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妇人大全良方 >

第59部分

妇人大全良方-第59部分

小说: 妇人大全良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焦痞满胸膈闷。气不宣通助气清。白术三棱蓬莪术。枳壳槟榔香与陈。【注】妇人胸膈痞闷。谓之痞。由于气壅不宣所致。宜助气丸。即青皮。白术。三棱。莪术。枳壳。槟榔。木香。陈皮为丸服也。积聚证治开郁正元散
          积聚通用正元散。苓术青陈麯麦延。香砂海粉查甘桔。痰饮食积血气抟。【注】五积六聚。乃痰饮食积。气血抟结而成。通用开郁正元散。其方即茯苓。白术。青皮。陈皮。神麯。麦芽。延胡索。香附。砂仁。海粉。山查。甘草。桔粳也。用以健脾消贪。化痰渗饮。理气和血。则积聚未有不愈者矣。瘀血血蛊证治桃奴散
          腹中瘀血未成形。面黄发热腹胀疼。产后经来风冷客。血室之内有瘀停。产后恶露失笑散。经闭瘀凝玉烛攻。血蛊桃奴。豭鼠粪。延桂砂香附五灵。【注】妇人产后经行之时。伤于风冷。则血室之内必有瘀血停留。未成坚块。故不名症瘕也。其人必面色萎黄。脐腹胀痛。内热晡热。若产后恶露不行者。宜失笑散。若经闭不通。瘀血凝聚者。宜玉烛散。瘀血不行。蓄之既久。必成血蛊。宜用桃奴散。即桃奴。豭鼠粪。延胡索。桂心。砂仁。桃仁。香附。五灵脂也。豭鼠粪。一名两头尖。即雄鼠屎。桃奴。即桃树上未成不落之乾桃子也。
          '失笑散'方见首卷崩漏 '玉烛散'方见首卷汇方内□□玄癖疝证总括
          脐旁左右一筋疼。突起如弦□□玄证名。僻在两肋名曰癖。高起如山疝病称。必引少腹腰胁痛。三证皆由风冷成。或作或止因寒发。痛时方见不痛平。【注】妇人脐之两旁。有筋突起疼痛。大者如臂。小者如指。状类弓弦者。名曰□□玄癖。在两肋之间者。名曰癖。若小腹牵连腰胁。疼痛高起者。谓之疝。名虽有三。其实皆因风冷客于胞中而然。故其发作皆因再受风冷。发则痛。痛则见。不痛则平复如初也。□□玄癖证治葱白散
          妇人□□玄癖腹肋痛。风冷血气结而成。葱白四物参苓枳。桂朴姜香青莪棱。茴香麯麦苦楝子。葱盐煎服诃黄斟。【注】妇人□□玄癖腹肋疼痛者。皆因风冷与气血抟结而成。宜用葱白散温散之。其方即四物汤加人参。茯苓。枳壳。肉桂。厚朴。乾姜。木香。青皮。莪术。三棱。茴香。神麯。麦蘖。苦楝子。葱白。食盐煎服也。大便结燥去盐加大黄。如大便自利加诃子。
          四物汤方见首卷汇方内疝病证治当归散
          妇人疝病气攻冲。胁腹刺痛当归芎。鳖甲吴萸桃仁芍。桂榔青木大黄蓬。【注】妇人疝病攻冲刺痛。多因风冷寒湿客于胞门血室。故其病皆属厥阴肝经。宜当归散。即当归。川芎。鳖甲。吴茱萸。桃仁。赤芍。肉桂。槟榔。青皮。木香。大黄。蓬莪术也。治诸积大法
          形虚病盛先扶正。形证俱实去病急。大积大聚衰其半。须知养正积自除。【注】凡治诸症积。宜先审身形之壮弱病势之缓急而治之。如人虚。则气血衰弱不任攻伐。病势虽盛。当先扶正气而后治其病。若形证俱实。宜先攻其病也。经云。大积大聚衰其半而止。盖恐过于攻伐伤其气血也。罗天益曰。养正积自除。可谓得经旨者矣。症瘕积痞血蛊门汇方
          '大七气汤' 三棱 莪术各煨切 青皮去穰 陈皮去白 木香 藿香 益智仁 桔梗 肉桂 甘草各七钱半炙以上口□父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温服。
          '乌药散' 乌药 莪术 桂心 当归炒 桃仁 青皮 木香各等分 共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血竭散' 真血竭如无紫矿代 当归 赤芍 蒲黄 延胡索 以上等分。共研细。频筛再研。取尽为度。每服一钱。用童便合好酒半大盏。煎一沸。温调下。方产下时一服。上床良久再服。其恶血自循经下行。不致冲上。免生百病。
          '助气丸' 京三棱 蓬莪术二味各用湿纸包灰火中煨透切片各二斤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 白术各十五两 枳壳麸炒去穰 槟榔 木香各十两 以上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滚水下。
          '开郁正元散' 白术 陈皮 青皮 香附 山查 海粉 桔梗 茯苓 砂仁 延胡索 麦芽炒 甘草炙 神麯各等分炒 以上锉。每服一两。生姜三片。水煎服。
          '桃奴散' 桃奴炒 雄鼠粪炒两头尖者是 延胡索 肉桂 五灵脂 香附炒 砂仁 桃仁各等分 以上为末每服三钱。酒调下。
          '葱白散' 当归 熟地 赤芍 川芎 人参 茯苓 枳壳 肉桂 厚朴 乾姜 木香 青皮 莪术 三棱 茴香 神麯 麦芽 苦楝子各等分 以上为末。加葱白三寸。食盐五分。煎服三钱。大便结燥去盐加大黄。便自利加诃子。
          '当归散' 当归 川芎各二钱 鳖甲三钱醋炙 吴茱萸 桃仁十五粒 赤芍 肉桂各一钱 槟榔 青皮各八分 木香 莪术 川大黄各七分 以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乾胭脂一钱。同煎六分。食后服。嗣育门胎孕之原
          天癸先天生身气精血后天化成形。男子二八天癸至。属阳应日精日盈。女子二八天癸至。属阴应月血月通。男女媾精乃有子。乾道男成坤女成。【注】天癸乃父母所赋。先天生身之真气也。精血水谷所化。后天成形之本也。男子二八先天肾气盛。天癸至。与后天所生之精会合而盈然。男子属阳。阳应日。故精盈而日举也。女子二七。先天肾气实。天癸至。与后天所生之血会合而盛然。女子属阴。阴应月。故血盛而月下也。所以至期。男女媾其先天真气后天精血。阴阳会和。乃能有子也。当此阴阳会合时。阳盛自然成男。是乾道成男也。阴盛自然成女。是坤道成女也。男女完实
          精通必待三十聚。天癸二十始适人。皆欲阴阳完实后。育子坚壮寿偏增。【注】男子十六而精通。必待三十而娶。女子十四而天癸至。必待二十而嫁者。皆欲阴阳完实。然后交而孕。孕而育。育而其子必坚壮长寿也。今未筓之女。天癸始至。已近男色。则阴气早泻。未完而伤。未实而动。所以虽交而不孕。孕而不育。育而其子必脆弱不寿也。种子时候
          男子聚精在寡欲。交接乘时不可失。须待絪蕴时候至。乐育难忍是真机。【注】聚精之道。惟在寡欲。交接女子必乘其时。不可失之迟早。盖妇人一月经行一度之后。必有一日絪蕴之时。气蒸而热。如醉如痴。有欲交接不可忍之状。乃天然节候。是成胎生化之真机也。分男女论
          精血先后分男女。或以奇偶少多分。或以子宫左右定。是皆不晓个中因。欲识此中真消息。乾道阳男坤女阴。【注】分男女之说。先贤有以血先至裹精则成男。精先至裹血则成女。精血散分并裹则为骈胎品胎之原者。有以月水尽后一三五日成男。二四六日成女。与夫经水断后一二日成男。四五日成女者。有以受气于左子宫成男。受气于右子宫成女者。皆各执一见。殊为不晓此中因也。盖独男独女之胎。可以日数论。骈胎品胎或男或女。亦可以日数论乎。稽之史载。一产三子四子。有半男半女。或男多女少。男少女多者。则一三五日为男二四六日为女。之说不可凭矣。抑岂有一日受男而二日复受女之理乎。丹田命门也。在男子曰精室。在女子曰子宫。形如合钵。并无两歧可分。曰左右。则是有两子宫矣。此说尤属不经。然则何以定之。亦惟以会合天人。阳盛乾道成男。阴盛坤道成女。斯足为确论耳。双胎品胎
          古以双胎精气盛。不成男女或兼形。阴阳变常驳气盛。事之所有理难明。【注】古以双胎乃精气有余歧而分之。血因分而摄之故也。若男同孕者。刚日阳时也。女同孕者。柔日阴时也。男女同孕者。刚日阴时。或柔日阳时也。其他或有不成男女。男不可为父。女不可为母。与男女之兼形者。又皆阴阳变常。驳气所感。事之所有。理之所无。莫可稽考者也。脉见有子
          少阴动甚知有子。阴搏阳别尺寸凭。但搏不滑胎三月。搏而滑石五月形。【注】少阴督脉动甚者。有子脉也。但当凭其两尺阴脉搏指有力。两寸阳脉不搏指而别于两尺。斯为有子脉无疑也。其但搏不滑者。主三月之胎。而滑抟者。主五月之胎也。胎男女辨
          上小下大女腹箕。中正圆高男腹釜。右疾为女左疾男。胎气钟于阴阳主。【注】上小下大如箕之形。盖以女胎面向母腹。其足膝抵腹。故有是形也。中正圆高如釜之形。盖以男胎面向母背。则背脊抵腹。故有是形也。右手属阴。脉疾为女。左手属阳。脉疾为男。是胎气钟于阴。则右盛。主女。钟于阳。则左盛。主男也。辨别孕病
          孕病不分须诊乳。五月之后乳房升。何以知其母子吉。身虽有病脉和平。【注】妇人经水不至。不分是孕是病者。五个月之后。以孕妇乳房辨之。若乳房升大有乳者。是孕。若乳房不大无乳者。是病也。凡孕妇有病。其险可知。亦何以知其母子俱吉。惟诊。其脉象和平。则虽有病。知均吉无虑也。分经养胎
          分经养胎不足凭。无所专养论不经。形始未分无不具。阴阳之道渐分形。【注】巢元方曰。妊娠一月名胚胎。足厥阴脉养之。二月名始膏。足少阳脉养之。三月名始胎。手心主脉养之。当此时血不流行。形象始化。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脉。手少阳脉养之。五月始受火精以成气。足太阴脉养之。六月始受金精以成筋。足阳明脉养之。七月始受木精以成骨。手太阴脉养之。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肤革。手阳明脉养之。九月始受石精以成毛发。足少阴脉养之。十月五藏六府关节人神皆备。又有推巢元方养胎之说。谓四时之令必始于春。所以一月二月间是足厥少阳木也。三月四月间手厥阴少阳火也。五月六月间足太阴阳明土也。七月八月间手太阴阳明金也。九月十月间足少阴太阳水也。惟手少阴。太阳二经无所专养者。以君主之官无为而已。此说更为不经。夫男女交接。精血聚而成胚。此孕形之始也。虽未分身躯藏府。而其理无不具也。犹太极浑然。包罗万象。而阴阳之一气氤氲。浸渐化生而成子母分形。自然而然如草木成熟。壳脱蒂落也。受孕分房静养
          受孕分房宜静养。谨戒食味使脾安。调其喜怒防惊恐。慎厥起居避风寒。【注】受孕之后。分房静养。恐动相火。致生胎毒。谨戒饮食五味。使其脾胃调和。母之气血易生。子之形成必育。内调七情。外避风寒。起居安顺。不持重用力。不安逸多睡。不登高涉险。则母无病子亦安矣。安胎母子二法
          安胎之道有二法。母病胎病要详分。母病动胎但治母。子病致母审胎因。【注】安胎之道有二法。母病胎病当详分而施治也。凡因母病以致胎动者。但疗其母。母安则胎自安。或胎病有所触动。以致母病者。但宜安胎。胎安则母自愈矣。胎前用药三禁
          胎前清热养血主。理脾疎气是为兼。三禁汗下利小便。随证虚实寒热看。【注】丹溪曰。胎前当清热养血为主。恐伤阴血也。理脾脾健。则气血易生。疎气气顺。则气血调和。理脾疎气。兼以清热养血。则胎自安矣。三禁者。汗下利小便也。盖恐过汗亡阳伤气。过下亡阴伤血。利小便伤津液也。然又当随证详审表里虚实寒热。以施其治。不可过峻也。安胎审宜调治
          形瘦不宜过热品。体盛补气恐动痰。安胎芩术为要药。佐以他药任抽添。火盛倍芩痰倍木。血虚四物气四君。杜续胶艾胎不稳。气盛苏腹枳砂陈。【注】形瘦之人多火。过用温热则伤阴。血肥盛之人。多痰。过于补气恐壅气动痰。白术消痰健脾。条芩清热养阴。二味为安胎要药。若有他证。则以药佐之。或减白术加条芩。或加白术减条芩。任其抽添。如火盛。则当倍芩以清火。痰盛。则当倍术以消痰。血虚。则合四物汤以补血。气虚。则合四君汤以补气。胎不安稳。更佐以杜仲。续断。阿胶。艾叶。以安之。若气盛胎高。则加紫苏。大腹皮。枳壳。砂仁。陈皮。以舒之。
          '四物汤' '四君子汤'方俱见首卷汇方内嗣育门汇方
          '加味地黄丸' 治妇人经水不调。必不能受孕。即使受之。亦不全美。宜常服此方。 熟地四两 山萸肉 山药各二两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一两五钱 泽泻 香附各一两童便浸三次 以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白沸汤送下。
          '涤痰汤' 治妇人肥盛者多不受孕。以身中有脂膜闭塞子宫也。以此汤送后丸药。 当归一两 茯苓四两 川芎七钱五分 白芍药 白术土炒 半夏制 香附米 陈皮 甘草各一两 以上作十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