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苏联英雄 >

第65部分

苏联英雄-第65部分

小说: 苏联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看不会,各个国家的海军高层还抱着战列舰为中心的思想不放,没有切身的体会是不会有大动作的。”

    林俊走到舰桥外的平台上,可以看到英联邦的舰队中心纵列是一字排列的11艘战列舰暴怒”、竞技神”、“勇荣”号这五艘航母的纵列还不过是战列舰的陪衬。

    “伊萨科夫,你看,英国的皇家海军已经没落的。想当年这里可是同时集结过他们59艘战列舰和战巡,那时这些英国人是何等气。”

    “您是说月进行的那次为一战动员的阅舰式?”

    “是的。当时那些战列舰和战巡绝对是大洋的霸主,可惜,建造它们也足以耗尽国家的财富。我们现在是在有限度的建造新式战列舰,它实在是太昂贵了。连当初的“日不落帝国”也被这些钢铁的战争机器耗尽了财富,我们还承受不建设太大规模舰队的巨大消耗。“林俊是看到应该在休息的奥尔洛夫也到了平台上才表的这番“高论”。

    “呵呵,安德烈同志的观点总是有理。”军的司令员,他当然是希望“自己”的舰队“越大越好”,但苏维埃的现状又不得不让他变得“现实”。

    “奥尔洛夫同志,我觉得英国人的阅舰式最有意思地方的是:今天在一个锚地停泊的战舰,到了明天也许会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海战。”

    “是很有意思。记得11年的那次英国的阅舰式上停泊在到访的德国坦恩”号战列巡洋舰》。而在16年的日德兰海战里,就是坦恩”号把“不屈”号送进了海底。”奥尔洛夫说的有些感慨。

    “用句比较贴切的话就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您看,我们后面的就是德国的‘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不到20年,它还是来了。但也许几年后,停在这里的战舰又会刀兵相向。“

    历史上‘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就是在激战后。舰堵在了南美的港口里自沉的,林俊想不起来是哪三艘巡洋舰,但估计现在它们也可能就在这片海域。而那边的“足柄”号也是在月8日,在班加岛北岸被英国潜艇特伦强特号(也有译成“锋利”号的)击沉的。

    “这绝对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林俊想。

    “安德烈同志,以后的海战,用你的理论来解释就是航空兵的天下。”

    “呵呵,这么多的军舰,在飞行员的眼力就是最好的攻击目标,同志们看着都眼馋。对了,奥尔洛夫同志,我们的战列舰和航母的建造进度怎么样了?”

    奥尔洛夫示意附近的“闲杂人等”都进入舰桥。

    ““苏联号”和“红色乌克兰号”的建造进度非常快,我们已经解决了动力问题,而舰炮的生产也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新式406毫米舰炮已经试制成功样炮,估计到今年下半年就能投入批量生产,新式战列舰最晚到1940年绝对能够服役。而从保密部门反映的情况看,那些方的帝国主义国家还不知道我们在建造研制新式战列舰。”

    “北德文斯克可是个好地方,保密容易。”林俊说:“在敖德萨的“基洛夫”号和189厂的“俄罗斯”号怎么样了?”说实话,航母的建造才是林俊最关心的。

    “比战列舰的建造还顺,只是已经有其它国家知道它们的建造情况。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保密,不让他们探知到航母的技术参数。”

    “可惜呀,我们没有第二个北德文斯克。”

    。。。

第八十七章 豁出去了!() 
阅舰式让林俊“大开眼界”,而苏维埃的水兵也让他刻的映像——他们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最有意思的是:“马拉”号上还有几名技术老军士竟然是当年参加过“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轰冬宫”的老兵。

    515阅舰式一结束,林俊就告别“马拉”号,马不停蹄的赶回伦敦。随员们都知道长是非常想在“马拉”号上多呆几天,但他又是不得不以最快度返回莫斯科,那里正由一场“狂风骤雨”等着他。

    16号一早,告别了伊博斯和基尔洛夫,林俊一行就登上科的飞机。

    回程没有做过多的驻留,19号傍晚飞机抵达了莫斯科中做任何停留,林俊就直接赶往克里姆林宫:现在他已经知道,在511号图哈切夫斯基已经被解除了副国防人民委员职务,降职到伏尔加河军区任司令员。而图哈切夫斯基把这一决定看做是对自己的侮辱,他写信给斯大林要求彻底退役,复员还乡,然而斯大林根本没有理会这封信件。

    “怎么办?怎么办?!”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林俊很多天,“顺水推舟还是保护他?!难呀!图哈切夫斯基不能死,可是现在斯大林又必须要他死,处理不好一个不小心就会把自己搭进去!怎么办?!”

    林俊地精神已经完全没有在英国时那样“气宇轩昂”。他已经连续几天失眠,身边的人都看得出长有非常重的心事,但林俊不说他们也不敢问。

    这事林俊也只能自己“担着”,而更“要命”的是:在机场时他已经得知那个“屠夫”又恢复了日常工作,也就是说在处理这次的问题时两人很可能会“针锋相对”!

    激烈的思想斗争一直伴随着林俊抵达斯大林办公室的门口,在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后,林俊和随员一同走进了办公室。斯大林要接见所有人。

    “斯大林同志,安德烈向您报到。”

    “这次辛苦了。我地安德烈。同志们在英国的情况我已经知道了一些,你们做的非常好,壮了苏维埃的气势!”

    看的出来,斯大林对这次出访的效果非常满意。

    林俊向斯大林介绍了出访地过程,当然少不了说到与日本代表团的“冲突”和中国代表团的接触。

    “安德烈,你有时候还是太冲动。但这次和日本人的事,你虽然做的有些极端,总体上应该说还是正确的。如果当时你当时选择了退让,苏维埃的颜面可过不去。当然,要是换成莫洛托夫同志就会有更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当时的情况,关于这点,你有空的时候可以想他请教。”

    “是,斯大林同志,我一定会向莫洛托夫同志请教学习。”

    说到与中国代表团接触地情况时,斯大林的表情稍显得严肃。“他们对于我们地援助不屑一顾,原来我对此非常生气。但从你得到的情况看,这不过是一个目光肤浅地统帅的错误。等解决了目前的问题。这件事就让你去负责。

    林俊知道目前的问题是什么,这也正是让他头疼的。

    斯大林邀请林俊和所有代表团成员在克里姆林宫共进晚餐。在饭后,他又召集了亚历山大和林俊进行了一次秘密会议,让其他出访人员先回。

    在会议前,林俊看准了个机会问亚历山大:“我让你准备的东西弄到没有?”

    “放心,全到齐了。”

    林俊让亚历山大弄的是什么东西?他在出访英国前就要亚历山大利用他的“网络”从德国购买一些物品,而且要求地时间非常急。幸好需要的东西虽然品种繁多,但还是比较容易搞到。而“这东西”也不是简单地东西。甚至还有“人”。

    、、、、、、

    放在林俊面前的是厚厚的一叠文件,所有文件的封皮上都有内务部标注的“绝密”字样。而里面记录的所有内容都是图哈切夫斯基伙同手下7高级军事指挥官“叛国”与“密谋谋害斯大林”的证据。

    林俊整整花了2小时才大体看完这些材料:里面有图哈切夫斯基与德国方面的秘密信件、收受德国情报局“贿赂”的收据,还有多人对于“图哈切夫斯基与德国密谋叛国”的口供。所有材料之间的联系繁复复杂,应该说没有什么破绽,让看到的人能够产生的第一映像就是:图哈切夫斯基要叛国!

    而“阴谋团体”的主要成员是谁呢?里面的这些名字让林俊看着都有些触目惊心:图啥切夫斯基、约纳…埃马努依洛维奇团军级尼姆…彼得罗维奇…乌博列维奇::联国防人民委员部军事委员会委员)、奥古斯特…伊万(二级集团军级…普里马科夫、维托夫特…卡济艾德曼和鲍里斯…米罗诺维奇…费

    “这绝对是个简单的离间计,可是却能让苏联自毁长城!”

    看完材料后的林俊心知肚明,但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因为除了图啥切夫斯基元帅还没有被逮捕,其他七人都已经没抓进了内务部的特别监狱,而那个屠夫和手下人正在那里“忙乎”。亚历山大刚才告诉他,叶诺夫和手下正在加紧审问,已经动用的肉刑。

    “斯大林同志,我可以表一下我的意见吗?”林俊已经做出了决定。

    “你说,我曾经说过,这次是锻炼你的机会,本来就是要交给你处理的。”

    “那我大胆的说了。

    看,反叛集团密谋谋害您和与德国勾结的证据非常充分,我们需要只不过就是证实他们还有什么罪证是我们不知道的。但说实话,我对证据的来源有很大的怀疑和担忧,而且,我可以告诉您,我的担忧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个人感情的干扰。”

    林俊说的稍有些冒险,但先把对证据的担忧说成是有个人感情因素的接入、比完全说些“高尚”的理由来的保险。因为林俊已经想好的对策:叶诺夫,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只有牺牲“屠夫”,那八个人才有活下来的机会。

    斯大林也有些意外,因为安德烈的“私人感情论”真是有些出乎意外。

    “你说,就是说错了也没关系。”听到安德烈能在这个情况下还用“个人感情”的看法来分析,斯大林是来兴趣了,“安德烈的思维在关键时刻永远出乎我的预料。”。

    “斯大林同志,这里几乎所有的信件都是照相材料,而且还是在德国情报机关大楼失火的情况下得到的。有可能大楼的失火和这些德国的绝密材料的泄露都是巧合,但巧合就值得怀疑,但前期的调查工作中又将这个步骤特意的简化了。还有,我现我们一次性得到的材料太全了,全到可以不需要进一步整理和侦查就枪毙所有地嫌疑人。从这里开始我开始有了疑虑。”

    斯大林一听。稍皱了一下眉头,“你继续往下说。”

    “这里还有几封信件是图啥切夫斯基与德国高级将领的密信原件,虽然我看不懂德文(图啥切夫斯基除母语俄语、还会法语和德语两种语言),不知道具体内容,但我还是我对它们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这些都进过我们的笔迹专家的鉴定,证实是他的亲笔原件。”斯大林说,而且他好像对安德烈的这个猜疑有些不满。

    “斯大林同志,我们有笔迹专家。我们的敌人也会有。所以我认为,这些信件有伪造地可能。据我所知,在20年代,德国得到过图啥切夫斯基的笔迹材料,当时我们和德国人有合作的干系。在去英国前,我就估计到案件里可能会出现需要对文件签名和书信进行真伪鉴别的情况。所以我让亚历山大组织人员,在德国购买了他们所有品牌和品种的墨水,还弄到了我们的所有品种墨水。因为我认为,人地鉴别能力有自己的主管因素的干扰,而化学成分的分析是完全客观的。”林俊是在赌第一把:赌德国盖世太保的“专家”和德**事谍报局局长威廉…弗兰茨…卡纳里斯没有想到这一点。

    斯大林明白林俊的意思:图啥切夫斯基就是写信也一定是用自己的墨水,绝对不会用德国的。

    “所以,斯大林同志,对于所有笔迹的鉴定在使用笔迹专家鉴定地同时,还要让化学专家来帮忙。但我估计,现在的化学工业可能还不能完全分析出所有墨水在成分上地细小分别。所以我准备了第三道鉴别方式:所有品种墨水在书写后的颜色都会有细微地分别,我已经让亚历山大秘密“召集”了我们所有墨水生产企业的技工代表。下面需要的就是让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寻找我们找到的所有墨水的书写后留下的笔迹里是他们各自工厂的产品那种。而在同时。我们也需要让我们地笔迹专家用我们的所有墨水和德国人地来模仿这些信件和签名,然后再来对照每种墨水颜色上的分别。对于墨水颜色的分别,工厂的专业技工拥有过笔迹专家的鉴别能力。”

    林俊这一段话非常复杂,但斯大林能听懂:要是墨水不是苏联的,那这些信件就很有可能是伪造的。

    “不错,安德烈,你现在考虑问题已经变得更加全面。”

    “其实是以前生的一件事让我产生了会有这种想法,斯大林同志:在35年图哈切夫斯基表过一篇重要的文章——当前计划。里面强调了德国入侵的威胁,还指出了希特勒的帝国主义野心。当时这片文章在红星报等各种报纸上全文刊登过。而在1936年我们曾经根据他的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