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王家有女 >

第12部分

王家有女-第12部分

小说: 王家有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彭氏轻轻点头,道:“妾身一切都听老爷的。”

☆、第十八章 缘由

未等王澜去金陵,陈文进便带着陈思泉来了杭州,这次王澜的神色淡淡的,一没有亲自出去迎接,二也没有以往那么热络,只是叫人请进了书房,让人上了茶便罢了。
陈文进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男子,相貌斯文,倒是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总是不停的转悠,好像在思量能在什么事上占便宜似的。
王澜和他也算是年轻时候就认识了,这几年虽然没碰面,却也就生意上的事和儿女亲事通了好几次信,对这个亲家,王澜虽然不甚赞同,但也不得不承认他很会钻营,于仕途上也会走的更远。
而站在他旁边的陈思泉,倒是更像陈夫人一些,容貌俊秀,举止斯文,听说已经开始接手家里的庶务了,看来能力也是不错。
王澜犀利的眼神让陈思泉很是愧疚,低着头不敢直视,可陈文进却神态自若,还带着笑:“我知道观涛兄心中肯定又气又怒,其实我也很是无奈,思泉和令媛打小定亲,看得却是两家老夫人的面子,如今老夫人病重,思泉为老夫人祈福,这也是做子孙的应尽的孝道,如今退亲也是为了侄女好,怕耽搁了她。”
王澜冷笑:“原来你还记得这门亲事是两家的老夫人定下的,当初,先慈与令堂本是闺中密友,一直想要结儿女亲家,却因为都没有女儿,这门亲事就作罢了,后来蘅儿出生,是令堂提出结亲,先慈也应允了,从定亲到如今也有十二年了,你一句话就要退亲,当两位老夫人的约定是什么?当我们王家是什么?”
陈文进道:“你也别生气,这也是为了孝顺老夫人,没法子的事,更何况老夫人病了快一年了,侄女却连一句问候的话也没有,实在让人寒心,这次我一说怕耽搁了侄女要退亲,就连老夫人也没说什么,她心里若是对未来的孙媳没有不满,又怎么会默认退亲呢?”
王澜怒极反笑:“照你这么说,倒不是因为怕耽搁我们蘅儿才退亲,而是为着她不孝顺老夫人?你说老夫人病了快一年了,谁知道这事?你们捂的这么严实,不让人知道,反倒说我们不去看望,这是什么道理?”
陈文进被说得没了词,也觉得没面子,沉着脸不说话了,陈思泉在一旁哀求道:“世叔,这事千错万错都是侄儿的错,侄儿自知耽搁了蘅儿妹妹,并不敢祈求原谅,只愿世叔别气坏了身子,不然侄儿可真要以死赎罪了。”
见陈思泉话说的软和,态度也真诚,王澜的怒气倒是消去了一些,陈文进也冷静下来,慢慢道:“观涛兄,你我认识也有二十多年了,一直以来咱们都是亲家,关系自不必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替老夫人祈福的确只是一个托词,可退亲却是势在必行的,这么说也是为了给两家脸上都好看罢了。”
王澜道:“既然如此,你且说说你退亲的真正理由,若是我王家没理,我二话不说,定亲的信物双手奉还,不敢高攀,若是你陈家无理取闹,我王家也不是好欺负的!”
陈文进叹了口气,道:“既然你这么说了,我也就不隐瞒了,我要退亲的缘由有二,其一,我听闻你大舅兄收留了永安侯的孙儿在家中?观涛啊观涛,你大舅兄不知道这里头的事,你在京城待了这一年,也不知道这里头的事?如今皇上忌惮英王爷,早就有整治他的意思,但英王爷手握兵权,朝中故旧也多,皇上一时间也不敢贸然动手,两边正僵持着,你大舅兄却偏偏收留了永安侯的孙儿,谁不知道永安侯是皇上的老师?是英王爷最忌惮之人?他这么做就相当于站到了英王爷的对立面,英王爷正要杀鸡儆猴呢,他偏偏就送上去了!实不相瞒,我明年年底在金陵的任期就满了,本想活动一番往京城调,将来咱们都在京城,也能相互扶持不是?可偏偏一听说我是你的儿女亲家,都不肯帮忙,说你大舅兄公然与英王爷作对,实在不敢淌这个浑水,你说无缘无故的,我冤不冤?”
王澜一怔,半响才道:“第二个原因呢?”
陈文进道:“其二,我知道观涛在京为官,家中只有侄女和一个姨娘在,侄女孤身一人,不免凡事都要依靠舅家,这也在情理之中,可我怎么听说侄女与她的一位表哥关系匪浅?若说本就是表兄妹,关系好也是理所当然的,可我却听说齐家那位少爷都十七八了还没娶亲,进出王家内宅,跟在自己家一样完全不避讳,侄女和他的关系更是亲密,常常在一处说说笑笑,若是二人有情,观涛成全了便是,何必又与我们家思泉结亲呢?”
王澜目瞪口呆,道:“你这是听谁说的闲话?没错,蘅儿的确与齐家走得近,也与她的表哥齐咏关系很好,可这两个人是绝对没有私情的,这我能打包票,而且蘅儿到齐家去大多是与两个表姐妹一处玩耍,即便和齐咏一处,也有这两个表姐妹相陪,从没有单独相处过!这话不仅滑稽,而且无礼!若是传出去,叫蘅儿怎么做人?”
陈文进笑道:“说这话的就是你们王家的人,还能有假?”
王澜低头沉思片刻,道:“舅兄收留周旭的事情我无权干涉,你要拿这个做借口我也没话说,至于第二个理由我不能认,蘅儿的娘虽然去得早,但这孩子从小养在我岳母跟前,规矩礼仪都不错,断不会与人有私情!”
陈文进道:“不管怎么说,这事都是我们陈家没理,如今为着两家的脸面,只希望悄悄地退了亲事,我情愿把陈家在杭州的两家铺面过到侄女名下以作补偿。”
王澜见陈文进翻脸无情,心中早就失望透顶,如今冷冷道:“我王家还不稀罕那两个铺子,至于你执意退亲,我也没法子,改日我登门拜见陈老夫人,自当把定亲信物奉还。”
陈文进起身拱手道:“那就麻烦观涛兄了。”说完便带着陈思泉离开了,一点客套的意思都没有。
书房里一下子静下来,王澜一直绷着的脸松懈下来,眼泪也落了下来,喃喃道:“蘅儿的亲事没了……阿宁,我怎么对得起你……”
王澜一个人在书房待了很久,直到傍晚才出来,脸上已经不见半分伤心之色,先去见了彭氏,把退亲的事说了,道:“陈家执意退亲,没有借口也能找出一箩筐借口,咱们若是坚持不退亲,反倒落了下乘,白让他们瞧不起,即便力挽狂澜,蘅儿嫁过去也不会有好日子过,索性大大方方的退亲。如今夫人辛苦些,和王总管一起按着往年陈家送来的礼单,把陈家送来的礼物都拿出去还回去,一些已经用了的折合成银子算在里头,再叫王总管把几位大掌柜叫来,凡是在生意上和陈家有所合作的,一律撤去!陈家如此欺负人,王家从此与他们势不两立!”
彭氏有些惊讶,想起之前听人所说的王家与陈家不分彼此的传言,也能猜到这次决裂不光会让陈家受损,王家也会损失不少,她觉得这事没必要这么大动干戈,可看王澜一副退亲之仇不共戴天的样子,她也不敢劝,只得应下。
王澜又去碧水阁和王蘅说这事。
刚进碧水阁的院子,便看到院子里几个小丫头正嘻嘻哈哈的踢毽子,王蘅趴在二楼窗边瞧,也是满脸笑容,王澜心中一酸,几乎想掉头就走,不愿快快乐乐的女儿遭受这个打击,可王蘅却看到了他,笑着挥手:“爹爹!”
王蘅离开窗边,估计下来了,院子里的丫头也不再嬉闹,恭恭敬敬的行礼,把王澜请了进去。
王澜一进门便看到厅上摆了两个花瓶,里面插了红艳艳的梅花,给这屋子也添彩不少。
王蘅笑眯眯的从楼下下来,给王澜行礼:“爹爹来了,女儿才刚折了两枝梅花,想送去给爹爹和夫人赏玩,不想爹爹就来了,爹爹看,这梅花好看么?”
王澜看着女儿如花笑靥,又是心中一酸,赶忙连连点头:“好看,真好看。”
王蘅笑道:“爹爹若是喜欢,女儿再让人去折,说来也奇怪,往年梅花早早的就开了,今年都过了年,才开了这么些,赵妈妈说因为天气太冷的缘故,可梅花不就是凌寒傲雪而开的么?又怎么会怕冷呢?”
什锦和金玉几个丫头也都是一边笑一边上了茶水点心,王蘅亲自给王澜奉了茶,王澜接过来并不喝,却放了下来,神情郑重道:“蘅儿,爹有话要和你说。”
王蘅一愣,随即点头,示意什锦带着人出去,不多时,屋里的丫头便撤了个干干净净,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王澜只觉得张不开嘴,犹豫再三才道:“才刚陈家来人了。”
王蘅点头,她及笄了,陈家来人也在情理之中,按理说,是该说她和陈思泉的婚事了,可再看父亲的神色明显不对劲,如果真的是说亲事,那么父亲应该高兴才是,如今这么难以启齿,神情又这么内疚,难道是……
王蘅静静道:“是陈家要退亲么?”
王澜不想王蘅竟然猜到了,艰难的点点头:“蘅儿,是爹爹对不起你,这些年把你丢在杭州,让你这么被人欺负。”
王蘅摇头:“陈家要退亲,和爹爹有什么关系?爹爹可知道他们为何要退亲?”

☆、第十九章 劝解

王澜便把陈文进所说的两个理由说了,王蘅反倒松了口气,道:“这一听就是欲加之罪,且不说舅舅收留周少爷的事,单说我和二表哥,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朝夕相处的时候多着呢,怎么早不疑心,晚不疑心,偏偏快要说亲事了才疑心?分明是陈家找不到退亲的接口,强词夺理罢了?爹爹也不必跟他们一般见识。”
王澜见王蘅并没有想象中的伤心大哭或者愤怒,反而语气冷静的分析,有些没反应过来:“蘅儿不伤心难过么?”
王蘅笑笑:“我和陈思泉虽然打小订了亲,可除了小时候见过一两次,长大后并没有见过面,在我眼里他还不如齐家的两位表哥熟悉呢,如今他要退亲,我虽然觉得生气,觉得被轻视了,可并不觉得伤心,因为我对他没有感情啊,他们失信在前,贸然退亲,足见人品不怎么样,爹爹也不必为这种人生气,反倒气坏了身子,他们要退亲,那就退亲便是,我王蘅难道非他不嫁么?”
王蘅的豁达让王澜怔住了,半天没回过神来,他原本以为女儿会伤心,安慰的话想了一箩筐,如今一句都没用上,反而被女儿安慰了,王澜顿时觉得惭愧,连女儿都能这么看得开,难道他连女儿也不如?
遂也笑道:“只要蘅儿不为这种人伤心便是了,你放心,陈家如此欺负人,爹爹断不会放过他们!定要给你出一口气才好。”
王蘅摇头:“爹爹,有句话叫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如今整治了陈家固然觉得出了一口气,可他们必定要怀恨在心,说不定日后要报复呢,爹爹在京城做官并不容易,若是因为女儿的事让爹爹受难,便是女儿的不孝了,如今陈家要退亲,咱们且忍这一时之气,陈家出于内疚,自然就不会惹事了,等将来退亲的事尘埃落定,爹爹也平步青云,不怕陈家报复,咱们再出这口气也不迟。”
王澜摸着王蘅的头感叹:“爹爹一直把你当成孩子,却不想你比爹爹想的还要明白,只是就这么算了,实在觉得便宜了他们,我已经让王总管联系几位大掌柜,让他们把与陈家的生意往来都断了,咱们以后和陈家势不两立,陈家休想占便宜。”
王蘅想了想道:“爹爹说的也有道理,不过爹爹启程在即,这事也不是一日两日就办得好的,生意上的事几位大掌柜既然能料理,不过若是陈家有人不满,来闹事的话可就不好了,不如女儿向爹爹提一个人,爹爹可记得那位外出闯荡的三堂兄?他父亲和爹爹是出了五服的堂兄弟,他叫王荆。”
王澜细细一思索,恍然大悟:“是他啊,我记得,他十岁的时候父母双亡,离家闯荡,我当初还特意让人给了他两百两银子呢。”
王蘅笑道:“正是,这位堂兄比我大六岁,是去年回来的,虽然算不上衣锦还乡,可从杭州到金陵,苏州,扬州,在江南的一亩三分地上,他荆三爷的名头还是很响亮的,当初爹爹给了他二百两银子,他回来后便登门道谢,为了报答爹爹的恩情,送了两千两银票回来,实不相瞒,当初女儿觉得好奇,就见了这位三堂兄一面,见他为人侠义,十分羡慕,便把银子退了回去,只说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客气,三堂兄便经常照看咱们家的铺子,这一两年,那些打点地头蛇的银子倒是一分也没花出去,相反,那些人却都来铺子里示好,说有事只管开口,这都是看在三堂兄的面子上,我想着咱们和陈家撕掳起来,不如请三堂兄帮着递个话,当时候带着人去镇场子,陈家人也就不敢闹事了。”
王澜笑道:“当初只是看他可怜,出手相助罢了,如今看来倒是结了一门善缘,只是我怎么没见他登门拜访?”
王蘅笑道:“他怕您骂他不务正业,不敢来,如今都二十二了,还没娶妻,也是怕您给他说亲事。”
王澜笑道:“既如此,我反倒不好出面,不如你叫人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