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四念处 >

第18部分

四念处-第18部分

小说: 四念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观察心意如何在训练之下行动时,有些人在起心动念的当下就能够观察到他们的心意状态;另一些人只有在心意已经撤出那个状态并停止一下之后,才能观察到。两种方法都有用。它们只是个别的秉赋所使然,但是,如果你始终不运用观察力,那么心意训练上的进步将会难以达成——即使你达成了——也难以保持。

八、当你训练心意的时候,有一件事——奇异而令人惊讶——可能会出乎你意料之外地发生。那就是说,心意将会撤离它外在的对象而聚集成一个单独的整体,放下对过去和未来的忆想和执着。当下只有纯粹的意识伴随着它的全神贯注。这里头并没有「内在」或「外在」的知觉——这状况对心意本身而言,是一种罕有的特性。那就像每一件事都经过一番革新。这就是心意回到它自己的境界,有分。在这时刻,任何事情都只参照心意的指示。纵使生命仍要继续下去,心意——当它达到这个境界时——也会放弃所有对身体的执着,并进入内在,除了它自己观察的对象之外,不再去体验什么,一切都由心意本身。这就叫做心意在它自己的境界上(有分心)。心意在它自己的境界上,对五蕴仍有完整而精细的知见在里面,所以它仍然隶属于「生」和「有的状态」,在未来也会继续受生。

这些特性就像那些打瞌睡而做梦的人。至于心意因为修习的结果而进入它自己的境界,其差异则要看自我意识的多少而定。那些精神集中而知觉敏锐的人——当事件一发生的时候——就会知道正在发生些什么以及他们体验到些什么,所以也就不会激动亢奋或沮丧消沈。那些容易受欺瞒而不是很专注的人,就会像打瞌睡而做梦的人。当他们察觉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被自己看到的境相所惊吓或误入歧途。但是当他们已经训练自己,直到他们经常熟练于这个生起的状态时,他们专注的程度将会改善,而他们的各种境相也会消失。逐渐地,他们就会获得内明,直到他们能够如实地看穿它们的本然状况。

九、在第八点里讨论到的现相——即使它未能生起能够广泛地探索深入因果法则的智慧——仍旧不失为心意训练中的初始阶段。它能够克制五种障碍(五盖),同时在当下生起一种安详和福利的感受。如果它得以适当地开发,那么它就不会堕落,在未来的生命阶段里,它将会引导一个人获得与其宿行相应的,良好的再生。

偶然地,当各种境相和朕兆出现时,它们通常发生在我们这儿所正在讨论的心理的瞬间。但是这并不是意指着,当心意达到这个阶段时,就一定会有境相或朕兆。对于某些人和在某些时候,它们将会发生;对另一些人和其它时候,它们就不会发生。这是另一件关于个别秉赋的事情——也是其它的因素。

必须完全地诚实,当在禅思中发生境相和朕兆问题时,你可以说,只有对那些敏锐和机警足以看穿它们的人而言,才是好的。当他们看到境相时,不会陷入其中或被它们拴住,以为那是自我或真的属于我。他们看待境相就是境相而已——充其量,只能运用它们做为工具或暂时的栖心之处而已——然后就要放下它。

至于对那些不是特别的专注或机警的人——和利欲熏心的人——当一个境相生起时,他们就会非常激动亢奋,甚至愚痴得迷失了他们的方位,因为他们相信境相是真实的事情。(如何处理境相和征兆将在第点里讨论)

另外,已经训练他们的心意达到这个阶段的人,通常都对自己的意见很坚持和顽固,此乃由于心意的力量所使然,当他们思考事情时,倾向于只从一边来看。他们不会轻易地去留意别人的意见,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意见是非常地有道理和值得信赖——即使他们的意见是自私而非常没有道理的。也因此扭曲了他们看待事情的方式。

不管怎么样,无论境相和朕兆是否生起,它们都不是这里所真正需要的,因为除了产生烦恼,遮蔽你的智慧,它们也是清净内明的障碍。心意训练的目标是在袪除五种障碍(五盖)然后去检验积蕴,让它们变得清楚明白,如实地去看待它们,直到你不再受它们的蛊惑,解脱你对它们的情爱和迷恋,放下它们,不再介入并取着它们。

十、当心意已经被训练得坚固地确立于专注和宁静之中,且达到能够克制五种障碍的程度,然后清净内明就会开发出来。事实上,清净内明可以在你正在开发宁静的时候,同时生起。换句话说,辨识的智慧可以光明辉耀以便清楚地知道、见到「一切缘起而呈现的事物,必然会毁坏和消逝。」(诸行无常)它们是无法持续(不变)。它们不是「我」或「我的」,只是自然的因缘在它们本身上面运作罢了。

当这样的知识生起时,它将会让心意对一切缘起的事物变得不再着迷、不再动心。无论是它看到或听到什么,无论是在那里,心意将完全地安住于一个成熟和炼达的离欲境界里。这就叫做清净内明伴随着宁静一并发生。

然而,如果内明并未如是生起,那么,当你已经修习宁静禅思达到心意坚定不移时,然后你就可以选择身体的一部份——例如骨头或大、小肠——或者在当时占据着你的思想的主题,并检查它们,以便看到心意所执着,认为稳定和真实的,可以导至真正幸福的一切事物,事实上,都陷落在三项特性(中译注:无常、苦、无我三法印)的摆荡之下。我们假设事情的方式,是与我们的想象一致的说法:「这是这样,那是那样。」这是一点也不实在的。一切有为的事物都只是从它们的因缘生起而已——无明、渴爱、执着和业行。当它们的因缘耗尽时,就自行崩散了,没有人强迫它们崩散。即使我们所赖以为生的身体,也只能依靠因缘而生存下去,例如:呼吸和食物,当这些事物耗尽时,身体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当你这样检查事情时,运用着完全集中的心力,你就会达到心意训练的目标了。智慧的光辉将会生起,进入你已完全发现的,自己的因果中,圆成内明。这不是从忆想分别或记取别人的理论做为自己的,而是从证知,完全在你自己内心里面的因果,才能生起的。心意将不再被迷惑而成为执着、贪爱、欣喜或不悦于任何有为的事情。

附带地,我们可以说,如果心意未能真正地和清楚地看透禅思时检查的对象,那么它就尚未真正地把自己凝聚起来和安顿下来。为什么心意的训练在此之前不叫做内明禅思的理由,就是因为就因果的观点而言,其辨识的智慧仍然薄弱而不够缜密。

摘要而言:净化一个人的言语和行为,必须从戒德的训练开始。心意的净化则必须从宁静的训练开始——集中和专注——直到心意有足够的力量去克制五种障碍。当心意调适于禅定,能够随意进出和停留在其境时,那么辨识的智能——知识之光明察着一切自然(法则)的真相,以及它们生起和消逝的因缘——将以奇特的方式生起,这类的知识只有对特定的个人,在特定的情况下,才可能会生起。如果有这样的情形,那么,那些已经训练他们的心意到达这个层次的人,就必须要明白,已经到达这个层次的心意,是已经准备妥善,适合予以训练以长养内明的。他们必须就身体的任何部位,或是占有其思想的任何心理现相予以取相,并从三特性(中译注:无常、苦、无我)的立场来加以检查,如上所述。那么,他们也一样会开发出内明之光,清楚地看透一切有为的事物——而且将能够根除对身体和心理现相的各种执着。

即使心意是不可捉摸的,它却能影响身体和一切世间的事情。在它的操控之下,它能够影响世间的每一件事。然而,它还不至于邪恶或残酷得缺乏一切善恶的观念。当一个怀着善意的人训练其心意,正确地进入上述的佛教正道时,心意将是可以驾驭而且敏于学习的,开发智慧来影响身体,不着痕迹地,调御身心一致。另外,它能够自我洗濯,使其光明、清净,免于烦恼,能够自行证知微妙而深奥的圣谛真理,同时也给盲暗的世间带来灿烂的光辉。

这是因为心意的本质,从其初始,就一直是光明和清净的。但是因为主观的偏见渗入并遮蔽了它,心意的光明就暂时地暗淡下来了,也使得世间随着黑暗了。如果心意原来是黑暗的,那可能就没有任何人能够净化它,让它生起智慧的光辉了。

所以,世间是否会黑暗或光明,是否会感受到福利或痛苦,就要由每一个个体的心意来决定。我们,个体们,首先就必须这样善加训练我们的心意,然后才训练别人的心意,世间于是可免于混乱。
十一、从修习禅思而生起的境相和朕兆是一件奇异和怪诞的事,它们可能会愚弄一个判断力薄弱而易于受骗的人,让他相信它们是真实的,以至于丧失接触到实际(的机会)。因此,那些修习禅思的人必须留意,仔细地检查和省思它们,如我现在所解说的。

从禅思生起的朕兆有二种:境相和朕兆。
 (一) 境相出现:有时,一个人思惟着他或她自己的身体,而见到它的不可爱的样子,当心意本身聚集进入它自己的层次时,将会在非常的「污秽恶臭」和「腐烂分解」的思绪下,来观看这个身体,或认为不过是一具骷髅或是一堆灰烬罢了……诸如此类。曾经有人因此变得非常厌恶排斥此身,乃至杀了他们自己。

在其它的案例里,有时也会出现天神、地狱和饿鬼。
 (二) 至于朕兆:当心意聚集在一起时,就如已经提到过的,耳语的声音可能出现。它可能是一个我们所尊敬者的声音,告诉我们去检查一件特殊的真相,或去注意一个即将来临的事件,或是其它。它也可能是一个想要伤害我们的敌人的声音,就在他或她将要来伤害我们之前显示给我们——这显示了不同个体的心意念波是如何激荡着彼此。另一方面,同类的事情也会发生,包括祝福我们的人。有时,可能也有未能识别的声音出现,诉说着一件激发思想并值得思惟的真理,一般禅思者称之为法的警语或直觉力。

并不是所有的禅思者都会发生境相和朕兆,对于某些人,不论他们的心意达到何等精细的水平,境相和朕兆都不会出现;对于其它人,心意可能聚集闪现于片刻,而种种的境相和朕兆都会出现(要注意,不要虚拟太多)。这依个人的秉赋而定,对于容易受骗和未深思什么是合理化的人,境相和朕兆倾向于快速地发生并全面增长而超出界限之外,直到失去一个人的方位。它们就是这些要予以小心处理的事情。

问:境相和朕兆是真的吗?
答:有时是真的,有时则不是,因为它们唯独地从禅那生起,而禅那是世间的现相——因此是不可靠的。那就是说,它们起于一个修习禅思,心意聚集进入有分却不知道已经到达什么层次或如何集中焦距,如何检查,和如何放下思惟的对象。境相和朕兆,不论它们是否刻意地生起的,都是由大量的心理虚拟和执着所建构而成的,因此是不可信赖的——因为境相和朕兆,是在心意处于有分时生起,就像躺下来睡觉或打盹者的梦境一样,一般来说,当它们初发生时,趋于若干真实,但不多。

问:禅那是世间的或是超越世间的?
答:禅那只有十二或十三个构成的因素,它们完全是世间的。但是如果进入禅那的人是一个圣弟子,运用它来做为工具(中译注:如意足,足就是工具)或做为心意安住的地方,那么那个人就能够随意运用这个世间的禅那,也就可以可靠地运用它了——就像一个神射手,相对于一个初学射击的人;或者就像国王,他的剑是王权象征的一部份,相对于一般人,他的剑就只是剑而已。

问:境相和朕兆是好事吗?
答:只有对于知道如何以正确和适当的方法来运用它们,不致于被它们卷入其中或执着于它们的人而言(才是好的)。对于不知道怎样正确地去运用它们,被它们卷入其中,相信它们是真实的人而言,则是不好的。一旦执着上栓,心理虚拟的运作会使这些境相和朕兆大量增长,直到禅思者可能失控于他或她的真实理性,所以境相和朕兆必须以小心和谨慎加以处理,如我现在所解说。

境相和朕兆从世间禅那的力量生起,并由执着和心理的虚拟而维持着。它们如是陷落于三特性之下。换句话说,它们是无常的——它们不能永续;它们是痛苦的;它们是无我的——它们不是你的或是其它任何人的。它们是因缘合成的,那不过是,一直以它们自己的方式,经常地生起又消逝而已。检查它们,并以这样的方法来观看它们的真实本性,然后放下它们。不要被境相和朕兆拴住,愚痴地视之为成果。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