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流氓皇帝 >

第21部分

大明流氓皇帝-第21部分

小说: 大明流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儿知道是谁陷害于我了,孩儿明白了,都是那阴险狡诈的信王啊!”   
吴襄吃了一惊,将吴三桂扶着坐下,道:“长白,你且不要发火,先慢慢将此事道来,只要你爹在人世一天,拼了命也要护住你!”吴三桂忍住怒火,将周遇吉如何得罪魏良卿如何被陷害、周盈盈为了营救魏良卿如何下嫁王府、自己如何冲撞信王车驾、信王又如何在周盈盈求情之下将自己释放……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说完,吴三桂使劲一跺脚,狠狠的道:“爹,孩儿得罪了信王,在军营中已经没有前途了,而且……而且那信王不但抢走盈盈,还如此陷害孩儿,孩儿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啊!”   
吴襄心头沉重,叹息半晌,拍了拍吴三桂的肩膀道:“孩儿,你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得罪信王啊,他可是当今皇帝的弟弟,就连阉党头子魏忠贤,也未必敢动他啊……这……这口气,还是忍了吧!你也不要想着从军啊,回扬州老家去,父亲给你置买些田产,好好的找一家姑娘过日子吧!”   
“爹……”吴三桂看着软弱的父亲,不知道该说什么。   
就在这时,一个老家人急匆匆的赶来,对吴襄道:“老爷,老爷不好了!京城的周老爷派人送来信,说兵部要派人来罢免老爷的职位了……此事千真万确,这里还有周老爷千方百计从兵部抄来的塘报!”   
吴襄铁青着脸,接过那塘报,缓缓念道:“查锦州总兵吴襄,武艺不精,谋略不擅,未有尺寸之功而居总兵之位,实乃谬也。今查属实,降为百夫长,留待后用!”他一下子摊倒在椅子上,顷刻之间心如死灰。   
吴三桂怒火万丈,抽出腰刀来,一刀将椅子剁翻了,喝道:“爹,这封塘报,跟免去孩儿职务的布告一摸一样,这里面肯定是信王搞鬼。爹……爹,你说该怎么办?”吴三桂也乱了方寸。   
吴襄摇了摇头,彷佛老了几十岁一般,喃喃念道:“莫非这是命么,莫非这是老天爷的惩罚么?”他瘫在那里,目光呆滞。父子二人都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吴三桂不停的踱来踱去,忽然,一张小纸片从他身上掉了出来,正是那日瞎子说的十六字,吴三桂将那十六个字记载了下来,带来了锦州。   
吴三桂看到纸片,眼前一亮,将纸片递给吴襄,道:“爹,这是一位高人给孩儿的指点,您看看!”他将那日碰到高人的事情说了一遍,吴襄看了半晌,脸上露出了痛苦的神色,摇了摇头道:“孩儿,难道老天真的要我父子背叛大明朝廷,投降满洲鞑子么?”   
吴三桂道:“孩儿读书不多,不知这十六字什么意思?”   
吴襄叹道:“这十六字是说,这次的事情,是老天给我吴家的磨难,更厉害的惩罚还在后面;如果要躲避此劫难,就去满洲找范文程吧。那范文程是我多年老友,自从他去满洲之后就断了来往,此事本无人知道,这瞎子能一口道破,看样子真的是天意了!”   
明朝时候的人,颇为相信天命,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吴襄和吴三桂父子再无他法,只有准备去满洲找范文程了。父子二人都是武将,当天晚上就开始准备,到了第二天,果然那份宣布吴襄降职的布告到了锦州,而且来宣旨的太监,似乎对吴襄颇为不友善。   
第二天晚间,父子二人听到府外闹哄哄的,竟然是大批东厂侍卫前来抓人,说是捉拿反贼吴襄、吴三桂父子。父子二人都是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么快就让人知道了自己要叛变,两人匆匆的从后门逃走,好在吴三桂的母亲已经过世,父子二人并没有什么牵挂,所以也不觉得太过心痛。   
第三日清晨,父子二人已经到了辽河边,看着东方生升起来的太阳,吴三桂对天发誓:总有一天,我吴三桂会打回北京,杀了狗皇帝、阉党和信王,夺回挚爱的表妹盈盈;如若今生不能做到此事,吴三桂来世猪狗不如!   
吴襄看着目露凶光的儿子,叹了口气,心中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只是他给满洲带去了火药配方,那满洲大汗应该不至于亏待自己父子;加上范文程又是多年好友,这一趟叛国去满洲,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这一日,已经临近除夕,就在陌生的辽河边,吴襄想起了万里之外的家乡——烟花三月的美丽扬州,心中的郁闷达到了顶点!   
(吴三桂叛国,是一个伏笔,后面自有作用,嘿嘿!反正,打下辽东再抓回来,慢慢的折磨至死,就让袁崇焕的悲惨遭遇,给吴三桂享受吧……)   
第一卷 风起紫禁城 第四十章 渔翁得利   
兵部免去吴襄职务的命令,是程真找到魏良卿和崔呈秀办的,这件事情办得相当漂亮,不但将吴三桂父子逼反,更重要的是给了魏忠贤一种假象:这是一个好色的王爷,为了女人,他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信王越好色,那么对他魏忠贤就越不会产生威胁,他九千岁就越放心。   
东厂侍卫去抓吴襄,其实根本没有这么回事,那不过是程真命令王承恩,找人假冒的。吴襄心中本来还残存一丝希望,就这么给逼着反了。虽然这一手程真玩得相当漂亮,但是程真不知道,他玩得最漂亮的不是这一步,而是瞎子那一步。   
那瞎子是程真找人假扮的,他只是想到范文程是汉奸的领头人,汉人要叛国肯定去投奔范文程,所以就让那瞎子说了这么十六个字。这下歪打正着,因为恰好吴襄和范文程有私交,而且这份私交知道的人不多,所以吴襄坚定不移相信,这是天意!   
如果程真知道他乱掰的十六个字还有这种效果,估计嘴巴都要笑歪了。   
吴三桂先于历史叛变了,这让程真很得意,因为他改变历史了,历史上有名的大汉奸竟然是他一手造成的;虽然吴三桂是个将才,但是程真潜意识里对他印象极差,所以也不觉得逼反了他很可惜。   
吴三桂年纪还小,去了满洲也弄不出多大动静来,难道还怕他么?如果吴三桂在满洲真起作用了,将来统一天下也好玩一些,逗逗这个死汉奸也不错……这件事让程真信心大增,既然大汉奸吴三桂都可以玩弄于股掌之间,又何必怕魏忠贤这个死太监。   
程真显然忘记了,吴三桂还只是个十七岁的毛头小子,而魏忠贤也不是个真太监,而是个长了机机的假太监。   
更让程真没有想到的是,他出于私怨陷害吴三桂,导致吴襄和吴三桂父子叛国的事情,竟然成了严重的改变了历史发展的轨迹。过年之后,也就是天启七年,以吴三桂事件为导火索,一系列的巨变开始发生。   
※※※   
前一段日子,程真救了熊廷弼,因此发生了熊廷弼自焚身亡的事情,经过程真派出王承恩一番造谣,这些事情被算在了阉党的头上。因为熊廷弼乃是一时名将,在保卫辽东边疆之时,可谓是战功赫赫,称得上是一时名将,国家栋梁。所以熊廷弼这么一“死”,导致群情激奋。   
东林党的正人君子们,尤其是杨涟和左光斗二人,满心愤慨,积极无比的上书弹劾九千岁魏忠贤,要朝廷给个说法。杨涟最为激进,上书列举了魏忠贤二十四项大罪,要求将魏忠贤交由刑部审讯发落。   
当时跟随杨涟和左光斗一起上书的,还有百余名在京城的官员,比较著名的有大学士叶相高,调任南京兵部尚书陈道亨,给事中魏大中、许誉卿,御史刘业、杨玉珂,太长卿胡适赏,祭酒蔡毅中,甚至还有不问朝政的抚宁侯朱国弼,可谓是来势汹汹,几乎所有反对阉党的大臣都参与了这次弹劾。   
魏忠贤老奸巨猾,趁着天启皇帝做木工活正爽的时候,跑过去哭诉,说是被朝臣冤枉;奉圣夫人客氏,天启皇帝的奶娘在一边说好话。然后魏忠贤又假装辞去东厂总管、司礼监秉笔太监等职务,要出宫回家种田。   
天启皇帝跟魏忠贤、客氏已经相处了数年,对魏忠贤的印象是极好的,当下大怒,命令朝臣们不得再谈论此事,然后派遣大学士魏广微来处理这件事。魏广微本是魏忠贤一伙的,自然偏向魏忠贤,于是大批官员被免职,就连大学士叶相高也辞职回乡。   
更倒霉的是官职只有五品的工部郎中万燝,他上书弹劾魏忠贤说:宫内的太监、外面的朝臣们,都只知道有魏忠贤,不知道有陛下存在了,怎么还能将魏忠贤留在宫中呢。   
魏忠贤刚刚被天启皇帝挽留,火气正大,看到这条奏疏,勃然大怒道:“一个小小的五品官儿,也敢来太岁头上动土?如果不严厉的惩戒一番,那还得了!”他暗地里假传圣旨,打那万燝一百大板,然后吩咐用刑的太监往死里打。万燝伤势极重,过了三日就死去了。   
这是阉党和东林党交手的第一回合,以阉党大获全胜而告终。虽然如此,魏忠贤心中未免还是不爽,东林党的主要人物杨涟、左光斗、高攀龙和魏大中等人,一个都没有能够动得了;尤其是那个杨涟,看着就来气。   
※※※   
现在发生了吴襄父子叛逃满洲的事情,而恰好这吴襄和给事中魏大中有师徒名分,如此好机会怎能错过?于是魏忠贤唆使御史陈九畴向天启皇帝上书说:魏大中乃是吴襄的恩师,吴襄叛国的事情,魏大中这个恩师脱不了干系,一是他教授徒弟不力;二是他知情不报;第三是他有可能收了吴襄的贿赂,所以纵容徒弟叛国,这种危险的人物怎么能够留在朝廷呢。   
这几顶帽子扣下来,魏大中哪里还吃得消,马上就给打入天牢。天启皇帝派遣许显纯来调查此事,这许显纯又是一个阉党中人,得了这么一个好机会,还不跟魏忠贤、崔呈秀好好的商议一番。   
最后,许显纯把这莫须有的事情无限扩大,将东林党的高攀龙、赵南星、杨涟、左光斗等二十余人,一起连坐到这个某须有的案件中来。基本上,上一个回合交锋中,阉党没有扳倒的敌人都牵连到了这个案子当中。   
不过因为案子毕竟是莫须有的事情,魏忠贤还是不敢马上下手杀人,只是将他的眼中钉们关在天牢之中,然后苦思冥想,想要找个正大光明的借口,将这一干人等,统统的杀了脑袋,以后他就可以独揽大权,更加得意了。   
※※※   
朝堂上,每天都有令人吃惊的消息传来,程真有些目瞪口呆,他哪里曾想到是自己点起了阉党和东林党第二次大战的战火。不过发呆之后就是高兴,外面越是乱,魏忠贤和东林党人斗得越激烈,对于他这个信王爷越发有利。鹬蚌相争,得利的就是渔翁。   
事实果然如他猜想的一样,整个朝廷都在关注着东林党的事情,天启皇帝还在忙着他的木工活,魏忠贤为了找个杀人的借口而伤脑筋,没有人管他这个信王了。按照道理,在过年之后,他这个大婚完毕的信王,就要离开京城去藩地了,现在没有空管这个事情,程真乐得抱着三个如花似玉的老婆,在温柔乡中享受回到明朝之后的第一个年节。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招纳人才,等待机会的来临。现在带兵打仗方面已经有了熊廷弼,那个诸葛卧龙还能当个狗头军师,但是这两人只限于军事方面;剩下的就是一个能帮程真处理政务,在朝廷大事上出谋划策的人物了。   
程真觉得,关在自家地牢里面的史可法是个不错的人选。想到这里,他笑了起来。   
他刚刚想到史可法,马上就传来了史可法的消息,王承恩急匆匆的进来禀告:“王爷,不得了,关在地牢的那个穷书生要寻死了!”程真吃了一惊,赶紧站起来,跟在王承恩后面匆匆行去。   
第一卷 风起紫禁城 第四十一章 驴子脾气   
自从那天在大街上顶撞信王车驾之后,史可法已经被关到这王府的地牢中,已经足足有一个多月了。就连除夕,史可法也是在牢中度过的。   
这时候的史可法,还只是一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而已,可以说颇为年轻。他寒窗苦读圣贤书,已经坚持了十余年,原本指望能够考取功名,报效国家。让他极度郁闷的是,就在这一年的京城会试中,他写的文章变成了别人的文章,那人凭借这篇史可法写的文章,中了进士,而史可法自己却是名落孙山;更让史可法感到愤怒的是,这一切只因为那人乃是魏忠贤的干儿子。   
史可法心如死灰,感觉这个世界实在是太黑暗,他也没有打算活下去了,于是在大街上跟疯子一般吵闹,几近颠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被关进了王府的地牢。史可法已经不想活下去了,他坚持了三天不吃饭不喝水,想要用绝食的方式,来表达对这个黑暗世界的无声抗议。   
王府侍卫粗暴的救了他,史可法一辈子都记得,那个叫范坚强的家伙是如何撬开他的嘴巴,将那碗米汤灌下去的。史可法的第一反应是抗拒,第二反应却背叛了他倔强的心灵——那米汤的滋味真是好啊!   
这一日,从地牢看守那里传来消息,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