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死证 >

第7部分

死证-第7部分

小说: 死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安惊奇地问,“大师怎么知道?”
住持大师仍是微微一笑,“一代宗师哪有用扁担教训弟子的。”
住持大师洞察至微,黄野平肃然起敬,“大师过奖了,我一个挖煤的哪敢称什么宗师,小侄能投在空谷寺门下是小侄的荣幸!”
住持大师连声道,“惭愧,惭愧。一个千年门派沦落到要借人家的弟子出战,老衲惭愧之至啊。老衲今夜前来,一来登门谢罪,二来登门相请,请二位择吉日上空谷寺,老衲有要事相托。”
立安担心说,“不会真的要我剃度遁入空门吧?大师,我可是凡夫俗子,慧根太浅成不了正果的。”
大师说,“杨少英雄放心,出家人绝不强人所难。此事事关空谷派武功的传承,寺里除我和知客僧外,无他人知晓。”
住持大师说到这,黄野平马上把话接过去,“大师吩咐,杨某人和小侄随时听候差遣。”
住持大师慈眉善目看着黄野平,“杨施主蓄须明志,志在高远,非池中之物,乃潜龙也。”
黄野平苦笑,“我只是一只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厚。”
住持大师轻轻摇摇头,“杨施主此言差矣,你只不过是潜龙勿用罢了。”
“潜龙勿用?”黄野平问道。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世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也,潜龙也。”
“恕弟子愚昧,大师可否为弟子指点迷津?”
“修行高尚的人一般也是比较隐匿的人士,不因为外物的改变而改变,不追求功名利禄,不因外界的毁誉而烦恼,按照自己心中的信念行之。象杨施主这样的潜龙,在潜伏时期还不能发挥作用,须坚定信念,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时机未到,如龙潜深渊,应藏锋守拙,待机而动。”
黄野平想起韩德“暂避风头,等候指令”的指示,躬身施礼道:“大师教诲令弟子茅塞顿开。”
住持大师慌忙还礼,“凭杨施主的才华,本应是飞龙在天,无奈何潜伏此山中,应有难言之隐。你我相见恨晚,这里说话不方便,请杨施主师徒移步空谷寺再叙,不知尊意如何?”

第十三章 敬亭归宗
更新时间201071 23:01:29  字数:2869

 第十三章敬亭归宗
“能瞻宝刹,乃杨某人与小侄之幸,如此模样前来拜山实在不恭,容我等沐浴更衣后再来拜会如何?”
住持大师微微颌首,“杨施主行事庄严,如此甚好,明日卯时,老衲山门恭候二位。”
立安说,“明日卯时?天刚刚亮,其实就是今天晚上啊?”
黄野平说,“听过张良与黄石公的典故吗?”
住持大师会意一笑。
住持大师和知客僧告辞后,叔侄二人沐浴更衣。黄野平掏出怀表看看,刚过十二点,正子时,两人悄无声息出了工棚。
这是一个凉爽的秋夜,月朗星稀,满山的松柏被月色剪成美丽的倩影,秋虫在草丛呢喃。
远远望见空谷寺飞檐反宇沐浴在银色月华中,庄严肃穆。
临近山门,传来三声悠长的钟声,在茫茫月色中向寥廓宇宙飘渺而去,三更了!
时辰尚早,黄野平师徒整理衣服,静静地站在空谷寺的台阶下。
千年古刹空谷寺山门第一次在月色中大开。
住持亲迎到山门外,黄野平叔侄快步上前躬身施礼,“深夜造访,打扰大师清修了。”
住持大师道,“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二位怕是一夜未眠吧?”
立安说,“回大师的话,我确实兴奋得睡不着。师父提到当年张良见黄石公的典故,我就预感到空谷寺一行必有奇遇。”
知客僧很欣赏地赞道,“孺子可教也!”
师徒二人随住持大师到大雄宝殿礼佛后,进入方丈(住持所住地方称方丈,故住持又称方丈),宾主落座,小沙弥上茶后退出。
住持大师吩咐知客僧,“你把平日所学演练一番,请杨施主指点。”
黄野平连忙起身称“不敢当”。
知客僧朝黄野平一抱拳,“现丑了。”
立安印象中知客僧只是个负责办武校的文职干部,没想到还会两下子,饶有兴趣看知客僧如何演练。
只见知客僧刚拉开架势就飞起右腿,落地后左腿一个扫堂腿,随即展开连环腿攻势。
立安心里纳闷,“招招攻势凌厉,武功绝非花拳绣腿,可知客僧明显功力太浅,领悟不深,练得很生硬,没把其精妙处演绎出来,这知客僧的师傅是怎么教武功的?”
黄野平乍一看更是莫名惊诧:这功夫似曾相识!
黄门功夫家学深厚,黄野平又注意博采众家之长,尤其在部队时很多门派的武学多有涉猎,谈不上样样精通,却也略知一二,而知客僧演练的拳脚,他似曾相识,却排不出个名堂。
立安也看出点名堂,轻声问黄野平:“师父,这是什么功夫?怎么和黄门功夫相似,特别是腿法。”
一语惊醒梦中人!
黄野平没有回答,神情越来越凝重:这功夫和黄门功夫绝对是有渊源的!
知客僧满头大汗脚踢拳打一番,最后身子往后仰,莫名其妙躺在地上,近乎滑稽地用双腿夹住柱子,气喘吁吁收功,“请杨大侠指点。”
黄野平从座位上站起,一声不吭走到中间,突然一个后空翻,在空中转体360度一个侧空翻,双腿夹住一个柱子,人好像钉在半空中。
知客僧惊叫道“板桥飞燕!”
持成稳重的住持大师也颤声道,“杨施主会空谷派武功?”
黄野平从半空中落地,神情激动,“空谷寺是千年古刹,难道我家祖传的功夫源自空谷派?”
住持大师道,“善哉、善哉!空谷寺有一敬亭别院,是历代高僧大德隐居修身之处,也保存了历代弟子谱系,杨施主去那里也许能解开心中的疑惑。”
“敬亭别院?”黄野平大惊,“李白有诗一首题为《独坐敬亭山》,不知可是‘敬亭’二字?”
“正是!”
“敢问大师法号?”
“老衲法号亭云,是空谷门亭字辈弟子。凡源自空谷门的,不论是空谷派还是空谷寺弟子,辈分都是按《独坐敬亭山》一诗排列。”
黄野平问,“是轮回排序吗?”
住持大师道:“是轮回排序,现在已是第三个轮回了。”
“如此说来,认祖归宗,我应是空谷门弟子!”黄野平激动地说,“我是亭字辈弟子,家父也是我师父乃敬字辈弟子。我们的辈分就是按《独坐敬亭山》一诗排列。”
“师伯在上,请受师侄一拜!”立安扑通一下跪倒在住持大师面前。
住持大师双手扶起他,“贤侄请起。善哉!善哉!缘分啊!空谷派借来的弟子原来真是缘自一脉啊。”
知客僧说,“惭愧啊,惭愧啊!都说南岳山的菩萨显远不显近,空谷派武功祖山凋零,幸得在外大放光彩。”
“师兄,这是怎么一段因缘?”黄野平也很自然地改口了。
“师弟师侄请随我来。”住持大师和知客僧领着黄野平叔侄出了空谷寺,往后山走去。
东方破晓,朝霞满天!
一行四人先是顺着青石小路拾阶而上,渐渐地就没了路,在山间茅草中穿行,约摸走了个把时辰,来到一个山洞前。
知客僧点燃一个火把,立安一边整理被树枝茅草挂乱的衣服,一边小声问道:“到了?”
住持大师微微一笑,“说近也就快到了,说远就远得很呢!进洞吧。”
立安一头雾水,到了这种神秘而神圣的地方,他知道不能多问,看看师父,黄野平虔诚如一个朝圣者。
曲径通幽,洞中岔道极多,而且回过头来就找不到来时路,没人领路,估计一辈子也转不出山洞,立安明白了住持大师话中的禅机了。
转了约摸半个时辰,看到阳光透进。出得洞来,仰望天空: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寥廓的长空一片白云,慢慢地越飘越远,一座孤峰屹立眼前,峰上隐约可见一个巨大香炉,在阳光照耀下紫气蒸腾。
立安诗兴大发,“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诵毕问道,“师伯,难道这才是李白所描写的敬亭山吗?”
住持大师回答:“李白所描写的敬亭山在古宣州,就是今天的安徽宣城县,但此地与李白有缘。唐天宝十四年冬,即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李白其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李白有诗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夜郎就是今天的贵州。空谷派开山祖师仰慕太白仙风,看到了这么个与诗境神似的地方,就把此山起名为敬亭山,把山上的一个洞起名敬亭洞,在洞中修炼,后来出家。追根溯源,先有空谷派后有空谷寺,千年来空谷派武功只传空谷寺僧人。”
“既然只传僧人,那哪来的空谷寺俗家弟子?”立安看见那几个空谷寺武校的光头教练大块吃过肉,打听得他们其实是空谷寺俗家弟子,连沙弥戒都没受过。
“师侄问得好,空谷寺千年的历史上,有两次出现过俗家弟子。一次就是现在这些俗家弟子。特殊时期中寺里僧人被强制还俗,空谷寺的武僧还俗后,为防武功失传,传授了俗家弟子,虽然这些俗家弟子因条件和天资局限只学了些基本的套路,武学成就不高,但传承了空谷派武功,功不可没,空谷寺重光后认可了这些弟子,续写在谱上。另一次传授俗家弟子则是明朝正德年间的事。”
“明正德年间?我家族谱最早的记载是明正德十四年。”黄野平说。
“明朝正德元年,即公园1506年,阳明先生因上书皇帝援救敢于直言的南京科道戴铣、薄彦徽等人,得罪窃权的宦官刘瑾,由兵部主事谪贬贵州龙场驿驿丞三年。除去旅途往返外,实际上在贵州两年。在贵州期间,阳明先生创办龙场龙冈书院,讲学贵阳文明书院,始悟‘格物致知’之道,始论‘知行合一’之说,提出了精辟的教育主张,培养了众多贵州子弟,开创了贵州一代学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心学体系。”住持大师娓娓道来,谈吐间对阳明先生充满敬意。
“阳明先生开创贵州一代学风与空谷寺俗家弟子有什么关系?”立安不解。
“空谷派地十九代掌门与阳明先生交好,发现阳明先生门下弟子多才俊,很多弟子文韬武略,是难得的练武奇才,特别是一个叫黄山云的弟子……”
黄野平听到“黄山云”三个字,突然跪下,一脸敬意,“山云公乃黄氏本宗堂上开宗祖师。”

第十四章 空谷传人
更新时间2010729 22:09:11  字数:1999

 第十四章空谷传人
立安听到黄野平自报家门,叫了一声“二叔!”
黄野平明白立安是在提醒他,正言道,“面对祖先曾经的热土,如果连自己姓黄都不敢承认,愧对列祖列宗,还有什么脸面苟活在这世上。”
住持大师双手将黄野平扶起,“黄师弟请起。师弟隐姓埋名,自有师弟的苦衷。”
黄野平说,“一言难尽啊!”
住持大师摆手示意他必多说,“令先祖山云公亲耳闻得阳明先生临终有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此言于师弟是最合适不过了。’”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黄野平重复着。
“师弟眉宇间有浩然正气,内心定是光明磊落。”
“大师乃方外高人,几人能比。”黄野平叹了口气。
“师弟可知先祖山云公生平事迹?”
“族谱对山云公的记载语焉不详,只是说山云公于明正德十四年辞指挥同知,云游四海,后卒于暮云,后辈结庐守孝,于是子孙在暮云繁衍。”
“我给你讲讲山云公任赣南指挥同知期间发生的一件事。”
“指挥同知是什么官衔?”立安好奇地问。
“指挥同知是地方上的武官,从三品官衔,属于高级军官。阳明先生当年任赣南巡抚,云山公是赣南的指挥同知,既是先生门生,又是先生部属。”住持大师对明史熟络得很。
“黄氏后人并不知道明正德年十四年发生了什么,让山云公退隐江湖,并对后人都不提及自己前半生的经历,大师可否为黄氏解开这一历史谜团?”
““明正德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519年出了个真实的历史闹剧。”住持大师说。
“那年的6月14日,明王朝宗室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谋反,叛军十万,势如破竹,陷南康,下九江,顺流而下。一路克安庆,逼南京,大有挥戈北上直取京城之势,明朝廷上下震动,惊慌失措。这时,驻守在丰城的赣南巡抚王阳明迅速赶到吉安,果断决策,调集军队,直捣叛军老巢南昌。朱宸濠闻讯,急忙回师救援,阳明先生与叛军大战鄱阳湖,仅用了35天时间,阳明先生就大败叛军,在南昌附近的生米街生擒朱宸濠。亲手生擒朱宸濠的正是山云公。”
“山云公立下如此大功,如何选择退隐江湖呢?”立安的不解道出了黄野平心中的疑惑。
“阳明先生立了如此大功,不但没有得到朝廷的奖赏,反而遭到一系列的毁谤与陷害。明武宗甚至觉得阳明先生这么快就轻而易举平定了叛乱丢了自己的面子,认为像这样的战斗应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