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主编:任翔 10卷完结 >

第68部分

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主编:任翔 10卷完结-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拉斯用手比划了一阵,发现并不太好看,就又拿起短铅笔,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反正,是十分复杂的绳结,由数个基本绳结组合而成,可以自由控制绳索的滑移距离——用在‘简易翻斗’上是再好不过。”

“凶手总不可能是国际结绳协会的成员。”夏哀回应道,“不过,既然不求速度,掌握一两个复杂技巧,也没有什么不妥的。”

“在某些电视购物的节目上,为了推销数百美金的高级绳索,他们会请来一些参加速度结绳比赛的高手,”杜拉斯点头,“将那些耐心的花样用录像机录下来,练习几次,就能够学会这些把戏——绳子对于华丽的杀人手法而言,自然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他将多余的雪吊出来,再将玛格丽特小心地放下去。借助这台手制的精确吊车,玛格丽特被送到了她的华丽墓室门口。为了滑落时的倾斜角度,他将秤盘的边缘尽可能地靠近地面,只留下和水手活结相对应的滑动距离。

然后,他拉动保险绳——前面提到过,这保险绳和三个灵巧的活结相连。他一拉动它,它们就像花瓣一样散开。得感谢绳套活结和绳索之间的摩擦力,在承受了一具尸体重量的情况下,那托起玛格丽特的胶合板并没有一下子垮下去;相反,遵照严谨的设计,它以十分缓慢的速度开始倾斜;玛格丽特,她正向着留有一个人形剪影的雪地滑落下去——那是她的墓穴,她侧着脸,想看看那儿究竟够不够宽敞。

但她那抬起的手臂,却挡住了她的眼睛……

一个象征希望的姿势。





5


“既然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无脚印诡计的第一种可能性——当然,这只是十分局限的一种情况,限定了太多的条件。”

“如果凶手有钥匙,他也可以在体育馆里做一个更简单些的吊车,或许连翻斗都不需要。”夏哀评价道,“我却要赞赏你,杜拉斯,你设计了一个华丽且可行的诡计。”

“如果他有钥匙,”杜拉斯对这个假设反应强烈,“他会使用一个更华丽的诡计——哈,那被我归在第二种可能性中。噢,您愿意讨论那个,但我却想再等等。”

“是因为第三种可能更加简单么?”

“是的。正是如此。”他回答道,“留下不被注意的脚印——这只能算是小诡计。”

“第一个支类就是——脚印很小,小到不被人注意。”

“曾有人写到使用高跷,最早是法国人用这个诡计,然后被日本人写进小说里。”杜拉斯说道,“削尖高跷的脚端,再使用一根特制的拐杖,可以让脚印变得比梅花鹿蹄还要小巧。如果凶案在森林中,这就还有一个变种,凶手使用矮高跷,来模仿动物的足印。”

“但这需要技巧。足印越小,行走就越困难。而且,四足偶蹄类动物的脚印,老练的猎人一眼就能分辨出前后脚蹄印的差别。想要模仿,并不容易。”夏哀回应道,“一个较好的改进,是在鞋上下工夫——我的一位朋友,在作品中尝试将足球鞋底的钢钉延长。这样一来,除了抬腿要高之外,在雪地上不留痕迹地行走,也不需要特别的技能训练。”

“对地面有严格要求,”杜拉斯摇摇头,“体育馆使用了大理石地砖,凡是要将脚印改小的方式,无论哪种,在雪融化之后,都会留下无法磨灭的划痕。使用较粗的木高跷或许可行,但终究要结合之前提到的、准备人型模板的麻烦方式,而且……感觉上也比较笨拙。”

“最自然的方法,当然是让玛格丽特真正冻死在体育馆里——用低温和降雪带来的潮湿来夺去她的生命。但若按照之前的思路,对迷药用量的控制就必须相当精确。这对于一个没有做过测试的个体来说,困难是相当大的。”

“我在原始构思中也想到过这点。为了达到实验的要求,我曾将玛格丽特设置为凶手的情人,但最后却背叛了他——这能够满足动机。这样一来,他就有机会测试迷药的用量,抗药性的修正则可以忽略不计。毕竟只是小说。”

“另一个支类是——利用特殊的形状。”夏哀将主题推进了一步,“这个诡计我曾写过,就是类似梧桐树叶的形状。”

“没错,也是《荒野猎人》中的诡计,”杜拉斯马上回应道,“算是高跷诡计的一种改进——还是利用比较便于掌握的木高跷,脚部不规则地敲上一些长钉,落地和起脚的时候都带上少许旋转,让足印周围松动的新雪陷落下去,使每一个脚印都不大相同,形似天然。”

“接着拾取一些新落的梧桐树叶,如果雪还在下的话,就抖落上面的积雪,将这些叶子安置在雪地的空洞上,就像是一个个捕猎陷阱一般。”夏哀补充道,“如果雪不下了,就按照原样放上去,尽量让它们显得自然些,和周围其他积了少许雪的树叶没有任何区别就是最好。”

“远离尸体的路线也得小心选取,都得是多出一片树叶也不会显得突兀的地方,一大步、一小步;一会儿左,一会儿右……要走得像落叶一般,毫无规律。”

夏哀先生站起身来,走到房间的小吧台那儿,开始打量起客房里的常备酒品:

“喝点什么吗,杜拉斯?”他挑出一小瓶波本,“威士忌如何?冰柜里有碎冰。”

“如果有冰咖啡的话,就是最好。”杜拉斯扭头答道,“我不喜欢在讨论的时候摄取酒精——那会严重影响我的判断力。”

夏哀先生取了两只柯林斯杯,从小冰柜里夹出一块整冰,给自己倒了少许波本。然后,又从冰柜里找到一盒软包装的冰咖啡。

“我的朋友,需要我帮你倒到杯中吗?”他问道。

“您太客气了,先生。”杜拉斯也站了起来,“噢,我看到吸管了——就用那个,没必要那么讲究的。”

他接过冰咖啡。夏哀·哈特巴尔呷了口威士忌,让冰块沿着杯壁缓缓摩挲:

“对了,杜拉斯,其实你之前提到的、那个利用自然下落的积雪来掩饰足迹的方法也不错,只要预估好位置——但那个诡计也曾有人用过。”他坐回到餐桌前,“还好,并不是太出彩的设计。”

“‘大自然是最好的谋杀道具’——这是您那本杰作的核心思路。即使有人认为它太偏重于诡计了。我知道,很多人更喜欢《黑夜决定的罪罚》,社会派逐渐成为大众的宠儿。但我还是坚持——人性始终不如智慧重要,前者是弱者的借口,后者则是生存的手段。”杜拉斯也坐了回来,“噢,我知道那个诡计有人用过:正如您所说的——没有太大意思。”

“我们似乎开始偏题了,”夏哀说道,“自梧桐树叶起,我们就逐渐滑入到第二种可能性里了。”

“嗯,因为我的穷举并不严格——第二种可以和第三种结合使用。”杜拉斯啜了两口冰咖啡,“梧桐树叶的那个例子,就是最好的例证,必须结合使用才行。”

他想了片刻,又举了另一个例子:

“类似的,还有您在一个短篇中使用的诡计——我猜,您是因为赶稿而偷懒了。因为这和梧桐树叶的诡计十分相似。”

“你说的是那个工地里的把戏,不是吗?”这位先生笑了,“凶手用了带危险指示灯的角锥。”

“那是很好的方式。误导的诡计。”杜拉斯回忆起那篇小说,“那些水泥灌注的角锥上显然不能站人,就算在狭窄的边缘上侥幸成功,也会留下显而易见的痕迹。警探虽有怀疑,但在亲身实验过之后,就放弃了这个猜想。他们的视线被成功引开了。”

“而实际上,凶手的脚印被压在角锥下面,他大跨步地远离尸体,保持直线和协调的步距。然后,上了工程车——将三百公斤重的指示用角锥一个一个地放到指定的位置上,以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这就是他的日常工作。他将角锥的足印向两端延伸到雪飘不到的位置,即使下面不再有他的脚印——这也造成了新的错觉。真相被隐藏得更深了。”

“我时常重读这段呢,先生。”杜拉斯一边说着,一边又开始挑择起他的稿纸,“我收藏了您所有发表在专栏上的短篇,其中不少都没能结集出版——有些细节,如果能够在出版之前再完善一下,就太好了。”

“我有时候也有这样的打算,有时又打算将那些诡计抽离出来,组合成一个更华丽的长篇——杜拉斯,我羡慕你的年轻、专注和富有活力。”他感慨道,“你知道,自十六岁起,每经历一个十年,做一个相同的决定就会困难上两分。”

“我可不觉得,人的想法每天都不一样。”杜拉斯回应道,“先生,我们现在可以开始讨论第二种可能性了。”

“当然。这就是我们坐在这里的原因。”

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的同时,夏哀·哈特巴尔看了眼自己柯林斯杯里的冰块,它正被酒精和空气腐蚀得愈加圆滑——这过程是渐进的,冰块自己应该并不察觉。





6


倘若不用绳子——我是说,冰库还在那里,玛格丽特也还是被冻死的。或许几个冲动的七年级学生试着用廉价的登山绳来模拟SWAT小队的神兵天降,但被恰巧经过的美术老师及时制止了。这位老师可能就是玛格丽特——那么这就是一个新的动机。而且,教中学美术的女性教师——在文艺作品之中,这就是“美丽悲剧”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这样一来,他们也会用到窗柱、圆孔的沟回和挂旗的钢圈。八字环下降器和D型扣锁或许是借的,或许是偷来的——反正,不再是为了谋杀。”杜拉斯说,“这可以用作前半部分的突然转折,来限定小说后半段的基调。而关于第三种可能性的讨论,只是为了让文章显得更丰富多彩……先生,我越来越觉得,《白色讲义》应该写成长篇。在短篇里运用太多诡计,明显是吃力不讨好。”

“这都要看你的本心。讨论之后,看看哪种类型更适合你。如果需要,我也可以给出一些建议——当然,仅供参考。”他将稿纸拿起来,“我可以接着读吗?”

“您继续吧。”

但这次,假设他拿到了钥匙,或者用了其他什么方式,能够对付那只老旧的铸铁门锁……无论如何,凶手能够进到体育馆内部——这本身就足够振奋人心了。

不需要裁切模板——他可以让玛格丽特冻死时的姿势更自然或者更优雅些。

“我还想到挖掘地道——这对密室来讲,当然有些不太公平。”杜拉斯插话道,“但如此一来就不需要钥匙了。嗯,可以设置一条维修通道;或者就是战争末期,修建了一半的秘密防空洞。体育馆一端的出口在某块松动的大理石地砖下面,另一端则通往食堂。紧急避难的通道,入口经常都会设置在这样的位置。”

“你当然预备了适当的铺垫——或许是在文章开头,介绍学校历史的时候。”

“我准备了一小段,就在这里,”他抽出了倒数第二页,“这是一个备用的开头,文字却不怎么精致,缺乏吸引力,而且……算了,我先读给您听听吧。”

亨利·巴比塞(Henri·Barbusse),他在1935年死于莫斯科,还来不及真正了解苏联。为了纪念他(更多是为了那本影响甚广的反战小说——《炮火(Le Feu)》。自然,是名义上的纪念),几位和他同姓的乡绅(他们坚称自己是作家的亲戚,即使他们完全不会说法语)筹资办了这所学校,以他的名字命名,归于当地教会的名下管理。

然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开始了。或许是受了死去作家的庇护,轰炸来得很迟。在小市政厅的官员们讨论是否应该修建防空洞时,盟军已经在诺曼底登陆;这项保护生命的宏大工程进行到快三分之一,希特勒自杀,战争也就跟着停止了。

经过讨论,离学校正门最近的那个弹坑(实际上,选择非常有限——整座小城里的弹坑加起来,都还只是个位数)被保留下来,以便在合适的时候用来炫耀“亨利·巴比赛公共中学”的悠久历史。

“我对这段很不满意,”杜拉斯放下稿纸,“除了叙事风格有些突兀之外,还使用了太多括号注释。精致当然谈不上,还造成了阅读困难——这部分我一定会改的。”

“我觉得还行,至少吸引力是足够的。”夏哀评价道,“用引述历史的方式来设置条件,同时深化背景,是个偷懒的好办法——联想和引用延展了故事,不会显得过分单薄。”

“如您所说,它也有它的好处。”这位年轻人表示认同,“反正,我还会再去一趟图书馆,整合一些其他的资料……好吧,我们还是暂时放下这些琐碎的铺垫工作。先生,我现在想为‘尸身积雪不明显’做更详细的说明——相信您此刻对这点会更感兴趣。”

“是的,我愿意听。”他对杜拉斯微笑,“你曾说明,这点是和场景相关——我当时就做出了一些猜测,这同时也增加了我的好奇。这些你也写下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