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828部分

燃烧的海洋-第828部分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一些宇宙社会学者提出了一个似乎非常振奋人心的观点。

这个观点就是,任何一个高度发达的宇宙文明,都建立在高度发达的民主制度之上,因为只有高度发达的民主制度,才能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也才能使文明变得更加发达,取得更加辉煌的科技成果。

显然,这又是一个从人类本身经验出发得出的结论。

事实上,这是一个极端错误的结论。

要知道,在宇宙人类诞生之后,人类的民主制度没有进步,反而是倒退了,即权力集中在了少数人手里,绝大部分人只是劳动者,而不是决策者。随后的宇宙大开发也证明,在高度发达、特别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文明中,独裁、以及倾向于独裁制度的文明占了绝大多数。

原因很简单,任何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都必须具备一个基础,即众多的个体。

用人类的话来说,就是足够多的人口。

当个体多到足以填满整个星系的时候,民主制度就是一项空谈,因为民主制度不可能在如此多的个体中达成共识。如果个体意识得到弘扬,并且被提高到了足以影响群体决策的地步时,灾难就不可避免。要知道,极端的民主制度,就是每一个个体的主张都能得到弘扬与发挥。

显然,如果一个文明有数千亿、甚至数万亿个个体,就有可能出现同样多的个体主张。

照顾这么多的个体主张,等于一个都没有照顾到,结果就是文明的力量被无限分化,使得每一个个体的显得无足轻重。

事实上,在残酷的宇宙文明竞争中,别说无限分化,就算是一个文明分化成两个部分都是灾难性的后果。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宇宙人类后来全力压制地球人类,使地球人类边缘化的根本原因。要知道,如果地球人类也足够强大,那么宇宙人类就会被削弱,人类的总体力量就会分裂成两个部分,而其中任何一个部分,都难以在残酷的宇宙文明斗争中生存下来。只有当其中的一部分变得无足轻重,文明的大部分力量集中到另外一部分之后,人类才有生存的权利。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任何一个高度发达的宇宙文明在与其他文明斗争时,在政治体制上都不可避免的向独裁靠近,民主制度受到压制,或者说被削减为二级政治体制,即只限制在与文明生存无关的领域。只要涉及到文明生存,独裁体制就占了上风,而结合之后就是半独裁体制。

当然,这种独裁体制,与人类文明上的独裁没有半点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宇宙文明的政治体制一般都是二元结构,即独裁与民主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

在人类历史上,也出现过类似的政治体制,即古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当然,这也不是偶然巧合。

从某种意义上讲,古罗马共和国的处境,与宇宙文明很相似,即不断的在对外扩张中遭遇其他文明,并且与其他文明进行殊死搏斗,因此每每遇到生死存亡的挑战,独裁就会取代民主。

事实上,人类一直是幸运儿。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够在进入宇宙阶段之后,仍然生存下来、而且发展壮大的文明都是幸运儿。

原因很简单,不太幸运的宇宙文明早就灭亡了。

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当时人类遭遇的是一个处于相同阶段的文明,差距并不大,如果以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计算的话,也就只有一百年左右。更加幸运的是,八十光年外的那个文明的科技发展线路与人类截然不同,是大部分宇宙文明的模式,因此在最初的时候就低估了人类文明的科技爆发力。

也就是说,外星文明也是根据自身经验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判断。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这个被称为“射手a”的外星文明错过了宝贵的时间,或者说给了人类文明宝贵的时间。

当然,在二十三世纪初、也就是宇宙纪元初期,人类并不知道这些情况。

在毁灭的阴影下,五千亿人,以几乎狂热的方式投入了宇宙战争的备战工作中去,把人类的战争潜力发挥到了极限。

毫无疑问,人类本来就是战争生物。

如果人类是由猿类进化而来的,那么在人类直立行走之前,战争天性就已经写在了人类的基因之中。要知道,与人类血缘最近的黑猩猩,根本算不上是智慧生物,却已经在生存斗争中用上了战争手段。

这种好战的本性,也许正是人类文明能够在宇宙中生存下来的根本原因。

甚至可以说,能够在宇宙中生存下来的文明,必须具备好战的本性,有半点和平倾向的文明都已惨遭灭绝,或者都将惨遭灭绝。

当战争本性开始发挥作用,人类的潜能几乎是无限的。

比如,当时科学家按照宇宙人类政fu的要求,探索更有效的探测手段,就使人类文明在科技领域,特别是量子理论上取得了一次实质性的飞跃,而由此带来的结果,将影响人类数百年。

这个飞跃,就是量子态粒子的多维属性。

在量子理论中,微观粒子有八个维度,除掉时间,还有七个空间维度,而宇宙本身只有三个空间维度。

也就是说,另外四个空间维度只存在与微观粒子之中。

由此,科学家就想到,能否把微观粒子的高维度属性在低维度上展开,从而得到一个可以施展其他科技手段的平台。

要知道,在数学理论上,三维空间是无数个二维空间的集合,而二维空间又是无数个一维空间的集合,一维空间则是无数个零维空间的集合。只是在理论上,零维不属于纬度,即其本身没办法用空间尺寸进行衡量。

当然,数学理论不能直接套用在物理学上。

在物理学上,决定两个维度差距的基础就是基本粒子,即不管物质怎么分割,基本粒子都不可能分割。也就是说,把微观粒子向低维度展开,所能得到的结果,将最终由微观粒子中的基本粒子决定。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把一个质子在二维空间内展开,其空间尺度,也就是面积就由基本粒子的多少决定。

当时,科学家还在寻找基本粒子。

只是可以肯定,即便再小的微观粒子,在二维空间展开之后,空间尺度也非常巨大,甚至难以想像。

这样一来,如果能够让一个微观粒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就能够获得一大块平面,而在这块平面上,人类的科学技术就有了施展平台。比如对这块平面上的基本粒子进行排列,就是一块巨大的集成电路板。当然,这只是个比喻,准确的说,应该是一个基于基本粒子的超级量子计算机芯片。然后,再让展开后的微观粒子复原,就能够得到一台几乎没有尺度的超级计算机了。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疯狂的设想。

只是,在当时,这个设想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也让很多科学家前仆后继的投入到了这场伟大的科技革命中去。

要知道,这也许是人类在科技领域唯一的希望了。

……

正文 第三百章 疯狂的顶点

收费章节(12点)

第三百章 疯狂的顶点

来自外星文明的毁灭性威胁,加快了人类的科技发展速度,也促成了第二轮量子理论大变革。

第一个影响,就是“基本粒子的能量假说”得到了更多物理学家的重视。

这种曾经被看成是科学邪说的理论,在二十三世纪中叶成为了主流学说,并且很快就得到了间接证明。

当时,第一个间接证明出现在环日加速器内。

在对一些微观粒子进行加速的时候,科学家发现,当这些微观粒子在无限接近于光速的时候就瞬间泯灭了,而且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甚至没有释放出物质泯灭时转化的能量。

显然,这是非常反常的,因为这即不符合相对论,也不符合量子理论。

要知道,按照相对论,物质泯灭实际上是转化成了能量,而按照量子理论,物质泯灭实际上是分解成了更小的微观粒子。

事实上,正是这个发现,最终使重力场理论得到完善。

更重要的是,这个发现,在量子理论与重力场理论之间搭上了一座桥梁,把两个原本没有多少关系的理论联系了起来。

这座桥梁,就是“基本粒子的能量态”。

说得简单一些,基本粒子并不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能量的形式存在的,是在空间中某一点上富积的能量。

加速器里的微观粒子突然消失,实际上是富积的能量分散掉了。

换句话说,是基本粒子直接转化成了空间能量,而当时的人类科学家还没有掌握测量空间能量的手段,也就无法解释这一现象。

当然,测量空间能量的办法极为简单。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空间尺度。

在宇宙空间内,空间能量是平均分配的,因此空间尺度是平均的,也正是如此,人类观察到的宇宙空间是平均的。如果有多余的能量注入空间,直接表现就是空间膨胀,而当能量从空间中抽出,直接表现就是空间萎缩。事实上,这就是反重力场推进技术的理论基础,即反重力场推进技术消耗的是空间能量,也就是从空间抽出能量,使空间萎缩。当空间的萎缩速度达到了所能允许的最大速度时,处于该空间内的物体就以最大速度运送,而这也正是物体能够达到光速的原因。

由此可见,当时在加速器内消失的微观粒子,实际上转化为了空间。

也就是说,加速器内的空间略微膨胀了。

所幸的是,微观粒子的质量非常小,因此转化的空间尺度也就非常小,小到无法被科学仪器探测到。

当然,这些实验,已经足以引起物理学家的重视了。

更重要的是,很多物理学家由此开始相信,基本粒子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基本粒子只有能量态,没有物质态。

显然,寻找基本粒子,就是在白费力气。

有了正确的理论基础,进行应用研究也就相对简单了。

到二十三世纪的第五个十年,就有科学家提出,如果基本粒子只有能量态,那么就有办法让微观粒子在三维空间中展开成二维平面、或者是三维立体,所需要做的,就是避免在展开的时候使基本粒子不至于泯灭,即富积的能量不会分散,然后就能对基本粒子进行排列组合。

当然,按照量子理论,需要同时展开两个同相同位的微观粒子,并且对这两个微观粒子中的基本粒子进行相同的排列组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当这两个同相同位的微观粒子恢复到高维度状态时,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量子通信系统,而其中的一个粒子将被送往八十光年外的信息,另外一个微观粒子留在地球上。这样一来,前者在外星系探测到的信息,能同步传回地球,展现在人类面前。

要在以往,这种疯狂的科学项目肯定会被人嗤之以鼻。

要知道,当时甚至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也就没有人知道,这个项目能否成功,或者需要投入多少经费。

所幸的是,在“准战争时期”,越是疯狂的科学项目越容易得到重视。

结果就是,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之内,至少有一百亿人参与该项目,其中物理科学家就多大一千多万。

巨大的人力投入,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二十年内,很多原本看似无法解决的科学难题都得到了克服。

比如,如何展开微观粒子?

当时,人类科学家想出的办法很巧妙,即在一个完全屏蔽了重力场的空间内进行,即展开工作在重力场影响为零的情况下进行,从而使微观粒子在展开的时候,富积的能量点不会消散。

又比如,如何排列基本粒子?

科学家想出的办法也非常简单,即通过影响邻近空间,或者说是改变邻近空间的尺度来调整基本粒子的位置。

当时,还有很多类似的难题都得到了解决。

在科学家的努力下,甚至解决了微观粒子光速飞行时改变飞行方向的办法,即在展开后的微观粒子里面,以基本粒子为单位,制造一台小型的反重力场推进系统,并且由基本粒子构成的量子计算机控制。因为是同时展开两个同相同位的微观粒子,所以还可以通过留在地球上的那一颗微观粒子,控制另外一颗微观粒子在外星系里的飞行轨迹,使其做一些人类想做的事情。

可以说,这次量子力学理论大推进,所取得的成就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科研项目。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此时对量子理论的认识,已经接近了量子理论的终极形态,即基本上掌握了量子理论的奥妙。

从科技发展的速度来看,人类已经创造了奇迹。

严格算来,人类在量子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只花了不到两百年,即便从量子理论诞生时算起,也只有不到三百年。

这个速度到底有多快呢?

后来,人类遭遇的所有外星文明,在量子理论上花掉的时间都比这个长,平均大约需要一万年左右。

也就是说,人类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