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权倾天下之吕后新传 >

第68部分

权倾天下之吕后新传-第68部分

小说: 权倾天下之吕后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终于,刘邦的眼皮越来越沉重,说完了这些话之后,到了最关键的地方,他卡住了,睡着了,带着几分醉意,怀着满腹心事,沉沉睡去。
要不然的话,他如果说出韩信和皇后不谋而合,或者是经过密谋之后,才一致推举皇长子刘肥为太子,吕稚立刻就会意识到,皇上的疑心病,到了何等可怕的程度,就会早做提防,也不至于在不久的将来,差一点就丢掉性命的危险境地,只可惜,刘邦喝的太多,还没有来得及说出来,就睡着了。
其实,也不能说他喝得多,不喝多,他才不会说这些呢,只有酒后才能吐真言,不是吗?
这就是所谓的机缘巧合吧。
这时候的吕稚,才突然意识到,这就是皇上的心里话,这就是压在他内心里的话,说白了,就是不相信自己,或者说是,怀疑自己有什么企图,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吕稚禁不住冷笑一声,
私心?企图?
她怎么会没有私心?她当然有私心!
正是因为这个私心,正是因为她太明白,历史上那点事儿,自己的儿子英年早逝,作为母亲,她必须阻止这件事情的发生,无论付出什么代价,她都在所不惜。
至于企图,就是一个母亲,作为母亲的爱之心切吧。
只不过,她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这样的爱子之心,这样的良苦用心,竟然招来了刘邦的怀疑,怀疑跟韩信的密谋,也为她自己,以及身边的人们,带来了杀身之祸。
只是,这样的私心,这样的爱子情怀,吕稚只能藏在心里,不能跟任何人谈起,不然的话,历史上那点事,她自己穿越而来的秘密,就会再次被揭穿。
如果说,在项羽面前,揭穿这个秘密,并不会带给吕稚什么灾难的话,那么,在刘邦面前呢,揭开穿越之谜,把历史上那点事儿一一透露给刘邦,尤其是戚夫人的惨死,做了皇帝没有多久就早逝的刘颖,还有将来权倾天下的太后吕稚。
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来,刘邦是不会允许这些事情发生的,说不定,他立刻就会举起屠刀,那时候,等待吕稚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亡。
吕稚不想面对历史上那些事儿,更不能面对自己的儿子命不太长,至于什么权倾天下,她倒是并不怎么感冒,说到戚夫人悲惨的命运,她更不相信,会是真的。
这些,都不是吕稚想要的,更是她竭尽全力去阻止的。她宁愿相信,那些事儿,都是冤假错案,都不是真实,毕竟,历史学家们并没有真正看到历史的真相。
所以,她是出浑身解数,阻止这一切发生,即使引起刘邦的怀疑,她也在所不惜。
只不过,事情的发展,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她的这些私心,这些意图,竟然跟齐王韩信扯上了关系,也是刘邦没有说出口的。
或者,这就是事情发展的根源吧,皇后吕稚超出常理的行为,可以去阻止一些事情,尤其是最为敏感的立储问题,也难怪刘邦会生疑。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连普普通通的人家,夫妻二人有了嫌隙,起了疑心,都会引起家庭不和,更何况,此时的刘邦夫妻,已经是大汉的皇上和皇后,皇家无家事,他们两个人的不和,带来的灾难,就是大汉王朝的,也是空前的,难以想象到的。
这一切,都是穿越而来的吕稚,始料未及的,更是她最不情愿看到的,却是她必须面对的。
因为,她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来到了这个时代,毫无选择。
……………………
大汉建国以来,刘邦一直是一个敬业的皇上,每天四更就起床了,伴着星星月亮,勤勤恳恳,不辞辛劳的去上早朝。
每天,听到群臣们山呼“万岁”,刘邦心里就格外踏实,可是,这一阵儿,不一样了。
自从立储之事,齐王韩信提了出来,一开始,由于犯了忌讳,还招来皇上不高兴,后来,英名的皇上,体恤为了大汉江山社稷着想的齐王,不仅在群臣面前大肆夸奖,还特意赏珠宝两车,美女十名,这是何等的荣宠。
于是,大汉群臣,纷纷仿效齐王韩信,一致推举皇长子刘肥为太子,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这一下,可把刘邦难住了,立刘肥为太子,他就是不踏实,感觉别扭,他不是不相信齐王韩信的忠国之心,更不是怀疑皇后对他忠心一片,而是在他的内心深处,一些事情,让他无法释怀。
那就是齐王韩信与皇后,是不谋而合?还是经过谋划才合的呢?不谋而合最好,万一不是呢?
而且,皇后不肯立自己的亲生儿子为太子,还说刘肥的脾气秉性,更适合将来君临天下,这是什么理由,如果这也可以成为理由的话,未免太苍白,太没有说服力了。
这一点,让他无乱如何都想不明白,也成了他的心结。
就这样,刘邦暗下决定,立次子刘颖为太子,不过,满朝的文武大臣,包括丞相萧何在内,都一致推举皇长子刘肥,还都振振有词,这就有点难办了。
以皇帝之尊,强下诏书,立次子刘颖为太子?毫无疑问,这样做,不是不可以,刘邦也绝对有这个权利,不过,大汉皇帝刘邦,并不想这么做,他还有更好的办法。



第九十一章曹氏追封刘肥认母
第九十一章曹氏追封刘肥认母
秋去冬来,转眼之间,大汉王朝已经建国几个月了,热闹繁华的长安城,依然是一团锦绣,如今终于冷风瑟瑟,已经是一片冬日景象。
这一天早上,大汉皇后吕稚吃罢早饭,闲来无事,忽然想起,好些日子没有见过刘老太公了,也不知道他老人家身体好不好,尤其是这大冬天的,天气转凉,老人家可否适应。
于是,吕稚吩咐宫女小春儿,准备车撵,移驾。
不大一会,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出发了。
大汉皇后出行,那还了得,皇后的仪仗队,宫女、太监,加上随行的士兵,前前后后,足足有三四百人,占了长安城半条街,围观的老百姓指手画脚,纷纷前来看热闹。
队伍一路前行,直奔城外而去。
在长安城东,有一个宽敞的院落,里面青砖瓦舍,虽然简陋了些,倒也简单实用,刘老太公就住在这里。
人老了,格外喜欢安静,就难免怕吵,尤其是,这个老爷子的儿子,可是大汉皇帝,保不住就有溜须拍马的,老头子不胜其烦,加上又是农民出身,应付不来官场上那些破事,所以,特意提出,来到远郊居住。
吕稚下了车撵,在宫女们的搀扶下,走进院子里,直奔前厅而来。
老爷子正在屋里闲坐喝茶,一看儿媳妇来了,老脸上,笑容绽放,高高兴兴把儿媳妇迎进门来。
吕稚命人送上礼物,爷俩闲聊几句,气氛越来越融洽。
然而,渐渐的,老爷子的脸上,露出一丝愁绪,还禁不住感叹几声。
“怎么了,父亲?”吕稚赶紧追问。
“没什么,为父老了,也活不了几天了。”老爷子回答。
“父亲说的什么话,你的身子骨硬朗着呢,肯定能长命百岁。”吕稚笑着说,故意逗老爷子开心。
“活一百岁,岂不成了老妖怪了?”老爷子笑了,紧接着,又叹了口气,“我想,趁我还有口气,回老家去,这里再好,也不是家。”
“既然父亲这么说,儿媳送你回去就是了,”吕稚笑着说。
“不用送我这个老头子,那些国家大事,我也不懂,不过,我知道不能给你们添乱。”老爷子笑了,嘴上这么说,听到儿媳妇说送自己,心里还是很高兴。
于是,吕稚陪老爷子吃罢午饭,又说了一会闲话,才告辞离开,而她并没有回长乐宫,而是奔未央宫而来。
养生殿里,大汉皇上刘邦躺在榻上,正在那里犯愁,不立皇长子刘肥为太子,总要对群臣有个交代吧,找个什么理由呢。
正在这个时候,太监来报,说,皇后娘娘来了。
刘邦说了一声“快请”,不大一会,只见吕稚走了进来,还向刘邦施了一礼,刘邦扶起老婆,夫妻二人坐下。
于是,吕稚把看望刘太公的经过,详细诉说一遍,并且主动请命,要送老爷子回老家沛县。
回老家沛县?这是个好主意,刘邦的眼睛,突然一亮,正愁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这就来了。当然,他的高兴,不是因为老父亲,而是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理由,不立刘肥为太子的理由。
“皇后,送父亲回老家,还是朕亲自去吧。”刘邦笑着说,“父亲老了,做儿子的,总该尽些孝道。”
“陛下要亲自去?可是国事……”吕稚不解的问道,如今,大汉的根基并不稳固,皇上轻易离开京都,似乎有些欠妥。
“国事虽然重要,不过,父亲回老家,朕这个做儿子的,怎么能不送?”刘邦说道,看得出,他是执意要去的。
吕稚还想说什么,却被刘邦打断了,只听他继续说道:“就这么定了,不但朕要回去,我们一家都要回去。”
诏书下达的时候,文武群臣,一片哗然,这是什么时候,是开国之初,皇上就要离开京都,势必会造成民心不稳,影响到国家安定。
于是,文武群臣,纷纷上书,劝谏皇上以国事为重,尤其是丞相萧何,那可是磨破了嘴皮子,甚至还来找刘老太公。
老爷子是个识大体的人,自觉要求不回老家了。
然而,即使如此,也挡不住刘邦回沛县的决心,大家哪里知道,此时的皇上,心里另有打算,立储之事,才是他最关心的,也是急于解决的。
就这样,刘邦不顾皇后和满朝文武反对,动用皇上的至高权威,直接下诏,命丞相萧何监国,齐王韩信辅政,他带着一家老小六口,一是刘老太公,二是皇后吕稚,加上三个儿女,刘肥、刘元、刘颖,风尘仆仆的回老家沛县了。
大汉皇上回老家,这可是天大的大事,全国上下都惊动了,纷纷赞扬,称赞皇上以孝为先,仁德天下。
而这次回老家行动的主角,毫无疑问,就是老家沛县,以及沛县的人们。
就是这小小的沛县,走出了大汉皇帝,这是整个沛县的骄傲,也是每一个沛县人的骄傲。
于是,沛县的父老乡亲,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刘邦这次回老家,真正可以说是衣锦还乡,皇上还下恩旨,免除了沛县五年的赋税,这还不算,带着各种礼物,认识的,不认识的,只要是居住在刘家附近的人,还有昔日的亲戚,都有封赏。
于是,整个沛县都沸腾了,都因为皇上回家,而欢呼起来。
拜天祭地,祭祀祖宗,接见亲朋好友,体察民情,刘帮忙的不亦乐乎,这些,都是应该的,更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回老家的程序性工作。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程序性工作做完了,该祭的,都祭的了,该拜的,也拜了,亲戚朋友也见了,刘邦却还没有停下来,直奔曹小姐的墓地而去,并且,还带着长子刘肥。
一个简简单单的坟茔,孤孤单单的矗立在荒郊野外,坟地里杂草丛生,已经遮盖了大半个坟地,看起来,颇为凄惨。
这也难怪,曹小姐并没有嫁给刘邦,更没有一个合理的名分,尽管生下了刘肥,却连刘家的祖坟,她都进不去。
仔细想想,也是够可怜的,如今,刘邦当上了皇上,她终于可以迁入刘家祖坟,终于可以含笑九泉了。
于是,刘邦下旨,封曹小姐为曹夫人,重新整修坟茔,迁入刘家祖坟,这一下,可忙坏了跟随在皇上身边的人。
除了刘邦贴身伺候的几名太监,以及保护皇上的士兵,所有跟随的人,和沛县官兵一起,都拿起了锄头,清理完杂草,马不停蹄的建造一座崭新的坟茔。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齐动手,干活就是快,还不到两天的时间,那座孤坟,已经迁走,刘家的坟地里,多出了一座新坟茔。
刘肥以孝子的身份,主持母亲的安葬仪式,上上下下的人,无不称赞,皇恩浩荡啊,连昔日的曹小姐,都被封夫人,可见,皇上的心胸,是何等宽广,如奔涌的大海,容纳百川。
站在旁边的皇后吕稚,也被眼前的场景感动了。
痴情的曹小姐,终于得到了世人的认可,终于有了名分,尽管人已经死了,不过,在另一个世界里,总算可以含笑了。
再加上,有亲生儿子刘肥扶灵,曹小姐,不,应该说是曹夫人,应该可以满足了。
亲生儿子刘肥扶灵?不知道为什么,吕稚心里咯噔一下,她的大脑飞快转动,忽然张大嘴,恍然大悟!
对了,刘肥是曹夫人的儿子,就不再是自己的儿子,不是皇后的儿子,就没有资格被立为储君。
原来,这才是刘邦的真正意图!这就是刘邦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一心要回老家沛县的真正原因。
什么追封为曹夫人,都是掩人耳目的障眼法!他这样做,绝对不仅仅为了安慰死者的亡灵,更不是刘邦还念旧情,而是有一个天大的秘密隐藏在其中。
曹小姐已经被封为“夫人”,刘肥也认了母亲,那么,此时的刘肥,皇长子刘肥,就不再是皇后吕稚的儿子,也就失去了被为立太子的资格,连资格都没有了,怎么立为储君?
好一个如意算盘,好深的心机!
这就是自己的老公,就是自己托付一生的男人,竟然有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