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工业之动力帝国 >

第197部分

工业之动力帝国-第197部分

小说: 工业之动力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对于妄图称霸世界的某些修正主义大国和妄图称霸东南亚的越南当局来说,繁荣稳定的和平展与其穷兵黩武的政策格格不入,向来是这两者最大的心病,在6地边界挑衅和战争威胁,给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稳定与和平展制造困难失败的局面下,越南当局贼心不死,变本加厉的在南海海域搅风搅雨,企图破坏中国的安定团结局面,阻挠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但是,它们这个阴谋是注定不能得逞的。

    越南当局在反华的道路上已经走得够远够久的了,中国人民的忍耐和克制是有限度的,我们说了的话从来都是算数的。

    中国不欺侮任何人,也决不允许别人欺侮我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如果你们仗恃着某些信奉沙文主义大国的支持,得寸进尺,继续恣意妄为,必将受到应得的惩罚,我们正式警告越南当局,勿谓言之不预也。

    梁远咂着嘴巴看完了整篇的人民日报社论,就差仰天大笑三声了,自己总算真正的影响历史干了一件大事,看着这篇前世共和国史上根本没有的战斗檄文,梁远忽然觉得就算马上穿回去也值了。

    梁海平把办公室主任打走之后,有些纳闷的看着得意洋洋的梁远,说道:“看什么呢,这么高兴?”

    梁远摇晃着手中的报纸笑吟吟的说道:“小叔,你昨晚肯定没看新闻联播吧?”

    “去路局那边开会了,一直搞到半夜才结束。”看着梁远询问的目光梁海平继续说道:“部里下文了,明年盈亏方面的考核力度还要加大,路局提出减人增效,打算局内所有的亏损企业统统剥离了,打散重组后成立一个综合集团,试探着推向社会自负盈亏。”

    梁远听梁海平说完心中一动,问道:“小叔,你现在到底归哪个部门管辖,这次路局内部整改有没有你的份?”

    “还不都是你弄得事情,现在小叔暂时没有上司了。”梁海平大笑着说道。

    自打最高领导人点名表扬梁海平之后,东北机车厂的归属问题就成了老大难,随着25s双层车底的稳定运行,任谁都知道东北机车厂算是捡了一个会下蛋的金鸡,多了不说至少在六、七年之内是不用愁去哪里找活干的。

    按照目前铁道部推广的大包干政策,下属各路局上缴完额定的利润之后,在金钱上和部里再无往来关系,而铁道部则担负着向中央缴税和筹建新的铁路支、干线等大头开支,可以说日子过得比较紧吧,因此面对东北机车厂这种稳定盈利的优良资产,铁道部当然是想收回去直辖,变成自家的小金库。

    而且随着权力的下放,地方路局的独立性大增,有时候难免有些不太尊重部里,东北机车厂收归直辖后,部里还可以在支付25s型车底上做做文章,不太听话的路局想要车底先去排个三年五载再说吧,这里边可以玩的花样简直太多了。

    部里能想到的好处老油条刘长河当然也能想到,结果两相角力之下,梁海平变成了游魂野鬼暂时连上级都没有了。

    “这次整改都是不赢利的亏损企业,和可小叔没什么关系,路局到是希望车厂能扩大25s双层车底的产能,适当的接收一部分转岗的职工,给路局减轻些整改压力。”梁海平继续说道。

    梁远转了转眼睛,想了想说道:“小叔,我这里到是有个帮路局减轻整改压力的法子,不过这件事得小叔管辖才能干得起来。”

    “什么法子,昨天刘局长还问扩大25s车底的生产线,能不能接收1ooo名转岗职工呢。”

    “小叔还记得我们去民主德国时,我在飞机上和你说的那个传呼吧?”梁远问道。

    “记得,难道科技园已经搞出来了?这也太快了吧?”梁海平惊讶的问道。

    “哪里能有那么快的。”梁远笑着说道:“至少也得明年才有可能的。”

    “明年也不算晚,路局现在也是刚刚有的打算,剥离完怎么也是年底的事情了,不过做传呼这一行需要好多人吗?”梁海平问道。

    梁远点了点头说道:“传呼组装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情,会需要不少人的,我估计整个厂子五、六千人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传呼机虽说不像后世的苹果手机那样复杂,不过在八十年代也算是比较精密的电子产品了,以代工企业富士康为例子,想建个月组装5万台传呼的电子厂怎么也得需要个五、六千人的。

    “小叔,这件事情你先放在心里好了,先别说,事情能不能成得看芯片实验室晶圆生产线的修复情况,若是没有晶圆生产线事情就有些麻烦了,明年能不能建厂可就不好说了。”

    “小叔看看这个吧,看完可得帮我个忙。”梁远边说边把手中的人民日报递了过去。

 第127章 风起南沙

    梁海平接过《人民日报》刚看了一眼就被标题吓了一跳,仔细看完全篇社论之后把报纸重新递给梁远,说道:“南海看起来又要不太平了,不过这种事情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么?小叔怎么给你帮忙啊?”

    “怎么能没有关系呢?能用在南海打仗的家伙可都是老祁捐的呢。”梁远笑着说道。

    “小叔这段时间帮我找些地质勘探方面的明白人,最好是石油勘探方面的。”

    “石油勘探?小远不是说南海想开采石油至少得在十年之后么?”梁海平有些不解的问道。

    梁海平这段时间一直在忙活着整顿车厂,还不知道耿清华已经把梁远计划里,那个远期的南海石油开采权改到了珠江口附近。

    “还是和捐飞机的事情有关,前几天宁叔给我来了电话,大意就是国家也不好意思白拿咱的东西,刚好去年国土资源部门在距离香港不到2oo公里的珠江口东南海域,现了大规模的油气田,国家准备把其中的部分区块承包给我们运作,算是还了爱国华侨的一片赤诚。”

    梁海平听梁远把事情的经过大致说了一遍,先是思索了片刻,叹了口气,说道:“小叔对这个是一窍不通,小远怎么想的小叔是理解不了了,小远怎么说就怎么干好了,需要几只勘探队伍?”

    “海里和6地不一样,哪能弄好几个队伍遍地打井的,一个中型勘探队伍就足够了。我也不知道上边能想出来这么一个办法,看起来好歹比南沙那边靠谱多了。”梁远笑着说道。

    “要小叔说,不管是在南沙群岛还是珠江口2oo公里,我看都和没有差不多,后一个也只是在名义上听起来容易接受些。”梁海平摆着手说道。

    在梁海平看来,这件事只是梁远干的那些看起来不着调的事情中的一件罢了,好比在民主德国修建的那个级购物中心,当时的梁海平认为那绝对是能赔死人的买卖,还以为梁远是为了把243型电力机车忽悠到手才想出来的临时建议,哪知梁远还真按照正经八百的大型商场去运作了。

    哪成想购物中心开业之后。不仅在民主德国火得一塌糊涂。在联邦德国居然也火得一塌糊涂,此事过后梁海平对侄子异想天开的本事算是彻底的服气。

    “小远,将来你真的打算去南海那边采油?”梁海平好奇的问道。

    “那当然,以后光我妈这边的油钱就要好大一笔呢。”

    “你欺负小叔不懂是不是。叫个石油工业没个十亿八亿的资金连打底都不够。十个亿的油钱够燃机实验室烧多少年了。”

    “嘿嘿。反正是国家白給的,不要白不要,找勘探队也是为了有备无患嘛。”

    “小远倒是看得开。听你这么说好像油田真的是白給的似的。”梁海平笑着刚说了一半,桌子上的电话猛然响起。

    梁海平拿起电话,低声说了几句直接放下电话,对着梁远说道:“局长电话,一会到这边。”

    “小叔,刘长河过来凑热闹哪门子热闹嘛”梁远说道。

    “你都忽悠路局和部里快要一年了,这回英国罗罗来了现在总算看着点亮了,刘局长当然要过来看看,一会你是和小叔去车厂参观还是回东大上课?”梁海平指着梁远的问道。

    “难得和班主任请好假期,好久都没去车厂的车间看看了,小叔中午时给我安排车,能赶回东大陪那两个丫头吃饭就成,她俩还不知道南海那边的事情呢。”梁远说道。

    梁远虽然说得前言不搭后语,梁海平到是明白了梁远的意思,有些凝重的点了点头。

    铅灰色云层低垂在广_东_湛_江军港的上空,霏霏的雨丝好似一大团灰白的浓雾,把整个港口码头笼罩在其中。

    一阵突突的大马力柴油动机的声音从码头上空掠过,熊伟信扭头望去,8辆涂着浅蓝色条纹的63型水6两栖坦克,正排着一列纵队通过码头的水泥栈道,向舰艇尾部大开的o72型两栖登6舰内部驶去。

    转回头熊伟信清了清嗓子,看着眼前这一百多人先拍了拍手,把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之后,指着远处排成一列的水6两栖坦克说道:“此次作战不同于以往,伴随着我们前进的不再是大家都熟悉的59系列主战坦克,而是那种中看不中用的铁皮盒子。”

    人群中传来低低的笑声,在6军的特种大队看来,59式坦克在世界上虽然算是老迈,但好歹还是主战坦克的底子,和步兵装甲车一般的水6两栖坦克完全不是一个品种。

    对于59式坦克来说,面对越南在南沙岛屿上装备的55毫米以下的防空火力,基本上和挠痒痒没什么区别,可63式水6两栖坦克那不到35毫米的主装甲,面对平射的37毫米高炮都让人捏着冷汗。

    “现在有资格站在这里的都是优中选优的军中精锐,多余的话我就不说了,步兵装甲车的使用方式和局限性,我想大家都应该有着充分的认识。”

    “队长,滩头的火力点该怎么办啊?临时的或是半永固到是很好解决,用rpg或海军舰炮就能敲掉,若是遇到两山区域那种永固的工事……。”一名脸膛黝黑,身材矮小的战士举手问道。

    可以说越南自建国后就没消停过,先是和美国人打,然后又和共和国打,来来去去已经处于战争状态二十余年了,因此越南军方修建工事的经验无比丰富。

    像永固型防御工事,整个工事近乎是半地下式,射口很低,先使用钢筋混凝土搭起框架,架一层钢板,上面横一层,纵一层,再横一层三排碗口粗的原木,原木上在铺上一层钢板,钢板上是接近半米的混凝土,混凝土上面是三米厚的土壤覆盖层,顶上再加两排交叉的碗口粗原木,覆盖防水的波纹钢板,最后压再三层沙袋加盖伪装网绳。

    类似这种永固型工事除非被6军口径15o毫米以上的重炮直接命中,否则攻坚步兵是毫无办法的,只要滩头阵地出现两个此类的永固工事互为犄角,在工事被摧毁之前,别说一个连队就是一个团都是上去多少死多少。

    这个问题一经提出整个队伍都悄无声息的看着熊伟信,睁眼送死和勇敢可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此次作战远赴千里,总不能祈祷越军没修永固型工事吧。

    熊伟信闻言哈哈一笑说道:“同志们尽管放心,处理越军永固工事的方法早就有了非常成熟的预案。”

    ps:昨儿喝高了,早早就睡了,结果大清早就爬起来还债。

 第128章 舰队启航

    “队长,难道真的把师级重炮搬船上去了?船在海上不停的晃悠这炮还能打的准么?”另一名战士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

    作为军中战术思想最为活跃的部门,对于特种大队这些6军作战精英来说,打过海峡去解放全台湾可不是什么口号问题,而是实实在在任务或是目标。

    从建国时算起,共和国的渡海攻台预案随着全球军事思维的变革,和共和国自身军事实力的提高,可以说是经历了无数个版本。

    而在八十年在共和国军方眼中,把6军的军、师两级所属的重炮搬到舰艇的甲板上,作为抢滩登6时的直接支援火力,是共和国海、空军孱弱局面下最为可行的选择。

    为了解决火力精度问题,当年的共和国军方甚至还把6军的多管火箭炮改装到了军舰之上,打算使用大面积的压制性火力,来解决支援火力精度不高的问题,这一切都将随着梁远的出现拐了一个小小的角度。

    “你和老黑都是在一线打打杀杀的命,也不知道动动脑子,看看928的甲板哪有重炮的影子,那东西现在不放在甲板上放在船舱里,舰艇出海以后可是没有办法弄到甲板上去的。”熊伟信指着远处五峰山号两栖登6舰的甲板说道。

    远处的五峰山号两栖登6舰上,依旧只是装备着出厂时的制式装备4门双联装57毫米舰炮和4门双联装25毫米舰炮,传说中的6军重炮根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