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之农家乐 >

第2部分

穿越之农家乐-第2部分

小说: 穿越之农家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荣新的名字,丁老太面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她就这么一个宝贝孙子,长得又讨人喜欢,五岁上头,她就催着老大夫妇给他上了板桥镇的私塾。

板桥镇跟江家村隔着一坐乌山,前几年荣新年纪幼小,他娘郑氏便在板桥镇上租了间房,专门带儿子读书,江老大和两个女儿采月,采星日常衣食起居,就由丁老太照顾。

直到近二年,荣新大了,郑氏才搬回来,伺候丈夫教导女儿,可是地里的活儿,她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去做了。

“大嫂,你家荣新今儿回来吗?”陈氏撒完稻谷,见大嫂拿着刀,挽起袖子爬上方凳去割那挂在墙上的腊肉,便上前扶住那咯吱咯吱直晃悠的榆木方凳。

“听张家柱儿说,他们学堂昨儿就放假了,听说是因为先生娶儿媳妇,就给他们放了三天!只是昨儿他去同窗家里喝酒了!”郑氏割了一大块腊肉,下了凳子。

听到这里,丁老太忍不住皱了皱眉:“若说张家那个柱儿,倒是个实诚孩子,读书也用心,从不出去喝酒胡闹,老大媳妇,咱们荣新,你也该好好管管了,人家柱儿比他迟五年进私塾,书都念的比他强了。”

听了婆婆的话,郑氏有些不高兴,却也不敢公然反驳,只淡淡地道:“我也时常念叨着呢,这孩子,一离了我就不成!”

见媳妇手上的那块腊肉上面渗出油珠,丁老太忍不住看了看院子里的老槐树,见上面的叶子在夕阳照射下一片碧绿,便笑道:“这日子过得可真快,不知不觉,就是三月里了!”

又对郑氏道:“老大媳妇,你家腌的腊肉还剩下这许多,再不吃完,天儿一热,肉就变麻了,再也吃不得了。”

“可不是吗!想是大嫂平日里心疼儿子,舍不得吃,要留着等儿子回家吃呢!”陈氏笑道。

“现在你们一家就是天天吃,估计也吃不完了!”丁老太顿了一顿,又道:“不如拿一块去给老四家,老四媳妇怀着身子,正要吃些好的呢!”

郑氏微微一怔,随即笑道:“好啊!婆婆说的很是,我原来也是这般想的呢!”

丁老太太点了点头:“这才像个做长嫂的样子,你大伯母家菜园子里的青菜长得好,她叫我去拔些来烧汤吃,你们两个若要,我给你们带些回来可好?”

妯娌两个都摇头道:“不用了,婆婆拿回来自己吃就成!”

丁老太便推开大门,出了院子,自去找她婆家大嫂拔青菜去了。

见婆婆去得远了,郑氏的脸刷地沉下来了:“他二婶,你瞧咱们这婆婆,一颗心偏得还有样子吗!老四媳妇怀个孩子,那就是宝贝,是龙蛋,想当年咱们怀身子的时候,她可没这般细心体贴!”

“嫂子莫要这般说,四弟妹打小身子弱,婆婆又是跟她一起过日子的,体贴些也是人之常情!”

“弟妹!我可没你这般好涵养,这老四媳妇还没生下儿子呢,婆婆就把她惯成这个样子,若是真生下儿子,那咱们这些人只怕统统靠后了。”

陈氏淡淡地道:“谁生下儿子,是谁命好,这有什么呢!再说,咱们江家人丁不旺,我这肚子不争气,生不出儿子来,若四弟妹多生几个儿子,也是美事一桩,江家要少受许多外姓人的欺负。”

郑氏见话不对路,便拿了腊肉,往自家厨房里走。

一脚刚迈进门槛,就听大门外一个少年的声音叫道:“娘,我回来了!”

郑氏心中一喜,忙将腊肉放在案板上,伸手到灶台上的洗菜盆里洗了洗手,用抹布擦干,迎了出来。

江家唯一的孙子江荣新,身穿宝蓝色夹袍,手里抱着一摞书本,兴冲冲地推开大门跨进了院子里。

见陈氏站在门口,荣新叫了一声:“二婶,还没做晚饭吗?”

陈氏笑道:“你两个妹妹上山采花棒还没回来,先不急着做。”

“山里花棒多吗?明天我也去采!“荣新一听,来了兴致。

郑氏听了,便嗔道:“新儿,采花棒是女孩儿家干的活,你一个男子家,又是读书人,跨个篮子去采花棒像个什么样子!”

荣新撒娇道:“娘!那我这几天闷在家里岂不难受!”

郑氏将脸一板:“先生难道没给你布置课业吗?实在不成,在家陪娘说说话儿也是好的!”

见儿子似有不快,郑氏又柔声道:“娘给你做了萝卜烩腊肉,你先把书放回房里,一会就好!”

荣新无奈,只得进了东屋自己的房间。

陈氏抬头看了看天,只见太阳已经坠到院墙下了,想着两个女儿也快回来了,便又回到仓房,走到米缸前,舀了一干瓢白米,自去厨房煮饭。

家里过年的时候没有杀猪,年货早吃完了,这段日子,也就是以吃素菜为主。

陈氏洗了一颗白菜,切碎了,一股脑放进瓦盆里,又从菜橱里取出两个萝卜,洗干净了上面的泥巴,细细地切成丝,一个炒白菜,一个凉拌萝卜丝,再加上年前腌制的韭菜豆,再剥点花生米烧酱,一家四口,也就好样的一顿晚饭了。

想到这里,陈氏又从墙角拿起一颗葱剥了起来,这时,突然听见大门响,然后是两个女儿的欢声笑语。

“娘!我们回来啦!”采玉的声音又清脆又响亮,这个小女儿的性子,活像她小姑姑,风风火火的,嘴巴也不饶人。

采莲把竹篮放在门前,拎着那条大鲤鱼走进了厨房:“娘!咱们今晚有红烧鱼吃了。”

陈氏见了那条鲤鱼,不由得一怔:“你们下水去了?娘跟你们说过多少次了,千鲤湖的水多深呀!再说女孩子家下水捞鱼,浑身弄得透湿,像什么样子啊!”

“娘!您看我们衣裳干干的,哪里像下水的样子啊!这鱼是我们捡来的!”采莲眨了眨眼睛笑道。

“捡来的?这么大一条鱼,就被你给捡来了?”陈氏疑惑地看了一眼大女儿,又转头问小女儿:“采玉。这鱼真是捡来的吗?”

采玉也知道娘一向不喜欢她们跟男孩子打交道,也忙点头道:“是千鲤湖有人放水,这鱼被冲到了堤岸下的草坡里了。

陈氏这才作罢,见那鱼的嘴巴一张一合,还鲜活的很,便笑道:“莲儿,你快去门口水池里,把它剖了洗干净,鱼头今晚烧汤,鱼身子留着明天中午红烧。


作者有话要说:




、偷鱼风波

天刚蒙蒙亮,江家大院里几只报晓的公鸡就此起彼伏地喔喔叫了起来。
采莲睁开眼睛,见窗户纸上透出清光来,便拥着被子坐起身来,见床的另一端,妹子睡得正香,便用脚蹬了蹬她:“采玉!起床了!”

随后自己起床,穿上粉红衫子,白底蓝花的裙子,对着镜子梳子起头来。

在古代,铜镜是个稀罕物件,一般只有有钱人家的太太小姐的闺房里才有,江家大院,也只有采莲和采玉姐妹俩个的房间里有一枚,只不过是缺了一个角的。

那是采莲的爹江老二几年前去金陵城卖茶叶,在一家大户人家的后院院墙边捡到的,如获至宝,就带回来给两个女儿用了。

采莲望着铜镜里那张脸,虽算不得绝色倾城,可是肌肤莹白,一双水水灵灵的大眼睛,端得是个美人胚子,比起自己前世那副容颜来,是高了不止一个层次了。

“姐姐!别照了!你照不照大家都说你好看!”采玉不耐烦地说了一句,拿起一把木梳,也凑过来梳头。

采莲笑了笑,也没把妹子的话放在心上,自去厨房打水洗脸,拿竹盐擦牙。

陈氏早已起床了,正在准备早饭,见采莲洗漱停当了,便说:“昨儿的大鱼,咱们根本吃不完,那碗橱里有一碟子鱼块,你端到北屋送给爷爷奶奶吃吧。

采莲依言,打开菜橱,取出一碟鲤鱼块,便朝北屋走去。

北屋的厨房里,一个身材高挑,细眉细眼的年轻妇人,挺着大肚子在锅台前摊白面饼,灶下一个浓眉大眼,身子健壮的后生拿着火叉烧火,正是江老四夫妇。

“小婶婶,起来的好早啊!”

赵氏回头一看,见侄女采莲手里端了一碟子鱼块,登时明白了她的来意,便笑道:“采莲,你们家哪里的鱼啊?”

“是我和妹妹在千鲤湖边捡的,娘叫我端一碟子过来,给爷爷奶奶尝尝鲜,给小婶婶补补身子。”

赵氏听了这番话,不由得眉花眼笑:“亏你娘想得到,只是这一条鱼能有多大,给了我们,你们却不够吃的了!”

“婶婶放心,那鱼大着呢!鱼头已经被我们昨儿烧了汤喝了!”

“说起这鱼头汤!味道倒真是鲜美,只可惜先在农忙,不然我也叫你小叔叔去镇上买几条鱼来吃了!”

“娘子,你想吃鱼,等过几日我去千鲤湖钓几条给你吃!”江老四接口道。
赵氏斜睨了丈夫一眼:“等你闲下来,那黄花菜都凉了!”

江老四咧嘴一笑,突然想起一事:“对了!前几日我听张钱家的说,他们家的鱼塘快干了,索性放了水,将塘里的鱼和泥鳅都逮上来,再种上荸荠卖,可不就在这两日吗!

听到这里,采莲也笑道:“小叔叔,我也听张家婶子说了,正是今日呢!他们家塘里的鱼肯定不少,自己吃不完,定然要卖,待会咱们一起去,我也想买点泥鳅来家。”

赵氏点了点头:“等吃了早饭,咱娘儿两一起去看老张家捞鱼去!”

“那好吧!叔叔婶婶忙着,我得回去帮我娘烧早饭了!”

见采莲去得远了,赵氏便对丈夫道:“你二哥家这大丫头,就是懂事,会说话,人精似的。”

江老四不以为然地答:“她不过是个孩子,从小跟在我身后玩着长得的,哪有你说的那么世故!”

“你呀!说你是个榆木脑壳不开窍,你还不服气!你这个小侄女都比你精些,就说今儿这个鱼吧,分明是二嫂孝敬公婆的,可采莲就不这样说,人家说也给我补补身子,要是换了你大嫂家的采星和采月,就只会说是给她奶奶的。”

“就算是说给我娘的,你跟我娘一起过日子,鱼做好了端上桌,难不成还真是我娘吃着,让你看着不成!这不都一样嘛!“江老四摇了摇头,女人家的小心思就是多。

采莲回到自家厨房,见娘正把锅里的豇豆稀饭往瓦罐里装,便去筷笼里拿筷子,又将笼布里的韭菜饼子往饭桌上搬。

陈氏将稀饭装满瓦罐,打开碗橱,取出昨晚吃剩下的花生米烧酱和韭菜豆,又探出头来,朝睡房的方向喊了一声:“他爹,采玉,吃饭喽!”

采莲的父亲江老二是个身子健壮,面目忠厚的中年农夫,常年闷声不响地在地里做活,活儿做完了,便钻进房里睡觉,不过,他对这两个宝贝女儿却是疼爱有加,从不嫌弃,对陈氏没有生出儿子来,也毫不责怪。

“爹,您今儿还要去犁地吗?”饭桌上采莲突然问。

“你又没个三兄四弟,你爹不去犁地,还能有谁呢!”陈氏叹了口气。

采莲笑了笑:“爹,中午我炖泥鳅汤给你喝。”

“算了,泥鳅这东西很贵的,还是省点银子吧,将来也好给你们姐妹备办嫁妆。”江老二慈爱地望着长女。

“爹,这钱不要你出,我们昨儿上山采的花棒,卖的钱够买一大盆泥鳅了!”

吃完早饭,采莲与婶婶赵氏一道,来到了村南头的池塘边。

这个池塘不大,因为今年少雨,原本一池碧水如今干得差不多了,张家两口子挽着裤管,手里各自撑着小渔网,将泥水中活蹦乱跳的鱼和泥鳅网上来,倒在一个大木桶里。

采莲和赵氏刚走到塘埂边的大柳树下,就听见张钱的老娘在不远处扯着嗓子叫:“家里来了好多买鱼的,你们倒是快些回来!”

张钱两口子急忙抬着大木桶自回家去了。

采莲笑道:“婶子,得!咱们也赶到她家里买去!”

赵氏点点头,二人便往村西头张家那三间茅草房子里去。

再说张钱两口子,一路抬着大半桶鲫鱼,鲤鱼,草鱼和泥鳅回到家中,家中院子里已经聚了满满一院子人。

见他回来了,众人纷纷掏出钱来,要买鱼和泥鳅。

采莲的大伯母郑氏,也夹杂在人群中,见张钱两口子回来,便笑道:“你们家塘里的水昨儿就放干了,就不怕有人偷你们的鱼么!

“江大嫂这话说的,乡里乡亲的,谁会干那缺德事儿!”张钱不以为然地答。

郑氏摇了摇头,欲言又止。

张钱家的见了,心里咯噔一下,瞅了空子,拉住郑氏,悄悄问道:“江大嫂,你方才神气,话里有话啊!”

郑氏叹了口气,吞吞吐吐道:“但愿是我想多了,我们老二家的采莲,昨儿带回家一大条红鲤鱼呢!我正奇怪着,也没见她家谁上街赶集,千鲤湖也没放水,她们家哪里来的鱼呢!”

张钱家的是个直爽火爆性子,一听此话,便叫了起来:“哪来的鱼!这还用问么!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么!定是我家塘里的无疑,我今儿还一直奇怪呢,怎么这鱼看着就少了好些!”

正说话间,就见赵氏携着采莲的手推门而入,张钱家的一见采莲,那火便直往脑门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