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工业之动力帝国 >

第243部分

工业之动力帝国-第243部分

小说: 工业之动力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1年,联邦德国的大众汽车在吴淞考察,我记得当时的大众专家曾对媒体说过,吴淞汽车厂的技术能力仅仅和二战开始前的德国相当,想造出桑塔纳汽车至少需要3o年的时间。”梁远玩味的看了一眼埃德米斯顿。

    “截至去年年底,吴淞大众汽车的中国国产化率已经过了6o%,而这一切只用了三年的时间而已。”

    这种时候梁远自然得忘掉,吴淞大众对普通桑塔纳做出的最大技术改进,就是把原来的模拟收音机换成海鸥数字收音机这种烂事。

    “而且埃德米斯顿先生忘记了最为重要的一点,按照预算,一架mpc751oo基础型客机的售价不会过16oo万美元,我敢确定的说,只有在共和国加工的部件比例过5o%,才有可能可达到计划书上所描述的目标。”

    在九十年代中、前期,16oo万美元可以买什么,巴西飞机工业公司在89年年底,将构建其建立支线客机帝国的一块基石erj145系列喷气式支线客机,其最便宜一款erj客机的售价就是16oo万美元,而erj系列客机的最大载客人数也不过5o人而已。

    因此对于联邦德国提出的mpc751oo型的售价控制在16oo万美元左右,梁远压根就没相信过,除非所有的零部件都由共和国制造才有这种可能,若是在联邦德国生产,这个售价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德国人肯定会赔掉最后一条底裤。

    日后比mpc752oo型客机载客人数只高出5人的波音7376oo,其目录价格就高达59oo万美元,按德国人的预估其mpc752oo型客机的目录价格要控制在21oo万美元,怎么看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德国人把mpc75价格定这么低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联邦德国政府下狠心,给予mbb公司政府性的亏损补贴,还一个就是德国人在整机开上经验不足,错误的估计了整个项目的预算。

    但不管哪个原因梁远所提的成本问题都是核心关键,埃德米斯顿敢去怀疑共和国的工业能力,但绝不会去质疑共和国的低廉成本。

    “贵方有什么好的建议?”埃德米斯顿退了一步,看着刘文岳说道。

    梁远这几句话说得又快又急,刘文岳听的有些磕磕绊绊的,看着埃德米斯顿征求刘文岳意见,梁远又装成了翻译的模样,把自己刚刚和埃德米斯顿的言语详细的说了一遍。

    刘文岳思考了片刻,拿过便笺写了几行字递给了梁远。(未完待续……)

 第187章 狮子大开口

    远大少,mbb和我们的合作可以看成另一个版本的空客,只不过德国人晋升为法国人,而我们顶替了原来德国人的位置而已,不过大少的胆子太大,打算干什么我是猜不出来了,大少随口说就好了,无论说什么我都会让德国人觉得是提前的预案的。

    透过这几行字,梁远恍若能看到刘文岳那张苦笑着的脸。

    梁远慢条斯理的把手中的纸条轻轻折起,放入上衣的口袋,然后才清了清嗓子说道:“除去航空动机这部分组件不谈,mpc75客机剩余的工程量还有75%左右,这部分工程量必须由我们双方平等分割解决,mbb公司和民用航空各占37。5%  。”

    看着埃德米斯顿嘴角上挂着那丝略带嘲讽的笑意,梁远无所谓的摊了摊手,继续说道:“mpc75项目已经运行了四年多的时间,我们对彼此双方的意图应该都很了解,坦率地说贵方通过mpc75项目的合作,是打算补上航空产业链中关于航电和航空动力的薄弱环节。”

    “而我们是想借助mbb公司的技术优化完善航空产业的整体基础,获得在航空产业中生存的基石。”梁远毫无顾忌的把自己这边的心思摆在了台面上。

    “看起来我们应该没有什么选择的权利,毕竟我们打算做的工作都需要通过mbb的支持才能实现,但是。埃德米斯顿先生却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星球上,有能力研中、短程大型客机的企业并不是只有mbb一家。”

    “假如以获得3o%左右的工作量为合作基础,对于我们来说向上看,可以直接和波音合作生产737系列客机,向下看,可以找上英国宇航,获得所有的技术授权生产上一代的bac111大型客机,我真看不出我们一定选择要mbb的理由。”

    早在八十年代初期,波音和麦道一起竞争共和国大型民用客机市场时。波音从技术方面考虑选择了研、生产大型客机实力更强的西飞作为合作伙伴。而麦道则选择了大名鼎鼎的吴淞飞机制造厂合作生产md8o。

    可惜直爽的西北汉子哪能搞得过说唱俱佳海派小生,最终共和国航空工业奇异的把自己的大型客机梦想寄托在了麦道8o系列身上,和一代经典波音737系列擦肩而过,拉开日后共和国大飞机行业苦涩的序幕。

    当然。这种祸国殃民的烂账。日后冤比窦娥的吴淞飞机厂是半点都不会提及的。

    挥了挥手。有些不礼貌的打断了埃德米斯顿想要言的欲望。

    梁远微笑着说道:“对于我们来说联合开也好,技术转让也罢,甚至单纯的代工。我们想获得的,只是在航空工业中生存的基础罢了,所谓的名头并不重要,我们肯冒损失数以美元的风险和mbb合作开一款全新的客机,就是因为和mbb合作要比同波音和英国宇航合作能得到的更多。”

    “这个星球的天空再宽广也不意味着是无限的,现在天空上已经有了空客、波音和麦道,在可以预计的未来,我的祖国是整个星球上唯一一个大块的空白市场,mbb若想在航空工业上获得历史性的突破,除了中国的天空,不会再有一块地方可以给予mbb完善新技术,建立新商誉的机会和空间。”

    “除非mbb放弃自己的梦想,否则埃德米斯顿先生还是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态度,在对等的合作中没有谁请求着谁,谁离不开谁这一说,作为落后的一方,有比波音737还先进的客机乘坐固然是好,但只有737或是比737稍差一些的话,也不是什么无法接受的事情。”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买卖不成仁义在,我想mbb也一定不想看到,中国的天空上出现大批由我们组装的波音737或是英国宇航的bac111。”

    梁远轻轻的拍了拍手,伸出一根手指晃了晃,说道:“最后给斯奈德先生一个建议,建议斯奈德先生去拜访一次联邦德国的大众汽车,看看他们对中国市场是如何评价又是如何做的。”

    说完,梁远低头拿起钢笔,在文件上mpc75客机部件构成的图标上画了几个圆圈,写下一行字母,停顿了片刻又补了一行字母,然后才把文件缓缓的推给埃德米斯顿。

    刘文岳看着梁远先把文件上标注占15%工作量的航空标准件画上一个大圈,又把机电设备中的电源、燃油、液压、环境四个极为重要的子控制系统画上了圈,然后又在航电上的座舱显示系统和大气处理系统上画上了两个小圈。

    最后梁远把几个小圈用线连接起来,开始标注了一行“这是平等的合作伙伴所需要的”的简短德语,后边又补了一行“若是mbb独立筹集全部的研资金,我们可以接受任意比例的工程分工。”

    看着梁远在文件上画完,刘文岳就知道眼下没有谈下去的意义了,德方若不转变思想是绝无可能答应梁远的要求的。

    没理会埃德米斯顿难看的脸色,刘文岳笑着整理整理眼前的资料,说道:“斯奈德先生,我看今天的会议先到这里如何?”

    谈判场合的唇枪舌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转眼间埃德米斯顿就收拾好了外露的情绪,把梁远推过来的文件小心的放进文件夹,笑着说道:“好的,我们下周再见。”

    离开mbb公司的会议室,梁远、刘文岳和刚刚招进公司不久,准备接替刘文岳在民用进出口公司位置的周远航,直接坐进了梁远在德国包下来的公务车。

    刘文岳摇下车窗,对着站在办公楼台阶上送行的埃德米斯顿挥了挥手,然后示意司机启车离开mbb公司。

    黑色的奔驰安静的驶离了mbb公司的大门,副驾驶上的周远航扭过身子,对着后座的梁远和刘文岳笑着说道:“远大少的谈判风格当真犀利,不过大少给德国人写了些什么,埃德米斯顿的脸色居然那么难看。”(未完待续……)

    ps:呃,这几天工作繁忙,字数有些少,下周就好了。

 第188章 新总裁

    周远航是美国的猎头公司不久前才从湾流宇航挖来的,连同猎头公司的服务费用、解约金,香港远嘉花费了上百万美元,不过周远航的背景和工作经历十分符合梁远提出的要求。

    周远航出生于大6,幼年时全家就移民去了香港,大学时代就读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系,毕业后进入格鲁门工作,在七十年代湾流公司被格鲁门卖出去之后,周远航随湾流一起离开了格鲁门公司。

    在湾流宇航,周远航曾参与了湾流2和湾流3的研工作,86年之后出任湾流宇航的亚洲区总裁,当年共和国同麦道公司合作,周远航曾在商务访问时,对共和国明确的提示过麦道经营状态欠佳,共和国要小心金融等方面的风险,可惜没能引起共和国有关方面的重视。

    最开始,周远航接到猎头公司的工作邀请函时,可以说是惊异万分,八十年代的共和国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考虑,都和飞机工业中最顶级的奢侈品湾流公务机靠不上边,这封极大违背了周远航常识认知的工作邀请,引起了周远航无比浓厚的兴趣。

    所谓好奇心害死猫,随着周远航对这家名为香港远嘉的企业了解越多,兴趣就越大,复杂的股权结构,低调的名不见经传,恍若目前如日中天的日本财团式的企业构架,极短的创建历史,企业的营运领域包括了全球科技的最前沿……。

    除去国家因素,上次华人资本挺进航空产业。准备造飞机而不是修飞机是在什么年代?

    若不是民用航空进出口公司,被放在远嘉所属的二级公司名下,周远航都要怀疑这家企业是共和国国有资本搞出来的。

    真正让周远航下决心冒险的,还是源自苏良宇、简至康两人的游说,为了缩短c3处理器的开周期,以及解决同mips之间的专利纠纷,苏良宇和简至康每月都要在美国呆上数日,方兴东更是常驻美国,整日和张建新一起研究那些能把人绕晕的法律条文。

    虽说苏良宇和简至康的工作领域和周宇航半点不挨边,不过贝尔实验室的名头。在科研及工程技术领域可比湾流宇航响亮无数倍。

    既然远嘉能吸引简至康、苏良宇这种一流的科学家归国工作。远嘉肯定是在事业上有吸引人的地方,毕竟金钱在大部分一流科学家眼里从来只是工具,而不是追求奋斗的理想。

    用苏良宇的话说,共和国正在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很可能重走当初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期间的历史性机遇百年难遇。无论飞机或是半导体,共和国庞大的市场都可以为低端的技术提供生存土壤,以获得技术展初期所必需的市场和时间。

    经过两个来多月的考虑之后。周远航终于决定归国创业,在完成一系列手续正式入职远嘉之后,直接被梁远调到了联邦德国,然后知道了整个远嘉奇迹般崛起最大的因由……。

    “老周,叫我小远就好,好不容易来了一个新成员,结果又被老刘带歪了。”梁远有些不满的说道。

    周远航看了一眼开车的德国司机,笑了笑说道:“入乡随俗嘛,公司的注册地就在香港,我这么称呼可是为了促进公司本土化的。”

    虽说周远航在美国工作生活良久,得知远嘉的真相也有段时间了,不过每每想起梁远的成就依然是感概万千。

    以美国目前比较著名的年轻才俊来说,大部分都是出身于硅谷,基本都出生于五十年代,于七十年代暂露头角,八十年代功成名就,比如比尔盖茨,比如乔布斯,皆是如此。

    眼前这位少年生于七十年代,现在是**年勉强和九十年代沾点边,就算以美国的标准衡量,此时的远嘉也足以当得起成功二字了,自己这个老板的年纪还是有些惊世骇俗了一点。

    梁远看着周远航看了几眼司机,欲言又止,就知道周远航还在感叹自己的年纪问题,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把话题拉回正路,说道:“只是争取我们应该得到的东西而已,比如像航电系统的座舱显示、机电系统中的燃油控制。”

    “若是合作研飞机只是指为了学会造飞机尾巴,还不如和波音或是英国航太签署补充贸易协定呢,一分钱都不用出,一点风险都不用承担。”

    虽说这些天周远航已经听公司的高层说及无数梁远的种种相关,不过周远航还是被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