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权倾天下之吕后新传 >

第62部分

权倾天下之吕后新传-第62部分

小说: 权倾天下之吕后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刘邦不愧是大汉皇上,即使气成这样,还依然能够把持得住,而且,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没有弄清楚,也不能轻举妄动。
而且,此时此刻,又拿韩信没辙,不得不继续按照与萧何商量好的办法,拉拢他,满足他的一切愿望,只要不是争夺天下,刘邦都能忍。
可是,韩信竟然管起了立储之事,还指出了具体人选,但愿这一次,又是他做为武将的秉性耿直,意气用事,外加不知轻重。
于是,刘邦稳稳心神,咬着牙说的,“这种事情,不是你一个武将可以参与的,你退下吧。”
最后几个字,就像几快大冰块,重重砸在韩信身上一样。
而齐王韩信,这次相信了萧何的话,的确是自己考虑的太欠周详,以至于惹恼了皇上。却不知,官场之上,暗流涌动,伴君如伴虎啊。
韩信退下的时候,面如死灰,浑身颤抖,似乎预感到了,他的将来,他的命运…………



第八十二章   焦头烂额刘邦查案
第八十二章焦头烂额刘邦查案
自从封建王朝建立以来,立太子,就是一个最为敏感的问题,多少宫廷中的争斗谋杀,多少血雨腥风,都是因为立太子之事。
毋庸置疑,齐王韩信,身为一员武将,竟然敢在朝堂之上,公开请求立皇长子刘肥为太子,这是犯了大忌的,,也触动了刘邦的底线。
勉强压住满腔怒火的大汉皇上,赶走了韩信,也顾不上朝堂之上目瞪口呆的文武大臣们,一甩袖子,扬长而去……
急的丞相萧何直跺脚,不得已,紧追几步,一路跟随刘邦,来到养心殿,这里,是刘邦日常起居之所。
刘邦憋着一肚子火,大声赶走了所有的太监,一屁股坐在榻上,端起一碗凉茶,一饮而尽,顿时,感觉胸口的那口闷气,顺畅了许多。
只见萧何急匆匆的跟了过来,刘邦示意他坐下‘
萧何偷眼看了看刘邦,由于愤怒,脸上的五官,已经变得扭曲的,看得出,这一次,是真被气坏了。
萧何坐了下来,一边看着刘邦的脸,一边小心翼翼的解劝,说:“齐王也太不知道自重了,这样做,一点也不符合做武将的本分,也难怪,陛下会动怒。”
“丞相,你说,是不是朕把他惯坏了,要什么给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现在倒好,管起朕来了。”刘邦气呼呼的说。
“陛下,臣想,齐王绝对没有这个意思,只不过,又是意气用事,无意之中,冒犯陛下。”萧何劝道,“臣去骂他一顿,让他明白,做臣子的,应该知道避嫌疑,让他本分一些。”
“骂他?那倒不必了。”刘邦的口气,明显缓和了不少,继续说道,“无意之中,冒犯朕,倒也无妨,朕又不是纸糊的,还经得起,不过……”
说着,刘邦压低了声音,把嘴巴贴近萧何的耳朵,说道;“就怕齐王是有意的,那样的话,朕就有大麻烦了。”
萧何点点头,对于这一点,萧何也不是没有想过,万一齐王与皇长子刘肥之间,有什么瓜葛,或者是韩信借助手里的兵权,要逼宫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还有,等朕龙域登天的那一天,武将们对他言听计从,新君初登大宝,那时候,他是不是就真的要反了呢?到那时候,朕不在了,谁还可以与之抗横?”刘邦继续说,满脸的忧郁。
似乎那一天,就在眼前,让刘邦害怕,让他心惊胆寒,也让刘邦下定决心,一定要阻止这一切的发生,齐王的兵权,一定要想办法收回来
萧何久久没有回话,看看脸都绿了的刘邦,再想想心无城府的韩信,一个是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为了刘家的帝位,不得不防。
另一个,却是只懂打仗的武将,没有城府,没有心机,更不懂得做臣子的本分,什么该说,什么不能说,心里也没有底,还以为这样做,是为了皇上好呢,殊不知,已经触怒了皇上的底线。
在这样的境况下,萧何也不能说什么了,毕竟,已经触疼了皇上的心窝子,碰到了那根最敏感的神经,即使说,齐王韩信绝无这样的心机,就算皇上相信了,难道,就会对韩信听之任之?就会放过韩信?
已经不可能了,毕竟,这事太大,关系到大汉王朝的命运,关系到帝王的将来,皇上绝对不会允许,所猜想的事情,有一丁点存在的可能性。
这一切,已经无法挽回。
可是,皇上在跟自己商量,总不能不说话吧,
于是,萧何想了想,说道:“陛下,当务之急,首先要弄清楚,齐王的意思,是他的个人观点,还是他的手下人挑唆的,再做论处。”
刘邦点点头,表示同意,即使要收了韩信的兵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三军统帅,可不是说罢免就罢免的,再说,逼急了他,狗急跳墙,说不定马上就要反了,那就更麻烦了。
“对了,齐王府的书办,是周铁吧?”刘邦问道。
“没错,是他。”萧何回答,同时,也明白了刘邦的意思,“陛下,臣立刻就去,去把他悄悄找来。”
刘邦点点头,萧何办事,他放心,一百个放心。
周铁者,齐王的亲随,当初韩信被项羽赶出楚营,投奔大汉的时候,带着的那一千将士,周铁就是其中之一。
楚汉战争结束之后,由于周铁从小读书,还颇懂得眉高眼低的,韩信就把他安置在齐王府,做了府里的书办,帮着韩信处理文字上的事情,其中,写奏折,也是他的差事之一。
于是,萧何派心腹之人,悄悄来到周铁的家里,周铁在齐王王府当差,在外面还是有自己的家的。
却发现,周铁病了。
只见他躺在床上,如今是秋天,还不到冬季,却盖了五床被子,依然浑身发冷,冻的直打哆嗦,看起来,是真的病了,而且病的很严重,就是吃太上老君饿仙丹,一时半会也好不起来。
而周铁,的确是病了,只不过,他的病,是自己得的,确切的说,是他自己折腾的。
把自己折腾病了?而且折腾的捂上五床被子?大脑进水了不成?
没错,就是他自己折腾的,而且,大脑绝对没有进水。
这要从昨天说起。
睡过午觉的齐王韩信,兴冲冲的来找周铁,要他帮忙写奏折,周铁满口应承,这本来就是他的工作。
可是,当韩信说道,建议皇上立储,立长子刘肥为太子的时候,周铁的脸都绿了,差一点被吓晕过去。
“王王王爷,”周铁吓得,说话都结巴了起来,“这种事情,不应该是统军大帅说的事吧,太敏感了。”
韩信不以为然,还振振有词,说道:“君臣一体,上下同心,本王提这个,也是为皇上好啊,皇上应该感激本王才对。”
周铁急的,就差跳墙了,看起来,齐王是没有听进去啊,没有办法,,只好苦口婆心的继续劝,说道:“王爷,这是皇上的家务事,也是皇上说了才算的,外人,尤其是武将,最好不要掺和,不管皇上立谁当太子,都是将来的皇上,做臣子的,万一说错了……”
谁知道,周铁的话,还没有说完,韩信却恼了,生气了,也不让周铁动手,自己写起奏折来……
于是,预感到大祸临头的周铁,回到家,立刻让家里人,把家里所有的木柴都拿过来,烧火,却不是烧水做饭,而是烤他自己。
周铁脱光了衣服,让自己置身于柴堆旁,不大一会,木柴燃烧了起来,烤的周铁浑身是汗,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接着,赤身裸体的周铁,一下子就跳进了水缸里,只听”啊“的一声惨叫,冷的他禁不住叫出声来,在这一冷一热之间,周铁,齐王府的书办,就病倒了。
小小饿书办病了是不假,但是皇上找他,只要不是死了,就必须去。
于是,周铁穿好衣服,里三层外三层的,包的跟个粽子似的,出现在了刘邦面前。
“你知道,早朝的时候,齐王跟朕说了什么吗?”刘邦看着这个小书办的眼睛,问道。
“臣不知道,齐王没跟臣说,”周铁回答,浑身颤抖,也分不清楚是浑身发冷,还是面对皇上给吓得。
“你是齐王府的书办,你怎么会不知道?”刘邦紧紧盯住周铁的眼睛,继续说,“齐王说,要立大皇子刘肥为太子,你会不知道?”
完了,完了,这下真的完了,周铁心里暗暗说到,要不是自己机灵,把自己折腾病了,这罪过,就大了,他马上就跪下来,咣咣咣一阵响头,哆哆嗦嗦的说:
“臣最近病了,一直在家养病,齐王的那道折子,不是臣写的,是齐王自己写的。”
几句话说完,周铁浑身是汗,吓得三魂丢了七魄,此时的他,已经不冷了,已经热透了,当务之急,是赶紧把自己摘出来,绝对不能受齐王牵连。
“真的?”刘邦问道,一双眼睛,就像一道闪电一样,要看穿这个小小书办的身体,看到他的内心里去。
“真的,是真的,”周铁咬着牙,肯定的说,“皇上不信的话,可以对照笔迹。”
于是,刘邦派人,找到韩信的奏折,还好就在朝堂之上,没有费什么力气,跟周铁的笔迹一对,果然,是两个人的笔迹。
再说,刘邦对韩信的字,也是认识的,这样对比,也是拖延时间,要观察周铁的意思,试图再问出一点蛛丝马迹来,看看是不是韩信手下的人挑唆的。
刘邦看到周铁的确与此事无关,才放下心来,心里暗想,要说这个小小的书办,比起齐王韩信来,倒是机灵了很多,只可惜,这点机灵劲,哪怕有一点点给了齐王,会省多少心。
“回去劝劝齐王,这件事情,也到此为止了,以后谁也不提了,让他也别往心里去,齐王是武将,为人耿直,这一点,朕还是知道的,”刘邦安慰周铁几句,送他出宫,不提。
可是,刘邦依然不能罢手,这件事情,会不会是他手下的人挑唆的呢?立长子刘肥为太子,是齐王的个人意见?还是代表大汉武将的意思?
这一点,必须弄清楚。
就在刘邦在养心殿里,被韩信折腾的焦头烂额的时候,在殿外,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一件女人之间的大事,更让刘邦措手不及。



第八十三章   偶相逢性情女儿家
第八十三章偶相逢性情女儿家
今日早朝,齐王冒冒失失上奏,整个事件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长安城,文武大臣们都在悄悄议论着。
所说的,无非是齐王太不知道轻重,不懂做臣子的本分之类的,至于皇上的心思,要立哪一位皇子当太子,就再也没有人敢说了。
所有的人,都心知肚明,这个问题,太敏感,也太犯忌讳,连功高盖世的齐王,都被皇上一句”你退下吧“,给赶了出来,更何况,是这些大臣们。
与此同时,在安乐宫,大汉皇后吕稚,正在安安静静享受属于她的皇后生活。
永乐宫与未央宫相邻,属于未央宫的附属建筑,是专门给母仪天下的皇后居住的。秋季的长乐宫里,种满了菊花,满宫尽是黄金色,只为佳人盛情开,那就是,长乐宫的主人,大汉皇后吕稚。
只见她身穿杏黄色凤袍,头戴皇后凤冠,浑身上下,珠光宝气,少了几分做女孩时的清新淡雅,多了几分沉稳老练,一枝金丝菊还握在她的手上,然而,她的眉宇之间,似乎缺少了点什么。
对,是笑容,看得出,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她并不开心,或者是头上的凤冠太沉重了吧,亦或是,前世的历史画卷之中,描述的腥风血雨,让她透不过气来。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贴身宫女,悄悄走了过来,耳语几句,说的,自然是齐王上奏的事情。
“不好!”吕稚一下子预感到,经韩信这么一搅和,立长子刘肥为太子的事情,恐怕要出什么岔子,这可不是吕稚想看到的。
历史上的刘颖,也就是她的亲生儿子,并不是善终的,这一点,穿越而来的吕稚,心里最清楚。
作为母亲,她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快乐一生,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本来,对于什么王权争霸,什么君临天下,吕稚就不太感冒,在她的意识里,倒不如轻轻松松做了普通人。
更何况,刘肥的脾气秉性,倒有点像他的父亲,现在的皇上刘邦,至于刘颖,就显得软弱了些,比起哥哥刘肥,显然,储君之位,还是刘肥更合适一些。
这一点,倒是让吕稚猜到了,经过齐王这场事件,刘邦已经决定,立皇长子刘肥为太子,不得不搁浅下来。
不立皇长子刘肥,毫无疑问,就是要立次子刘颖了。
于是,吕稚扔掉手里的菊花,急急匆匆赶到未央宫,试图探探刘邦的口风,继续拥立刘肥为太子。
于是,四个太监在前开路,后面是一对士兵,举着皇后的仪仗,尾随其后的,是十几名宫女随从,皇罗伞盖下,一乘十六人的大轿子,缓缓前行,一路直奔未央宫而来。
进入宫门,队伍停下,皇后下轿,换乘了四人抬的竹椅,太监们就不再跟着了,只有八名贴身宫女跟随,一行人直奔刘邦所在的养心殿而来。
自从刘邦登基以来,吕稚很少到未央宫里来,自古以来,后宫不干政,再说,她不喜欢那些男人们的事情,就一直留在自己的宫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