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乱臣 >

第194部分

乱臣-第194部分

小说: 乱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蛤业,向各省倾销货物。不说赚的金银满盆。系少氏洞训一见人挨饿受冻,就凭这些,他就有争取民心的资本。

其实是军队,吴辰现在有零零总总将士近三十万,若单纯计算正规6军,也有二十万左右,这二十万尽皆是一流装备,有着充足经验的作战部队,而反观大清朝,虽号称有百万大军,如今又收拢各省新军,改编了近二十万6军,可走过于分散不说。而且在士气、装备、经验方面前比之朝鲜新军差了几个档次。朝鲜新耸能够缩成一个拳头,而清军一盘散沙,吴辰自信军事方面占了些优势。

为了营造气氛,吴辰早已作出了准备,譬如朝鲜的报纸一致开始声讨批判维新党,又有报纸开始出汉族主义的声音,还有描述关内流民的惨状,矛头直指光绪和维新党,另一方面。各种筹备工作也在复兴会内同步进行,政治架构,国号、国旗,以及列强的反应以及评估,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马建忠面前。吴辰已没有什么可掩饰的,就算对李鸿章,他也这样说,李鸿章的政治命运即将结束,大清朝已经不再需要妹糊匠是因为光绪不是慈溪。慈溪需要李鸿章,可是光绪不需要,光绪有康有为,有维新党就足够了。

对于李鸿章,吴辰可以将他高高挂起来,将来建立内阁,可以让他来做任的内阁辅大臣,可以给这个技糊匠提供舞台,可是对于北洋的官员,他是不敢用的,任何势力在大展时期,必然会有各式各样的人钻营进来,因此,越是这个时候,反而要小心在意。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官员的甄别到是日本人帮了大忙,从前吴辰还是左营千总的时候,偷袭日军营地,得了一份日本人对北洋数百官员的详尽情报,从籍贯到性格一清二楚,甚至连暗地里的许多勾当,也都登记在那本名册上。对于日本人的刺探能力,吴辰还是很放心的,兼并北洋,他吴辰即可立即对照名册处置这些官员。

马建忠本就对大清朝没有多少好感,吴辰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倒是让他颇有吃惊,他明白,这位吴少帅已经有了取而代之的念头了。话说到这份上,也没有什么隐瞒,吴辰的实力,已经越李中堂。这是不争的事实,北洋、淮军现在是步步维艰,而朝鲜新军如日中天,李鸿章没有自己的辖地,而吴辰却坐拥辽东、朝鲜、南折,其实力甚至可与朝廷比肩,吴辰所提的参政院参政大臣,可以算是除他吴辰之后的二号人物,承诺由李鸿章担任。倒也没有什么突兀,将来若有一日。这吴辰做了皇帝,李中堂就是宰相,这个筹码还算不错。

只是北洋、淮军的军权拱手相让,似乎总有点儿不甘心,李中堂心底的希望至少希望能够有点儿独立权。吴辰耍整编,岂不是将整个淮军体系一口吞了下去?还有人事任免。似乎也有不妥。马建忠蜘毋了片匆:“少帅,中堂已经位极人臣。参议大臣对他算不得什么,淮军,”

吴辰自然清楚马建忠说什么,笑吟吟的打断道:“马先生不必再说了。既要合而为一,就必须有一个人做主,否则只会内部不宁,这已是吴家人开出来的最大条件,李中堂是否同意。吴家人敬候佳音。”

马建忠知道吴辰的性子,一旦说出这种话。就再无更改的可能,叹了口气:“若是如此,少帅岂不是占了大便宜?”

吴辰又恢复了笑嘻嘻的样子:“这话是怎么说的,其实说起来,北洋这个架子,吴某还不想要呢,北洋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要整编,不知要耗费多少心思和精力。与其如此,只要给吴家人两年时间。吴某继续扩军,同样能练出十万百战精锐来,还省了不少心力。对李中堂,吴家人是敬服的,从前有的罪的地方,还要请他多包涵,若是他同意吴某的条件,其他的事都好说,吴某有借重他的地方。”

今时今日,吴辰已不再是从前小小的千总,六七年的光景。摇身一变,成了最大的军阀,掌控着无数人的命运,有了底气,说话自然是另一番口吻。

马建忠喝了口茶,起身道:“那么,我立即电知会中堂大人,至于中堂大人同意与否,应当就一两日会有消息。”

吴辰点点头:“今日就不招待你了,等这事儿过去,咱们好好的聊聊,马先生。咱们再见吧。”

李鸿章捋着顾须。将电文交给身边的张佩纶。事情到了这个境地。他能毫无保留信任的也只有这个女婿,维新党卑大,已经有不少从前的亲信与维新党接触了,因此。这件事除了马建忠,也只有张佩纶知道。

张佩纶着了电文,叹了口气。在吴辰的条件实在令人难以接受,收编北洋,整合涵 就意味着他这个岳丈的家底一股脑的全部都得奉上,换来的什么参政大臣。说到底还不知道能不能兑现,可是现在的时局是真正的一边倒,张树声站了出来,反对李鸿章不向朝廷交出兵权,其余的小鱼小虾审时度势。亦开始跟着张树声摇旗呐喊,整个北洋内部离心离德,到真有一副树倒攒猴散的模样。

淮军也有一个月拖欠军饷,淮勇们议论纷纷,虽然还没有到兵变闹饷的境地,可是再这样下去,这一日也为期不远了,真正的问题是,张佩纶明白,北洋内部,谁都可以投效朝廷,偏偏他的岳丈却独独不能,他将电矢揉成纸团,望着李鸿章道:“中堂大人是如何想的?”

李鸿章阖着眼,苦叹一声:“吴辰若与朝廷开战,占有极大的胜算,现在人心思动,朝廷虽然维新,只会死的更快而已,从前没有维新的时候,还勉强能活,现在维新了。朝廷要修铁路,要偿还各国赔款。要建学堂,供养新军,银子从哪里来?还不是加重赋税?加重赋税也就罢了,现在不少地方的乡伸去办工厂,把土地卖了。或者养桑产丝。那些佃农,都被迫赶到城里去,可是这关内不是朝鲜,朝鲜城市有无数工厂,大肆招募人工,关内却不然。现在许多乡伸办的工厂又相继倒闭,再这样闹下去,非出大事不可

“北洋并入朝鲜,朝鲜能有八成的胜算,若是北洋任由朝廷控制,北洋亦有六成的胜算,你是没有看到,现在这民心所向的,尽是在关外了。”

张佩纶点点头,这些日子以来,张佩纶也十分关注时局,关内关外。两相对比,一今天上一个地下,朝廷的维新只看到铁路在修,学堂在建,新军在扩充,可是百姓却愈的苦了,维新维新,朝廷尽去学偻人。岂不知偻人善忍,纵是这样,还都民变不断,四处烽火,换来了铁路、学堂,舰队,可是朝廷凭什么去弹压?民心思乱啊。

这些日子张佩纶悉心研究过日本维新,越看越觉得不对味,对这种维新的法子,一点儿也不看好,吴辰在朝廷,走的也是维新的路子,可是人家盘录的是朝鲜人,展的银子是从法国人、俄国人那里讹来的。凭着这些银子,才修起的铁路。建立了无数的工厂,可是朝廷是什么模样?外有战争赔款,内有无数流民,竟还敢走这样的道路,岂不是作死?康有为这种书生,以为学了洋人。就能弄出洋人的一套,实在是荒谬。

张佩纶的结论比李鸿章更极端。李鸿章还认为朝廷有些胜算 张佩纶却认为,这大清朝灭亡只是朝夕之间的事。就算是不爆与朝鲜新军的战争,也只是时间间题。

“中堂的意思是,吴辰的条件。我们接受?”张佩纶听出了李鸿章的弦外之音,颇有些丧气道。

李鸿章皱着眉:“到了这个地步,还由的了我们吗?不过马建忠那边。还要让他去和吴辰谈,能争得一分是一分,我老了,什么参政大臣的不稀罕。只求身边的人能落个圆满。”

张佩纶点点头:“现在朝鲜新军与日本人正在开战,咱们是不是再等一等,待朝鲜的时局稳定平来,咱们再做决断。现在朝鲜新军胜负未知

李鸿章摇摇头:“既然有了决定。就立即付诸,摇摆不定只会令吴辰生厌,越是这个时候,咱们就越要有诚意

张佩纶还有些担心:“若是日军得胜该当如何?”

李鸿章笑了笑:“听天由命吧,还有,现在咱们北洋内部不少人与朝廷暗通曲款,这件事,若是不谈成,暂时就不要先公布出去,哎,,人心难测

张佩纶知道李鸿章是真正的寒了心,不少李鸿章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现如今再没有从前那样热络了,有的与维新党走愕近,有的劝说李鸿章交出兵权,说来说去,都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什么维新,朝廷都只是个借口,为的还不是他们自己。

也正是因为这些人,才促使李鸿章决心与吴辰联合,这些人上蹿下跳。引起了李鸿章的警觉,生怕夜长梦多,若是有朝一日,朝廷先联络北洋内部的维新人物难,再要回头,可就难了。

张佩纶点点头:“中堂大人放心。这些事我亲自来办,绝不会让第四人知道,待生米煮成熟饭。有人要反对,恐怕也已经迟了。”

一一,,

一个字,累,兼了几份工,又要码字,又要洗尿布,又要带孩子。还好是个男人,就差喂奶了。

凹曰甩姗旬书晒齐伞

第二百二十三章

”!后。张佩纶亲自从刘公乌抵达仁”乘火车抵达瓜巩,击次张佩纶亲自出马,十分秘密。隐瞒住了所有人,行程也十分低调,在仁川只有一个,扮作商贾的人迎接。将其带至汉城,随后,一身常服的徐世昌在卫队的掩护下将其直接接到一处幽静的行馆宅院。张佩纶是第一次来朝鲜,倒是总算见识了什么叫繁华,仁川的商贸自不必说,沿路坐着火车过来到处都是矗立的工厂,到了汉城,这座已经扩充了数次的城市大多的住宅竟是八至十层的高楼,虽不美观,与东方人追求的自然相差迥异,却也能看出另外一面。

“原来这就是洋务张佩纶叹了口气。自鸦片战争之后。洋务派、维新派一个个耍效仿西方。办工厂,建学堂,可是真正与西洋神似的恐怕也只有朝鲜了。

“这个。吴辰难道是个。天才。竟能无师自通?”张佩纶满腹的疑惑,吴辰的底细他打探的清清楚楚,先是在庐江老家,也不见他读什么洋务的书,甚至连四书五经都不愿意读,后来补充入了庆字营,每日与一群丘八打成一片,连洋人都没有接触的机会,可是偏偏,这个愣头青。不,已经再没有人称他做愣头青了,应该是这位郡王,竟一下子柿造出了这么一个朝鲜。

张佩纶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吴辰经营朝鲜,比之关内的困难要低得多,一片新的土地。大量的资金,以及对朝鲜人的压榨,比起关内实在好的太多,不过朝鲜的工业仍让他震惊,整个关内,从武汉至上海,从江南到岭南,山东、直隶、所有的工厂加起来,恐怕也不及这里的一半。这汉城最是繁茂,高楼林立。工厂处处冒着烟雾,这种被烟雾包围的味道既令张佩纶有些不适,又带有许多的新鲜劲。

其实汉城的高楼。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些年无数人涌入辽东、朝鲜。单汉城,人口的数量就过了两百万。整个朝鲜有上千万人。辽东这两年也吸引了近千万闯关东的汉人,如此庞大的人口,除了不断的扩建城市之外,也只有建高楼了。

其中这也得益于基建技术的提升,汉城中央区的第一座高楼帝国大厦还是请美国人建的。后来汉人也开始效仿,从建八层开始,到九层、十层,反正有足够多的生意,也给了他们学习探索的时间,到后来,甚至建个十三层的楼房也不再话下。

汉城现在是寸土寸金,房子自然建的越高越好,结余空间。若是现在的西欧还处在繁复的艺术建筑之中,而朝鲜,早已抛弃了所谓的艺术。直接步入现代简约风格之中。

街上此起彼伏的仍是卖报的声音,战争的消息牵动着每个人的人心。虽然没有新近的战报,可是对战争的评论却一如既往的炙热,摆在张佩纶面前的,就有几份报纸。

张佩纶难得享受这种惬意,靠在沙上,在电灯的灯光下看着报纸。电灯早在十几年前就已普及。不过朝鲜普及的不多。现在工程人员还在铺设电线的阶段,不过安置张佩纶的行馆,还是预先安置了电灯的。

头版的消息仍是不知哪个“大仙,在预测战争的走向,几份报纸虽然分析的出点不同,可是结论却出奇的一致,都是朝鲜新军必胜之类。这也算是一种安抚人心的舆论宣传,当然,这也不排除朝鲜人对胜利的期望,人不都是只相信自己希望的东西吗?若是哪份报纸敢说朝鲜新军会战败,不用警察上门去问候,愤怒的人群也会将报馆给砸了,所以当今朝鲜舆论界对战争的分析文章一向是小心翼翼,不敢有任何出格的评论,就连一些洋人的报纸,虽然在国外的版本是各持一词。可是在朝鲜行的中文版,却都是跟风走样,大谈朝鲜新军的优势,报纸嘛。除非有特殊的倾向,谁愿意得罪人。

张佩纶对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