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美人谋律 >

第23部分

美人谋律-第23部分

小说: 美人谋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食用鲐巴鱼中毒之症。”文大夫神情坦然,没有异状。
“请恕学生无理,并非学生怀疑您的医术,而是为了让狡辩之人心服口服,所以请您说得明白些。”
他令堂的。这也就是在古代公堂就罢了,若是现代,就单孙雨村这句话,就可以先告对方律师一个人参公鸡,外加一个主观臆测。
“我是个大夫,并不擅长解毒。但是鲐巴鱼是百姓常常食用的鱼,也偶有中毒事发生,这些年来,倒也治了几十例了,并不算什么疑难杂症。若是不信,可找邻县的医者来,对照诊断便知。”文大会正色道。
孙秀才满意的点了点头,转向仵作,“我再问你,中毒食客的呕吐物中,可有其他致毒的东西?”
“我已经细细查验数遍,并无其他致毒物。”
“那赵老七的尸体可曾验过,有无其他致死之症?”
“赵老七全身上下并无伤痕,也无其他病状。就连他的呕吐物里,也只有一点鱼肉和些许菜蔬,和他当日所点的菜品相当。”仵作很肯定的说。
孙秀才挑衅似的再瞄春荼蘼一眼,继而转向黄公子和洪班头。
“黄郎君,你是代表当日中毒之食客的。你可知,一共有多少人中毒?”
“十道鱼汤,毒十五人,死一人。”
“彼此可认识?”
“大部分互不相识,但有的因为同居于镇上,很面熟而已,彼此并没有搭话。”
“你们可都点食了芙蓉鱼汤?”
“菜品并不相同,不过芙蓉鱼汤是临水楼的招牌菜,我们这些中毒的人,每桌都点了。”
“那洪班头,学生再请问您,这鱼汤从出锅到上桌,可曾经过别人之手。换言之,别人能否做手脚呢?”
洪班头挺直脊背,大声道,“没有。衙门已经认真调查过,那鱼汤要头天晚上用密法再腌制一回,经过整夜,第二天早上,方娘子亲手炖上。期间,那个专做鱼汤的小灶间是一直锁着的,旁人进出不得。我们查过,小灶间门窗并无破坏,也没有强行闯入的痕迹。而端汤上菜的过程中,汤盅的盖子也不曾掀开过。这些情况,衙门都有录下的口供和相关人证。”
“明白了。”孙秀才高声一笑,再度手指方娘子,“这说明,下毒害人者,正是临水楼的老板娘!人证物证俱在,看你如何抵赖!”
……
注:贾雨村,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啰嗦一句,是《红楼梦》里串场类的人物。
……………………………………………………
…………………………………………………………
 
第三十一章 给个理由先
更新时间20121225 11:23:01  字数:3547

 孙秀才这诛心这语,可谓毒辣之极。
可在春荼蘼眼里,却只觉得可笑,忍不住微笑着讽刺道,“孙秀才,民女虽无知,却明白公堂上只有主审的大人才可为案件定论。如今你诉过,我还没应呢,倒麻烦你为堂上三位大人做了决断,不累吗你?”
“哼,小小女子,些许识得几个字,就以为能颠倒乾坤吗?”孙秀才轻蔑地冷笑,“逞口舌之利,于事无补!”
春荼蘼也不理他,向堂上施了一礼道,“三位大人,民女心中有疑,想要问问证人,不知可否?”
“准。”张宏图应声道。
春荼蘼并没有摆出孙秀才那样咄咄逼人的模样,而是态度温和认真,甚至有一点讨教的样子,令证人放松紧绷的神经,然后先问文大夫道,“医者父母心,文大夫见到这么多因喝鱼汤而中毒的人,心里很恼怒吧?”
“是。”文大夫是个正派人,当下也不隐瞒,正色道,“入口之物,关乎人之性命,不管是吃食还是药品,都必须慎之又慎,否则就是害人作孽,违了道德和良心。”
“您说得对。”春荼蘼深以为然,点头道,“民女也是本县人,深知文大夫医德和医术是极高的,因而绝不怀疑您的诊断,确信那些人是食用鲐巴鱼而中毒。但,民女想弄明白的是……”
话说到这儿,她顿了一下,加重悬疑感和引起听审之官与看审之民的重视。同时,她百忙之中还抽空观察了下康正源和韩无畏的脸色,见他俩的胃口全被吊起来了,流露出格外关注的神情,心下满意,才把问话继续下去,“您肯定中毒是因为鱼汤,但能肯定赵老七之死,是鱼汤所致吗?”
从古至今,医者总是习惯不把话说死,因为医学如科学,有太多的可能。而且,关于赵老七的死,本就疑点重重,做为一个有医德的人,文大夫是不会给出定论的。
方娘子的案子,有人食物中毒是事实,众目睽睽之下,推卸不了责任。所以,她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辩护的重点就是:这起事件是个不幸的意外,或者方娘子是遭人暗中陷害。若坐实这一点,方娘子就也是受害者。用现代的话来讲,她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赔偿些银子,此事便了了。最差的结果,就是承担过失伤人罪,罚银赎铜结束。但过失杀人罪,是绝不能接受的。
法律,很多时候是利益及损失的衡量和取舍,并不只是非黑即白,又死又生的,而是承担自己的失误和恶念。或者,无奈。
果然,文大夫怔住。沉吟了一下才摇头道,“不能肯定。”
堂下看审的人,忍不住又发出了惊咦声。而孙秀才,脸色骤变。
可春荼蘼不等他开口反驳,又转向仵作问,“那请问您,赵老七身无其他伤口和伤痕,呕吐物中也无其他毒物,但您能否看出,他身上有没有隐疾?比如心痛之症,那个疼起来也是能要了人命的。还有,若他中的毒是溶于酒水的粉末,从呕吐物中能否被发现?”
“不能。”仵作也老实的回答。
春荼蘼当然知道他不能,因为古代的法医学非常落后,又不能时行尸体解剖,就算是了不起的宋慈宋提刑,这时候也远没有出生,更因为时代的局限,远远达不到现代的水平。
“黄郎君,请问您中毒之后有何症状?”她转向受害者代表。
“就是吐了个翻江捣海,怪不能把肠胃都掏出来洗洗。”黄郎君说到这儿,情不自禁的抚了抚腹部,显然心有余悸。
“很难受?”春荼蘼露出同情的神色。
“很难受!”
“没死?”
“啊?!”黄郎君一时没明白,但很快拍拍胸脯,“那当然活得好好的,如果死了,就不可能来做证了。吐过之后,又恶心了半晌,吃了文大夫开的解毒汤,也就没大事了,我今天中午还吃了一大碗羊肉汤饼呢。”汤饼,就是面条。
他说得滑稽,堂上众人忍不住哄笑,气氛登时不那么严肃了。
春荼蘼赶在张宏图拍惊堂木之前,迅速结束话题,问向最后一个证人,“洪班头,您之前言称,从鱼汤做好到端菜上桌,其中不可能有人做手脚。不过,在鲐巴鱼入厨之前呢?”
“鱼已成鱼汤,而且在汤中是不成形的,鱼肉做成了鱼蓉丸子,所以采购来时,鱼是什么情况,自然是无从得知的。”洪班头回答得一板一眼,生怕说错什么。
然而春荼蘼却没再细问,而是回身面向堂上公座道,“大人,民女已经问清楚了。孙秀才口口声声说的人证物证俱在,竟然没有一个确实之说,如何采信于民?又如何能凭这些间接的旁证和佐证,就定方娘子之罪呢?”
“这……”张宏图彻底彻底糊涂了。在大唐,证据中之最就是犯人的口供,但方娘子摆明不召,在前证模糊并且有上官在场的情况下又不得擅自动刑,那要怎么办?
但春荼蘼没给他思考的时间,接着说道,“还有,临水楼在本县已经开张六七年之久,芙蓉鱼汤远近闻名,之前可曾出过半点错漏?民间食此鱼,偶尔还会出现中毒的情况,但临水楼从来没有,可见方娘子烹饪之用心。而出事当日,即无突发事件影响方娘子的情绪,她又怎么会失手做出毒鱼汤?又倘若她知道这鱼汤有问题,为着酒楼的名声着想,她也会立即销毁,至多当天不卖这道汤就是。她还要继续在临水楼做生意,犯不着自毁信誉。所以,这事不是出得很古怪吗?所谓反常即为妖,谁敢说其中无诈?”
“她从前小心,也不能证明这一次她没有出错。”孙秀才终于抓住机会反驳。
“那你又如何证明鱼汤有毒,确实是方娘子的过失?”
谁主张,谁举证。这是现代民事法律的原则,在大唐吃不开。但,她先设下文字陷阱,提到了“过失”二字,至少这官司能保底。
“毒死了人,人命关天!”孙秀才情急之下,果然没注意细节。
“这么多人喝了汤,为什么单赵老七死了?而且那情形,当时韩、康两位大人亲见,应属暴毙。我倒不知,一碗鱼汤有如砒霜。”春荼蘼讽刺地说,“如果鲐巴鱼有这等功效,朝廷恐怕早就禁捕禁食了吧?不然有心人从此鱼身上取毒,岂不便宜得很!”
之后,并不等孙秀才回答,她又突然走到赵家的面前,半弯下身问,“请问赵家嫂子,你家夫君是不是身子弱啊?”
赵家的没想到突然问到她,不禁一阵慌乱。本能中,她明白春荼蘼是以她夫君身子亏虚为借口,好证明被毒死是自个儿的原因,所以连忙辩白道,“回小姐,我夫君虽然瘦小,但身子一贯是结实的,连小病都很少得,左邻右舍都知道的。”
“哦,原来身体好得很哪。”春荼蘼拖长了声调,“我也觉得,他今年连三十都不到,正值壮年,平日里在乡间有些强悍的名声,自然不是孱弱之辈。可我又奇怪了,既然他的身体这么好,为什么食用鱼汤的人都没事,其中包括一名七旬老者和一个六岁小儿,怎么偏偏是他立毙于当地呢?”说完,她看了看孙秀才,见后者脸都气绿了,心下暗爽。
她早就料到,孙秀才会以赵老七身体不好,所以中毒程度深,导致死亡为辩护要点。毕竟同样是伤,弱者先死是常识。所以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抢在孙秀才之前询问赵家的,以他的证人,废了他的心思。
而且,她提到了赵老七的名声,有强烈的暗示作用。那就是个游手好闲,欺软怕硬,以投机取巧,敲诈勒索为生的人。他有可能为了敲诈,自己服用了不当的药物,导致猝死,与鱼汤并没有直接的联系。顶多,是他没想到鱼汤也出了问题,结果两害相加,害死了自己。
“大人,春姑娘纵然巧舌如簧,但抵不过事实如山。”孙秀才反应挺快,马上不纠缠这个问题,以免越陷越深,“据学生所查知,赵老七之死,其实是方娘子故意为之!”
嗬,这可是重磅炸弹,最为严厉的指控。居然,对方也不想定方娘子过失杀人,而是要打一个故意杀人罪?胃口和胆子都不小啊。这得是什么样的仇恨,竟然要置方娘子于死地?
“我倒奇了,故杀,却在众目睽睽之下,还在自己的酒楼之内?方娘子又不疯傻,为何要做这种自暴其罪的事?”春荼蘼冷笑,“她以后还做不做生意了?”
“说不定,这就是方娘子的聪明之处。”孙秀才也冷笑,“最危险之地就是最安全之地,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她正是要以此迷惑世人,让世人以为她不会这么明目张胆的在乡亲们的眼皮子底下和自个儿的酒楼内做下恶事,反而能撇清自己。岂不知法网恢恢,就这点小心思、小算计,又能瞒几时?”
“这样强词夺理的话,你也说得出?”春荼蘼不怒反笑,“为什么?方娘子为什么要这么做?以酒楼的前程和后半生的生活抵一条不相干的人命?给个理由先!”
……………………………………

第三十二章 恭敬不起来
更新时间20121226 11:39:42  字数:3543

 “你不知道吧?”孙秀才奸诈地眯起眼睛,“方娘子和赵老七是旧识。赵老七贪慕方娘子的美色,曾经多番撩拨,方娘子不肯,还曾起过冲突。方娘子扬言要赵老七去死,这事,我可是有人证的。”
春荼蘼看着孙秀才得意洋洋的脸,拼命努力才保持住不变色,但心里却“咯噔”一下。因为,这件事她不知道,方娘子从没有跟她说起过。她毫无准备,应对起来有些被动。
这件案子的麻烦之处在于,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都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官府也没查出什么来。可这种情况一旦耗到最后,吃亏的一定是方娘子,因为这时代的法律是有罪推论,必须要证明无罪。
此时,她听到爆出新证据,心念急转,突然想起上回春大山一案中,调查到的一点关于孙秀才的情况。虽然这样反攀有点人参公鸡之嫌,但对待恶人,她无耻起来特别没有负担。对方若胡搅蛮缠,她能加个更字。
“就是说有杀人动机喽?”她不禁嗤道。
“没错。”孙秀才大义凛然。
“有动机就一定有结果吗?一个动机和一个结果之间就一定有联系吗?”她又反问。
孙秀才一愣,看着对面少女笑魇如花,突然有很不好的预感。
“那我听说……”春荼蘼貌似为难的笑了笑,“孙先生坐享齐人之福,共有两房妻妾。只是妻娶于微末之日,妾纳于发达之时。偏偏孙先生之妻性格刚烈,又自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