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妇人大全良方 >

第21部分

妇人大全良方-第21部分

小说: 妇人大全良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补中益气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妇人遗尿失禁方论第四
经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乃心肾之气。失其常度也。故有水道涩而遗者。有失禁而不知自遗者。亦有生产伤膀胱。不时而遗者。有脬寒脏冷。遗而不知者。
愚按、内经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注曰。膀胱为津液之府。水注由之。然足三焦脉实。约下焦而不通。则不得小便。足三焦脉虚。不约下焦。则遗溺也。灵枢经曰。足三焦者。太阳之别也。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窃谓前症。若肝肾虚热。挺孔痿痹。用六味丸。如不应。用加味八味丸。阳气虚惫。膀胱积冷。用鹿茸丸。如不应。用八味丸。若脾气虚弱。不能禁止。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山茱、五味。若肺气虚寒。前汤加附、桂。此症属虚热者多。真寒者少。治宜审察。附治验附小便遗溺
一妇小便自遗。或时不利。日晡益甚。此肝热阴挺不能约制。用六味丸料。加白术酒炒黑。黄柏七分。知母五分。数剂。诸症悉愈。若误用分利之剂。愈损真阴。必致不起。
一老妇患前症。恶寒体倦。四肢逆冷。余以为阳气虚。先用补中益气加附子。三剂。不应。遂以参附汤四剂。稍应。仍以前药而安。附子计用四枚。人参三斤许。
一妇人病愈后。小便出屎。此阴阳失于传送。名大小肠交也。先用五苓散二剂而愈。又用补中益气而安。
鹿茸丸 治阳气虚寒。小便白浊。滑数不禁。或脐腹阴冷。大便不实。
鹿茸炙 椒红 桂心 附子炮 牡蛎煅 补骨脂炒 石斛 肉苁蓉酒浸 鸡<⿰月坒>胵炙 沉香各一两 桑螵蛸炙二钱
右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
秘元丹 治阳气虚。小便不禁。或夜多小便频数。
白龙骨炒三两 诃子十个去核 缩砂去皮一两
右为末。糯粥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酒下。
又方。鹿角镑炒为末。每服三五钱。空心。热酒调下。
又方。鸡<⿰月坒>胵炙为末。每服二三钱。空心。酒调下。日二三服。
又方。桑螵蛸、茯神、远志、菖蒲、人参、当归、龙骨、龟板为末。卧时。人参汤下三钱。
又方。桑螵蛸酒炒为末。每服二钱。空心姜汤调下。附方
六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六味丸 八味丸 加减八味丸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 参附汤方见十九卷第六论 五苓散方见二十卷第九论妇人小便出血方论第五
心主于血。通行经络。循环脏腑。若得寒则凝涩。得热则妄行。失其常道。则溢渗于脬。则小便出血也。
愚按、前症肝经血热者。加味逍遥散。怒气血伤者。加味逍遥散调发灰。若肝经风热者。加味逍遥散。送子芩丸。气血俱虚者。八珍汤送发灰膏粱积热者。清胃散加槐花、甘草。风热腹痛者。四君子加防风、枳壳。胃气不能摄血者。补中益气汤。郁结伤脾。不能摄血者。济生归脾汤。附治验
一妇人尿血。因怒寒热。或头疼或胁胀。此脾血虚而肝火盛。用加味逍遥散而血胀止。补中益气加蔓荆子而头痛痊。后郁怒腹痛尿血。仍用前散。加龙胆草。并归脾治之。将愈。又因伤于饮食。复作心忡不宁。彻夜不寐。仍用前汤而痊。
一妇人尿血。面黄体倦。饮食不甘。晡热作渴。此脾胃气虚。不能摄血归经。用补中益气。以补胃气。用归脾汤。以解郁结。更用加味逍遥散。以调养肝血而痊。
一妇人小便出血。服四物、蒲黄之类。更加发热吐痰。加芩、连之类。又饮食少思。虚症蜂起。肝脉弦而数。脾脉弦而缓。此因肝经风热。为沉阴之剂。脾伤不能统摄其血。发生诸脏而然也。予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而痊。
鹿茸散 治劳损尿血。发热内热。或寒热往来。口乾作渴。
鹿茸炙 当归 熟地黄自制 葵子炒 蒲黄炒 续断酒炒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二钱。酒调。日三服。
发灰散 治起居所伤。小便尿血。或忍尿脬转。脐下急痛。小便不通。又治肺疽心衄。内崩吐血。舌上出血。用乱发烧灰。本草云能疗瘀血通关隔利水道破症瘕痈肿狐疝刺痛疰杂疮疗脬转通大小便止咳嗽鼻衄
右为末二钱。以米醋汤调服。
生地黄散 治血热。小便出血。
生地黄二钱 黄芩炒五钱 阿胶炒 柏叶炒各一钱
水煎服。
当归散 治血分有热。小便出血。或时尿血。
当归 羚羊角镑 赤芍药各钱半 生地黄 刺蓟叶各一钱
右水煎服。
又方。治血分有热。用生地黄杵取汁。每用一小盏。日三服。
又方。治血分有热。小便尿血。用炒蒲黄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滚汤亦下。
又方。肾虚。鹿角胶二两。炙黄为末。作二服。长流水调。附方
八珍散 加味逍遥散 归脾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子芩丸方见十二卷第六论 清胃散方见二十四卷第一论 四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妇人大便不通方论第六
夫大便不通者。由脏腑不调。寒热之气。结于肠胃。或经水过多。内亡津液。宜用三脘散。或四物加青皮。或七宣丸、麻仁丸。选而用之。
愚按、前症或大肠津液乾涸。或血虚火烁。不可计其日期。饮食数多。必待腹满胀。自欲去而不能者。乃用猪胆汁润之。若妄服苦寒辛散之剂。元气愈伤。或通而不止。或成中痞之症。大抵血虚火燥。用加味逍遥散。气血俱虚。用八珍汤燥药伤血。用四物、连翘、甘草。克伐伤气。用四君、川芎、当归。内热作渴。饮汤脉实。用竹叶黄耆汤。内热作渴。饮冷脉涩。用四物送润肠丸。肝胆克脾土。而不能输送。用小柴胡。加山栀、郁李仁。肠胃气虚而不能传送。用补中益气。加芍药、厚朴。积热而秘结。用清胃散加芍药。其有热燥风燥。阳结阴结。皆不宜损中气。治者审之。附治验
一妇人痰喘内热。大便不通。两月不寐。脉洪大。重按微细。此属肝肺肾亏损。朝用六味丸。夕用逍遥散。各三十余剂。计所进饮食百余碗。腹始痞闷。正前所谓血虚火烁也。以猪胆汁导而通之。用十全大补汤。调理而安。附方
通神散 治大便实热不通。其证心腹胀痛。手不得近。心胸烦闷。而欲饮食者。
大黄炒 芒硝 槟榔 桃仁杵 郁李仁汤浸去皮酒炒各一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粥饮调。
大麻仁丸 治肠胃风结。大便常秘。而欲饮食者。
大麻仁别研如膏 大黄炒各二两 槟榔 木香 枳壳麸炒各一两
右为末。入麻仁。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
皂角丸 治大肠经有风。大便秘结而不坚实者。
皂角炒去子 枳壳麸炒等分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苏麻粥 顺气滑肠。用紫苏子、麻子仁。水研取汁。煮粥食之。
润肠丸 治伏火风热。大肠乾燥。若因失血。或因肾虚。当滋肾水。最忌此丸。
麻子仁 桃仁去皮尖另研各一两 羌活 当归尾 大黄煨 皂角仁 秦艽各五钱
右另研为末。炼蜜丸。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汤送下。如直肠乾涩。用猪胆汁导之。亦忌前药。附方
加味逍遥散 八珍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补中益气汤 四物汤 四君子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竹叶石膏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三论 小柴胡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三论 清胃散方见二十四卷第一论 疮科竹叶黄耆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妇人老弱风人便秘戒用利药方论第七
初虞世云。肺主气。肺气不降。则大肠不能传送。宜用杏仁、枳壳、诃子等药。若老弱风人。津液短少。大便秘涩用胡麻、杏仁、麻仁、阿胶、皂角之类。每见用駃利之药。大便虽通。精血复伤。反致他病一男子。病风淫末疾。或用駃药利之。患肺痿。咯脓血。至大便不通而死。惜哉。
愚按、前症若胃强脾弱。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小便数而大便难者。用脾约丸。若阴血枯槁。内火燔灼。脾肺失传。大便秘而小便数者。用润肠丸。此丸若用之于热甚气实。与西北禀厚者。无有不效。若用于东南及虚热而气血不足者。则脾愈弱而肠愈燥。反致虚痞矣。此东垣先生之治法也。其搜风顺气丸。中贵及西北人用之多效。东南人用之。无不致害。附治验
一老妇大便欲去而难去。又不坚实。腹内或如故。或作胀。两关尺脉浮大。余以为肠胃气血虚弱。每服十全大补汤。加肉苁蓉。去后始快。若间二三日不服。腹内仍胀。大便仍难。
搜风顺气丸 治痔漏肠风。风热闭结。元气充实者。
车前子一两五钱 大麻子微炒 大黄五钱半生半熟 牛膝酒浸 郁李仁汤泡 兔丝子酒浸蒸晒为末 枳壳麸炒 山药各一钱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白汤送下。
子和脾约丸
麻仁一两二钱半 枳壳麸炒 厚朴姜制 芍药各一两 大黄四两蒸 杏仁去皮尖炒一两二钱
右为末。入杏仁膏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用滚汤送下。内杏仁研烂。妇人泄痢秘结方论第八
经云。春伤于风。夏必飧泄。盖木刑土也。土不能渗泄。则木气胜。故津液燥而秘。不可专以风治。张氏母。年七十。患痢频数。腰脚拘挛。百方不愈。用蒺藜、酸枣仁。治之即愈。黄鲁直苦秘结。亦用前药而愈。故受症有不同也。
愚按前症若因足三阴亏损。发热作渴。胸膈不利。饮食善消。面带阳色。脉洪而虚。肢体倦怠者。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脾肺气虚。补中益气汤。脾经郁结用加味归脾汤。气血俱虚者。八珍加肉苁蓉。肾经津液不足者。六味地黄丸胃火消铄津液。竹叶黄耆汤。肝木侮脾土。小柴胡加山栀、郁李仁、枳壳。膏粱积热。清胃散加山栀、郁李仁、枳壳。若燥在直肠。用猪胆导之。附治验
一老妇大便。月余不通。痰喘内热。不得就枕。脉洪大。重按细微。朝用六味丸。夕用逍遥散。各五十余剂。计进饮食百余碗。小腹始闷。此火燥而消铄也。以猪胆汁润之。用十全大补而安。后仍不通。用八珍倍加苁蓉。常服而通。
治风人大便或秘
皂荚子三百粒破作两片慢火炒燥入酥康大又炒燥又入酥至焦黑为度
右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蒺黎酸枣仁汤。空心下。良久。未利再服。渐加至百丸。以通为度。
蒺藜汤。 用蒺藜炒杵去刺三两。酸枣仁炒香一两。每用五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送下前丸。
大五柔丸 治脏气不调。大便难利。或为秘结坚硬。
大黄饭上蒸焙末 枳壳去穰麸炒 白芍药末 葶苈炒为末 牛脂熬油 苁蓉酒浸焙各一两 桃仁百枚去皮尖研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研炒黄别杵
右和匀。炼蜜丸。桐子大。米饮下三十丸。日三服。以利为度。
二仁丸 安康郡太守苦风秘。予处此方。用之甚效。
杏仁去皮尖面炒黄 麻仁别研 枳壳去穰面炒为末 诃子炒去核为末
右用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水下。未利增之。
蜜导法 用好蜜四五两。石器中微火熬。不住手搅。候可丸。以蛤粉涂手。捏如指。长三寸许。入大孔内。以手掩良久即通。未通再作。文潞公泄利。求速效。用石脂、龙骨等药。便秘累日甚苦。余告曰。此燥粪在直肠。药所不及。请以蜜导之。下结粪四五十枚而愈。
通气散 治虚人忧怒。以致伤肺与大肠。不能传送。
陈皮 苏叶 枳壳面炒 木通各一钱
用水煎服。
皂角丸、苏麻粥亦佳见前附方
补中益气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六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 加味归脾汤 八珍汤 逍遥散 加味逍遥散 十全大补汤五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竹叶黄耆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二论 小柴胡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二论 清胃散方见二十四卷首论妇人泄泻方论第九
论曰。泄泻之症。因肠胃虚冷而邪气乘之。经云。春伤于风。夏必飧泄。盖气伤肝。肝木旺而克脾土。属外因也。若七情不平。脾气受伤。属内因也。若饮食生冷伤脾。属不内外因也。大法寒者温之。热者凉之。滑者涩之。温者燥之。
愚按、前症若生冷所伤。用六君、、木香、砂仁。辛热所伤。用二陈、炒连、山栀。面食所伤。用六君、神麯。米食所伤。用六君、谷糵饮食不时而伤。用四君子汤。饮食过多而伤。用六君子汤。饮食停滞。人参养胃汤。脾气虚弱者。六君、升麻、柴胡。脾气虚寒。六君、木香、炮姜。肝木乘脾者。六君、柴胡、芍药。肝火克脾者。六君、芍药、山栀。中气虚而下陷者。补中益气汤。郁结伤脾者。济生归脾汤。肾气虚者。五味子散。脾气虚者。二神丸。脾肾虚者。四神丸。命门火衰者。八味丸。真阳虚败者。固真丸。仍与滞下方参用。附治验
侍御沈东江之内。停食腹痛作泻。以六君加木香、炮姜而愈。后复作。传为肾泄。用四神丸而安。
侍御徐南湖子室。泻属肾经。不信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