忙到现在。贵州朋友带来的坛装茅台,喝着不头疼,52度就像酱香的白开水,一个不留神喝高了。呵呵,好酒呀好酒!)

    。。。

第五百一十章 乘火打劫2――俄罗斯小伙() 
火光中机场人影攒动,德军算得上训练有素,机场四周的对空机枪哨开始射击,只不过他们还是似乎慢了那么一拍,空中的黑影已经失去踪影——机枪射手们还不解气,对着这该死的俄罗斯夜空继续狂扫一气!

    人在愤怒中容易出错,不然那些机枪手也不会对着茫茫夜空射击——这在战争中很正常,不然珍珠港的炮手们也不会不辨型号对着自己人的飞机猛烈射击了。

    就在第一轮炸弹爆炸时,正要撤退的古罗夫就行动了!他对800米外的德军车队没有什么办法,但早已确定的那几个哨位里的德军有点乱,这是他的机会!

    德国产狙击步枪四倍瞄准镜中,十字线牢牢地固定在150米外一处德军哨位上,当一名德军探出身形时,他稳稳的扣下了扳机!

    清脆的枪声响起,几乎于此同时,在古罗夫身边的机枪手也开始猛烈向300米外一处岗楼猛烈射击!

    德军对空警戒哨的射击声掩盖了游击队员们的射击声,当远处的德军现南侧的异样开始做出反应时,古罗夫和扎斯洛诺夫等人已经开始撤退。

    快撤入林区,武器装备背上,积雪已经有齐膝深,游击队员们想在这样的条件下撤退得要想点诀窍——上次有同志牺牲就是因为撤退度不够快造成的。

    在树林里整齐的码放着几副滑雪板,古罗夫快给自己套上,一推雪杖:“同志们跟上,别掉队!”

    这次来机场的人全部精于滑雪,靠德国佬的两条腿是别想追上的!而这也是没带迫击炮的原因之一——那门小跑比mg34机枪还难背着固定,早知道扎斯洛诺夫该让总队营地的妇女同志缝制一套滑雪时能用地迫击炮的携行工具。

    身后的枪声越来越远,似乎德军并没有追击。机场上的大火就够他们忙乎一阵的。

    没有直线型返回营地。黑夜中在积雪地树林、原野里7名游击队员绕了个圈子。午夜前才回到营地。那出基本被烧毁地小村庄。

    留在营地地同志们都还没入睡。除了哨兵。只是在勉强能挡风阻雪地简陋农舍里烤火。古罗夫几个浑身出汗。这是剧烈运动后地副作用。而帽子上又是一层冰雪。脸都冻得有点麻木。

    选这里做营地。一是距离敌占区距离不远不近。二是有一间难得没有完全烧毁地农舍——绝大部分被摧毁地村庄是见不到一间房舍地。只有风雪中那些孤立地烟囱在无声述说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