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764部分

燃烧的海洋-第764部分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既然是买卖,牧浩洋与庞跃龙肯定想从魏成龙那里得到一些东西。

准确的说,牧浩洋想要得到的,只是魏成龙的一个承诺,即在年底前攻入莫斯科之后把牵制在大陆战场上的空运力量转移到太平洋战场上去,让海军与陆战队能在二零五五年初攻打澳大利亚。

毫无疑问,对魏成龙来说,这也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

要知道,在大陆战场上,魏成龙缺少的就是航空兵与作战部队,如果海军与陆战队肯分担一部分作战任务,他就有足够的把握在年底率领军队攻入莫斯科,兑现他在黄瀚林面前许下的诺言。

结果就是,三人非常愉快的达成了这项秘密协议。

按照牧浩洋的承诺,海军的八支航空兵联队将在七月初参战,而庞跃龙也承诺让十二个陆战师在七月底之前到达。魏成龙在做出承诺的时候,设置了一个前提条件,即在年底之前攻入莫斯科。也就是说,只有达到这个条件,魏成龙才答应把半数以上的运输机移交给海军与陆战队。

魏成龙不是不相信牧浩洋与庞跃龙,只是觉得设置这个前提条件,能让牧浩洋与庞跃龙尽心尽力。

对此,牧浩洋并不反对。

只是,庞跃龙觉得魏成龙的要求太高,因此也附加了一个条件,即陆军必须在七月底之前攻占伏尔加格勒。

庞跃龙提出这个条件的原因就是:不想让陆战队参与攻打伏尔加格勒的作战行动。

让他没想到的是,魏成龙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这次,魏成龙不是托大,而是有足够的信心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攻占伏尔加格勒,因为他已经为此准备了三个多月。

当天,牧浩洋与庞跃龙就返回了北京。

两天之后,牧浩洋收到一条好消息:蒋博文指挥的非洲军团拔出了美军在吉布提外围的最后一个据点,包围了吉布提。

虽然还没有攻占吉布提,但是非洲战场上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

按照蒋博文发回来的战报,争取在七月份攻占吉布提。当然,他过于乐观,因为直到九月底,非洲军团才占领吉布提。主要就是,牧浩洋一直没有给他增兵,主力就只有一个陆战师,而盟国的军队都没有多强的战斗力,靠得住的就只有两个巴基斯坦的陆军师,而吉布提的美军在十万以上。

只是,到了七月份,美军已经无法封锁曼德海峡了。

在非洲军团的猛烈炮火打击下,吉布提的美军大多只能龟缩在防御工事里,对进出红海的舰船再无威胁。

结果就是,到七月底,中国海军打通了曼德海峡。

最终,牧浩洋在八月份决定开辟新的战场,并且把蒋博文调往埃及,为他提供了两个集团军,让他担任驻埃军团总司令。到了年底,蒋博文取代虞世辉,出任中东战区司令,而虞世辉则被牧浩洋派往新德里担任南亚战区司令。毫无疑问,南亚战区司令部是清水衙门,根本没什么事可做。

中国在非洲之角取得的胜利,对美国的全盘战略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要知道,在吉布提守不住的情况下,美国必须向中东增兵,巩固西奈半岛,不然美以联军将遭到围攻。

从军事角度上讲,美以联军甚至得集中兵力干掉叙利亚。

原因很简单,如果没能在中国出兵埃及之前解决掉叙利亚,美以联军输掉中东战争将是铁板钉钉的事。只有首先干掉叙利亚,才能把主力派往西奈半岛,顶住中埃军团的进攻,确保不被击败。

问题是,击败叙利亚谈何容易。

要知道,当时中国在中东战场上的兵力已经达到八个集团军,除了部署在约旦、伊拉克与沙特的三个集团军之外,另外五个集团军都在叙利亚,而叙利亚国防军的兵力已经突破三百万,约旦、伊拉克与沙特的兵力则达到了四百五十万。到了七月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与印度尼西亚还将陆续向中东派遣八十万作战部队。也就是说,再过一个月,中东军团的总兵力就将接近九百万。

当时,美以联军的总兵力只有三百五十万。

准确的说,应该是西方同盟集团联军,在美以联军中有六个加拿大师、八个墨西哥师与两个澳新师。

虽然美以联军的平均战斗力高过了中阿联军,但是兵力上的差距太大了。

更重要的是,六个中国陆军的集团军,就有大约三十万兵力,而美军在中东战场上也就只有十二个师,总兵力不到二十万。把战斗力相当的加拿大师与澳新师算上,也才更中国军队持平。

很明显,美以联军根本无力发动进攻。

如此一来,只有向中东增兵,才有可能使美以联军夺得主动权,也才有希望尽快打垮叙利亚。

为此,在七月份,美国就向中东增派了八个师。

同期,加拿大增派了两个师、墨西哥增派了四个师、新西兰增派了一个师,而以色列国防军还组建了十个外籍旅。

当时,已有近五十万外籍犹太人赶往以色列,其中二十万人加入了以色列军队,并组建了外籍军团。

美军向中东增兵,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减少了派往俄罗斯的军队。

直接结果就是,在魏成龙指挥中国陆军第二次围攻伏尔加格勒的时候,参战的美军只有三十六个师,而不是俄罗斯希望得到的四十四个师。虽然布鲁希洛夫用新编的二十个俄军师填补了美军的空缺,但是打到七月二十九日,布鲁希洛夫不得不承认,伏尔加格勒已经被中国军队占领。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蒋博文在非洲之角取得的胜利,帮助魏成龙在七月底占领了伏尔加格勒,结束了这场持续了大半年的会战。

事实上,非洲之角的胜利,还产生了更加长远的影响。

当时,俄军在伏尔加格勒遭受的损失,远远超过了预期,结果在八月份,当魏成龙准备向莫斯科进军的时候,布鲁希洛夫手上甚至没有一个装备完整的装甲师,而且莫斯科方面军的作战能力,已经比伏尔加格勒会战之前降低了百分之六十,拱卫莫斯科的其他几个方面军的战斗力也下降了百分之四十以上。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布鲁希洛夫在八月八日向俄罗斯总统递交辞呈,或者说是主动辞职,随后俄罗斯总统任命诺日罗夫以美俄联军总司令的身份指挥俄军作战,而不是另外任命一位参谋长。直到十月底,中国军队兵临莫斯科,俄罗斯总统才任命朱利亚诺夫元帅担任俄军参谋长,全面负责莫斯科的防御作战,诺日罗夫返回了美国。

由此可见,导致布鲁希洛夫辞职的主要原因是伏尔加格勒失守,而导致伏尔加格勒失守的原因则是美国没能及时增派部队。显然,如果没有非洲之角的胜利,就会有大批美军到达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就不会在七月底失守。从时间上看,只要美俄联军在伏尔加格勒多坚持一个月,中国陆军就不可能在年底攻入莫斯科,因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就能把中国军队挡在离莫斯科三百多公里的地方。

当然,大陆战场的局势发展,又反过来影响了中东战场。

要知道,正是在伏尔加格勒取得了胜利,魏成龙才会在八月份把两个集团军派往埃及由蒋博文指挥,也正是中国埃及军团成立,迫使美国继续向中东增兵,并且在十月底发动了旨在消灭叙利亚的战略进攻,而打到最为关键的时候,又是中国的援兵,在年底的时候拯救了叙利亚,也改变了中东战场的总体态势。

第二百零八章 毁灭之路

第二百零八章 毁灭之路

进入七月份,最受关注的肯定是再次打响的伏尔加格勒战役。

这次,魏成龙不但充分吸取了教训,还获得了更加强大的进攻力量,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后勤问题得到了根治。

六月二十四日,魏成龙发动第二次伏尔加格勒战役时,他手里已经有一支庞大到足以支持所有前线部队作战的战略运输机群,包括六千架DY1与四千架DY2,另外还有八千架电动战术运输机。如此巨大的空运力量,是中国军队攻占伏尔加格勒的基本保证,也是在一个月内打赢这场战役的关键保障。

当然,能够在一个月内攻占伏尔加格勒,也与陆军的进攻战术有关。

这次,魏成龙没有把重点放在地面推进上,而是采用了陆战队攻打所罗门群岛、特别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战术,即完全由空运来支持前线作战部队,以空降与机降的方式夺取敌后机场、或者干脆在敌后修建野战机场,然后让地面部队以机场为根据地,扫荡附近的城镇与交通线。

可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进攻战术。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俄联军在曾经创造过辉煌胜利的战场上遭受史无前例的惨败,与不熟悉、以及不知道如何对付中国陆军的新战术有极大的关系。要知道,当时连布鲁希洛夫都不知道该如何进行防御。

在这样的战斗中,根本没有前线与后方。

更重要的是,决定地面部队进攻距离的,不再是装甲部队的突击距离,而是运输机的投送半径。

当然,准确的说,应该是战术航空兵的作战半径。

原因很简单,在以空中突击的方式越过敌人的防线、在敌人后方作战的时候,空中支援必不可少。首先得夺取绝对制空权,确保运输机能够安全飞抵敌后机场。其次得全程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掩护,避免地面部队遭到敌人轰炸。最后还得在整个作战行动中,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特别是在陆军的远程炮兵运送到敌后机场之前,空中支援是地面部队唯一的指望。

事实上,这也正是八支海军舰载航空兵联队意义重大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八支舰载航空兵联队有接近八百架战斗机,其远程打击能力,相当于陆军的四十个炮兵营,而当时陆军总共也就只有三百六十个炮兵营。除此之外,在大陆战场上的战术战斗机总量也就只有四千架左右。也就是说,牧浩洋提供的帮助,占到了大陆战场战术航空兵总量的百分之二十。

对于魏成龙推行的新战术来说,这支空中力量必不可少。

如果没有海军航空兵的支持,魏成龙很有可能把攻打伏尔加格勒的时间推迟一个月,因为要到七月底,空军才能增派八百架战斗机。从时间上看,如果在七月底发动,那么魏成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年底攻入莫斯科。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陆军动用了二十四个集团军,总计一百三十万地面部队。

除此之外,空军与海军还投入了大约七十万官兵。

也就是说,中国军队的参战总兵力在两百万左右。

对面,布鲁希洛夫手里有五个方面军,还有三十六个美军师,美俄联军总兵力超过了八百万。

可惜的是,在兵力四倍于对手的情况下,美俄联军仅坚持了一个月。

到七月二十六日,伏尔加格勒被中国军队全面占领,战线推进到柏里索格利布斯克附近的时候,美俄联军已经损失了将近四百万军人,其中一百二十万阵亡、四十万失踪、二百三十多万被俘。

事实是,在七月二日,即中国军队攻占了米哈伊洛夫卡,完成了对伏尔加格勒的战役包围之后,美俄联军就战败了。

从七月三日开始,美俄联军的目的不是守住伏尔加格勒,而是让被中国军队围困的四百六十万军队突围。

在这场持续了二十多天的围歼战中,只有不到七十万美俄联军成功突围。

可以说,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围歼战。

美俄联军在这场战役中阵亡与失踪的一百六十万军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在突围的时候死于火力打击,特别是炮火打击。

从七月八日开始,中国陆军前线部队每天消耗的弹药都在八万吨以上。

也就是说,火力打击、特别是炮火打击是中国军队的主要作战手段,而那些分布在敌后的机场就是炮火打击的支撑点。

在炮火封锁下突围,几乎就是让军人去送死。

别说徒步作战的步兵,就算是坦克战车,也不可能在炮火封锁下突围。

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美俄联军的士气迅速归零,大批部队选择了投降,不然也不会产生将近二百四十万的战俘。

七月十四日,俄军伏尔加格勒方面军第十七集团军集体投降。

这是自开战以来,第一个投降的俄军集团军。要知道,即便在哈萨克斯坦会战中,被包围的俄军中,也没有出现整个集团军投降的事情。当时,该集团军的二十七万名官兵,在遭受了长达三天的炮火打击之后,剩下的二十二万名官兵在绝望的情况下,向驻扎在绥拉菲莫维哥附近的中国军队投降。当时,驻扎在该地的只有两支突击集群与四支火力支援集群,兵力才一万多人。

打到七月二十六日,伏尔加格勒方面军总司令,也是俄军前线总司令,在七月二十四日才获得元帅军衔的乌里扬诺夫让一名上校参谋,向包围了司令部的第三十八集团军的一支突击集群的上校军官投降,随即下令全体俄军投降。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